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懈禱告(陳宗清)

本文原刊於《舉目》雜誌67期

BH67-03-7426-圖1:談妮攝-耶路撒冷客西馬尼園內的雕像R20.IMG_1955陳宗清

      23年前,筆者在洛杉磯靈糧堂的退修會中,以禱告為題講道。聚會後,有位姊妹單刀直入地問我:“牧師,我為丈夫禱告多年,為何仍不見效?”

      她的疑惑,正代表著無數基督徒在禱告上的掙扎和猶豫。

      不少人剛信主時,內心火熱,靈裡單純,許多禱告蒙允。然而,在教會中愈久,信仰就愈趨教條化或表面化——禱告有時如對著空氣說話,沉悶而呆板;若不禱告,則感覺未盡基督徒的義務,忐忑不安。面對此靈性困境,該怎麼辦呢?

危機:缺少禱告

      屬靈偉人慕安得烈(Andrew Murray, 1828-1917)指出,對於傳道者而言,最應該引以為咎的,即是:“缺少禱告”!(註1)

      作為21世紀的信徒,我們把許多時間耗費在電視、網路(如微博、微信)上,卻很少懇切禱告,這正是犯了“不禱告”或“少禱告”的罪。

     BH67-03-7426-圖2:E. M. BoundsR80 以撰述“禱告”聞名的邦茲(E. M. Bounds, 1835-1913),在《禱告的目的》(Purpose in Prayer)中,用犀利的筆鋒寫道:“祈禱遭受攔阻而完全被擠掉,往往是很簡單的幾個階段。首先,禱告只是敷衍了事。不安和焦慮──敬虔操練的死敵──進到心中。接著,時間開始縮短,對這操練感到索然無味。再後來,它被擠進角落,只在零碎的時間裡苟延殘喘。它的價值被貶低了,它的責任失去了重要性。祈禱不再被看重,也不再帶來任何好處。它被排除在我們的思緒、心靈、習慣、生活之外。我們停止了禱告,也停止了屬靈的生活。”(註2)

      這雖然是針對一百多年前的信徒所下的屬靈診斷,如今仍舊適用。

     有位弟兄原本熱心愛主,但當他的禱告逐漸流於形式、膚淺,他就陷入外遇中,成為情慾的俘虜——敷衍塞責、不關痛癢的禱告,比沒有禱告更糟。

      1998年初,我們夫婦開始在芝加哥的某教會事奉。有段時期,教會禱告會只有四、五位較年長的同工出席。禱告時,大家顯得軟弱、無力——難怪那時該教會一直無法突破屬靈瓶頸。

      缺乏禱告,常讓教會成為撒但攻擊的目標,危機四伏。

主耶穌的禱告

      耶穌道成肉身,具有神人二性。祂在世時,全然美善。祂那崇高、聖潔的性情,實奠基於祂的禱告生命。

      在受洗過程中,祂全神貫注地不斷禱告(參《路》3:21),完全降服於天父的旨意,甘願站在罪人的地位領受洗禮。接著,聖靈引導祂到曠野(參《太》4:1),在荒漠孤獨的環境中,祂靈裡的眼睛透亮,看穿撒但的技倆,在嚴峻的試探中得勝。

       耶穌傳道的生涯無暇休息,然而,祂天未亮即前往曠野禱告(參《可》1:35)。對祂而言,沒有任何事比單獨與天父交通更加重要。

      為了揀選12位使徒,祂徹夜禱告(參《路》6:12),因為這關係到未來上帝國度的拓展。這位慈愛的人子,用五餅二魚使5000人吃飽。在這令人嘆為觀止的神蹟之後,祂卻選擇到山上禱告(參《太》14:23)。眾人對祂的擁戴和崇敬,全然無法影響祂對父神極深的渴慕。祂要獨自安靜等候上帝。

      客西馬尼園的禱告,是耶穌生命中最富戲劇性、最痛苦的一刻(參《路》22:39-44)。祂對天父的仰望與呼求,可謂達到巔峰。祂的汗珠如大血點般落在地上,祂內心的掙扎、人性對十字架的恐懼,在禱告中完全呈現出來。是的,祂是在熱切、沸騰的祈禱中,走完各各他的窄路。

豐富屬靈寶藏

      主耶穌的禱告激發門徒,比傳道和行神蹟更令他們震撼。這些門徒極其羡慕耶穌與天父的親密相交,因而要求祂教導他們禱告(參《路》11:1)。《馬太福音》第6章所記載的“主禱文”,只有97個字,卻蘊含著豐富的靈訓。

