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言與思專欄2022.03.28
朱慧安
2021年年底我參加了全球華人差傳大會,在開幕式時聽到一首組曲:《主耶穌我愛你》和《我奉獻所有》。
後來很巧的,今年的第一次聖經研讀團契( Bible Study Fellowship以下簡稱BSF), 帶領者也用《我奉獻所有》開場,並提醒道:是否可以用完全的信心和承諾唱這首歌?
對我而言,唱這首歌和聽到這樣的話,心中不禁五味雜陳。過去的許多服事雖然是甘心樂意,但也真實體驗到“教會是聖人的團契,卻也是罪人的學校”。
這些年來的教會生活,我看到了一些黑暗面也嚐過冷暖,經歷過屬靈霸淩、中傷、不合理地找麻煩、鄉愿,也經驗做不完的服事、自勉吃苦當吃補、沒有週末家庭生活的日子……很多時候難免失望和心存苦毒,但又常常懷疑自己是否有全力服事而感到掙扎和內咎。
所以,我真的能夠用完全的信心和承諾唱這首歌嗎?就像歌詞:“我奉獻所有給耶穌,是甘心樂意奉獻,我要永遠愛主,靠主,與主親密到永遠。我奉獻所有……獻與親愛榮耀救主”。
長期週末睡眠不足
多年前,我們家曾經同時負責兩個團契:週五晚上在教會和週六晚上在家中。如此持續了一年多,直到先生因長期睡眠不足,開始出現心悸和心絞痛。我們才有所調整,專心家裡的團契,總共維持了大概9年。
週六在我們家裡的磐石團契,是2010年搬來沒有多久成立的。一開始固定參加的大概只有五、六個人,有時少至兩三個。一旦遇學期結束和畢業季,就又少一些人。不過,我們那時的異像是,只要能服務到一個學生,這個團契就是有價值的。所以不太介意人多人少。
2014年的秋天,磐石團契轉型成BSF的衛星小組。轉型後我先生的擔子更重了,因為那時兩個團契都需要帶領。週五晚上的教會團契結束後,回到家休息通常都半夜了。但週六早上先生得六點之前起床,趕去參加BSF的小組長訓練。週六晚上的團契通常也會很晚,結束還得洗碗清潔(我們提供宵夜)。在接下來的是主日,通常也得早早到教會參加服事或主日學。幾乎周周如此,也因此長期週末睡眠不足。
2015到2018年是團契的全盛時期,最多人的時候男生大約有10個人、女生大約有15人。2015年因為BSF不適合初信者,我們就每個月一次周日下午,在家裡開一個初信造就下午茶,差不多為時1年。但是團契人數仍慢慢開始減少。
複雜的因素
磐石團契從興盛走向衰敗,我覺得有許多複雜的因素。
首先,客觀事實的因素是世代的變化。基督徒留學生愈來愈少,而且先生博士畢業後愈來愈難接觸學生,每年都得去參加學生會的迎新,或是在網路上送一些物資,藉此接觸新生,但效果很有限。
另外,則可能是因為BSF的形式:BSF是用聽說讀寫的方式研讀聖經,像練武功紮馬步一樣,練的是基本功,雖然很紮實,但新一代的年輕基督徒好像比較少喜歡這樣的方式。雖然BSF也開始做出調整,但調整效果也未達到預期。所以人數慢慢減少也是挺正常的。
其次,比較主觀的因素是,團契在家裡聚會的氛圍,吸引了一些比較不願意周日去教會聚會的人來參加:他們或有人把團契當成同鄉會來滿足社交的需要和交換八卦;或是把我們家當成俱樂部予取予求…… 還有很多奇奇怪怪莫名其妙的事情,現在回想起來都會覺得匪夷所思。可惜那段時間我們同工有限,自己擔大部分的擔子,9年下來覺得難以負荷。
最後,是我們自己的因素。先生因為擔任BSF的小組長,必須每個週六一大早出門參加訓練。訓練結束後,他又需要參與教會的一些服事安排,中午才能回到家。午飯後,全家就開始打掃衛生,準備晚上的團契。這樣,我們從每年的9月到隔年的5月,幾乎都沒有週末的休閒和家庭生活。
幾年下來,我們慢慢身心俱疲,覺得一個團契要靠一對夫妻自己撐著,實在是很辛苦,也因此有了倦勤的念頭。
如釋重負
2018年左右,幾件事情讓我們清楚地知道,是時候要結束這個事工了。先是教會英文部的弟兄無意中說:一個事工的結束不代表這個事工的失敗。對我們是很好的提醒和鼓勵。
那一年,男生的出席率史上新低,有時一個人也沒有。先生對一大清早趕去參加小組長訓練,有種瞎忙感。然後,我意外發現一個來參加的姊妹,竟在團契中分享一些捏造的、子虛烏有的事,這對我而言,是個很大的打擊。
半年後,我幾乎沒有辦法在討論時分享個人的想法和事情;我忽然覺得很沒意思,不想再把上帝賜我的寶貴時間和資源花在這兒了!
