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站在九月邊上,回顧今年懸而未決的五個難題(小旭)2023.09.25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言與思專欄2023.09.25

小旭

9月,進入了2023年第3季度的尾聲。文藝的人可能會思考:時光如水,在我身上留下了什麼樣的痕跡?務實的人可能會把計畫拿出來對照省察,然後朝著自己的各項目標繼續前進。

這兩件事我都試著做了,但發現自己無法繞過幾個我還在探索原因、尋找答案的困境。它們雖然是個人的,卻可能也有一定的普遍性或者代表性,於是我想藉這篇文章來梳理和分享。

一、褪色的熱忱

今年是我信主的第11個年頭,然而我感覺到和上帝關係上的停滯。

這大半年裡,很多時候我對經文沒有胃口;靈修生活斷斷續續,也很少能夠刻意花一段長長的、不被打擾的時間在上帝面前傾心吐意,聆聽祂的聲音。更多的是細碎的、在一天當中和所遇之事同時發生的禱告。

幾年前我寫過一首歌可以說是自己靈修之歌的作品《我的心裡有一座秘密花園》。

那時我每天早上起床若不花1個小時敬拜、讀經、禱告,和上帝有個高質量的約會時間,我的心裡就不能得以滿足。那是我稱之為“在一天的喧囂繁瑣開始之前,那是我們之間不被撼動的時間。”

我曾經由心而發地唱著:

       秘密花園裡的時光,是我的寶藏;

       軟弱時得力量,失落時給我盼望。

       祂以親切的呼喚,召我前往;

       沐浴醫治的陽光和祂愛的芬芳。

現在的我回頭看那段時光,好像緬懷與上帝有過的熱戀期一般。

有時我會擔心,難道我信仰的巔峰已經過去、要開始吃老本了嗎?有時我也會想,自己是不是有點矯情,現在這種細水長流的狀態未嘗不是一種“平平淡淡才是真”的階段?

我知道我對上帝的愛不會一直保持高昂——漲有時,落有時。可是,這種倦怠似乎在過去兩三年裡每年都會造訪,這正常嗎?怎樣才能找回曾經的那份付諸行動的渴慕,那種高濃度的尋求?怎麼樣才能保持對上帝鮮活而持久的熱情?

不知道讀著這段文字的你會有什麼樣的經驗和答案。我的直覺是當從恢復和上帝的quality time做起;與其花時間一直剖析這份失喪背後的原因,我更應該直接採取行動,去讀經、禱告、敬拜。無論當下是否有足夠的渴慕支持我回應上帝的召喚,愛的行動會孕育出更多愛的感覺。

我確定上帝還在持續地召喚我,只是,我變得有些遲鈍和疲憊,我的注意力似乎被拉向很多不同的方向。

二、錯位的注意力

我發現在過去幾個月裡,不論是建造自己的內在生活、還是完成有挑戰性的工作、抑或是進行基於深度思考的寫作,都非常需要專注的能力。最近在《今日基督教》上讀到一篇文章,作者Jen Pollock Michel 寫道:

“比時間管理更重要的是注意力管理。我們無法增加時間,我們收到的時間是一份禮物。然而,我們能做的是培養這樣一種能力,用注意力,或者說是未被稀釋、非碎片化的存在感(presence),來棲息在這些時間裡。”(註1)

然而很多時候,我處於一種注意力錯位的狀態:該靈修的時候想著未完成的事,該專心工作的時候想劃手機,該吃飯的時候放不下手中的工作,該休息的時候不睡覺。

聽說禪宗的觀點認為,“饑來吃飯、睏來即眠”,能把注意力放在應該放的位置上,就是智者的修行。雖然我不修禪,亦不信奉禪宗,但這個觀點我深以為然。我需要操練的,是在該做一件事的時候不拖延地、專心地做那件事。

Michel在她的文章裡引用了另一位作者的觀點:

“克勞福德認為,注意的能力與順服息息相關,而這似乎是基督教特有的理解………他寫道,注意力要求一種‘對於那些有其固有方式的事物的順服’,‘無論這件事是演奏樂器,料理花園,還是建造橋樑’。對於克勞福德來說,注意力從來不是自我封閉的。它不是自我凝視,它是一種對別的人、別的事的投入。”(註2)

這番話的涵義我還在試圖更深地去理解。但是它讓我看到,我的注意力錯位的背後,可能是一種沒有察覺到的自我中心。它也讓我好奇,如果我在屬靈生活中能活出更多的順服,把注意力投注在我靈魂所當切慕的那位主身上,其他事上是不是也能活出更多的專注來?

