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一身浓浓的“班味儿”,怎么办?(小旭)2024.08.19

小旭

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言与思专栏2024.08.19

“我对这个时代最大的感受就是丢失,虽然我们获得了机器、速度等,但我们丢失了宇宙,丢失了与大地的触摸,最重要的是丢失了一种表情。我觉得我们人类就像奔跑而不知道怎么停下来的动物……”(注1)

——已故现代诗人张枣

散发出班味儿了?!

刚入职时,隔壁办公室99年的小姐妹感叹我的精神状态真好:她那与我同龄、工作好几年的姐姐,眼睛里已经没有我的那份光了。

入职半年后,她在走廊遇见我,搂住我的肩膀,半开玩笑半带着同情关切地说:“你怎么也开始散发出班味儿了?!”

在社交媒体上,“班味儿很重”、“如何去掉班味儿”,成了年轻人们集体吐槽、自嘲与互助攻略为一体的热议话题。

什么是班味儿?小红书上有人总结:一旦开始上班,就不自觉散发出的疲惫气息,挥之不去。

曾经以工作为乐的我

曾经的我,可以说是以工作为乐。

那时我在芝加哥作传道人。那是一份满足了使命感、兴趣、价值创造的工作。

我有很多的自由度去安排时间、去设计我的服事、去刻意学习、去读经祷告、去做创造性地输出。我享受在信仰的旅程上陪伴和支持别人,并且我有一个小而美的团队,和一个给我很多支持、滋养和正向回馈的社群。

我没有绩效考核的压力,开周会时有定期但是不用怎么担心的汇报。那时我也尽可能把每周一分别出来,进行安息的操练——放下工作,亲近自然,写日志,享受上帝的创造和祂自己。

也因此,虽然作为传道人,我工作和生活的边界很模糊,但我不太会觉得生活被侵蚀,或者身心被工作严重消耗。并且,那时我就住在教会附近,通勤是十分钟散步距离,几乎总是有时间享受自己或者和友人一起做的三餐。

现在回头看,这简直是梦一样的工作。

疲倦不堪的打工人

现在,我成了一名打工人,在高校做一份助理岗的工作,职责围绕三部分:日常行政、媒体运营、筹办论坛。

从前的打工人,多指以体力工作为主的外来务工人员。现在这个词已成了各行各业劳动者的统称,涵盖从管理岗到普通职员,从脑力劳动者到体力劳动者的中国近8亿劳动人口。(注2)

当然,我知道自己相比于很多工作条件更艰辛、酬劳却更少的劳动者,已经拥有了太多的特权。这其中涉及到的阶级固化、贫富差距、社会分配不公等问题,是值得关注和探讨和为之祷告的。

虽然我是弹性工作制,理论上不需要每天严格地上下班打卡,但工作仍然占据了我一天的大多时间。由于需要在微信上随时回应工作伙伴,甚至当下班回家后,我也会下意识地看手机,担心自己错过了老板或者同事的资讯。

虽然有一些悠闲的时候,但是工作一忙起来,就感觉把自己摸鱼的时间又全都补了回来。

这也是我在小红书、在微信文章评论、在我身边人身上感受到的:日子每天围绕工作转。你不是在去工作的路上,就是在工作;不是在工作,就是在从工作中恢复、以迎接来日的工作。回家就想躺着,无脑放松——至于给自己做一顿健康可口的饭菜、健身、读书学习技能——只能再说吧。倦怠是很多人的常态。

数据显示,中国人的每周工作时间越来越长,睡眠时间越来越少。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以来,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逐步上涨。2023年的周平均工时至49小时,为近20年新高。与此同时,工作时长的增加并不完全等同于薪资上涨。

再来看另一组数据。2022年经合组织(OECD)成员国(由38个国家组成,以发达国家为主,中国因为各种原因尚不是成员)年均工作时间为1719小时,而2022年中国年均工时为2490.8个小时。(注3)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显示:中国成人每日平均睡眠时间为6.5小时。(注4)

