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負面情緒的雙面性——如果是來自上帝……(楊堅)2024.07.03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2024.07.03

楊堅

負面情緒、感受很常見,包括憤怒、悲傷、不滿、憂愁、焦慮、痛苦、恐懼、憎恨等等,不一而足。這些情緒,通常讓人有很糟糕的感覺,甚至帶來生理上的不適。“心靈憂傷,誰能承當呢?”(《箴》18:14)

許多人對負面情緒避之唯恐不及。但我們需要認真按照聖經去思考:

是否所有的負面情緒都必須排斥?在不同場合下,負面情緒是否可能是好或是壞?如果是這樣,區分好與壞的標準是什麼?好的負面情緒,如何幫助我們成長以合乎上帝的心意?壞的負面情緒是如何產生的,會如何損害我們的靈命?……

這些問題,聖經以及先賢都有明確的教導,幫助“智慧之子都以智慧為是”(《路》7:35)。

一、 負面情緒一定糟糕嗎? 

聖經清楚表明,不是所有的負面情緒,都要排斥。主耶穌也經歷過多種負面情緒。但即便如此,“祂沒有犯罪”(《來》4:15)。

比如,在客西馬尼園,主耶穌“心裡甚是憂傷,幾乎要死” (《太》26:38), 而且“極其傷痛”(《路》 22:44)。然而,在屬靈戰爭最激烈的“憂傷”、“傷痛”中,祂也沒有犯罪、沒有虧缺上帝的榮耀。 因此, 負面情緒並不一定都是糟糕的。 

聖經進一步揭示,在許多場合下,負面情緒不僅是許可的,甚至是必要的。比如,《詩篇》 51:17 寫道:上帝所要的祭,就是“憂傷的靈”。並在新約點明, “(上帝)只搭救了那常為惡人淫行憂傷的義人羅得, 因為那義人住在他們中間,看見、聽見他們不法的事,他的義心就天天傷痛。”(《彼後》2:7-9)

可見, 當羅德因“惡人淫行”而“憂傷”、“天天傷痛”時,他的這種負面情緒,明顯是蒙上帝喜悅的。這證明瞭,在靈性或性格上嚴重軟弱的人,如羅得(甚至天使來救他,他都“遲延不走”,參《創》19:15),仍是重生得救的! 

從更廣的意義上看,我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腓》2:5),自然就必須憎恨上帝所恨的。經文說得很明白:“敬畏耶和華在乎恨惡邪惡”,這些邪惡包括“那驕傲、狂妄,並惡道,以及乖謬的口”,都應該為我們“所恨惡”(參《箴》8:13)。否則,基督徒又怎麼能表明他們敬畏上帝,是與上帝同心的呢?

當然, 聖經也同時提醒我們,需要仔細甄別:負面情緒到底在什麼樣的場合下,才是好的。 比如,憤怒是負面情緒,但 “上帝的忿怒,從天上顯明在一切不虔不義的人身上” (《羅》1:18),成就上帝的義,那就是好的。然而,“人的怒氣並不成就上帝的義” (《雅》1:20),這種憤怒,就是不好的。

綜上所述,許多負面情緒,在不同的情形場合,存好壞之分。它們的好壞, 根本上,取決於是來自“上帝的”,還是“人的”——是否出自聖靈的工作;取決於是否“依著上帝的意思” (參《林後》 7:9)——是“求耶穌基督的事”,還是“求自己的事”(參《腓》2:21);  是被上帝所用 “以致得救”,還是“叫人死”(參《林後》7:10)。

二、擁抱好的負面情緒,走向得救和成聖

好的負面情緒,比如神聖的憂愁,伴隨著蒙恩得救。《哥林多後書》7章10節把這點寫得很明白:“因為依著上帝的意思憂愁,就生出沒有後悔的懊悔來,以致得救。”

新約第一個教會——耶路撒冷教會的成立,提供一個最好的例子——在五旬節看到神跡、聽到彼得傳的福音, “眾人聽見這話,覺得紮心”(《徒》2:37)。這種“覺得紮心”的痛苦感受,帶領他們進一步悔改信主。

萊爾(J.C. Ryle)如此總結:

