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牧者恩言專欄2021.12.15
盧潔香
(音頻製作/華僑福音廣播中心)
經文:“彼得卻說:‘主啊,這是不可的,凡俗物和不潔凈的物,我從來沒有吃過。’”(《徒》10:14)
今天的經文讓我們看到,神給彼得一個異象,可是彼得卻礙著宗教與遺傳的狹窄認識,沒有順從這異象,反而稱它們為“俗物和不潔凈的”。然而,異象中天上的聲音一而再地強調:“上帝所潔凈的,你不可當作俗物。”(《徒》10:15)
屬神的子民本應該有屬天的眼界、寬廣的胸襟,如此,神才能夠藉著祂的子民使靈魂失喪的人回到主的身邊,但何以變得如此心胸狹窄,眼光短淺?
今天,我們在教會裡發現不少心胸狹窄的現象:為持不同政見、或不同意見;為了是否要打疫苗;為了站隊哪一個黨派;為了一個神學觀;為了屬於哪一個宗派、哪一類型的教會等等,爭論不休、彼此耿耿於懷。
久而久之,在這得理不饒人、無理辯三分、睚眥必報的氣氛中,要麼教會漸漸與社會脫節,格格不入,成為“少數民族”中的少數;要麼教會與政治糾纏在一起,在矯枉過正的偏執中,忘記了大使命的責任與擔當。
使徒保羅曾責備這一類人說:“你們狹窄,原不在乎我們,是在乎自己的心腸狹窄。”(《林後》6:12)本來是互為肢體,何以變得勢如水火,形同陌路?這背後往往是因為追求某種功利、陷入忌諱或自我自義,為要證明自己是對,別人是錯——結局就是帶來紛爭與分裂。
“要擴張你帳幕之地,張大你居所的幔子,不要限止,要放長你的繩子,堅固你的橛子。”(《賽》54:2)神的心意是要我們進入屬靈的寬闊不狹窄之地,突破生命中原有的限制,離開停滯不前的困局。
教會肢體之間的差異,本是要凸顯出其獨有的光彩;而且,許多觀念、事物在本質上是沒有可比性的,我們為何要自討煩惱,試圖爭出一個高低?豈不知,我們的神是要藉著我們之間的差異,藉著人生中的苦難和困境,訓練我們如何開往水深之處?
作為一個宣教士,我覺得在跨文化宣教中所需要的,正是一份執行大使命的豁達。比如在柬埔寨的宣教士,我們需要適應在這裡的多面與複雜:佛教的入世思想、印度教散漫的民俗風、錫克教的苦難、道教的混合、伊斯蘭教的一夫多妻、猶太教對王尊崇的態度及強調自己民族的精神等等,似乎都可以在柬埔寨文化中找到。
在這裡,我們感受到的是古老與時尚、科學與迷信、先進與落後、文明與野蠻、開放與封閉之間的張力。因此,宣教士在接納不同生活方式上表現出的大度,在處事為人中活出從神而來的豁達與睿智,就尤為重要。
親愛的弟兄姐妹,你今天是站在狹窄之地還是寬闊之地?願宣教士們的生命能夠給你一點啟發。
禱告:親愛的主,求你幫助我們憑信跨越一切環境與人為的狹窄,使我們得以進入有你同在的寬闊之地,為要叫圈外迷失的羊群都歸到羊圈內,禱告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