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底層的人

  • 從摩西五經看賦權與限權(歐雨虹)2024.04.22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言與思專欄2024.04.22 歐雨虹 “扁平化”是現代企業管理的一個新潮流。扁平化的目的,是打破金字塔狀的階層結構,減少層級,並讓權力向下流動(註1)。 這幾年的疫情,迫使教會的牧養權力,不再集中於少數的教牧人員,而是流向各個小組。有些教會為了應對疫情帶來的變化與限制,開始嘗試扁平化教會結構。 然而在任何結構中,仍都容易出現權力往上集中和被濫用的趨向。就算教會扁平化,權力流向小組,但小組長還是可以集權並濫用這個權力。打破了舊的金字塔,但新的金字塔又不斷形成。 聖經中的賦權與限權 權力是個很複雜的議題,涉及到社會學、政治學、管理學。本文沒辦法探討每個層面,只欲拋磚引玉,從聖經神學的角度,淺談權力的分配與運用。目的不是要提供一個“符合聖經的權力架構”(註2),而是觀察聖經如何在不同權力架構中,賦予權力與限制權力,讓聖經的描述,塑造我們對於權力的想像。 《創世記》裡,“神的形象”是一個賦有權力的身份。上帝賦權給人,讓他們治理受造界(參《創》1:26-28)。放在古近東的處境來看,《創世記》的描述,顛覆了古近東對於權力分配的想像。 舊約學者指出,古近東的君王被視為神的代表,被賦權治理人民(註3)。古巴比倫的創世史詩《埃努瑪‧埃利什》中,人被創造是為了服事諸神。既然君王是神的代表,人民理所當然要服事君王。這讓金字塔狀的社會階級有了正當性,確保了君王在金字塔頂端、萬人之上的地位。 在這樣的處境下,《創世記》卻形容人類有“上帝的形象”,很令人震驚。當所有人類都擁有“上帝的形象”這個身份、地位時,治理的權力不是集中在一人,而是交予人類,男女共同治理。 權力的共用是一種限權。《創世記》劃分的階層,不是神明、君王、人民,而是上帝、人類。在上帝原本創造的世界裡,人人平等。《創世記》對於人的形容,扁平化了金字塔式的社會階級。 相較於古巴比倫的史詩,《創世記》說,上帝創造人並不是因為祂需要被服事,而是因為祂要賜福給人(參《創》1:28-29)。作為上帝的代表,人也不是要被他人服事,而是要成為上帝祝福的管道,把上帝的祝福帶給整個受造界(註4)。 《創世記》第2章描述,人行使治理權的方式,不是主宰與利用,而是耕耘與看守 (參《創》2:15),與上帝合作,使土地更繁榮、美好。 權力的扭曲與濫用 這個美好的景象,卻因罪惡而破壞了。人被創造,是要共同治理和管理受造界,但罪的影響讓人濫用權力,主宰、管轄其他人。男女共同治理的願景被罪扭曲了:上帝說,丈夫會管轄妻子 (參《創》3:16)。 《創世記》接著記載,人用暴力壓迫其他人,兄弟互相殘殺 (參《創》4:8)。到了《創世記》的尾聲,我們看到的是,埃及法老在萬人之上,所有的地都歸他,全埃及是他的奴隸 (參《創》47:20-21)。罪的影響,讓人離上帝原本的創造越來越遠,形成了金字塔式的社會。頂端的人濫用權力,底層的人被剝奪權力。 律法中的限權與賦權 當上帝帶以色列人出埃及、脫離奴隸的生活之後,祂給予他們全體“君尊的祭司”(參《出》19:6) 這個新身份,讓他們可以重拾上帝在創世之初,給予人的尊貴。上帝還給予以色列律法,讓他們與埃及等世俗社會有別。不一樣的社會,需要不一樣的君王。 首先,這個君王並不是必要的。 《申命記》描述, 以色列若說:“我要立王治理我,像四圍的國一樣”,那他們要立上帝所揀選的人為王 (參《申》17:14-15)。立王是為了滿足以色列人的願望。 其次,律法設了限制,防止君王集中權力。 