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篇

  • 如鷹展翅上騰(杜磊)2019.06.05

    如鷹展翅上騰(杜磊)2019.06.05

    以色列人的失敗是對我們的警告,提醒我們,眼光不要停留在地上,要如鷹展翅高飛,放眼寰宇,才能超越局限。 阅读全文

  • 大學之道(張克敏)2019.06.04

    大學之道(張克敏)2019.06.04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牧者恩言專欄2019.06.04 張克敏 經文:“因此,祂已將又寶貴又極大的應許賜給我們,叫我們既脫離世上從情欲來的敗壞,就得與神的性情有分。”(《彼後》1:4) 美國各州有許多的大學城,這是華人學子初到美國的第一站;往往人地生疏,他們喜歡參加當地的教會。若是有華人的教會或者團契,更是喜出望外;去久了,不少人因此接受福音。 被哈佛大學錄取,在華人家庭裡好比古代進京會考,金榜題名、高中狀元。然而,2016年秋季哈佛學生報紙報導,至少有10名原本可入哈佛的新鮮人,遭校方撤銷錄取。這群收到錄取通知單的學生,很快地通過互聯網組成臉書小組,卻上載不當照片和文字。 最近新加坡聯合早報刊出一篇文章《中國知識的悲歌時代》,這篇文章是新加坡大學東亞所所長鄭永年所寫,評論大陸的知識分子爭名於朝、爭利於市。許多大學標榜培養了多少政治人物,多少富豪;而舉辦的公共論壇乃至學術研討,重要的指標是邀請到大官大富,知識反倒成了陪襯。國家投入大量資源培養重點大學,建立智庫;投入越多,名利越大,知識分子越腐敗。 《禮記》有云: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大學之道,並非指在高考上得高分,乃是養成高尚人格的方法。作為基督的門徒,可以類比為因信成聖的道路,在於顯明耶穌基督的福音救恩;在於實際應用在日常生活上,在於生命更像主耶穌基督。 我們用使徒彼得的勸勉來學習,成聖之道的具體目標到底是什麼?是得與神的性情有分,這是神在基督裡給我們寶貴極大的應許,這也是我們分外殷勤的緣故,這更是我們成聖道路的標桿。 使徒彼得知道自己即將為主殉道,他在《彼得後書》裡3次提到殷勤。“分外的殷勤”(1:5),“更加殷勤”(1:10),“就當殷勤”(3:14)。漫無目的的忙碌,並非殷勤。《箴言》常以懶惰與殷勤對比,而新約中殷勤指向的總是服事主,服事教會。彼得勸勉初代教會各地的信徒,同樣也勸勉今天教會裡蒙召服事的弟兄姐妹,特別是教會的領導:不要偷懶,既然蒙召,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 華人教會裡常看見許多只能吃奶,不能吃乾糧的人。嬰兒長大必須斷奶,基督徒靈命成長必須離開道理的開端,竭力進到完全的地步。彼得傳授門徒的成聖功夫,八件事必須逐步而行,循序漸進:1. 信心,2. 德行,3. 知識,4. 節制,5. 忍耐,6. 虔敬,7. 愛弟兄的心,8. 愛眾人的心。教會的成長,傳福音有果效,在乎我們充充足足地有這幾樣。 我們應當殷勤,更加殷勤,在每天的生活中行出這幾樣。有一天我們走完地上的歲月,主耶穌按著應許來接我們到父的家裡,我們會聽見我們的主說: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太》25:21) 禱告:天上的父神,我們渴望天天殷勤,在成聖的道路上做好、做成得救的功夫。祈求你在我們心裡運行,好叫我們時刻清楚明白你的美意。禱告奉耶穌的名。阿們! 阅读全文

  • 參孫的祝福和“突變”(辛立)2019.06.03

    參孫的祝福和“突變”(辛立)2019.06.03

    雖然神許可此事發生,為要成就對以色列人的拯救,但是,為什麼因神應許而生、有律法規範、父母有教養心願,有神的賜福、甚至有聖靈感動的參孫,剛剛走上“社會”開始事奉,就偏離了神的命令? 阅读全文