雪上加霜的是,国内的假期也很少。中国劳动者的公共假期天数和带薪休假天数,在主要国家中都是相对比较低的(注5)。中国速度和便捷生活的背后,是社会各层打工人的疲倦不堪。

为什么进入职场

如果你热爱所从事的工作,从工作得到了意义、价值、期望的薪酬,或许一天结束时,你虽疲倦,但仍有满足感。但如果你只以工作谋生,你难免会觉得自己似乎成为了一个工具。

退一万步讲,为什么我一定要做一份社会上的工作,而不是回到教会拾起全职服事的工作?

从务实的层面,当下的我需要一个便于家人理解、增加沟通桥梁而非屏障的工作。我也需要通过工作落实一个上海户口,使得生活、办理签证等等事宜,能更加方便,虽然这不是一个刚需。

从异象和意愿的层面,我想自己先下水试试。过去作为一个没有职场全职工作经验的传道人,在教导工作的意义和职场宣教时,我会担心自己输出的,更多只是理论和神学,缺乏实操的反思。

如今真的下了水,问题比答案多——但我想这不是坏事。

当我自己真正身处职场、做着一份自己觉得没有多少意义和价值认同感的工作时,我和之前带着同样的问题来到我面前的弟兄姐妹一样迷茫:

我该换工作吗还是继续苟住?我羡慕有的弟兄姐妹在自己的职业上胸有热忱,努力推动自己的行业更加靠近上帝的心意。然而,我工作的动力源自哪里?我有自己很想进入、参与改变的行业领域吗,还是说全职服事才是我的赛道?

当我自己早上醒来,一睁开眼就在回应工作资讯;当在小组时间和主日需要加班时,我也觉得很挑战。

之前听说一些海归基督徒回国后,因为工作忙碌,生活压力大,聚会变得不规律,缺乏个人读经祷告的时间——这份挣扎是真实的。如何不被工作裹挟、挤压了信仰成长的空间?当去小组、主日、参与服事变得比从前更加困难和辛苦时,也让我更加珍视和感恩教会生活。

当我离开教会的同温层,面对背景多元、性格不一、对信仰态度不一的同事和老板,我对于这份不同于教会肢体的关系,应该有什么样的期待?如何扮演好自己的工作角色,同时保有自己的本色和信仰的底色?

当我不能在工作本身找到意义时,是否可以带着爱邻舍的服务精神,去履行老板给的工作任务、去配合同事?还是说,这样有点阿Q精神?我是不是可以接受,虽然带着真诚在相处,但是和有的人只能共事,和有的人可以成为“搭子”,和少数人才能培养出可遇不可求的友谊,得到信任和空间表达自己与信仰?

暴露软弱和缺乏

职场也暴露出我的软弱和缺乏,让我谦卑。

之前听说我的一位好友,在工作中面对同事反复出现、令人无语的行为,会忍不住在背后骂人,当时我还觉得难以理解。而当我在加班中,遇到一些不可理喻的要求和压迫性的沟通,心里也开始骂骂咧咧时,我才发现自己并没有比别人拥有更多的温柔和耐心;只是,我之前没有被放在那样的境遇中罢了。

环境熬炼我,暴露出我里面的问题与需要。

职场也让我进一步意识到我的讨好型人格,我的ego(比如我在意个人形象和评价,有时胜过在意上帝的心意),等等。这都是需要进一步处理的课题。

我一向认为自己很会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然而工作中,却发现自己还是缺乏“利他”思维,很容易从自己的方式出发,处理问题。而我之前所适应的沟通模式和语言风格,在追求效率的职场上,有时也显得冗余。

