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彼得
-
預言成真,彼得一生成了為主受苦的見證,但藉聖靈所賜的能力與同在,這向下的路卻成為他生命成熟、結實累累的榮耀向上之路。
-
個性不同,往往會彼此看不起,在一起同工便很難。
-
1957年,美國見證了兩位極具影響力的人物相遇:馬丁·路德·金恩(Martin Luther King Jr.)和葛培理(Billy Graham,亦作“比利·葛理翰”)。在紐約,金恩在葛培理的佈道會上發表了演講。葛培理對金恩的社會參與和他所體現的基督教精神表示贊賞。
-
海中起了大風浪,身為加利利海多年漁夫的門徒們,他們此時因風不順,搖櫓甚苦。彼得等門徒應該有多次整夜在海裡捕魚的經驗,《路加福音》5章裡耶穌呼召彼得的前夜,就是一個終夜勞苦,捕不到魚的晚上。
-
上帝要他從靠打魚養家活口的漁夫,變成獻身天國大業的得人漁夫。而此刻他仍然在浪濤聲與魚腥氣味中,消耗人生,為一晚沒有打到魚而灰心喪氣。
-
我們不知道,耶穌與彼得的初遇,給彼得改名,這些曾給彼得帶來怎樣的影響?為什麼他又重操舊業,回去打魚?當耶穌再來找他的時候,他還認得耶穌嗎?他心中有什麼感受?他會慚愧、不好意思嗎?
-
今天基督徒的人生,就是一個生命被上帝破碎,被轉化,被建造成為靈宮的人生。
-
但這個硬氣、可靠、熱心、勇敢的彼得,3次否認主。那時,彼得裡頭一定有什麼東西崩塌了,以至於他才如同泄氣的皮球,出去痛哭。我們不禁會問,彼得裡頭崩塌的是什麼?
-
加利利海邊的對話,耶穌重建了彼得的愛主之心,也預告了彼得一生的事奉。耶穌復活後的彼得,還有三十多年的事奉
-
原來事奉上最重要的不是學識裝備或經驗,卻是愛主的心!這是耶穌所重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