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拓新路 ──扶貧助教反思(張泉)

張泉

本文原刊於《舉目》30期

          2005年10月中旬以來,藉著聖靈的感召,我們幾位來自大陸、現居西雅圖的弟兄、姊妹,開始對中國貧富分化的現狀,和貧困對幾千萬兒童的生存和教育所帶來的負面衝擊,作了大量調查和研究。

         驚心動魄的事實,讓我們不得不傾聽這些孩子在貧困中所發出的呼聲,讓我們不得不面對這麼一個挑戰──耶穌基督的關愛,怎麼樣能在中國這群特殊的孩子們身上得到体現?

          對應這個感召,我們組成了事工團契,也挑選了幾家助教扶貧機構,合作了幾個項目。隨後,我們《約拿的家》網站上,展開了以“貧困、教育和愛”為題目的討論。短短幾個月,從受感召,到調查研究、探索實踐、討論溝通中,我們學到了很多功課,也領受了許多啟發與教導。

          我願意藉著這篇反思,和大家分享以下幾點,以供參考,不妥之處請指正。

一、為什麼要另拓新路?

          在調查研究中,我們發現,自1980年以來,針對國內扶貧需要,數以百計的國內外華人民間非營利助教扶貧機構相繼成立。同期,一些國外基督教扶貧組織也開始 在貴州、雲南、安徽、甘肅和河南等地開展事工。這些為數不多的海外華人基督教團体,大都是由來自港台的華人基督徒發起成立的。

          這數以百計的助教扶貧機構,無疑對中國的扶貧有巨大的付出和貢獻。只是,幾乎所有這些助教扶貧機構,皆自稱是非宗教、非政治、非牟利的慈善組織,宗旨是籌集資金援助國內貧困地區的教育事業,改善貧困地區的生活。

          我們曾試著參與這些現成的助教扶貧機構,從其中挑選了兩家機構,合作了兩個項目,結果卻非常令人失望。究其原因,部分民間助教扶貧機構規定,和受助人通信接觸時不能談信仰,“不可與學生談論任何涉及政治或宗教的話題”(參看《海外中國教育基金會》,OCEF, http://www.ocef.org/newocef 有關規定)。

          國際性基督教扶貧組織,因種種原因和顧慮,也以非宗教慈善組織形式參加扶貧工作,其結果是事倍功半。據我所知,一家參與國內扶貧工作的來自香港的華人基督教 扶貧基金會,十多年來,他們投入大量人力、技術、時間和數以千萬元資金,“有數以百計的基督徒醫護人員參與工作,數以千計的病者得到治療”,但,請原諒我 引用這個基金會的一位董事的一段話:

          “在(和受助人)短短數十分鐘的相聚,我們也介紹了基金會是香港的慈善團体……希望他們能夠珍惜學習 的機會,努力向上,並且感受人間有愛有情有溫暖……然而當時我最想說的五個字‘主耶穌愛你’,卻是有口不能言。我渴望他們知道我們是基督徒,因為神先愛我 們,所以我們很想和他們分享這份愛。最後惟有默默禱告,求主憐憫,揮手道別時,就在心中大聲喊叫主耶穌愛你、主耶穌愛你……願主的愛盈溢每個孩子的一生 ﹗”

          如果我們不能直接和受助的孩子分享耶穌的愛,我們怎麼能讓這些孩子深深体會到基督的愛,從而接受、真正改變一生?這正如《約拿的家》網站上, Dora 姊妹在討論中所說:

          “我更關注那些在中國的大中城市裡飽受應試教育之苦、完全無神論的孩子們的教育,這樣的教育教出的孩子重分數(技能)、輕品格,相當冷漠、自私,有非常多的問 題,導致中國社會一代接一代地陷入惡性循環中。求神……打開中國基督教教育的大門,讓更多的孩子受惠。 (扶貧事工)不僅要在物質上幫助別人,更要關心他靈魂的得救,只有靈魂才是永存。在扶貧事工中長期的跟進和引導很重要,引導受助者向天地萬物的主尋求真正 的幫助,(如此,)即使哪天我們離去了,他也不會缺乏,有真正的安全感。”

         因此,我們想要自己開拓出一條華人基督徒切實可行的參與扶貧助 教之路,要讓今天國內外華人基督徒所參與的扶貧助教事工,不是簡單地幫助國內貧困地區的教育事業,或者改善貧困地區的生活,而是通過在貧困地區開展生命教 育,幫助貧困地區同胞改變生命。用我們當中一位弟兄的話講:

           我們希望能從“改變一個人的生命”開始,去“影響一家人的生活”,到 “更新一個社會的狀況”,自己的生命也在實際的事奉中得到成長。

u=1900836634,3227879782&fm=24&gp=0二、何為改變生命教育

          我們看到了一條新路的雛形,即貧困地區改變生命的教育之路。
什麼是貧困地區改變生命的教育呢?