“若有人渴望得蒙拯救,他就應當曉得,通往天國的第一步,就是對罪有深刻的認識,以及對自己有卑微的評價……讓他領會那一個偉大的聖經原則,就是,我們必須從‘感到自己很糟糕’開始。”(註1)

正如成聖是稱義的自然延伸一樣,好的負面感受伴隨基督徒成長、成聖,因其明顯符合“依著上帝的意思”,是關於“求耶穌基督的事”,  讓信徒 “以致得救”、生命得造就的標準(參《林後》7:9-10;《腓》2:21)。展開來說:

1. 為罪憂傷痛悔

成聖過程是指我們更清楚地認識上帝和祂的義,從而更深入地認識自己的罪,也必然更多地“為罪憂傷痛悔”。如小要理問答第87問所言,這是叫人得生命的真悔改的根本特徵。這也正如《約珥書》2章13節所寫的:“你們要撕裂心腸,不撕裂衣服。歸向耶和華你們的神”。

 鐘馬田(Martyn Lloyd-Jones)指出,忽略這種伴隨負面情緒的真悔改的嚴重後果:

“今天許多基督徒靈性低潮的真正原因,正是他們沒有經歷過那段難受又狼狽的知罪階段。他們跳過了這不可缺少的第一步……難怪無法達到喜樂的基督徒生活境界。”(註2)

2. 成聖經歷痛楚與焦慮

成聖過程必然經歷屬靈戰爭,如此必會涉及在試煉中為主受苦,會暫時給人帶來痛苦、難過等負面情緒。《彼得前書》1章6-8節清楚表明這一點:“但如今,在百般的試煉中暫時憂愁, 叫你們的信心既被試驗……可以在耶穌基督顯現的時候得著稱讚、榮耀、尊貴。”

萊爾也指出, 許多宣稱自己信主歸正的人,不久卻放棄信仰、回到世界。其重要原因,就是從來沒有意識到,包含 “那痛楚與焦慮”的屬靈戰爭,其實是成聖過程的一部分:“他們在一開始,對什麼是真正的基督教就沒有正確的認識。他們幻想著,基督信仰就是‘接受耶穌’和內心充滿了平安與喜樂,除此之外就沒有別的了。”(註3)

3. 苦難使人脫離毀滅

上帝在必要的時候,會用給人帶來憂愁的苦難,來救拔我們,以確保我們得到永恆生命。

司布真(Charles Spurgeon)指出,因為基督徒容易陷入撒旦設下的安逸舒適的陷阱,而“苦難常常是上帝用來救我們遠離網羅的工具” 。根據他的觀察:“我不懷疑,你們很多人是因著你們的悲傷,你們的憂愁,你們的苦難,你們的痛苦,你們的損失,你們的十字架,而被救脫離毀滅。”(註4)

三、遠離壞的負面情緒,仰望上帝賜的福樂 

與好的負面情緒相反, 壞的負面情緒則並非來自上帝,而是來自撒但、人的肉體情欲,或世界。

壞的負面情緒,本質上是“世俗的” (參《林後》7:10),關於 “求自己的事”(參《腓》2:21),  最終會“叫人死”(參《林後》7:10)。壞的負面情緒,讓基督徒的生活受到巨大損害,更重要的是不榮耀上帝。

壞的負面情緒難以盡數,以下僅僅是典型的幾種:

1.  對生活的擔憂、焦慮

對於世上生活的擔憂、焦慮,是極為常見的壞的負面情緒。主耶穌特意提醒:“不要憂慮說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太》 6:31) 。這種憂慮,不僅損害了人對美好生活的享受,而且全無必要(“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它,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嗎?” 《太》 6:26),毫無用處(“你們哪一個能用思慮使壽數多加一刻呢?” 《太》 6:27),更是對上帝沒有信心(“你們這小信的人哪!”參《太》 6:26-30)。

司布真稱其為“不神聖的憂慮”,並如此評論: “放任這種焦慮的惡習,會導致它主宰生活,直到生活因著我們對生活的焦慮,而變得不值得過下去。” (註5)