三、離開舒適區

美漂7年回國後,難以繞過“你適應了嗎”這個問題。

其實,對我來說,最大的不適應不是來自於國家、環境、敘事的轉換。也不是來自於離開了最親密同行的一群弟兄姊妹、長久地缺乏線下聚會和團契生活。而是從教會服事的泡泡裡出來,第一次以一個職場新鮮人進入社會的轉換。

31歲的我,做學生和在團契、教會服事的經驗最豐富,但在教會以外的全職工作經驗為零。

幾個月前我受託為一個商業科技主題的講座寫稿,會後和一群來自不同行業的從業者和管理者坐在一起,真的是不知道聊什麼是好。

一方面,隔行如隔山,他們的業務內容和一些內行話我沒有相關積累,擔心開口即露怯;另一方面,我不知道是否合適以及從何說起我在教會工作的經歷,只好含糊地說自己之前在非營利機構工作。我察覺到自己心裡的侷促、自我懷疑、一絲挫敗感,也為自己的含糊其辭感到懊惱。

坐在他們當中,我真的有一種“我不屬於這裡”,“我好像被放錯地方了”的感覺。我更願意處在我所熟悉的教會的服事環境,那是我如魚得水的環境,卻可能也是上帝要帶領我走出的舒適區。若我只有能力服事進到教會裡的人,只在同溫層裡才感到自在和安全,那的確是時候走出泡泡,進入社會去闖練了。

這也是一個讓我直面內心和能力不足的過程。

我會害怕因為自己只有在教會工作的經歷而被當作奇怪的人或者被看低嗎?在面試時,當對方看著我的簡歷問到我為什麼後來去讀了神學院、在神學院上了哪些課、在教會的工作內容有哪些、鍛煉了哪些能延用到未來工作中的技能的時候,我能夠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清楚嗎?

我一向自認為是個善於溝通的人,但當換了環境,卻發現有些溝通的基本功和待人接物的方式,還需要重新學習。

四、再思工作的意義

9月初,在做了兩個多月的兼職工作後,我正式開始了新工作。回國的頭幾個月,我對於自己到底要找什麼樣的工作非常迷茫。面試的時候被問到職業規劃時,也只能誠實地講自己還在探索。

理想的情況是,我能夠一步到位選擇一個可以長期深耕的領域,是呼召、興趣意義的交匯點的工作。在這基礎上,能有不錯的薪水,和一定的生活與工作的平衡,有空間來服事教會。然而,這些條件並不能幫助我確定要做什麼工作。

正巧一位姊妹推薦了一個工作機會,我便抱著試試看的態度申請、面試、先兼職參與。雖然和理想有差距,但幾番衡量後,我沒有再申請別的,留在了這份崗位。

與我之前帶著呼召、熱愛與意義感做教會的傳道人不同,在這份工作上,我並不是被意義感驅動著,有點像為了工作而工作,出於責任感和成就感去完成好任務,同時想要通過這份工作打磨自己的技能和提升我“職商”。

凱勒牧師在《工作的意義》裡提到基督信仰不同傳統裡的工作觀,其中,路德視工作為上帝護理這個世界的方式,這為工作提供了內在的意義和尊嚴。(註3)

然而,在實際的工作中,我並不容易感到工作和上帝對世界的護理之間的聯繫。或許勉強可以說,我的工作雖然沒有服務到我自己的意義,但是一定服務到了一些人的意義和需求,或許這也是一種“工作即服事”。

我和一些要好的朋友聊起這個困擾。

有人說,其實這也是一種類型的工作,可以在其他方面找意義感。有人說,可能不一定有一個宏大的意義,而是在一些小小的方面。我也在想,在一份工作上雖然不覺得有特別的意義但還是能認真出色地完成,這可能就是專業性和職場精神的體現。

除此之外,我也希望能像牧者經常鼓勵弟兄姊妹——在自己的職場做光做鹽,通過自己的工作、為人、處事活出基督徒的見證來。但是我慢慢發現,這也是個很困難的目標。

和幾個同事相處下來,有時候我會懷疑到底自己做見證的空間在哪裡?他們對待工作也認真,有成熟的業務能力,和人打交道時老練而不失真誠,對新人有耐心和支持,我不知道是否能在職場上活出比他們更加美好的樣式來。

凱勒牧師說工作即耕耘,工作即服事,我如何在職場體現信仰呢?我如何通過工作成為上帝祝福的管道呢?