          貧困地區改變生命的教育,是一個“新的思想、新的角度”,一個對貧困地區有“真正意義上的”幫助;是一種既要扶助貧困孩童生活,又能清清楚楚地與對方分享上 帝的愛的教育;是一種學習以基督的心去愛那些在貧困的惡性循環中掙扎的孩子,使他們因失去父母或因貧困殘疾而傷痛的心,能被基督的愛所安撫的教育;是一種 讓人看到基督對人的價值,讓對方深深体會到基督的愛,從而改變人生觀和世界觀的教育。

           這種教育,雖和其它現行的教育有相同的地方,但卻又 有獨特之處。它既不是主日學、查經班,也不是教會學校、神學院,更不是現行的無神論應試教育。它是適合在國內貧困地區發展的、能夠開啟孩子心靈的一種教 育,可以使受助者看到基督對人的價值和尊嚴的肯定,明白神所賜給他們的能力和特長,學習獨立思考能力和生活技能,進而改善生活水平(此即“授人以魚,不如 授人以漁”的教育)。

          在廣西貧困山區壯族村落當過老師的德國人盧安克,就說過這樣的話:“如果僅僅靠教育手段,是改變不了人的。我改變他 們的方式是跟他們一起生活。我要給他們看到,在一樣的環境中,我能做到不同。他們可能從沒想到,一個人還可以做跟環境不同的事情。他們看到了,就會想,為 什麼他能做到,而我做不到?”

          我們相信,到貧困地區做鹽做光的弟兄姊妹,可以通過跟當地人一起生活,來改變當地人的生活方式,並通過改變 生命的教育,使在貧困惡性循環中掙扎的孩子以及他們的家人,有機會認識主,得到新的生命。因此,我們應當大力支持宣道、傳道、志願支教到貧困地區做鹽做光 的主內弟兄姊妹及其家庭。

           通過改變生命的教育,受助人的生活不再一樣。軟弱時,他知道誰是他的力量,孤獨時,誰是他的伴侶,苦難時,誰是他的磐石。人生有了喜樂與平安,也充滿了神的愛﹗

          這種教育,還應是和諧的多元化教育,它包括支教、助教、助學、建校、圖書室等等,還與當地教會,與長、短宣教連接。支教者既捐贈學費、生活費、衣物、書本、聖經等物品,也做探訪工作,宣講福音的信息,証道等,在當地與受助人同吃同住。

          我們基督教團体所擁有的,正是其它民間扶貧機構所沒有的,那就是遍及全國各地的教會和主內肢体,以及散佈在世界各地的教會、團契。如果我們能如《約拿的家》 網站討論中所提到的,“招募、差遣願意的弟兄姊妹或家庭,到捐助的學校去做老師”,那麼顯然,“這樣果效更大。這樣長期建立起關係,用生命影響/改變生命 才成為可能。”

三、任重道遠立即著手

          在這項改變生命的工程裡,我們所需要的就是在基督裡的肢体互相搭配、彼此信任、相互負責。短期內我們還只能幫助一些我們力所能及的同胞,但從長遠來講,我們應從現在著手,做以下幾個部分的工作:

          (1) 通過不同渠道傳播這個異象。

          (2) 探討、收集、編寫適合相關的教育培訓資料、教材,圖書讀物(從幼兒園到高中)。

          (3) 探討如何在全國發動、鼓勵、支持、招募、差遣願意的弟兄姊妹,到貧困地區志願支教;

          (4) 建立基金會,使得海內外的基督徒能情同手足地互相搭配,開展這項事工。

           弟兄姊妹們,任重道遠,雖然這些想法還有待完善,我們堅信在探討、實踐中,神會為我們開拓出一條切實可行之路。也基於這個信心,我們在網上和海內外弟兄姊 妹,對這個事工開展討論,盼群策群力,集思廣益。為此我們非常感謝大家對這項事工的關心和投入,希望能有更多國內和海外華人基督徒參加這項事工。

作者來自北京,現居美國華盛頓州。扶貧宣教事工“以樂神州”網址: http://www.heprovides.org/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