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聖靈充滿的經歷(蔡選青)

蔡選青

本文原刊於《舉目》第5期

十年掙扎

        看到我們這一代的信徒,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渴慕聖靈充滿,心裡真是充滿了感謝。但感謝之際也隱隱有些擔憂。

        “聖靈充滿”這一名詞,無論在神學定義上,還是在具体經歷上,都是現今基督教中最有爭議的概念之一,有人也進一步將其區分為聖靈充滿,聖靈澆灌,聖靈內住,聖 靈開啟,等等。每一位神學家、解經家、傳道人,可能都有自己的解釋。好在我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平信徒”,沒有資格定義何為“聖靈充滿”。但我想借用“聖 靈充滿”這一名詞,來講述我個人的一次真實的經歷,以作為眾多個人經歷的見証之一。

        我來到美國後在福音派教會信主,畢業後又到福音派教會帶職事奉。在我家開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團契,也領了一些朋友歸主。但不久,我就開始對自己的屬靈生命不滿足。

         我當時的狀況是,頭腦中屬靈知識很多,覺得自己很“深刻”,但就是在生命中活不出來,在事奉上軟弱無力。我懷疑自問,這活水江河的屬天生命,怎麼到我這裡竟變成幾乎枯乾的小水灘?

        於是,我在各宗各派中尋找,在各屬靈領袖中間比較,在基督教的教會歷史和傳記人物中揣摩。那段時間,追求得很辛苦,也常常懷疑、迷惑、論斷等等,但外表還是強裝“屬靈”。這樣的屬靈掙扎,大概持續了近十年。

追而不得

        後來我參加了一間美國人教會。這是一間發展很快的教會,根據我當時的認識,是比較注重靈恩的教會。開始時我很謹慎,但很快就被那種敬拜的氣氛所感動。

        我是一個很理性的人,信主的經歷也很理性,信主後的追求也很理性。這在我信主後所寫的一些文章中也能反映出來。《海外校園》主編蘇文峰牧師常說我的文章“有靈,有理,但缺乏情”。實際上這也正是我當時的屬靈狀況。

        信主後我很少感動流淚,信仰對我來說,是一個沒有感情成分的硬梆梆的理論。但去了這間教會之後,無論當時如何自我控制,幾乎每場敬拜都感動流淚,以致後來每星期天去教會都不忘帶兩件東西--聖經和紙巾。

        其實當時在敬拜過程中,並沒有看到什麼奇特的場面,幾乎也沒有聽到什麼方言,也沒有聲嘶力竭的狂呼亂叫,只感覺到人似乎被提到了天上。沒有任何的身体動作, 我只是站在那裡靜靜地、止不住地流淚、感恩、懺悔……這樣的狀況又持續了近五年,感覺上好像這信仰已從頭腦中漸入了心靈,對信仰有了一種“感覺”。

        人往往容易走極端。於是我開始“追求”聖靈充滿。我請一些有屬靈恩賜的名牧為我按手禱告,也追求方言,追求一種超自然的感覺。回想起來,當時我心裡並不是追求能力和恩賜,只是惟恐自己沒有真正得救,特別想追求那種很多人都見証過的“痛不欲生”的悔改經歷。

        當時我認為,一個有心事奉主的人,不能沒有聖靈充滿的經歷,而聖靈充滿應該是感覺得到的。我所認識的一些非常理性的弟兄,就先後得到了這種經歷。我於是去讀 了不少這方面的書,操練了不同的追求方式,安靜的或劇烈的都有。結果是越追越急,越急越沒有(至今我仍沒有得到倒地、大笑或說方言的經歷)。

小屋奇事

        幾年下來,追得也很累了,同時又在一同追求的個別姐妹身上,發現了一些反常的現象,其屬靈的追求與生命也有脫節。所以,我就開始逐漸放鬆了那種追求。

        終於有一天,我幾乎完全放棄了對聖靈充滿的追求。各宗各派的教導已弄得我暈頭轉向,身体和心靈實在很疲倦。我是從事醫學工作的,知道人的生理極限,於是拿了一個星期的休假,在外面找了一間沒有干擾的小屋子,什麼都不追求,只想讀讀聖經,身心靈有一個修整。

        聖經我至少已通讀了十幾遍了,很奇怪的是,在那幾天中,當我讀到四福音書時,常常不得不停住。我當時用的是紅字版的啟導版,主耶穌親口說的話是用紅字印出的。我的目光似乎被這些紅字所吸住,不能前移。越讀越有味道,好像我從來沒有讀過四福音一樣。

        四福音,特別是《約翰福音》,在我面前竟是嶄新的,字裡行間出現了主耶穌的生命性情,祂的所言所行亮出了祂的所是。我有了一種很深的虧欠感,信主近十年,我好像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真正認識過主耶穌。我靈思泉湧,不停地記筆記,理性上本能地告訴自己,這是開啟。

        在經歷這一“開啟”的時候,我心裡有一個很強烈的意念,“你的生命性質壞了,應該回到真實。”是的,我不真實,信主前我用屬世的倫理道德偽裝自己,信主後用屬靈的教條偽裝──雖然這種偽裝是不自覺的。

        這是一刻很深很深的光照。當時我羞愧萬分,就想鑽地洞。我知道自己是一個不真實的人,一個假冒為善的法利賽人。

        這裡特別要說明的是,當時我身体上沒有任何特別的感覺,沒見什麼異象,沒聽到什麼響聲,一切都在神的自然律中。但我深知,我內心靜靜地發生了根基上的大轉變:我開始真正認識了自己,也真正認識了主耶穌。