如:不可為自己加添馬匹(軍力)、多立妃嬪(政治力)、多積金銀(財力)。並強調君王與子民的關係,是“弟兄”,並不高人一等,不可心高氣傲 (參《申》17:15-20)。君王不可以用自己的身份,為自己加強權力。 最後,君王主要的職責是要抄錄、誦讀、謹守律法,成為百姓的榜樣。 上帝的律法,扁平化了君王與子民的差距。他們是夥伴,一同實行上帝律法。唯一的差別是,君王要成為百姓的榜樣(註5)。上帝沒有給君王任何特殊權力,而是要他活出律法中的公義與慈愛,讓百姓自願效仿,用生命為榜樣施展對百姓的影響力。 以色列的君王,與埃及的法老截然不同。 上帝的律法,除了限制君王的權力與地位,也設定制度,防止社會底層的固化。律法規定,每7年為豁免年,以色列子民要免除同胞的債務,並釋放賣身為奴的同胞(以色列人) (參《申》15:1-2,12-15)每50年一次的禧年,則要歸還土地(參《利》 25:10),讓每個人都可以重新開始,而不是困在社會底層,永不能翻身。 在每個群體中,都有種種因素,驅使權力往上集中,形成金字塔。然而上帝的律法,限制權力,防止權力集中。 可惜以色列人並沒有遵守。 舊約的歷史書讓我們看見,以色列的君王與其他國的君王一樣,濫用權力:為了自己的權力和財富,讓百姓負重軛、做苦工 (參《王上》 12:4)。先知書則批評以色列的君王和領袖只顧自己,不但不牧養羊群,還用暴力,嚴厲轄制他們(參《結》34:2-4)。上帝的願景,與以色列的實況,有極大的差別。 對現今教會的啟發 上帝在創造與律法中的賦權與限權,對現今教會有什麼啟發呢? 聖經讓我們知道,權力濫用不是新事,從罪惡開始扭曲上帝的美好創造時,就已經開始了。摩西五經對權力的態度是謹慎的,今天的教會也需要思考,如何預防權力的集中與濫用。 這時代的網路,讓教會的各種權力濫用(挪用公款、性暴力、屬靈霸淩、隱瞞醜聞),有更多的暴露,甚至讓人對教會失望。當年輕一代對權力,特別是組織的權力,失去信任時(註6),教會領袖當如何回應與牧養? ×第一,誠實面對落差 教會領袖可以一方面講述,聖經中上帝對權力分配與運用的願景,一方面坦承現今教會未曾達到上帝的期許。這些落差並不需要掩蓋,也掩蓋不住,越掩蓋只會越讓人失去信任。認真面對這些落差,反而讓人看到教會的誠實與勇氣。 直視這些落差,必然帶來沮喪、難過、憤怒的情緒。這些情緒,代表我們對上帝的願景是在乎的,不是無感的。這些情緒不是洪水猛獸,需要壓制。這些情緒能量,可以成為教會反思、悔改、改變的動力。 教會領袖可以帶領會眾,聆聽並接納彼此的情緒,讓會眾感受到,他們在這些情緒中不是孤單的。教會領袖也可以用聖經裡的哀歌,帶領會眾面對“願景”與“實況”的落差(註7),讓他們的情緒成為他們來到上帝面前的動力。 ×第二,設立限權與賦權的機制 在一個對權力失去信任的時代,如果教會領袖設立限權與賦權的制度,讓會眾知道,教會有意防止權力的集中與濫用,可以幫助會眾重建信任。 不同組織結構,有不同限權與賦權的方式。限權的方式可能是由團隊領導,不把權力集中在一人,或是主動願意接受問責,定期檢視組織體制與決策機制。 賦權的方式可能是讓領導團隊更多元,讓一些容易被忽略的聲音(女性、兒童、青少年、身心障礙者),更多被聽見和看重…… 在各種權力架構中,我們都可以發揮創意的思考,抵抗權力往上集中的傾向,讓權力可以往下流動,不讓權力差距越變越大。 註: 1. 扁平化理論 – MBA智庫百科 (mbalib.com)。 2. 董家驊牧師提出,各種權力架構都有把權力來源偶像化的危險。《另類權力邏輯》 (董家驊)2017.06.19 – OC舉目網站 3. J. Richard Middleton, The Liberating…

    閲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