耶穌要基督徒相信上帝的應許,對付這種負面情緒:“你們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 (《太》 6:33)。 遺憾的是,現在很多人沒有做到。 “在今天,它沒有得到當有的關注”,“極少有基督徒認識到聖經中應許的數量、長度、廣度、深度、高度和多樣性是怎樣的。”(萊爾)(註6)

2. 缺乏聖潔,唯餘恐懼

基督徒即便明白以上的聖經真理,但若缺乏聖潔,也無法得到上帝美好的應許,來對付壞的負面情緒。“非聖潔沒有人能見主”(《來》12:14 )。不能見主,就沒有上帝的同在和幫助。在面對困難、挑戰時,基督徒難免只剩下恐懼、害怕的負面情緒。

上帝對以色列人的作為,已把這點清楚無誤地表明出來。

當上帝與以色列人同在時,上帝的應許就實現: “你們(以色列人)一人必追趕千人,因耶和華你們的神照祂所應許的,為你們爭戰。”(《書》23:10)相反,當以色列人悖逆上帝,“竟自不肯”聽從上帝的旨意,他們就在敵人面前驚慌恐懼,“一人叱喝,必令千人逃跑;五人叱喝,你們都必逃跑”(參《賽》30:15-17)。 

同樣地, 壞的負面情緒的問題,現在之所以變得更嚴重, 也與我們的聖潔程度日益降低密切相關。巴刻(J.I. Packer)觀察到:

“環顧現代教會,一般都忽略了聖潔是教會最應關注的問題。因此在今日福音信仰的圈子裡,聖潔的榮光逐漸褪色。歷史上,一如聖潔是福音信仰的教師們所強調的重心,聖潔也是福音派信徒主要的標記。”(註7)

3. 未解基本,靈性低潮

我們唯有真正明白純正全備的福音,才能避免靈性低潮中的多種負面情緒。

現實中,即便沒有遇到具體的困難, 許多人也常有這樣的感受:“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為何在我裡面煩躁?”(《詩》42:5、11)。這句話,在同一篇詩中重複兩次,可見“憂悶”和“煩躁”多麼使人心情難受。

鐘馬田認為,這是靈性低潮的典型症狀。 他指出,“今天有許多基督徒……靈性陷入低潮,內心憂悶煩躁,生活緊張不安”。

這種靈性低潮,“實際上等於給福音作了反宣傳”(註8)。他觀察到, “今天基督徒會落在靈性低潮中,有許多人是因為他們的‘本’沒立好。他們連最基本、最初步的救恩之法都還沒認識清楚,卻自以為已經知道了一切。”尤其未理解,“因信稱義”和“知罪”悔改是核心真理(註9)。

結語

上帝在創造人時,就創造了人的情緒感受。我們無法避開情緒,卻可以善用。憑藉聖經這智慧泉源的亮光,我們可以看清負面情緒的兩面性,謹慎甄別好的和壞的負面情緒。

在信仰路上, 我們一方面不可消滅來自上帝的好的負面情緒,另一方面要抵擋來自仇敵的壞的負面情緒,對付罪的誘惑、順服上帝,追求聖潔、榮耀上帝。 

當基督徒為主盡心竭力時,即便有時不幸仍被壞的負面情緒所困, “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 (《羅》8:35) “靠著愛我們的主”,基督徒“在這一切的事上已經得勝有餘了” (《羅》8:37)。

註:

1.  莱尔,《圣洁》,李漫波、朱保平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338。

2. https://christinejin.org/books/1110.html.《灵性低潮》第4章 “根本大计”。

3. 萊爾,72。

4. http://www.yisila.net/?p=4463

5. “Prayer, the Cure for Care”, Metropolitan Tabernacle Pulpit Volume 40. https://www.spurgeon.org/resource-library/sermons/prayer-the-cure-for-care/#flipbook/

6.  萊爾,323。

7. 《活在圣灵中》第三章“圣灵的路径:圣洁之道”。https://wellsofgrace.com/messages/packer/hzslz/index.htm

8. 《灵性低潮》,第2章“个人低潮与神国荣耀”。

9. 《灵性低潮》,第4章 “根本大计”。

楊堅,現在美國大學任教,參與團契主日證道分享。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