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列车缓行(傲洁)2024.01.31

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牧者恩言专栏2024.01.31

傲洁

 

公公于2023年11月返回天家。

追思会上,教会牧师带领弟兄姐妹,穿着整齐的诗班袍,献唱圣诗。悲伤的婆婆深受安慰,毕恭毕敬地向他们连声道谢:“谢谢!谢谢!”

瞻仰遗容时,目睹安躺棺木里的公公形销骨立,脸颊凹陷得很,一阵酸楚漫过亲属心坎,令我们泪水溃堤。

车祸重伤后,年迈的公公成了植物人。他魁梧的身躯日渐枯萎,最后只剩皮包骨,下背与臀部受尽褥疮溃烂的折磨,真苦!至公公感染肺炎,婆家全体签下“不急救同意书”,忍痛放手让他走。

 

死亡给出什么启迪?

死亡是肉身停摆,一点都不神秘。多次体验亲友离世之痛,我在不舍间学习节哀,思考自己如何在短暂人生活得更有意义。

最近捧读《相约星期二》(英文原名“Tuesdays with Morrie”)。此书是美国体育记者兼小说家米奇‧阿尔邦(Mitch Albom)的回忆录。

作者米奇得知自己的大学恩师墨端‧史瓦兹(Morrie Schwartz)罹患“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俗称“渐冻人症”)后,每周二拜访恩师,上了14堂关乎生死学的课。身患绝症的墨端把握时机,传授爱徒人生智慧,让浮沉职场的米奇世故而僵硬的心渐渐解冻,以新的态度看待生活。

“学会死亡,你就学会活着……”墨端在第4堂课,告诉自己的学生。这句出自垂死智者之口的话,充满力量,令我思考:“我是否预备好面对死亡?若死亡在即、回顾人生,我该否调整生活的先后次序呢?”

死亡使人学会谦卑,教我们放下不切实际的虚想,不再汲汲营营求取名利成就,可以缓下脚步,深思与自己、与他人及与创造主的关系。我们能建立人际关系,也会搞砸关系。有些关系只擦肩而过,“砸了”就算,有些关系却紧密相连,不能“砸了”就算,必须修补。

修补可能是漫长的过程,但值得我们尽最大努力,将破损的关系之网,一针一针地缝补好。不少家庭,经过坚定又有诚意的修修补补,最终破镜重圆,做了美好的见证!

 

慢活安憩主前

参加完公公的丧礼,从气候暖和的台湾,返回了冰天雪地的英国。时差与体温,短时间难以调适。连日来手脚僵冻,精神恍惚,记忆力衰退,动作慢吞吞,似个“慢活人”。待身体逐渐解冻、时差调好,我的作息回归原有节奏,心灵却仍处慢板中,体验了清爽的灵性境界。

返乡期间家务责任重,我成了马大,终日忙进忙出,无法固定晨更灵修。今重抵北英格兰宁谧的家,我分外珍惜马利亚般端坐主前的时光。晨间醒起,披着温暖睡袍,即跪在客厅中央,与我的密友耶稣促膝长谈。

精神松弛的慢活心境使然,我的祷告不再是长串清单,跟天父逐一交代所需所求,而是倾心吐意,细说我对主的思念与爱慕之情,甚至静静默想、不著一语,让深处的灵泉溢过身心,化作感恩的泪河流淌脸颊。

英国乡镇恬静祥和,孕育出英民温厚朴实的气质。我入乡随俗,改掉香港人急匆匆的习性,披上慢活的英式基调。

美国浪漫喜剧歌舞片《芭比》(Barbie)上映之后,我的左邻右舍喜用“芭比粉红”(Barbie Pink)形容夕阳美景。某个傍晚,我独倚窗前,仰头观看,亲睹彩霞满天的“芭比粉红”奇景,感觉很舒服。

往后,我经常倚窗而立,与天地的造物主安静独处,想像祂向我递上名片,而祂的名字是“安息”!

 

简约的饮食文化

中英文化差异,尽在饮食间。

中国菜功夫多,我给婆婆帮忙,每顿饭大费周章,洗、煎、炒、煮,菜肴摆满一桌。饭后,儿子洗个“碟碟不休”。与亲友叙旧,也不离吃:韩式、日式、西式、中式……吃吃喝喝不停。

刚从食物单调的英国返回台湾时,我颇享受久违的美食佳肴。日子久了,想起耶稣说,“不要为那必坏的食物劳力,要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劳力”(《约》6:27),不禁懊恼自己耗在吃喝上的时间太多!

返英不久,英国好友邀我和儿子去他们的新家。好久没见,大家欢谈。因为珍惜相聚时间,不想耗时在厨事上,好友直接叫了外卖。我们在温馨的客厅,慢悠悠地享用烤鱼、薯条,这一“英国国民餐”。边吃边用心聆听对方的分享,非常愉快!

好友夫妻去年退休,搬了新屋,欢喜跟附近一带居民交朋友,偶会邀约邻居到家里来喝茶聊天。先生有个狭长的书房,书柜里尽是研经神学丛书。他专注读经,预备成为福音使者,随时告诉人自己心中盼望的缘由。

跟他们相处了一个下午,我倍感闲适放松,精神舒爽。不为饮食而忙,是因为看重更有价值、存到永生的事。

我想起事多忙乱的马大,懊悔自己为“必坏的食物”劳力过度。而马利亚选择上好的福分,为“存到永生的食物”坐在耶稣脚前听祂的道,被主肯定,也使我用崭新眼光欣赏简约的英式饮食文化,自我提醒:“今后要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努力!”