  • 父親得救記(黃弟兄)2019.05.22

    父親得救記(黃弟兄)2019.05.22

    從那天起,父親就沒清醒過,我再也沒和他講上電話,父親最後留給我的,就是信主那天像天使一樣純真的笑容。 阅读全文

  • 當禍患比拯救先來到(主鑒)2019.05.14

    當禍患比拯救先來到(主鑒)2019.05.14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牧者恩言專欄2019.05.14 主鑒 經文:“以色列人的官長聽說‘你們每天做磚的工作一點不可減少’,就知道是遭遇禍患了。他們離了法老出來,正遇見摩西、亞倫站在對面,就向他們說:‘願耶和華鑒察你們,施行判斷!因你們使我們在法老和他臣仆面前有了臭名,把刀遞在他們手中殺我們。’”(《出》5:19) 在《出埃及記》第5章,摩西終於順服耶和華的呼召去見法老,並且奉耶和華神的名宣告了要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信息。埃及有很多的神明,有文獻表明其數量可能多達1500多種。其中,最厲害的神是太陽神,而法老是太陽神的化身。因此,摩西第一次的公開事工,便遭到了法老的斷然拒絕。法老說,“我不認識耶和華,我也不容以色列人去”。(《出》5:2)不但如此,法老還變相加重了以色列人的苦工。 我們知道,上帝啟示給摩西、以及摩西所傳遞給以色列人的,是一個榮耀的出埃及計劃。以色列人在此前欣然歡迎摩西歸來,並且向耶和華神低頭下拜,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們相信神的拯救來臨了(參《出》4:31)。然而摩西和法老交涉第一回合之後,神的拯救沒有如約來到,法老吩咐的苦工卻實實在在地加重了。這對以色列人稚嫩的信心是個不小的打擊。我們能想象出那種希望被挑望,但又迅速被現實摧毀的痛苦。 以色列人的官長聽說,你們每天做磚的工作一點不可減少,就知道是遭遇禍患了。“禍患”(ע, ra’)這個希伯來詞很有意思,幾乎是一個象聲詞。如果試著發一下“ra’”這個音,你也许能感受到那種咆哮、憤怒的心境,和那種齜牙咧嘴的痛苦表情。 “Ra’”也有“不好的,沒用的,糟糕的,有害,患難,邪惡”等諸多意思,似乎只要是不好的事情就是一種“Ra’”。對以色列人來說,摩西和亞倫所談論的拯救沒有實現,他們的生活卻成了一團“Ra’”。也因此,以色列人對摩西和亞倫這兩位開空頭支票的“傳道人”也沒什麼好臉色。 有意思的是,當摩西回到上帝面前去的時候,他把以色列人的抱怨完全轉移到上帝身上。摩西控告上帝“苦待這百姓”,“苦待”(Hera’) 和“禍患”(Ra’)屬於同一個字根,是“禍患(Ra’)”這個詞的動詞形式。如果按更一致的翻譯原則,這個詞可以譯成動詞“禍害”。摩西控告上帝不僅一點沒有拯救這百姓,反而使以色列人平靜的奴隸生活平添了許多“禍患”。他控告神“禍害了”祂的百姓。 有的弟兄姐妹分享信主之後和主有一段短暫的蜜月期,之後生活似乎反而比信主之前經歷更多挑戰;也有不少弟兄姐妹說壓根就沒有享受過蜜月期,似乎信主之後,對信仰原則的堅持、和對這位救主的信靠,很快就讓他們在現實之中困難重重…… 神當然沒有,也不會“禍害”祂的百姓。但神的拯救也不像摩西或者以色列人所想象的那麼容易,因為以色列不僅要脫離重擔,不做苦工;而且要與神立約,成為神的百姓,要真正知道耶和華是神(參《出》6:6-7)。神的拯救不是直升機式的拯救,好像神負責把我們從環境中一把拉出來,而我們則什麼都不需要改變。神的拯救包含著我們的順服和信靠,並挑戰我們在忍耐中越來越認識祂。 因此,法老也罷,禍患也罷,為的是讓我們更加認識這位救主,並真正成為神的百姓。 禱告:慈愛的天父,謝謝你賜下耶穌基督,祂是我們的救主。在我們跟隨你的道路上,有的時候,禍患似乎比拯救更先來到。求主幫助我們,越在這樣的時候,越可以堅定仰望你,也仰望為我們的信心創始成終的救主耶穌基督。正是奉祂的聖名,我們如此祈求。阿們! 阅读全文

