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牧者恩言
-
本文刊於舉目官網牧者恩言專欄,原刊於2020.04.02 主鑒 經文:“‘她將要生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耶穌,因祂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裡救出來。’這一切的事成就,就是要應驗主藉先知所說的話,說,必有童女,懷孕生子,人要稱祂的名為以馬內利。(以馬內利翻出來,就是上帝與我們同在。)”(《太》1:21-23) 我們的上帝,是一位拯救祂百姓的上帝。祂曾經藉著十災,藉著雲柱和火柱拯救以色列人脫離埃及的奴役;祂也曾經藉著士師們拯救以色列人脫離四境的敵人……上帝終極的拯救計劃,就是藉著祂獨一愛子的道成肉身,把自己的百姓從罪惡之中拯救出來。這最終的營救方案,就是“以馬內利”。 “以馬內利”表明的則是上帝的拯救方案。和我們熟悉的宗教神明、或者政治領袖的拯救方案相比,“以馬內利”似乎是一種略顯單薄和柔弱的表達。上帝與我們同在,上帝只是與我們同在嗎?——聽起來,似乎並不是很厲害。這能解決我們的問題嗎?能保證我們會“站”起來嗎? 在聖經中,“以馬內利”營救計劃的展開,我們先看到了一個成年人的掙扎——約瑟的掙扎,他決定暗暗地休了馬利亞。 天使在夢中向約瑟顯現,叫他“不要怕”,“只管娶過你的妻子馬利亞來”。娶過馬利亞來,意味著約瑟要接納這個孩子,要領養這個孩子為自己的孩子;意味著他要面對很多的誤解、風險、麻煩。意味著他要在自己的心裡面,在自己的家裡面,為這個孩子預備一個地方。 上帝是在問約瑟:“你願意和我同在嗎?你願意歡迎這位嬰兒彌賽亞嗎?” 感謝上帝,約瑟順服了。看起來是約瑟冒了極大的風險接待了這位彌賽亞。但實際上,約瑟、馬利亞不是唯一冒了風險的人。上帝冒了更大的風險。 我們知道,上帝在歷史中多次試著“與人同在”:在伊甸園裡、在雲柱和火柱中、在會幕中、在聖殿裡。當三位一體的上帝在永恆中討論如何來搭救祂所愛的人時,我們聽見其中有一個聲音說,“我去與他們同在”。 這一次,當上帝的兒子以一個嬰孩的樣子降生到希律王的國中時,“以馬內利”的計劃依然面臨許多的危險:希律王和耶路撒冷合城的人都不安,進而彌賽亞被追殺,“以馬內利”計劃面臨被撲滅;東方的博士們按照自己的知識來追尋祂,卻誤入希律的王宮, “以馬內利”計劃面臨被忽略;文士們和祭司長知道彌賽亞生在何處,卻不去敬拜,“以馬內利”計劃面臨被拒絕。 我們看到,對以馬內利這個營救計劃,大多數人的態度或是撲滅,或是拒絕,或是忽略,因為他們心裡已經有太多同在的東西,以致於沒有上帝的位置。但是耶穌基督,天父的兒子,依然道成肉身,願意來“與我們同在”,並藉著與我們同在來拯救我們。因為祂知道,會有一些人歡迎祂。他們或許就像馬利亞和約瑟,生命中既沒有物質上的安全感,也沒有政治上的安全感,但他們會打開自己的心,打開自己的家,歡迎祂。祂應許這些接待祂的人,祂將“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太》28:20 ) 禱告:樂意來與我們同在的主,感謝你排除萬難來找尋我們,並且與我們永遠同在;今天求你除去我們心裡的慌亂、恐懼,讓我們再一次從心靈的深處,發出對你同在的邀請。主啊,讓我們因為有你的同在,可以安穩地面對一切外在的環境。謝謝主,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歡迎您上網 behold.oc.org 閱讀更多好文。《OC舉目》面對當代挑戰,與教會同行,和跟隨基督的您一起成長。
-
基督教不是說人因信稱義嗎?這裡似乎與因信稱義的福音不相符啊!
