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掉電腦、馬上睡覺!——談驚愕憤怒後的良性處理(歷昂)2023.09.06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2023.09.06

歷昂

在艾米眼中,兒子阿明是乖巧、聽話的孩子。可自從阿明進入初中後,艾米發現,阿明和她的對話越來越少,在回答艾米的問題時,大多時候就兩個字:“好的”、“是的”、“不是”。

一天晚上12點,艾米見阿明房間裡的燈還亮著,就悄悄走近阿明房間的門口,側耳細聽。當聽見阿明還在玩遊戲時,艾米心中的怒火一下子就竄上來,猛地把阿明房間的門推開:“關掉電腦、馬上睡覺!”

阿明玩遊戲正在興頭上,頭也不回,大聲吼道:“你好煩!”

艾米聽了,更加生氣,上去直接拔掉了電腦的電源。阿明看到黑了屏的電腦,憤怒地對艾米吼:“我恨你,我恨你!”並直接把艾米推出了房間,然後把自己關在房間裡大哭。

艾米對阿明的行為,感到非常地震驚。為了兒子,自己幾乎付出了所有!而曾經“乖巧、聽話”的兒子,如今如此對待自己,她整個晚上都非常傷心。

應該怎麼做?

在養育子女的過程中,如果有一天,你突然聽到孩子向你吼:“你好煩!”或者更惡毒的話,你的反應如何?你如何應對?

一般情況下,作為父母的我們會認為,我們為子女付出了很多,子女卻如此對我們,首先會非常驚愕。驚愕之後,就是憤怒,然後用更加激烈的語言回擊。有的父母甚至情緒失控,對孩子動手,導致衝突升級,而在衝突過後,又感到非常的失望和傷心。

聖經說:“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只要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弗》6:4)然而,當我們聽到子女向我們吼叫的時候,我們如何才能控制住自己的怒氣,同時又“不要惹兒女的氣,只要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呢?

兩種方式

回到前面的故事,第二天一早,艾米靜下心來,再次反省昨天晚上與兒子的衝突。

她想到,兒子進入中學的這段時間,剛好自己的工作也有些改變,晚上需要花時間處理工作,與兒子的溝通少了許多。艾米意識到,她與兒子的溝通出現了問題。於是,下午接阿明放學回家的路上,艾米主動邀請兒子去他喜歡的冰淇淋店吃冰淇淋。

坐在一起吃冰淇淋時,艾米瞭解到,阿明小學畢業後,進入了離家較遠的一所中學,而同班的大多數同學都去了另外一所學校。在新的學校,阿明覺得很孤單,似乎其他同學都在孤立自己。另外,他的成績也無法像以前一樣,在班裡一直名列前茅。這讓他的心情很鬱悶。為了緩解自己的心情,他有時在晚上會約過去的朋友,一起打網絡遊戲。

在交談的過程中,艾米通過提問,引導阿明講出他最近的心情和感受。艾米耐心、專注的聆聽,讓阿明感覺到了被關注和尊重。阿明主動說,昨天晚上自己對媽媽的態度不對,請媽媽原諒!

艾米也為自己昨天拔電源的行為,向阿明道歉。她告訴阿明,以後她會多留出時間來陪伴阿明。她還鼓勵阿明報名參加學校的羽毛球隊。後來阿明參加了學校的羽毛球隊,並在球隊中結識了新的朋友。

從艾米應對兒子“你好煩”的前後兩種方式,我們可以看到,不同的應對方式,帶來了不同的結果。第二種方式,是值得父母們學習的。

正面心態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看到了在心態上可以有以下4點:

       1.這是提醒

在現今後疫情網絡時代,根據CDC(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2021年1 月至6月開展的青少年行為和經歷調查(Adolescent Behaviors and Experiences Survey),37%的公立和私立高中學生表示,他們在疫情期間的大部分時間或所有時間,心理健康狀況不佳(註1)。

近日,美國公共衛生局局長維韋克·穆爾蒂警告,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已成為“當代最嚴重的公共健康問題”(註2)。

當子女向我們吼叫“你好煩”,其實是在提醒我們:他們或許受社會、家庭或同齡人等不同方面的影響,或許承受課業的壓力等等,正處於某種情緒或心理困擾中。親子溝通顯然也出現了問題,導致子女面臨的困擾,無法通過良好溝通得到疏解,只有通過怒氣發洩出來。

       2. 是契機

我們不能簡單地把孩子的情緒反應,歸結為“不尊重父母”,或“冒犯、無禮”。相反,我們應該以此作為契機,去瞭解背後的原因­——孩子有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但是我們沒有聆聽,沒有去理解他們的感受。他們可能感到被忽視,或者不被接納。

“你好煩!”在提醒我們出了問題的同時,也給我們提供了重新建立健康的親子關係的契機。

       3. 需要改變

英國NHS(國民健保署)的兒童和青少年精神病學顧問布拉夫曼(A.H. Brafman),在《看見孩子,看見自己》(The Language of Distress)中指出:

“真正成熟的父母,不會只想著去處理孩子的問題,而是先去處理孩子的感受。當父母終於知道究竟是什麼在折磨著他們的孩子,並且努力改變他們對待孩子的方式時,孩子的症狀基本都會消失。”(註3)

這個理念,普遍適用於當今時代父母與青少年的親子關係。

       4. 連結與教導

我們作為父母,需要“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然而,養育孩子也需要良好的溝通技巧(註4)。筆者曾多次在自己6-10次的“連結與教導”系列親子專題課程中,幫助一些父母改變溝通方式,按照聖經的原則“快快地聽,慢慢地說,慢慢地動怒”(《雅》1:19),逐漸與子女建立起親密關係,進而“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

結語

總而言之,當子女對你說“你好煩”時,是在提醒我們,他們可能處在情緒困擾中。這是一個改善親子關係的契機。當我們願意按照聖經的教導,改變我們的溝通方式,就可以重構出健康的親子關係,進而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教導他們,“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22:6)。

1. 新冠疫情加劇美國青少年心理健康惡化,不良情緒高發,見下方鏈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1442724552313133&wfr=spider&for=pc.

https://www.cdc.gov/healthyyouth/data/abes.htm#print.

2. 濫用社交媒體損害美青少年身心健康,見以下鏈接:https://news.ifeng.com/c/8QEgsL6u4go.

https://www.hhs.gov/about/news/2023/05/23/surgeon-general-issues-new-advisory-about-effects-social-media-use-has-youth-mental-health.html.

https://www.hhs.gov/sites/default/files/sg-youth-mental-health-social-media-advisory.pdf.

3. A.H.布拉夫曼,《看見孩子,看見自己》(北京日報出版社,2018),2。

4. https://bipolarcaregivers.org/taking-care-of-yourself/maintaining-or-rebuilding-your-relationship-with-the-person/using-good-communication-skills.

作者原為工程師。自正道神學院獲家庭事工碩士。長期關注青少年網絡成癮問題。現於北美中華福音神學院修習教牧博士,研究青少年抑鬱症患者的家庭應對與牧養。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