四大變化

         一星期的休假回來後,因為從來也沒有看過、聽過、讀過他人有這樣的經歷,所以除了與少數的弟兄交流過之外,沒有向任何人說,一直藏在心裡。另外,因為我曾經看到一些弟兄姐妹很清楚地經歷聖靈澆灌式充滿,但過了一段時間,生命又回到原樣,反反覆覆。所以我耽心自己的這次的開啟也是暫時的,不言為妙。

        三年過去了,我的生命表現和生活方式雖然沒有翻天覆地的突變,但在我生命深處,卻隨著這次經歷,產生了真實而根本的變化。在此,願意與弟兄姐妹一起分享:

         一是聖經被開啟了。這個經歷之後再讀聖經完全不一樣了。以前也能讀、能講、能寫,也有很正常的讀經靈修習慣。現在讀經很享受,有時讀一個上午也不知不覺(因 我的工作性質,上午常常可以在家),特別是主耶穌親口說的那幾百句話和幾十個比喻,往往要默想很久很久,好像是一種品嚐和享受,“我的肉真是可吃的,我的 血真是可喝的”(《約》6:55),對我成了一個實實在在的經歷。

        二是開始認識了主耶穌。聽上去很奇怪,是不是?之前我若不認識耶穌,怎麼可能受洗歸主呢?以前看過聽過我信主見証的人,誰又能說我當時不認識主耶穌呢?然而,我可以告訴大家,認識與真認識,知道與真知道,中間需要一個實質上的突破、飛躍。

        這種感受不太容易表達清楚,我能說的,就是主耶穌的內涵,在我的觀念中完全不同了。原來主耶穌對我來說,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口號,現在主耶穌好像從聖經中“活突”了出來,身後隨著整本聖經和整個宇宙。

       《約翰福音》5章39節,好像能幫助我表達這種知道與真知道之間的區別,“你們查考聖經,因為你們以為內中有永生,給我作見証的就是這經;然而,你們不肯到我這裡來得生命。”

        三是對自己有了認識,開始謙卑下來。原來從道理上也知道,謙卑是基督徒的重要的生命品質,知道我們都是蒙恩的罪人,也根據各種屬靈的教導來操練謙卑。其實越操練偽裝越深,將表面的驕傲操練成了深層的驕傲,結果成了一個不真實的人,自己也不認識自己了。

        因對自己有了真認識,對恩典有了更深層次的感受,生命度量開始被拓寬。以前我在心裡很會論斷人,特別是對一些牧師和傳道人,總能看出一些問題,而且事後也証 明看得很準確。我自以為有屬靈分辨的恩賜而自我欣賞。現在我意識到,只有一個真正認識自己本像的人,才能真正從心裡寬容饒恕別人。

        四是心裡開始有自由的感覺。在以前近十年的基督徒生活中,越追求屬靈,捆綁越多,對自己的限制也越多,心胸也越狹窄,埋怨、論斷、苦毒也隨之加多,沒有自由、恩典和釋放的感覺。追求到這麼一個地步,不要說別人,連自己也不喜歡自己了。“所以天父的兒子若叫你們自由,你們就真自由了。(《約》8:36)我開始經歷 到,真自由只有在主耶穌裡。而後來事奉也更喜樂、自然、釋放、感到有恩典的感覺。

        有過這次經歷後,雖然我的生命仍有許多不完全之處,還需 要繼續不斷地渴慕追求,然而有一點我已得釋放,即我不會再為自己設立一些屬靈的標準,自己與自己過不去。我只知道,我一但軟弱跌倒,我的主仍然會將我抱 回。“凡父所賜給我的人,必到我這裡來,到我這裡來的,我總不丟棄他。”(《約》6:37)

相輔相成

        經歷是極個人的,經歷也不能代替真理。所以我一點也不覺得有什麼了不起,心裡常常感恩。還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信徒,但心裡更踏實了。

        我原來不想將這個極個人的經歷寫出,但看到一些可愛的弟兄姐妹,仍然在苦心追求聖靈充滿的經歷,所以將我的這個經歷與大家分享,期望成為眾多聖靈充滿的見証之一。願我們對聖靈充滿有更渴慕的心志,更寬廣的認識,只是不要刻意模仿,否則又會出現一個新的小宗派。

        神同時使用超然律和自然律來引領祂的兒女,屬靈生命的漸長與某一階段的點的突破,我認為是相輔相成的。人体的身体發育是漸進的,但青少年在青春期的突變也是不可否認的。

        我們既不要高舉“突變”,也不要刻意盲目地否定、甚至排斥“突變”,因為主權在神手裡,聖靈是隨己意自由運行的。衪要用什麼方式、在什麼時候,充滿或澆灌人,是祂的主權。我的這個經歷,是一個超然的根基上的轉變,但卻是在不自覺中,極其安靜自然、理智極為清楚的情況下發生的。

        如果我的這個經歷,在神學上不能被定為聖靈充滿或澆灌,都不要緊,隨便稱呼它什麼都行。“有了”比“懂了”更實惠。若主允許我再選擇的話,我覺得這個經歷比說方言、倒地、醫病趕鬼等更寶貴,因為它使我在一個極短的時刻內,對自己對主耶穌,在認識上有了一個根本性的大轉變。

作者來自上海,從事醫學研究,現居美國華盛頓州。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