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首甘為恩主牛(李東光)2025.03.22

本文刊於舉目官網牧者恩言專欄,原刊於2020.04.30

李東光

 經文:“那善於管理教會的長老,當以為配受加倍的敬奉;那勞苦傳道教導人的,更當如此。因為經上說:‘牛在場上踹穀的時候,不可籠住它的嘴’;又說:‘工人得工價是應當的。’”(《提前》5:17-18)

這一段經文,一般理解為要敬奉傳道人,讓為上帝做工的工人得到合理報酬。但聖靈卻給我不同角度的領會。保羅用“牛”來比喻傳道人,讓我感觸頗深。“牛在場上踹穀的時候,不可籠住它的嘴”,聖經把傳道人比作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的牛,而不是力大腿快、傲氣沖天的馬,或脾氣倔強、笨頭傻腦的驢。

那麼,牛的特點有哪些呢?

1)牛的本分是出力幹活。我曾經下鄉,在最落後的農村當農民,我記得原始的打場方式是這樣的:牲畜拉著碌軸(石輥),碌軸下壓莊稼穗子,使籽粒與稭稈脫離,這種加工方式很原始,很低效,但牛蹄子直接踹穀應該是更原始、更辛苦,更低效率。但牛就是為承擔勞苦而生。  

2)牛的需求很低。它只求在場上不被攏住嘴,餓了有一個溫飽。世上的一切虛榮享受,對牛來說都是“對牛彈琴”。 榮耀桂冠它戴不上;盛裝美服它也穿不上;珍饈美味對吃草的牛也沒有吸引力。它吃一點穀穗只是為了獲得工作的力量,它不會貪心地把穀穗抱回家。 

3)牛對主人忠誠。它做工是回報主人的恩惠,它踹穀不是要顯得多麼牛氣、多麼有力量,而是要完成主人的託付。 

傳道人就是上帝的牛、是教會的牛。前幾年,我到國內一個家庭教會聯會辦的神學院講授兩門課程。那一段時間裡與家庭教會牧者、年輕的神學生朝夕相處,他們的質樸、良善、勤勉和忠心深深感動了我。他們沒有固定的收入,過的是世上最簡樸的生活,但是他們心中有神聖的使命感,他們的身上有如牛一般堅韌的力量。與其說我是老師,我在給他們講課,不如說是我得到一次終身難忘的學習機會。

作上帝的僕人,就要學習牛吃苦耐勞的品格,忠心努力地為主做工。教會敬奉傳道人,傳道人當以為是上帝莫大的恩典。我們知道場上的穀穗也是上帝所預備,上帝的僕人不會衣食無著。 傳道人不應把事奉當成工作,而是作為自己的生命。

作為一個傳道人,當我放下醫藥公司的工作,來全身心事奉上帝,我覺得不是換另一種工作,而是要換另一種活法。既然上帝呼召、託付我,教會用愛心支持我,我怎敢不盡心竭力、勞苦傳道、祈禱、教導、關懷,以對得起上帝的託付和兄弟姊妹的愛護。

傳道“牛”所做的“踹穀”事奉,是意義重大的、榮耀的使命。當我們在上帝設定的豐收場上,跟隨聖靈的帶領,踏踏實實地做工,讓那些成熟的籽粒,因我們的事奉得以收回上帝的倉稟,並且其中有的還會成為種籽,結出十倍百倍的果實,我們就大得安慰,並且一生不計勞苦,踹穀不止。

禱告:主啊,是何等大的恩典,你竟然揀選卑微的我做你的牛,參與你永恆的豐收大業。求主賜我們良善忠心,謙卑忍耐,一生俯首作恩主的老黃牛。奉耶穌之名,阿們!

歡迎您上網  behold.oc.org  閱讀更多好文。《OC舉目》面對當代挑戰,與教會同行,和跟隨基督的您一起成長。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