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賀宗寧
-
伯拉糾(Pelagius)是英格蘭人,生於354年,卒於420或440年。他是一位嚴格的苦行修士,反對預定的觀念,強調人的自由意志與責任。公元380年,他搬到羅馬後,看到羅馬城道德敗壞。他認為社會道德敗壞的原因之一是,奧古斯丁的神學教導過於強調上帝的恩典,而完全忽略人的責任。他開始教導非常嚴格的道德標準,強調人的內在有自然的能力,因而可以靠自己得救。
-
公元1919年4月22日《官話和合譯本》正式出版。
-
奧古斯丁是天主教尊稱為“教會博士”之一的聖徒,他的信仰不但在天主教內受到尊崇,對更正教也有很大的影響。經由他與伯拉糾的辯論,奠定了基督教對罪與救恩的核心信念。
-
近代一些學者認為:聶斯托留當年被視為異端,不在信仰的分歧,而在“神學術語上的差別”。類似的情況在教會歷史中常常發生。信徒之間如何避免誤解,如何在基督裡建立互信而明確地溝通,永遠是需要學習的功課。
-
笛卡爾可以說是17與18世紀理性主義的始祖。理性主義將“知識”的獲得從一向教會所宣稱的“啟示”,轉到科學。基督教的信仰也進入一個新的時代。由理性主義及後來的經驗主義共同推動整個社會進入現代主義。
-
西元1625年3月27日(明朝末期天啟5年,也就是大秦景教碑出土的那一年),促成《欽定本聖經》出版的英國君王詹姆斯一世(King JamesⅠ)逝世,享年58歲。詹姆斯是蘇格蘭女王瑪麗的兒子,英格蘭國王亨利七世的玄孫。這個雙重的關係在日後成為他繼任兩國國王的重要因素。
-
1779年,牛頓接受倫敦隆巴德街聖馬利亞教會的邀請,擔任主任牧師,一直到他逝世。當時在倫敦,只有兩位牧師是屬於福音派,不久,他就發現自己在日益增長的福音派信徒中非常受歡迎。他自己也大力支持在英國國教裡的福音派事工。
-
趙麥加確實像一粒麥子,埋在了中國的遠疆喀什。但他的異象非但沒有泯滅,卻成為中國教會寶貴的屬靈遺產,鼓舞著千千萬萬的基督徒繼續為之奮鬥不息。誠如趙麥加所說:“新疆到耶路撒冷的道路,銅門深鎖。然而我們辦不到的,總希望新的一代可以繼續承擔”。
-
靈恩運動幫助了許多信徒重視渴慕聖靈;許多信徒生命被更新,身心靈得醫治;許多人在其中信主,包括不少社會邊緣人士;活潑熱烈的敬拜讚美氛圍,幫助了信徒與上帝在感情上交流。 但是, 若有人高舉聖靈恩賜 ,高過其他全面的真理;用所謂的“權能”代替聖經絕對的權威;或只帶領人追求方言、醫治、趕鬼、預言等奇異的經歷,極可能造成嚴重的偏差;若說“方言是得救的條件”,那就成為異端了。
-
修道院院長迦百列神父說:“我為基督獻身給這個教會,給我在基督裡的弟兄姐妹。依勒歌斯的基督徒就像是黃金,正在火煉之中,痛苦,但最終被煉淨。我看到戰爭和苦難使人改變,不只是在信仰上,也在行為上。他們親身感受到:即使所有的東西都失去了,上帝仍然與他們同在。當政府軍離開時,當伊斯蘭國來攻打時,當自己的槍沒有子彈時,向誰呼求?唯有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