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聰明VS.上帝的智慧,你要哪一個?(蘭君)2024.05.22

本文刊於舉目官網牧者恩言專欄,原刊於2019.10.10

蘭君

經文:“你們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應當求那厚賜於眾人也不斥責人的上帝,主就必賜給他。”(《雅》1:5)

 

一位四處尋寶的古董商在一戶人家的墻角裡發現一把舊的小提琴。他仔細一看,這琴竟是出自中古時代的一位名師之手!他馬上出高價買下它,留下定金,並與那家人約好第二天帶著餘款回來,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對於這飛來的橫財,那家人欣喜若狂。當家的說話了:“既然這把舊琴能值這麽多錢,如果我們把它修整、油漆一下,豈不是更值錢?明天那人來時,我們可以向他要更高的價,否則就不賣給他。”

全家人都覺得當家的聰明,於是就用砂紙把琴的表面磨光,又重新漆了一遍。第二天,他們拿出那把煥然一新的小提琴,以為古董商會十分高興,答應出更高的價買下那把琴。沒想到古董商痛苦了許久,才歇斯底裡地對他們叫喊道:“你們這群白癡!這把琴本來價值連城,如今卻被妳們弄得一文不值!”

雅各在這裡提到的智慧,不是人的智慧,而是“從上頭來的”上帝的智慧。上帝的智慧和人的智慧不一樣。人的智慧可能是屬地的,屬情欲的,屬鬼魔的,所到之處,帶來的是“嫉妒、紛爭”、“擾亂和各樣的壞事”。而上帝的智慧所帶來的“先是清潔,後是和平、溫良、柔順、滿有憐憫、多結善果、沒有偏見、沒有假冒;並且使人和平。”(參《雅》3:15-18)

離開了上帝,人的“智慧”充其量不過是聰明,而且是小聰明。雖然在中文聖經中,許多地方用“聰明”翻譯“智慧(sophia)”一詞,但它們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顧名思義,“聰明”就是耳聰目明,是人攝取知識的能力。當人聰明時,他可以通過觀察、體驗和學習得到知識。因而有知識的人就是聰明人。

“智慧”卻是人應用知識的能力。當人因聰明而作出正確決定時,他是一個“智慧”人。反之,他就是一個“愚昧”人。現今這個世界,所缺乏的不是聰明人,而是智慧人,因為許多時候,人們“聰明反被聰明誤”。

雅各告訴我們,只有上帝的智慧才是真智慧。智慧的王所羅門也告誡我們,要專心仰賴主,“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祂,祂必指引你的路。不要自以為有智慧,要敬畏主,遠離惡事。”(《箴》3:5-7)

上帝是智慧的源頭。《雅各書》1章5節說,當我們落在苦難中時,也應當、或更應當向上帝求智慧。同時,當我們求時,上帝絕不會斥責我們,而是會把智慧厚賜給我們,因為祂希望我們在苦難中明白祂的旨意。

唯有當我們明白上帝的旨意時,才能學到祂要我們學的功課,我們的靈命才會因經歷苦難中長進。否則,我們就會徒然地遭受和經歷苦難。

當我們面對生活中的挑戰和苦難時,應當向上帝求智慧。當年輕的所羅門接替他父親大衛作以色列國王時,他的心誠惶誠恐。一天,上帝在夢中向他顯現,承諾他自己會應允他所求的任何東西。然而他沒有求壽、求福,而是求智慧。

可惜的是,正如保羅所說,世人把上帝的智慧當作愚昧,因而他們棄絕上帝的智慧,依賴自己和他人的聰明,結果“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禱告:上帝啊,感謝你!你是智慧的源頭。求你時常提醒我們,在每天都在生活中專心仰望你,從你那裡得到屬天的智慧,而不是依靠別人或我們自己的聰明。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歡迎您上網  behold.oc.org  閱讀更多好文。《OC舉目》面對當代挑戰,與教會同行,和跟隨基督的您一起成長。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