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文化與聖經真理(葉衛平)

詩歌中“你心會知道”云云,其實是沒有根據的一廂情願。
葉衛平

本文原刊於《舉目》29期

          談到流行文化,人一般會想到時下流行、為人所認同追捧、所一哄而上、所趨之若鶩的種種,即常被基督徒歸為“眼目的情慾”(《約壹》2:16)之類的。但本文要討論的,限於教會、信徒中間的流行文化。

          教會流行文化形形色色,流行詩歌可說是表表者。因其琅琅上口,故甚易大行其道。因此,討論教會流行文化,不妨從流行詩歌開始。

          本文列舉兩個具体個案以供討論。筆者與作家素昧生平,絕無個人成見,純粹就事論事。

流行詩歌一

           聽到過如此一首流行詩歌,歌名為《把冷漠變成愛》:

你的眼,是否被太多美麗的事物迷惑?
你的心,是否被太多紛雜的世俗綁鎖?
分些關懷給角落中受傷的靈魂,
分些愛給那些不起眼的面孔。

以基督的心為心,以祂的眼看世界,
你身邊的人需要你我,把冷漠變成愛;
以基督的心為心,以祂的眼看世界,
這世界需要你我,把冷漠變成愛。

          從詩歌的內容分析,這作品的主題是社會關懷。可是讀遍歌詞,不見福音,唯有“以基督的心為心”一句,令作品還像是教會詩歌。

          不過,你信不信?“基督”一詞,如果換成我們中華文化裡的滿天神佛,如“釋迦”、“觀音”、“媽祖”、“玉帝”,或什麼“上仙”、“真君”等等,然後拿到相應的儒、佛、道團体中吟唱,這歌倒也好使。

          既然詩歌中有“以基督的心為心”句,就讓筆者以此為切入點談起。

          這句經文,引自新約聖經《腓立比書》第2章第5節。使徒保羅在第一章回顧他的捆鎖(1:14,17等)、爭戰(1:7)、歡喜(1:4,18)以及腓立比教 會的長進(1:25),為所信的福音齊心努力(1:27)等,並鼓勵教會要準備為基督受苦(1:29)。第2章1-4節就用“所以”,來引出聖徒為見証救 主基督應備的德行。

          年輕的腓立比教會,怎樣去預備、學習這些德行呢?從2章5節開始,使徒保羅教導教會和聖徒一個準則:“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之後的6至11節,就以此展開,“祂本有神的形像……”而在12節,使徒保羅總結道:“這樣看來……就當恐懼戰兢作成你們得救的工夫。”

          我們看到,書卷伊始至此,甚至《腓立比書》全書,通篇找不到社會關懷或文化使命的說法。使徒保羅“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的教導,目的是讓聖徒藉著學習 基督的風範和樣式,“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神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弗》4:13),而非社會關懷。

          因此,“以基督的心為心”的教導,人不宜不按文脈(out of context)加以引用,張冠李戴地支持這首歌詞的信息。

          老實說,“分些關懷分些愛”的說法,甚能“悅人的眼目”(《創》3:6)。上至聯合國,下至仕人儒子,無不日夕高談社會關懷、文化使命。社會關懷大概不是什 麼壞事,但聖經讓基督徒看到的更高原則是,社會關懷如果不能讓人歸主、愛主,則社會關懷本身沒有太大的意義(參《可》14:3-9)。不然,耶穌早就可以 在飽食五餅二魚(社會關懷)的民眾擁戴下“作王”了(參《約》6:15、26),“何苦”上十架?

          這首詩歌之所以能如此“百搭”(generic),改一主角而可“放諸四海而皆準”,乃因其間欠缺了“釘十字架的基督”(《林前》1:23);如果缺少了釘十字架的基督,基督教一定會淪落為這世界的僕婢。

           接下來“你身邊的人需要你我”、“這世界需要你我”謂,亦屬瑜不掩瑕。這世界需要的是基督。“你們去把所看見所聽見的事告訴約翰;就是瞎子看見,瘸子行走,長大痳瘋的潔淨,聾子聽見,死人復活,窮人有福音傳給他們。”
(《路》7:22)救主耶穌如是說。

          請溫習聖詩《藉我賜恩福》(Make Me A Blessing)、《分享祂的愛》(Share His Love)等等。比較之下,不難發現,詩歌高舉基督,信息當然是渾厚而又純全。

