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太陽 ──也談基督徒是否擁有真理(陳啟方)
上帝也是“公共物品”。聖經告訴我們,耶和華“是亞伯拉罕的上帝、以撒的上帝、雅各的上帝”,也是基督徒的上帝。亞伯拉罕說耶和華是他的上帝,但他不能說耶 和華不是別人的上帝。大衛以耶和華為樂,但他不能說只有他才能享受上帝。實際上,韋斯敏斯德小要理問答的第一問答說,“人生的首要目的就是榮耀上帝,並以 祂樂,直到永遠 ”。每一個人都可以以上帝為樂。一個人享受上帝,並不會減少別人享受上帝。 阅读全文
-
“聖職”、“俗職”與事奉(慶子)
顯然地,很多人認為,職場上週一至週五的工作,與“事奉”無關。心態如此,實際上也如此。大家覺得,只有牧師、神父、傳教士等“神職人員”從事的,是“全時 間聖職”事奉。一般信徒的職業則是“俗職”,每天忙的是“幹活”。只有和教會沾上邊的才是“事奉”﹗ 於是,有了“從俗職出來、進入聖職”的說法。 阅读全文
-
讀者來函:被趕出教會之後
本文原刊於《舉目》59期 菲比 我剛讀完這篇──“被趕出教會後”(《舉目》50期,2011.7) 作者的分享感動我,他說: “我們罪何以堪?求主赦免我們的罪,也求她原諒我們。雖然這件事讓我們分離,但是教會要有秩序,要有順服,孩子要順服父母;要竭力避免爭吵(contention),因為爭吵可以把上帝的靈趕走。特別是,參與了這次事件的人,要小心苦毒的靈;為了基督國度的緣故,要盡心地愛人。 主啊,我想成為這樣的基督徒﹗即便被羞辱,仍然不忘你的託付,忠心地服事你﹗人雖然在地上,卻注目在天﹗” 我哭了﹗很受用,謝謝作者的分享。 阅读全文
-
今昔的承諾(蘇文峰)
美國宣教學家溫特(Ralph Dana Winter,1924–2009),曾說明神國在地上,是由地方性堂會(Modality)和福音宣教機構(Sodality)彼此相輔相成,而持續進展的。這兩種機制如同人體的左膀右臂,在宣教事工上共同完成開荒與建造的功效。 阅读全文
-
為何《舉目》? ──卻顧所來徑(鄭期英)
12年來,《舉目》雜誌已出版了56期。我們更盼望,結合中國學人特有的銳氣,海外華人教會的經驗,西方教會豐富的資源,打破地域、文化、觀念的囿限,在新時代中,呈現出豐沛而富特色的新面貌。 阅读全文
-
為何不“大一統”﹖──宗派、小派、與運動(周學信 文/張懋禛 譯)
基督教會最被常問到的問題之一,就是為什麼會有那麼多教會、宗派與運動?在此問題的背後有一個假設,就是真正的基督教應該是統一的。他們認為,統一,對社會、文明、政 治、或宗教的存在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 阅读全文
-
教會與消費主義文化(鄭天鳴)
處在後現代的大環境中,消費主義逐漸從理念過渡到實踐,從歐美擴張到亞洲,從社會延伸到教會……對此,學者們從各個角度切入研究,而教會對此問題的探討卻仍在萌芽階段,許多問題有待釐清。 阅读全文
-
雁群齊飛 ──建造健康的領袖團隊(唐侃)
毋庸贅言,教會裡面關鍵的問題,基本都是領袖之間的矛盾。一般信徒間的衝突,不會對教會整體造成太大的影響。 阅读全文
-
如何平衡家庭責任與教會事奉(馬驥)
對許多華人中青年基督徒來說,孩子還小,家庭負擔重,如何協調家庭生活和教會事奉,如何分配有限的時間、精力,是非常現實的問題。 阅读全文
-
教會制度究竟是敵是友?(星余)
筆者只想指出:正如在信徒生活中,信心與行為其實不矛盾一樣,教會生活中的制度和信心也可以共存,聖靈管理和制度管理並不對立、可以互補。 阅读全文
-
一封寄不出的信——給我第一個生命教練(林秋如)
他們說你病了。我惦念了一陣,想買張機票去看你。打電話到你辦公室,那頭傳來低沈的聲音,說你走了,回天家安息了。 阅读全文
-
鐘點工(榮子)
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大陸留學生自海外學成回國,形成一股“海歸大潮”。然 而歸國後,環境改變,又面臨不少困難及挑戰,有些人不太適應,甚至情緒不穩定。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