我被逼着去做没做过、不愿意做的困难的事。

在筹办大型活动的时候,我不得不学习在团队里分工,学会用人,学习处理跨部门协同中的复杂关系。

我也看到大家对于犯错不同的态度。一位顾问安慰我说:“你只要做事,就一定会犯错;什么都不做最安全。”这句话让我想起《马太福音》25章里“按才受托”的比喻。从字面意义上解读的话,把银子埋在地里的仆人像是害怕犯错而消极应对,另外两个被夸为忠心的仆人面对家主的托付,选择了付诸于积极主动的行动。

当我看到自己品格、工作方法和能力上的不足时,我转向上帝,寻求祂恩典庇护,同时也想务实地寻求能力成长——我相信这也是上帝让我经历职场的美意之一。

我是上帝手中的工作

在这里我并不试图给出解决方案,因为我真的没有。但我想分享一下在哪些地方得到些安慰,从而还能继续往前。

我即将完成我在现在岗位第一年的工作。虽然想到工作就觉得疲惫,但我还打算继续续约,原因有好几层:

1. 我还没有想到更合适的工作,可能因为我缺乏尝试的行动力,但我目前的确不愿意付上这个转换成本。

2. 我身在一个氛围挺好、支持性挺高的团队。我也和几位远远近近的同事,建立起了真诚交流的关系,甚至有空间去探讨彼此的信仰、人生经历和感悟。

3. 我陆陆续续在校内结识了几个主内小伙伴。很感恩上帝回应这个祷告,也很期待进一步和她们交流,甚至看看是否有机会建立在学校内的小组。

4. 虽然我还是对这份工作没有太大的兴趣,但还是期待看到自己继续在这里成长,并且也很感恩有比我资深的同事乐意给我指导。

最近看到一句来自《李诞脱口秀工作手册》里,《工作问与答》中的一句分享:

“最终你的工作是你,最终你的作品是你,最终你的成果是你这个人,你应该时刻想着这件事,就是你所做的所有事情,受过的所有训练,委屈,成就,都是为了成就你这个人。”

听着似乎有点鸡汤,但是我咂摸了一下觉得挺受用。

工作在打磨的作品其实是我们自己。而我们,其实是上帝手中的工作。“我们原是祂的工作,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为要叫我们行善,就是上帝所预备叫我们行的。“(《弗》 2:10)

我期待自己在上帝手里要成为的样子,透过职场这个容器、这个工具。我也希望慢慢地觉察祂在这里预备让我参与的祂的工作。

与此同时,当第二年的工作开始时,我也希望把沾染了班味儿的生活重新夺回。

预备突围

很快就要立秋了,骑车经过学校附近,一路都是桂花的香气,那感觉真的很好。校园里有长满植物的院落,还有几只挺好撸的猫,向人类展示何为松弛。学校的食堂也比很多外卖更加健康。

我的先生也鼓励我,虽然心里作难,却要继续倚靠上帝,在需要忍耐的季节里继续忍耐。当我有平安和力量继续待在如今的岗位,就按著上帝给的力量忠心去服事。若有一天上帝要带我离开这里,进入新的领域,祂会预备突围的时机。

注:

1. 引自2008年张枣和学生颜炼军的访谈:“甜”——与诗人张枣一席谈,来自《张枣随笔集(增订本)》。

2.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估算。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劳动年龄人口为8.8亿人。

3. 摘自《经济观察报》微信公众号文章《中国人每周工作时间越来越长》,发布于2024年7月22日。

4. 摘自新华社百家号文章《国家发出健康睡眠倡议:成年人每天应保持7到8小时睡眠》,发布于2019年7月23日。

5. 分析参考自知乎问题“世界各地假期盘点,中国是假期最少的国家吗?”下方回答。

参考书目:李诞,《李诞脱口秀工作手册》,(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1年)。

相关文章:《站在九月边上,回顾今年悬而未决的五个难题》

作者之前在芝加哥一所年轻人为主的国语教会服事,2023年初回国,现与先生定居上海,在职场生活、新婚生活和教会生活中摸索著成长。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