流行詩歌二

          另一首流行詩歌,年來到處吟唱,紅極一時。因此,列入教會流行文化殿堂,大概無有異議。錄歌詞如下:

有一件禮物,你收到沒有?
眼睛看不到,你心會知道。
這一件禮物,在門外等候,
是為了你準備,別人不能收。
親愛的朋友,你是否想到,
馬槽的嬰孩,是為你而來?
親愛的朋友,你是否瞭解,
最好的禮物是人子主耶穌?
生命有限,時光也會走。
如果你不珍惜,機會難留,
禮物雖然好,如果你不要,
你怎麼能夠得到,怎麼能得到?

            救恩為神賜的禮物,筆者無有二見。蓋因人得救,絲毫沒有功德可言(參《羅》3:24,4:4、5等)。這是正統的神學觀念。

          從歌詞看來,這首詩歌的目標聽眾(target audience),是未信的人。詩歌中“你心會知道”云云,其實是沒有根據的一廂情願。未信的心,“會知道”救恩賜下嗎?這是一個基督徒常犯的糊塗問題。

           根據聖經記載,救恩這禮物,便是連見過耶穌、聽過祂教訓、看見過祂行神蹟奇事的彼拉多、祭司長、大祭司、猶太長老、法利賽人、撒都該人,甚至“信祂的猶太 人”(《約》8:31),和跟從了祂幾年的猶大,都因“油蒙了心,耳朵發沉,眼睛閉著”(《太》13:15),而不“知道”,與救恩這“禮物”擦肩而過, 更遑論今天那些奉“眼見為實”為圭臬之人,因為“他們的神就是自己的肚腹,他們以自己的羞辱為榮耀,專以地上的事為念。”(《腓》3:19)

          更有甚者,在接受聖靈的洗之前,即使身在復活的基督旁邊,彼得、約翰、安德烈等眾使徒仍不明白什麼是救恩。

          他們詢問:“主啊!你復興以色列國,就在這時候嗎?”(《徒》1:6)。這思維,仍與救恩毫無關連,倒很有點兒社會關懷和民族解放的氣勢。

           所以事實是,人若不得聖靈的光照,無人有幸知道“耶穌是主”(《林前》12:3)。

          接下去的歌詞,“這一件禮物,在門外等候”,也不敢恭維。說主耶穌拿著救恩這件禮物,在誰的門外像推銷貨品般“癡癡地等”,那也確實把主耶穌瞧扁了。

          試問天上地下,到底誰主沉浮?是罪人呢?還是耶穌基督?是罪人如買主,擁有拒絕推銷員兜售的消費者權利(consumer rights)?還是“你必用鐵杖打破他們,你必將他們如同窯匠的瓦器摔碎”(《詩》2:9)?是榮耀的主像個可憐蟲般“癡癡地等”?還是祂“說有就有; 命立就立”(《詩》33:9)?

           翻遍整本聖經,舊約到新約,從來沒有片言隻語,描述救恩在門外像個可憐的江湖賣藥般“癡癡地等”。聖經讓我們看見的是,主耶穌永遠是主,人永遠是客;妄圖混淆、更改這一位分的,就是罪(《羅》3:23)。

          且看聖經記載,主耶穌如何以祂主人的身分(Lordship),去“命立就立”祂的救恩:

          “耶穌對他們(西門和他兄弟安得烈,筆者註)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他們就立刻捨了網,跟從了祂。”(《太》4:19、20)

         “耶穌稍往前走,又見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約翰,在船上補網。耶穌隨即招呼他們;他們就把父親西庇太,和雇工人留在船上,跟從耶穌去了。”(《可》1:19、20)

         “又次日,耶穌想要往加利利去,遇見腓力,就對他說:‘來跟從我吧。’”(《約》1:43)

         “拿但業對耶穌說:‘你從哪裡知道我呢?’耶穌回答說:‘腓力還沒有招呼你,你在無花果樹底下,我就看見你了。’拿但業說:‘拉比!你是神的兒子,你是以色列的王。’”(《約》1:48、49)

        “耶穌到了那裡,抬頭一看,對他說:‘撒該!快下來,今天我必住在你家裡。’他就急忙下來,歡歡喜喜地接待耶穌。”(《路》19:5、6)