-
正如使用電腦,按下永久“刪除”按鍵,你我的罪,因悔改歸向上帝,被刪除,不再存記,這是上帝使硃紅變雪白的恩典。
-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牧者恩言專欄2025.01.15 許萬常 人的忘記和記取跟愛的深淺成正比:愛得愈深,忘記愈難;愛得愈淺,忘記愈快。 多少不愛的人,我們瞬息即忘,甚至見面不識;多少愛過的人,終生難忘,多年後,夢裡還常相見。夢外的人會老,夢中的人不老;實現的美夢逐漸褪色,未曾實現的美夢常新。想像的愛比實際的愛更吸引人。 人的愛有多少就記取多少,有多深就記得多深。這個道理有聖經明證:婦人焉能忘記她吃奶的嬰孩,不憐恤她所生的兒子?即或有忘記的,我卻不忘記你。(《賽》49:15) 父母愛兒女很深,因此終生難忘;天父愛兒女更深,因此永恆不忘。天父對人的愛是銘記在心上,銘刻在掌上。 難過傷心時,我們也會忍不住地問道:“耶和華離棄了我,主忘記了我”。這是不可能的事,因為上帝就是愛,愛是不忘記,永遠不忘記。 我們若是還記得,人雖然不在了,愛還在;我們若是忘記了,人雖然還在,愛已經不在了。愛是記得,上帝如此,人如是。 歡迎您上網 behold.oc.org 閱讀更多好文。《OC舉目》面對當代挑戰,與教會同行,和跟隨基督的您一起成長。
-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牧者恩言專欄2025.01.14 受教舌 讀經:《詩》98 背誦:耶和華發明了祂的救恩,在列邦人眼前顯出公義。(《詩》98:2) 我第一次意識到人多麼驕傲、自義是在很久以前讀托爾斯泰的一篇小說時。我至今還記得那篇小說的名字叫《霍爾斯托梅爾》。這其實是小說中那匹備受人類折磨、摧殘的馬的名字。讀完後,我非常氣憤地在筆記本上洋洋灑灑寫了不少文字,大致在譴責人類的自我中心:人真驕傲,天天說什麼“我的馬,我的牛,我的身體,我的眼睛……但實際上,沒有一樣真正屬於人自己,因為這一切人都不是發明者,更不是創造者,人只不過是保管者,然而可悲的是人從來都沒有意識到這點!” 有意思的是,那時候,我還沒有基督教信仰。所以,我譴責人類,卻並不譴責自己。當時的我夢想當一名作家,發表了一些文字。我認為這是我真正的發明。這比一個富翁佔有多少匹牛馬厲害和乾淨多了。 歸信基督後,我這才知道連我自己的才華也不是自己的發明,而是造物主的恩賜,通過基督賜給了我。“祂升上高天的時候,擄掠了仇敵,將各樣的恩賜賞給人。”(《弗》4:8)所以,《詩篇》98篇2節說:“耶和華發明了祂的救恩,在列邦人眼前顯出公義。” 這才是真正的發明。若沒有這樣的發明,人無論擁有多少財物和才華,死後帶到地獄,又有什麼意義呢?正如主耶穌說:“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人還能拿什麼換生命呢?”(《太》16:26) 《詩篇》98篇反復述說救恩的偉大和奇妙:1-3節講過去的拯救;4-6節講現在的拯救;7-9節講未來的拯救。“祂曾救我們脫離那極大的死亡,現在仍要救我們,並且我們指望祂將來還要救我們。”(《林後》1:10)“你們要向耶和華唱新歌,因為祂行過奇妙的事。”(《詩》98:1)上帝在彌賽亞裡有對當時讀者來說的新拯救和新作為,也就是詩人所說的“新歌”。但詩人期待將來有更大作為。一旦顯出了這奇妙作為,詩人“願海和其中所充滿的澎湃,世界和住在其間的也要發聲”(《詩》98:7)! 沒有比范甘麥倫在《詩篇注釋》中對這首詩的解釋更適切了。他如此總結說: 這位創造者——救贖者——君王已造了可以居住的世界,且要恢復萬有來歸向祂自己。恢復祂的子民,激發出最後萬物得著恢復的期盼。上帝“奇妙”作為的舞臺就是這世界,大自然就形成上帝這位大君王演出的舞臺。大自然呼應及迴響上帝子民期盼大君王臨到的喜樂。地上及海中所有動植物的歡欣,意味著所有受造物的總和,對比的“大水”及“諸山”也是如此。在祂來臨時的喜樂,將會取代大自然的歎息。 聖父藉著聖子主耶穌基督所發明的救恩不只是拯救人類,也惠及世界,連時空在救恩裡也不一樣了。 我們享受到這真正發明的好處了嗎?你相信世界已在、正在並將在這救恩裡更新嗎? 默想:救恩不只供上帝的百姓憑著信心領受,也一定會讓萬事萬物在救恩的大作為中煥然一新。 禱告:天父,求你饒恕我們對你救恩的理解如此狹窄,求你以你發明的救恩惠及你的百姓和全部世界、所有時空。禱告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阿們! 歡迎您上網 behold.oc.org 閱讀更多好文。《OC舉目》面對當代挑戰,與教會同行,和跟隨基督的您一起成長。
-
如果沒有這些的試驗,我們怎麼知道自己在末後危險的日子裡,或還殘留著敬虔的外貌卻早已失卻了敬虔的實意呢?
