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篇

  • “稻草”不能救“蘆葦”——我和閨蜜之間隔著死亡(秦英)2016.07.20

    “稻草”不能救“蘆葦”——我和閨蜜之間隔著死亡(秦英)2016.07.20

    我中學的閨蜜——蘆葦離世,是我生平第一次體會到“死亡”意味著什麼。多年來,她常出現在我夢中。有時她會問我:“你怎麼沒來我的告別儀式?……” 阅读全文

  • 《五經神學》(陳培德)2016.07.18

    這次我要介紹的好書,是黃福光博士的新著《五經神學》(Theology of the Pentateuch),屬香港浸信會神學院“聖經神學系列”的第二冊。原著以英文撰寫,張群娣翻譯,厚達315頁。此書旨在介紹摩西五經在基督教正典語境裡的討論,以及所涉及的神學問題。 阅读全文

  • 老婆堅持不讓我去教會,怎麼辦?(符鏑)2016.07.13

    老婆堅持不讓我去教會,怎麼辦?(符鏑)2016.07.13

    我驚訝地發現,雖然她和我去教會、團契多次,但她的觀點一點也沒變,仍覺得信主只是精神寄託,太投入會不顧事業、家庭,會走火入魔! 阅读全文

  • 從阿里之死看文化的變遷(臨風)2016.07.07

    從對阿里形象的改變,我們看出,公平、正義、自由、人權,而非謙卑、謹守、自潔,在現今的美國社會更受重視。 在這個文化框架下,人們不畏權勢,敢於表達自己,具超黨派(宗派)思維,勇於追求夢想。這就是現今之人,特別是千禧世代,所重視的是非觀和價值觀。 然而,有一點千古不變,那就是人性。 人性雖然有光明的一面,卻也永遠是殘缺的。沒有人可以達到自己心目中的道德高原。人性中的殘缺,不論如何隱瞞或修飾,總是以各種臉譜出現。因此,人人都需要福音的拯救,才能脫離自我的牢籠。不過,向不同的是非觀和道德觀的人傳遞福音信息,與在同質社會中傳遞福音,大大不同。最忌諱的就是不尋求瞭解對方,只用“我”的是非觀去評斷他人。這會造成對方在理性上、感性上和直覺上都難以接受福音。 這不是對方是否“心硬”的問題,而是觀念上的鴻溝。人不可能接受與自己道德觀和是非觀相抵觸的信仰。 阅读全文

  • 《神學的阿基米德點》(陳培德)2016.07.04

    《神學的阿基米德點》(陳培德)2016.07.04

    預計共出版三卷的“教義的詮釋”系列,第二冊《神學的阿基米德點:基督論,以及贖罪論、救恩論》新近面世,延續卷一《神學的發生》在論述神學的方法論、神論、人論及罪論之後,卷二以基督論、贖罪論和救恩論為主要內容,仍由李麗娟博士撰寫。卷三則是論述教會論、聖靈論和終末論,分別由魏連嶽、林榮華、張聖佳和曾念粵四位聖經學者執筆,不日面世。 阅读全文

  •  “大錯誤”餅乾(吉鳴)2016.06.29

     “大錯誤”餅乾(吉鳴)2016.06.29

    在我們眼裡,這塊餅乾是一個“大錯誤。” 但是,當我們用雙手讚美上帝,它就變為上帝可以使用的器皿。因為“萬事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羅》8:28) 阅读全文

  • 尿血以後(若冰)2016.06.23

    尿血以後(若冰)2016.06.23

    11月20日,我蒙恩受洗。就在我沐浴於主恩、無比快樂的時候,我不知道,前方等待我的,是死蔭幽谷。 阅读全文

  • 書名:《詩人與農夫》(陳培德)2016.06.16

    書名:《詩人與農夫》(陳培德)2016.06.16

    貝里運用中東文化傳統及“故事與詩”的文學特性,針對《路加福音》旅行敘事14個比喻詳加解釋,讓這些平常難以理解的故事,在他的詮釋之下,教人豁然開朗、拍案叫絕。 阅读全文

  • 哎呀!追尾之後……(一雨)2016.06.07

    哎呀!追尾之後……(一雨)2016.06.07

    我家最近遇到了兩次車禍。先生和肇事司機留下,處理賠償事宜。下班後,先生喜滋滋地說,巧了,撞我們車的司機是我們社區的鄰居,就住在我們隔壁樓。於是我們兩家開始交往。我發現他們家對福音非常接受。 阅读全文

  • 《死亡神學》(陳培德)2016.06.01

    《死亡神學》(陳培德)2016.06.01

    華人文化忌諱談死,對死亡缺乏全面理解,以致害怕談論。《死亡神學》一書是魏連嶽博士的近著。作者認為若我們不認識死亡,就無法認識生命。 阅读全文

  • 艱難的10月,在大腦出血之後(樹根)2016.05.31

    艱難的10月,在大腦出血之後(樹根)2016.05.31

    記得那天,我和往常一樣騎車去公司。沒想到在公司的樓下出了車禍。事發至今,我竟然不記得當時到底是怎麼摔倒的。就連給家裡的弟兄打過電話這回事,我都忘得一乾二淨。我只記得公司的大哥,也是主內的弟兄(我在他的公司任職),他來接我,十分關切地帶我去醫院拍了CT,也做了創傷處的縫合手術。檢查結果顯示,我大腦出血。 阅读全文

  • 《大使命與大抗命》(陳培德)2016.05.16

    《大使命與大抗命》(陳培德)2016.05.16

    作者深信“大使命”(《太》28:18-20)是“靈性操練”的起點。連一向溫和的他也要起來抗命,這是因為他發現現今許多教會都沒有先使人作主門徒,反倒是以先施洗使人加入教會為目標,他稱這種現象是“大抗命”(The Great Omission)。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