在公司發佈的歡迎入職新人的介紹裡,包括了我曾經作為傳道人在我之前的教會工作的資歷。有人會留意到嗎?有人會好奇嗎?我當如何像《彼得前書》3章15節裡說的,常作準備,在被同事問起我心中盼望的緣由時,以溫柔而敬畏的心,同時以合宜的方式,回答他們呢?

這些問題都還有待於我進一步摸索。

五、和家人傳福音真的好難

我是帶著為了更好地陪伴家人、向他們傳福音的心而回國的。然而回到他們身邊,的確多了很多陪伴,但似乎並沒有使傳福音和做見證變得容易一些。

和一位朋友分享,在父母身邊,我的耐心、愛心、脾氣,似乎都沒有我在弟兄姊妹和慕道友當中的時候好。她安慰我,我們都是人,都有情緒,很難保證總是把最好的狀態呈現出來,尤其在親近的人面前。

這番話也讓我反思,有時候我好像缺點“人味兒”,或者說有點太刻板地要求自己,可能太想活出見證,活得不一樣,反而給自己太大壓力。或許,我也可以更順其自然一些。

在家人當中,除了對父母,我也很迫切地想和自己高齡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傳福音。但是每次去看望他們時,都不知從何提起這個話題。我擔心他們斥責我書白念了,學了這些東西回來,然後失去我話語的可信度——因為奶奶曾經被異端傳過福音,從此認為基督徒都是“不種地就等面罐子滿,生病不吃藥就靠禱告”的不科學之人。

我擔心講起罪、罪的代價和人的結局,會冒犯到年事已高的他們——我和爺爺關於死亡的對話,停留在他說的“人死如燈滅,哪有什麼靈魂。”我擔心被認為是被西方意識形態洗腦——因為他們覺得這是美國人的信仰——進而更難讓他們接受。

層層的擔憂和心理負擔讓我每次去的時候都難以啟齒,只好先做我能做的,陪他們聊天、打牌、下棋,等待著下一個好的時機。

在一次試圖和媽媽傳福音後,我記錄下這樣一段日誌:

“每次試圖和媽媽傳福音被拒絕、抵擋、嗤之以鼻時,我心裡都會很沮喪和挫敗,也很著急。但想想看,主耶穌自己在世間和人面對面傳福音時,都有糟拒絕、抵擋、甚至被打被抓被釘十架的情況,我所受的人對福音的拒絕、人對基督的不接待,其實是早被經文記錄、被基督、被門徒經歷過的常態。而我也不要氣餒,恒切禱告,隨時預備,也活出光來。帶著盼望交托、等候。”

我想我需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但我也會焦慮還有多少時間留給我。我希望自己能再多做一些準備,多一些禱告,多一些勇氣。

站在9月的邊上,我回顧著這些懸而未決的問題,希望這樣的分享能激起一些迴響,和在同樣的問題上徘徊的你共用這種迷茫,也互相打氣、互相代禱地向前走下去。

但與此同時,我也知道,我無法從外面等待回答。就像里爾克在《給青年詩人的信》裡所寫的:“你要知道,你的問題也許只是你最深的情感在你最微妙的時刻所能回答的。”我等候上帝預備這樣的時刻,也期待我們繼續和祂一起尋找自己問題的答案。

註:

1. 參https://www.christianitytoday.com/ct/2021/december-web-only/michel-new-year-productivity-time-management.html ,引用內容為作者翻譯。

2. 同上。

3. 提摩太·凱勒和凱瑟琳·阿爾斯多夫,《工作的意義——在職場中活出信仰》,潘喬、李怡棉(上海:三聯出版社,2016),第10章。

作者之前在芝加哥一所年輕人為主的國語教會服事,2023年初回國,在家中“休耕”和“反芻”半年後,開始了新的工作與探索。

5 responses to “站在九月邊上,回顧今年懸而未決的五個難題(小旭)2023.09.25”

  1. 高文超 Avatar
    高文超

    兄弟,基督徒遇到挫折失败焦虑打击,都是好事,只有经历这些,才能反思自己,学会等候和倚靠上帝。一个人只要在基督里,就是与上帝关系好,哪怕他软弱跌倒,哪怕被上帝管教打得头破血流,他跟上帝的关系也是好的。“工作即服事”“世界是我们的修道院”这些说法都没圣经根据,保罗传福音是服事上帝,织帐篷不是,但他可以织帐篷。如果工作即服事,那以色列人在埃及修建积货城也是服事上帝,不,那是服事法老或魔鬼。愿上帝帮助你!