  • 降卑与升高(吕居)2019.05.13

    降卑与升高(吕居)2019.05.13

    唯有真正谦卑的人才能降卑。 阅读全文

  • 年輕,但不被看輕(王申得)2019.05.10

    年輕,但不被看輕(王申得)2019.05.10

    年輕人的心靈極敏銳,看問題往往比成年人更加深刻。 阅读全文

  • 黑暗與光明,你要哪一個?(呂保羅)2019.05.09

    黑暗與光明,你要哪一個?(呂保羅)2019.05.09

    因為只要光照出來,黑暗就會消失。 阅读全文

  • 三人行——作父母的職責(張克敏)2019.05.08

    三人行——作父母的職責(張克敏)2019.05.08

    如果你是作父母的,不妨每天晚上在兒女的床頭給他們講故事,然後跪下來和他們一起禱告。 阅读全文

  • 当被“好人”攔阻时(杜磊)2019.05.07

    当被“好人”攔阻时(杜磊)2019.05.07

    今天在这个真偽难辨的時代,求神也教導我們作教会领袖的面對邪惡时,能仗義執言,擊敗撒但的诡计,遵行主的命令。 阅读全文

  • 基督徒可以吃血嗎?(辛立)2019.05.06

    基督徒可以吃血嗎?(辛立)2019.05.06

    但令人擔憂的是,一些教會在這些基本原則上越來越鬆弛。原因之一,我想是因為極力提倡自我中心,過分強調信仰是我個人的事。 阅读全文

  • 人若渴了,可以到我這裡來喝!(王申得)2019.05.03

    人若渴了,可以到我這裡來喝!(王申得)2019.05.03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牧者恩言専欄2019.05.03 王申得 經文:“節期的末日,就是最大之日,耶穌站著高聲說,‘人若渴了,可以到我這裡來喝。信我的人就如經上所說,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約》7:37-38) 從前,有一個人跟理發師聊天。他們談到了信仰,理發師說,“世界上根本沒有神!” “哦?您為什麼這麼肯定呢?”這個人好奇地問。 “很簡單,”理發師回答說,“只要去大街上看看就知道了。如果有神的話,世界上怎麼還有這麼多無家可歸的人呢?” 雖然覺得理發師的話有點問題,但這個人一時也想不出反駁的理由,理完發就離開了。走出不遠,就看見一個流浪漢迎面而來。他立刻跑回去,沖著理發師喊道,“世界上根本沒有理發師!” 理發師看著他,不解地問,“您為什麼這麼肯定呢?您不是剛剛在我這裡理過發嗎?” “世界上沒有理發師!如果有的話,”這個人指著窗外的流浪漢:“世界上怎麼還有蓬頭垢面的人呢?” 理發師聽了,委屈地抗議道,“那是因為他不到我這裡來理發,您怎麼能說世界上沒有理發師呢?” “朋友,您說得對!”這個人說,“照樣,人不到神那裡尋求幫助,怎麼能說世界上沒有神呢?” 這個故事說明了一個道理,那就是:那些斷言沒有神的人,往往不願,也沒有遇見過神。倘若遇見神,他們的生活便要發生極大的改觀了。 請看!主耶穌何等迫切地希望遇見人,並幫助他們。在節日即將結束,人群漸漸散去的時候,主仍抓住最後的機會,站在大路旁、山丘上、聖殿裡、街市中,向人傳福音。 請聽!主耶穌多麼誠懇地邀請人來獲得祂的幫助。每到一處,他就高聲喊道,“人若渴了,可以到我這裡來喝!”世人常有絕食的壯舉,卻鮮有絕水的先例,因為乾渴實在太痛苦了。在財主和拉撒路的故事中,那個落在陰間裡的財主唯一的願望,是有人“用手指尖蘸點水涼涼我的舌頭”(參《路》16:24)。 主耶穌自己比世界上任何一個人更加明白乾渴的感受。他的手足被釘在十字架上已經痛苦至極,但因失血和失水所造成的極度乾渴更讓他像在地獄一般的煎熬中。主拼盡全力地喊:“我渴了!”(參《約》19:28) 比口渴更痛苦的是人內心深處的彷徨、孤獨、空虛和焦慮。這種“心靈的乾渴”,田夫野叟,達官貴人,古往今來,人皆有之。主說,“人若渴了,可以到我這裡來喝!” 心渴的人哪!您是否聽見主的聲音?祂說,“到我這裡來喝!信我的人,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人若不理發,豈可斷言世上沒有理發師?人若不到神那裡尋求幫助,怎敢說世界上沒有神呢? 禱告:主耶穌啊!我今願來到你面前,求你將生命的水賜給我喝。禱告奉耶穌的名,阿們!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