-
本文刊於舉目官網牧者恩言專欄,原刊於2020.03.10 張克敏 經文:“但命令的總歸就是愛;這愛是從清潔的心和無虧的良心,無偽的信心生出來的。” (《提前》1:5)。 一年多前,我們教會的一名青少年高中畢業,決定加入美國海軍陸戰隊。他是小留學生,因著父母移民來到美國。雖然他努力想要適應美國的新生活,但在學校卻與同學格格不入。父母忙於工作賺錢養家,沒有時間也沒有能力管教他。 這位青少年喜歡參加教會的聚會活動。在他進入新兵訓練營的前一天,我帶了一本中英對照的新約聖經送給他,而且特別用使徒保羅給在福音裡的真兒子提摩太的勸勉與他分享:“但命令的總歸就是愛;這愛是從清潔的心和無虧的良心,無偽的信心生出來的。” 我告訴他,軍中最重要的就是服從命令;命令乃是出乎於愛,而這愛也要存在你的心裡。要有一顆清潔的心,不要玷污自己的身、心、靈;對別人要有無虧的良心,不要作對不起人的事;對上帝要有無偽的信心,相信上帝能保守你渡過難關。 美國陸戰隊的要求十分嚴格,許多人在新兵訓練營被刷下來。感謝主,這位青少年成功地通過結訓,已經分發部隊報到。他的父母也以此為榮,歸榮耀於上帝! 只是要棄絕那世俗的言語和老婦荒渺的話,在敬虔上操練自己(《提前》4:7)。保羅繼續勸勉提摩太,今天這些勸勉也是向著教會裡有心追求真理的年青人而說的。讓我們在這個彎曲悖謬的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將生命的道表明出來。 保羅說,律法不是為義人設立的,乃是為那些偏離真道的、講虛浮的話卻不明白自己所講的、所論定的人設立的。誠然,觀看今天的媒體短訊,不少人小題大做,唯恐天下不亂。 謠言止於智者。我們不作不法和不服的人,不虔誠和犯罪的人,不聖潔和戀世俗的人。願上帝的恩典夠用,保守祂的兒女;因著存在心裡清潔的心、無虧的良心、無偽的信心,成為福音的美好見證。 禱告:親愛的阿爸天父,謝謝你在聖經裡的律法典章教導我們生活行為的準則;我們遵守這些律法典章,免得我們得罪你、得罪人。賜給我們力量,好叫我們棄絕世俗荒渺的話。奉主耶穌的名,阿們! 歡迎您上網 behold.oc.org 閱讀更多好文。《OC舉目》面對當代挑戰,與教會同行,和跟隨基督的您一起成長。
-
但願我們在服事中,不被這許多的慣性攔阻,使我們的靈性可以長大成熟,在上帝的恩典中不斷地長進。
-
肉體受傷過些時日總會好起來,有時候一旦好了,我們很快就把痛苦忘掉。有時身體的傷害,好就好了,不會留下什麼傷痕。
-
雅各希望通過農夫與約伯的忍耐,鼓勵基督徒持守信仰,堅固自己的心,對主心存盼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