    1. Abraham Avatar
      Abraham

      Dear 高先生,我们不可混淆了work 和slavery。以色列人在埃及是being slaves。同时, in the context of Christianity, “work” 指的是“vacation and calling”, “as a means of glorifying God”, and “stewardship of resources.”

      1. 高文超 Avatar
        高文超

        受教。你的英文真好。另外,我可能先入为主地以为作者是弟兄了,如果搞错了,向作者道歉。

  2. 玉婷 Avatar
    玉婷

    同样的感受。谢谢弟兄那句,不如放下困惑,开始用行动恢复对神的爱

  3. Abraham St Avatar
    Abraham St

    姊妹,下面是我的一些粗浅愚见:
    第一,你在文章开头提及的属灵困境是极其正常的灵命成长过程。在主里坚持住,会否极泰来的。
    第二,”错位的注意力“是一个表象,下面还有东西没有挖出来。不要急,靠圣灵的带领坚持不懈的深挖,我相信一旦挖出来,突破了,这会是你下一个阶段成长的起点。
    第三,水土不服,慢慢调理。另外,使徒保罗说:“至于我被你们评断,或被人审判,对我都是极小的事。其实连我自己也不评断自己。”(1 Cor 4:3)姊妹你需要停止“精神内耗”。精神内耗的原因大约有2个:1.真实的自我缺乏信心;2.疏离的自我处处用外化的目光来审视自己。我的感觉是:你因为水土不服,所以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以至于不自觉的用外化的眼光来审视自己。比如那段:“我会害怕因为自己只有在教会工作的经历二倍当做奇怪的人或者被看低吗?。。。。。。我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清楚吗?”
    第四,Christian ethics对工作有很多方面的指导,比如:work as a blessing, as commandment, as pleasing to God, as responsibilities, etc.. 这些很好,但建议你现阶段别在纠结“这些理论”了。你现在的工作是a part of your discipleship training。当然了,如果你的工作实在是“西西弗斯搬石头”那种,可以考虑换工作。但从你的字里行间读来,好像不是。
    第五,对家人传福音是出了名的难。为你祷告!对华人传福音,要本土化(contextualization). 跟华人老人传福音更要本土化,试试从传道书开始,或许能找到一个共鸣点?

    我的一些粗浅comments:

    “聽說禪宗的觀點認為,“饑來吃飯、睏來即眠”——我亦深以为然。

    “與其花時間一直剖析這份失喪背後的原因,我更應該直接採取行動,去讀經、禱告、敬拜。” ——应该找寻原因。为什么?车子发动机如果哪里出了问题,放着不修,那越大力开,坏的越快。 侦错也是同上帝同行一个重要环节。

    “我會害怕因為自己只有在教會工作的經歷而被當作奇怪的人或者被看低嗎?” ——教会即社会。教会这个小社会里的是非一点也不比外面的社会少。不必胆怯,努力奋斗。

    “我能夠一步到位選擇一個可以長期深耕的領域,是呼召、興趣意義的交匯點的工作。在這基礎上,能有不錯的薪水,和一定的生活與工作的平衡,有空間來服事教會。然而,這些條件並不能幫助我確定要做什麼工作。” ——你清楚你想要什么,这已经是个很棒的起点了。四十不惑,不是指对人生无疑惑;而是指对自己大约擅长做什么工作不再疑惑。你今年31岁,还有大约10年可以上下而求索。慢慢来。

    “和幾個同事相處下來,有時候我會懷疑到底自己做見證的空間在哪裡?他們對待工作也認真,有成熟的業務能力,和人打交道時老練而不失真誠,對新人有耐心和支持,我不知道是否能在職場上活出比他們更加美好的樣式來。” ——为你祷告,持守基督信仰,但也不必强求。,跟要摈弃“基督徒的能活出来的道德水平一定比外邦人高。”的心态。圣经里有哥尼流。

    “做光做鹽”——做盐做光意味着牺牲,有智慧的、在合宜的时间的牺牲。

    “因為他們覺得這是美國人的信仰” ——基督信仰源自亚洲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