,

勒住心中脫韁的野馬——我走過的節制之路(張贊美)2021.11.05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2021.11.05

張贊美

 

在真正懂得節制的好處之前,我想要的東西很多很多:豪宅,鉅款,名聲,地位……

北美靈修作家傅士德(Richard J.Foster),曾經對此一語道破:“現代人的通病是熱衷於擁有一切。”(註)

沒有節制的慾望像一群小小的野馬,在我心中東奔西跑。後來,隨著“買買買”的購物慾望不斷膨脹,我又成為手機、網路的奴隸。內心裡那群慾望的小野馬,被我的貪婪餵養得膘肥體壯。終於有一天,它們脫離韁繩,狂奔起來,使我不堪重負,痛苦至極!

幸而終於有一天,我得到了一根叫做“節制”的套馬杆,結實而有效……我勒住了心中脫韁的野馬,重新回歸到清心豐盈、平靜安穩的生活中。以下是我走過的心路歷程,願與你共享:

 

在漩渦中打轉轉

2005年,我成為新聞記者,有很多外出採訪的機會。因為喜歡民族風的衣飾,只要我看到,就必定買。少則一兩件,多的時候,就像批發商進貨一般。

有一次出差到廣西桂林,滿大街的民族服飾讓我心動不已。先後買了大大小小十幾個包包,又對琳琅滿目的耳環、手鏈,心心念念……最終花掉3000多塊錢,滿載而歸。十幾年過去了,那些東西,我只用了很少的一部分。剩下的原封未動,至今還陳列在衣櫃的角落裡。

後來,手機網購悄然流行起來。足不出戶,只要動一動手指,即刻下單,坐等第二天快遞小哥送上門來。如此方便的“爽購”,越發促使我那些貪慾的小野馬隨性狂奔。

再後來,經不住商家“多買多送”的促銷誘惑,我常常抱著手機,不停地“喜刷刷”。不知不覺,四五個鐘頭就在跳轉的購物頁面當中,流失掉了。等我發覺時,悔之晚矣!

我無數次地想從這種無形的控制中脫離出來。後來漸漸發現,我只是喊喊口號,流於形式,自欺欺人罷了。無論我如何掙扎,還是在漩渦中打轉轉。

一直到2015年,我辭職去讀神學以後,才算是真正從源頭上遏制住了。

 

平生首次經歷到

說實在的,起初我的節制是被動的,也是無奈的。我去讀神學院,辭了工作,斷了收入;瞞著親人,沒有接濟;自費求學,也沒有教會的任何供應。幾年下來,手裡不多的積蓄,很快就花到了捉襟見肘的地步。我也不好意思跟別人借錢,就只能省吃儉用。

那幾年裡,我幾乎沒有買過新衣服,沒有添置任何首飾,更不用提什麼奢侈品了。有時,一起學習的姐妹,會把舊衣物送給我。我也從一開始的心有嫌隙,到後來學會感恩接受。我明白:接受也是一種能力。因為只有除去心裡隱藏的驕傲和自義,才能欣然接受別人的饋贈。而一旦接受,就會打破人與人之間的防禦之心,和對方建立起一種聯繫,減少內心的社交恐懼。

我漸漸體會到,人需要的其實並不多。神學院的大鍋飯很好吃,大家圍坐在一起,熱鬧、開心的氣氛,總是讓我感到家的溫馨。偶爾誰生病了,還會得到一份“病號飯”的特別關照。老師、同學輪流噓寒問暖、端水送藥,直到病體康復。

神學院的生活很有規律。我和一個同樣愛好運動的姐妹結伴,每天早晚定時外出跑步,呼吸新鮮空氣,從不間斷。學習期間,我倆從未生過病。雖說斷了收入,可一年算下來,除去學雜費和一些生活必需品(幾千塊)之外,沒有任何其他的開銷。我平生第一次經歷到,原來不用花費很多錢財,也可以活得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快快樂樂的!

 

簡樸而自律的生活

初嚐“節制操練”的甘甜果子之後,我便開始有意識地在實際生活中練習起來。第一步,先從“自律”開始。每天起床後,我會趁著神清氣爽,記憶力好,先禱告、讀聖經(用的是麥琴讀經法)。一邊讀,一邊寫靈修筆記,盡力吸收神話語的養分,餵養我的靈命。

接著我去跑步鍛煉身體。回來開始閱讀和寫作。每天堅持按著提前制定好的月計劃、週計劃、日計劃,有節奏、有規律地生活。

另外,作為一個文字事奉工人,我還學習和實踐《文字人的基本功》課程裡提到的“七每運動”:每天攜帶靈感筆記,每天勤跑勤問,每週至少要抄寫一篇好文章,每月至少投稿一篇,每月至少看一本好書,每季至少修一門神學、專業課程,或教一門成人主日學課程……如此每天過簡樸而有紀律的生活。

這樣努力進取的生活狀態和實際行動,我已經堅持一年多了,真的受益匪淺。感覺已經徹底告別了之前那種忙、茫、盲的混沌狀態,正向著清心開朗,一步步地邁進!

 

從容度過2020

正是有了這樣嚴格的自我操練,在不尋常的2020年,我如魚得水一般,從容度過了。

我還清晰記得,突然地被“留守”在家中時,我並沒有驚慌失措。我把廚房裡所有的食物清點了一遍,巧妙搭配,既節省,又保持色香味俱全。最終撐過了最艱難的3個月。

如果沒有之前操練節制,不知我會慌亂到什麼程度!

除此之外,我這個花錢向來大手大腳的人,開始學習理財了。我沒有大錢去炒股、買賣基金,只是通過每天記帳,開源節流。比如,在超市打烊之前,去買要過期的食品,儘快食用;在網上購置可以用優惠券的物品,而且貨比三家、按需消費、不衝動購買——任憑商家廣告宣揚得天花亂墜,我也絲毫不動心。

 

拓展到親子關係

這種“節制”,還從我的消費、學習、理財等方面,拓展到親子關係等層面。

比如有一段時間,我和兒子的關係充滿了張力。我希望兒子能主動與我交流,我想知道他學習上有什麼壓力,和老師、同學相處得怎樣,是不是談戀愛啦?天氣突然變了,我會發個信息提醒他增減衣服。一旦看到網上的勵志好文、有趣的消息,我都會隨手轉發給他。如果他沒有及時回覆,我就會抓狂,開始胡思亂想……

有一天,兒子實在忍受不住了,非常鄭重地告訴我:“媽媽,我已經是成年人了。請您不要再把我當小孩子,可以嗎?”

我忽然意識到,我的關心,其實是在變相的遙控他,滿足我自己的“控制慾望”。

從那時候起,我開始學習放手,把所有的思念和掛慮都放在禱告裡,交託給神。我發現,越是這樣放手、節制自己,我們的母子關係就越發親近。他一改常態,會主動問候我,也時不常地報告他的近況,好使我安心。

就這樣,透過節制的操練,我擺脫了金錢的束縛,看清了什麼是想要的,什麼是需要的,什麼才是真正必要的。這種節制,更擴展到我的整個生活,使我受益。為此,我滿心感恩!

 

註:《簡樸生活真諦》第7頁,南方出版社,2012。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