 

儿子坦言内心感受

近日,有身心障碍的儿子与我深谈信仰,认为基督教会跟台湾的民间庙宇都在搞宗教活动,令他反感。因此他干脆远离所有宗教,做个“无神论者”。

我欣慰他对我坦言内心感受。我体会到,年轻一代在这诡谲莫测的现世,有多难适应!我对他承诺:“妈妈不劝你‘信教’,只为你祷告,求耶稣亲自让你经历祂对你的爱护。你会慢慢体验祂是‘如假包换’的真神。”

儿子耸耸肩。我对耶稣充满信心,不急。

儿子提到教会搞许多宗教活动。我也感觉到,教会络绎不绝的特会与活动,令人应接不暇。大家匆匆而来,匆匆而去,有人仿佛依靠参加教会活动维持个人灵命成长。

每个年初,不少教会设定“新年新目标”,期待来年开拓哪些事工、增收多少奉献、带领多少人受洗归主云云。教会同工和会友往“新目标”前进,积极传福音参与事奉,却也滋生出人际关系不和或家庭纠纷等问题……

我向儿子解释:“基督信仰并非‘宗教’,而是我们与上帝情同父子的亲密关系。教会通过活动,吸引人前来认识和经历天上的父亲。但唯有耶稣能走进你的生命,真实地爱你、坚定你对上帝的信心。”

我努力擦亮他被“宗教活动”蒙蔽的心眼,循循善诱,引导他回到儿时对耶稣单纯的相信。犹记得小学阶段,我家3个孩子年年参演耶稣诞生剧。他们兴高采烈地扮演天使、牧羊人、东方三博士,而且争抱马利亚怀中的洋娃娃耶稣,天真地说:“耶稣,谢谢你来!”

 

从怀疑开始陪伴

“认识真神”是一列慢行列车,走走停停,有时倒回,有时停住不动。在上帝眼里,从起点站到终点站的路程并不耗时。祂喜爱陪我们慢步在信仰途中,欣赏沿路的花草树木,偶尔驻足聆听鸟声虫鸣,呼吸新鲜空气。

当乌云遮天、我们迷失方向时,天父会抱我们回到起点站,静坐候车室内,耐心等待我们作好准备、重新出发。他会陪我们再从起点上车,慢慢引领我们,前行到下一站。

灵命成长无法冲锋陷阵、一夜达成。教会活动也不能拔苗助长。天父在人身上既动了善工,必亲自浇灌、照料,不离不弃,直到我们完成祂所赋予的生命计划。这过程漫长,崎岖曲折,不时打击人的信心。所幸无数属灵先贤留下美好见证,证实上帝雕塑生命的时间不迟不早,没有过长或过短,总是刚刚好。

因此,我将儿子交在天父手里,陪他从怀疑的起点站,重新认识基督信仰。我认真去了解台湾教会热烈推动的《从怀疑到相信》一对一课程。这套传福音工具,是由姜文琪姊妹编著。她蒙上帝带领,通过一对一传福音的机会,揣摩未信者可能产生的信仰疑问,经过读经祷告、圣灵启发,加上蒐集传道人分享的资料,分析汇整而成。

回顾我自己的信仰历程,似乎从未怀疑过基督真理。要我走一趟信仰怀疑之旅,好像要我质疑自己的性别一般,甚是困难!然而我愿意通过揣摩儿子和信仰怀疑者的心理状态,思考有哪些困惑难阻他们认识耶稣和接受福音。

 

网鱼新里程

新的一年,我应邀加入“网鱼”留学生福音事工。其宗旨是借由线上敬拜及研经小组聚会方式,将海外华人留学生“网”进基督信仰里。事工创办人是神学院前副院长,亦是一位资深辅导。他重工人过于工作,每月举行线上同工祷告会,邀大家倾诉难处,并相互代祷。

首个线上祷告会,我尚在调整时差,身心俱疲,于是在会上恳请同工,为我早日回归规律作息而祷告。翌晨,我一觉醒来,发现自己一口气睡了7小时!我又惊又喜,马上去讯同工群组报喜。我深信这是上帝带领我投入此项事工的印证。

有位写作方面的老师提议过我,在撰写信仰方面的文章时, 尝试挪走所有基督教术语和词汇,看看剩下的内容是否仍保有真理精神。如果是,文章就能深入广大的非基督徒读者群。

如今向留学生传福音的差事,似乎在召唤我提升自己的写作技巧与语言表达能力,让圣经内涵与价值观,不着痕迹地流露字里行间,再植入读者心田,激荡他们的灵魂奔向耶稣。

踏入2024年,国际动荡依旧,看不见尽头。是时候,将眼目和心思,从地上的事,转移到天上的事了!我们不妨放缓脚步,求问上帝:“我的新年新计划是什么?”耶稣必用笑脸回应,慢慢领我们航往水深之处,撒网捕鱼,将未得之民一一网进祂的救恩里。

 

作者毕业于神学院,参与大陆及台湾本土宣教事工。曾任基督教报社主编。现居英国,为自由撰稿人。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