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徒退出事奉的問題(雨亭)

雨亭

本文原刊於《舉目》19期

        有位弟兄信主之前,已積極參與教會活動;信主後,更是教會重點栽培的“明日之星”,組織並帶領各種聚會。然而,一兩年之後,他卻沉寂下來,提起事奉就心驚膽跳,甚至變成一個不冷不熱的基督徒。

        相信大家也遇過不少情況相似的弟兄姊妹,不禁叫我們大為慨嘆:為什麼會這樣呢?

        我們可以籠統地歸咎于所謂的筋疲力竭(burn out)。但其實並不盡然,當中也可能牽涉到一些不正確的觀念,或者教導不周的地方,現試分析如下:

事奉觀有偏差

        北美很多的華人信徒都是知識分子,信主前就已經滿懷雄心壯志,不然也不會出國留學。信主以後,不免也有人想在教會內證明自己的能力,幹一番大事業。這在出發點上就已經錯了。于是後果往往是:事奉有成果時,就驕傲自大;事奉不見成果時就怨天尤人,自卑自憐、灰心喪志。

        其實,首先我們要知道,事奉是神給與我們恩典,並不是我們給神幫助。不要以為我們自己能為神做什麼,不要以為神沒有我們就不能成就什麼。我們的事奉是神給我們恩典,讓我們經歷祂的大能與大愛,讓我們有份參與祂的工作。

        其次,不要求神來參與我們的事工,而是求神讓我們知道,應該怎樣來參與祂的事工。

        第三,要知道神是能力的源頭,斷不能靠自己,必須處處依靠神,仰賴祂的能力。
如果我們有這些觀念,成功時就不會自大,因為我們會把榮耀歸給神;失敗時,也不會氣餒,因為知道不是自己能力的問題,或許是神的時候未到。

把信徒理想化

        在事奉中,最使人感到沮喪的是人事紛爭。初去教會的人,總覺得教會很溫暖。但是在教會待久了後,卻變得滿肚牢騷,埋怨,批評,甚至有人帶著傷痕而離開。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我們把基督徒過分地理想化了。

        筆者有幸在基督教機構裡事奉了六年,深深体會到:無論是資深大牧師,或是金牌名講員,都和我們一樣,只是蒙恩的罪人,不可能完美無瑕,仍可能做出不合神心意的事。

        可惜的是,我們常常對他們寄以過高的期望,下意識裡視之為屬靈偉人。一旦和他們發生磨擦或衝突,就會一朝夢碎,痛苦失望,甚至討厭事奉,因為不想心靈再次受創。所以,切勿把人理想化、神聖化,謹記大家都只是蒙恩的罪人而已。

未能夠愛“仇敵”

       最親密的人帶給我們的傷痛往往是最深的,因而給我們打擊最大的往往是弟兄姊妹。尤其在事奉當中,大家有不同意見,一旦各執己見,爭拗是常遇見的。如果靈命不 夠成熟,就很容易憑血氣行事,為了不甘示弱,而想出來一大堆報復還擊的方案。結果是冤冤相報,形成惡性循環。不但自己心靈受創,也給旁人負面的見證。

        耶穌教導我們的,卻是完全不同的態度。耶穌說:“只是我告訴你們,不要與惡人作對。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太》5:39-44)。

         耶穌吩咐我們連侮辱都要忍,何況在教會裡要忍的,多數不過是區區小事呢?如果大家都能靠著主,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教會裡就少了很多爭執,少了很多意氣用事,多了很多同心合意的事奉。

會議多關顧少

        教會裡另一個常見的毛病,就是行政會議太多。幾乎每個星期都要開會,可以有執事會、團契小組會議、主日學會議、某某事工會議等。除了要參加慣常舉行的祈禱 會、團契或小組、主日學、主日崇拜之外,還再加上這些會議,真是叫人吃不消的。如果本身還要帶領幾個聚會的話,准得burn out到灰飛煙滅。

        我不是說開會不重要,開會是大家分享異象、計畫將來、謀求共識的好時機。不過,大部分領袖在團契或小組中是服事者、關顧者,然而,他們卻是最缺乏關顧的人,因為絕少有人會想到他們還需要被關顧(這是把信徒理想化的另一表現)。

         因此,美國有一些大教會,牧師定時召集領袖聚會,目的不是為了開行政的會議,而是為了培靈和團契相交。聚會由牧師帶領,有培靈信息和團契分享,讓大家不是在 那裡消耗精力,而是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分擔事奉難處、分享事奉心得,讓這些聚會成為他們被關顧和安息得力的地方。不過,牧師也就要多花時間了。

濫用初信熱心

        一般基督徒最熱心的時候,是在剛信主不久後。當我們看到他們大發熱心,正是機不可失,立刻叫他們擔負重任。因為大多的教會都缺少事奉的人,從來沒有人會嫌事奉的人太多的。因此,見到越是熱心的人,就越發給他們任務,不管他們的体力和時間是否可以應付。

         不過,靈命未穩而事奉過多,就很容易因為沒有靈力支撐而burn out,或者產生一些靈命不夠、處事世俗化的信徒領袖。甚至有些人因為太早被人吹捧而變得驕傲自大,以至發現問題時已經為時已晚,難以收拾。

缺乏適當栽培

        並且,很多教會不單濫用初信者的熱心,也忽略對初信者的栽培和造就。我們常常把全副精力放在傳福音上,忽略了造就門徒的重要性。把人帶進教會,帶他們信耶穌、受洗之後,好像任務就完成了。

        但是我們不該停留在傳福音上,因為耶穌升天前所吩咐的大使命,是要使萬民作祂的門徒,是要栽培真正願意跟隨主的信徒。如果教會忽略了造就,信徒就只會是吃奶的嬰孩,不會出來事奉。

        所以我們要把握時機,趁人初信主時就加緊栽培,鼓勵他們把大部分(並非全部,也需要適度的事奉)的精力,放在真理的造就上面。鼓勵他們多讀經禱告,給與他們門徒訓練等。讓他們趁早打好屬靈的根基,留待將來作更佳的事奉。

結論

        其實,培養事奉者本身也是事奉,我們自己也要有正確的事奉觀,知道我們只是參與在神的工作之中,只有神才能成就一切。所以我們必須時時仰賴神,謙卑地尋求祂的恩典。

作者來自香港,從事文字工作和平面設計。現居美國芝加哥。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