其實這些糟心的事情都有上帝的美意。雖然它們間接導致團契的解散,不過也讓我們能夠下定決心把家裡的團契停掉,心平氣和地願意放手,重新調整事奉的方向。
2019 年5月5日那天晚上,我在Facebook寫下:9年在家聚會的團契(其中有5年BSF satellite group),今晚劃上句點。一點點傷感,更多的是如釋重負和打過一場美好的仗的欣慰。感謝 上帝這些年用恩手托住我們,雖有勞苦, 但有更多的收穫和成長。
團契結束後,一開始我難免偶爾會問上帝:“難道我們多年的勞苦是徒然的嗎? ”不過仔細想想,我覺得絕對不是。
感謝上帝讓我們有機會,能夠在祂的聖工上有份,不是因為我們的能力或熱心,乃是因為祂的恩典。雖然上面的分享有點負面,但這些年服事其中的甘甜、滿足和福分,卻也是真實存在的,滿溢在我們生活中。總之,我覺得過去付出的我不後悔,無論辛勞或委屈,上帝都知道,因忍耐生的老練(品格)是祝福,也是我們做主工不徒勞的確據和盼望。
也是一種經練
除了家裡的團契,我們在教會的服事也沒有斷過:照顧小孩、兒童主日學、成人主日學、事務員、崇拜小組、翻譯、編輯教會雜誌、負責全教會退休會、培靈會、參與美中短宣、台灣監獄短宣、國語部同工會、執事會……疫情前教會其他的活動和節目,例如門徒訓練和一年兩次詩班,也都是盡可能地參加。
所以我們的生活,可以說是被服事和教會活動填得滿滿。
第一年疫情剛開始的時候,因為先生負責崇拜事工,直播的系統也是他架設的,所以他每週日都必須去教會(即使在疫情最嚴重時)。那時我心裡壓力很大,一方面怕他染疫,另一方面在台灣的家人,都很不能理解。
2021年,先生成為全教會的執事會主席,雖然也卸下了一些服事,但其實更忙。除了本來該做的,還要處理一些突發的事情。他忙我也跟著忙,因為希望能盡量幫他分擔。
一方面,我認為在教會裡大家互為肢體,比我們辛苦的大有人在,所以我們也沒有甚麼好誇口或抱怨的。另一方面,我其實很感謝上帝,服事的勞苦,也是一種經練,讓我們有成長的機會。有機會服事上帝,是一種特權也是福分,是回應祂的愛的一種方式。
聽命勝於獻祭
簡而言之,過去我花很多時間和精力擺上我自己,但因為我的服事(擺上)常在疲憊和滿足感之間擺盪,我其實不知道這樣究竟算不算“我奉獻所有”?
感謝主,過去幾個月,我對服事有了一些新的領悟和想法。
因為一些契機,我多了很多讀經和禱告的操練,也參加了一些讀書會。一開始沒覺得有甚麼不同,但數周、數月之後,我覺得我跟上帝的關係親近許多,才震驚地發現,我以前和 上帝的關係是很膚淺的。
我一直以為自己是一個很不錯的基督徒:BSF我都很認真寫功課;教會的節目活動,我能參加的都盡量參加,服事的繁重更不用再贅述了。我以為這樣就夠了,以至於屬靈生命停滯。
這點像你很愛一個人。所以,你願意幫他洗衣服、買東西、煮飯、打掃家裡……做許多事情,並且覺得自己好愛他喔!直到有一天,你發現你對他的瞭解好像一直停留在某個階段。你才發現其實應該多花點時間跟他相處,對他有更多的瞭解,好增進感情。
“耶和華喜悅燔祭和平安祭,豈如喜悅人聽從祂的話呢?聽命勝於獻祭;順從勝於公羊的脂油”(參《撒上》15:22)。但是在我們的生命中,有多少時候是忙著獻祭(服事),而忘了最重要的是我們與神的關係呢?
有了這個新領悟,我現在願意多花一點時間讀經和禱告,而不是像以前只關注在教會服事和活動。如此也間接把我從過去服事->疲憊->自我批評->內疚->再接再厲的循環中,解救出來。
上帝在我不同的生命季節帶領我,使我逐漸長大,有更成熟的屬靈生命和眼光。我理解到人服事上帝不應該按照自己的血氣和想法,而是要按照聖經的啟示。“我奉獻所有”,不應該狹義地只包括教會服事,而是全心全人地獻上,和主耶穌建立更親密的關係。就如最後一段歌詞:
“我奉獻所有與耶穌,整個生命獻與你;求將聖靈充滿我心,你已屬我我屬你。”
作者來自臺灣,現居美國,在加州能源委員會任空氣資源工程師。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