         “因耶穌的話,信的人就更多了;便對婦人說:‘現在我們信,不是因為你的話,是我們親自聽見了,知道這真是救世主。’”(《約》4:41、42)

         “命立就立”的主,在誰的門外可憐巴巴地求人開門了麼?沒有。祂不必推銷救恩。聖經讓我們看到的是,祂呼召,人就得救,就跟從祂。就這麼簡單。

         為什麼?因為萬有之主的無上權柄,以及聖靈,有不可抗拒的能力!福音書記載一段百夫長關於權柄的話,甚得主耶穌稱許,詳細請參閱《馬太福音》8:8-13。 主耶穌說:“這麼大的信心,就是在以色列中,我也沒有遇見過。”(《太》8:10)求主憐憫我們,讓我們也有那百夫長般的信心。

          主耶穌把 握著“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太》28:18),也把握著呼召的絕對權柄,“不是你們揀選了我,是我揀選了你們,並且分派你們去結果子……”(《約》 15:16)若不是“照父神的先見被揀選”(《彼前》1:2)的,無人有幸在救恩這禮物上有份。而蒙恩被揀選的人,不管他多壞、多剛硬、多不願意,也無法 抗拒神的大能說“不要”(參歌詞)。

         《使徒行傳》中的掃羅夠壞的了,但基督以摧枯拉朽的權柄呼召他,擊倒他:“掃羅行路,將到大馬色,忽 然從天上發光,四面照著他;他就仆倒在地……”(《徒》9:3、4)這就是從猙獰的掃羅到使徒保羅的路。被主呼召的人,悔改、認罪,如使徒多馬般把自己交 給“我的主,我的神”(《約》20:28)。主的權柄,誰也不能阻擋。

          筆者堅奉無神論唯物、辯証法凡29年,以中國製造的無神論武裝到牙齒,氣宇軒昂、目空一切地踏進教會,既不為找女朋友,也不屑與“精神鴉片”輩為伍,為的只是現場免費欣賞《彌賽亞》。哪曉得那一身驕橫,在神的教會中如 “窯匠的瓦器”,被上帝的鐵杖擊得粉碎,當即自慚形穢,降伏在基督面前,顯出神的大能,真的是“說有就有,命立就立”,銳不可當。

          如此看來,你、我、他、她“心會知道”,受感動而認罪悔改、領受(received,不是“接受”,accepted)救恩,完全是神的奇妙作為,“因為你們立志行事,都是神在你們心裡運行,為要成就祂的美意。”(《腓》2:13)

          以推銷的方法和口吻傳的福音,把人放大成主人,把基督和救恩降貶為販夫和賣藥的,是墮落的教會流行文化中,典型的本末倒置。推銷的“福音”,若不高舉基督,就不是聖經的真理,絕不是福音。

          不須發思古之幽情,現代便有許多高舉基督的優秀福音詩歌,例如《人們需要主》(People Need the Lord)、《我事奉你》(I Will Serve Thee)等,信息十分純正,可以高聲歌唱。

結語

           關於流行詩歌,大概還可以寫更多,篇幅所限,也就打住了罷,於斯拋磚,期可引玉。

          諸如此類的教會流行文化,在教會、信徒中間大行其道,卻未必盡都符合聖經真理,其中不少不過是換了包裝的世俗流行文化。文以載道,詩歌亦然。基督徒作家、音 樂家,當慎之又慎,並請多讀聖經,少想當然。當真理與我們的想像、喜好產生衝突時,我們只有降伏於真理。除此以外,沒有別的選擇。

          回首教會歷史二千年,貌似堂皇的諸般“草木、禾楷(禾皆)”,經不起“火”,漸次灰飛煙滅了;但純正的“金、銀、寶石”(參《林前》3:12、13),卻在永恒的國度裡閃閃發光。

          在教會音樂裡面,這金、銀、寶石就是傳統聖詩集。這聖詩集的訊息,是先賢聖徒與救主同行的經歷,留下給我們,如此珍貴,乃至這些先賢聖徒們“雖然死了,卻因這信仍舊說話”(《來》11:4)。

         我們為此感謝神。

作者來自廣東省,美國電機碩士。現在德州摩特羅拉公司任主任工程師。
作者保留版權。

編者按:教會流行詩歌一直是個有爭議的話題。本刊歡迎讀者就此文觀點提出您的看法。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