      馬丁路德熱愛主禱文,他說:“整本聖經中,沒有一段經文像主禱文這樣的奇妙。”因為主禱文提供了重要的屬靈指南,使人知道如何正確地禱告。主禱文含括四方面的屬靈原則:

      首先,“我們在天上的父”這個稱謂,把我們與禱告的對象,在愛裡連繫在一起。

      第二,祈求者所最應關注的,是上帝的名、上帝的國度,和上帝永恆不變的旨意。基督徒必須學習這種以上帝為中心的禱告。

      第三,上帝當然也顧及我們在身、心、靈三個層面的需要。

      最後,以頌讚結束,把一切榮耀歸給上帝。

      上帝喜悅的禱告,必然是對上帝全然的敬拜與依靠。這樣的禱告,每次都會加深我們與上帝的關係。

最主要的障礙

      禱告是基督徒用來擊退撒但的利器,那麼,魔鬼勢必會想盡方法,攔阻人禱告。慕安得烈強調,基督徒之所以無法過有能力的禱告生活,主要是由於他們活在肉體中(註3)。如果我們所掛慮的,是食、衣、住、行,念念不忘的是股票、韓劇、NBA球賽、孩子上名校等,甚至被不良嗜好所捆綁,那麼,我們如何能有效地禱告呢?慕氏認為,美好的禱告生活,只能從“住在基督裡”開始。

      有不少基督徒以忙碌為由,不專心禱告。馬丁路德卻認為,自己太忙了,所以每天必須花2小時來禱告。這位宗教改革家深知,禱告讓他做的事更有效率。

      這樣看來,禱告最主要的障礙,是人靠肉體行事,而不體貼聖靈。

      禱告容易灰心,乃是信徒的通病,所以耶穌用比喻鼓勵人堅持禱告(參《路》18:1-8)。比喻中的寡婦,因她晝夜不停地呼求,最終要求蒙應允。這種鍥而不舍的精神,是禱告需要操練的美德。明白禱告的理論是不夠的,唯有付諸實行,才能產生奇妙的果效。

進入真實禱告

      對有些基督徒而言,禱告是可有可無,或是流於形式的習慣。要如何才能進入真實、有效的禱告呢?

      第一,我們必須明白,除非禱告,並活在禱告的靈中,否則就無法得勝。通常,基督徒經歷上帝的管教後,才懂得“破碎”。而只有等到完全順服,我們才能體會禱告的甘甜,脫離“履行宗教義務”,進而享受上帝的同在。

      此外,追求被聖靈充滿的生活,是進入真實禱告的關鍵。聖靈是禱告的靈,祂要引導所有愛慕上帝同在的基督徒,進入奇妙的禱告生活。主耶穌在離世之前告訴門徒,聖靈保惠師要將受於祂的,告訴門徒,使他們能過像耶穌一樣的禱告生活(《約》16:12-15)。

涵蓋每一環節

      年老的使徒約翰,為了信仰,在拔摩海島上,忍受著被放逐的淒涼與孤獨。在揭開“七印”異象中,他看見金香爐和祭壇在天上呈現,天使將眾聖徒的祈禱獻在寶座前(《啟》8:1-4)。這一幅榮耀的景象,使我們明白,上帝何等看重聖徒的禱告。我們在地上出於真誠的呼求,必在永恒中蒙上帝記念。

      筆者從15歲時開始學習禱告,不僅自己受益無盡,家人也因此蒙福。從上帝而來的福祉,涵蓋生活的每一環節,大如事工、婚姻、前途、疾病,小如日常瑣事、工作與旅行等,上帝都清楚引領並眷顧。

      禱告可以改變我們的個性、氣質,使我們屬靈的生命逐漸豐滿。在寶座前的屈膝呼求,讓失喪的靈魂得救、教會建立、福音不斷拓展。

      邦茲每天清晨4點就起來禱告。他深刻明白,祈禱所產生的影響力是無與倫比的。這位忠心的守望者,引用教父屈梭多模(John Chrysostom)的話:

      “祈禱的能力征服烈火的猛勢,箝制住獅子的震怒,安定混亂的局面,消彌戰爭,平息各方爭議,驅除鬼魔,斷開死亡的鎖鏈,擴張天國的門戶,減緩疾病,斥退虛謊,保衛城市免於毀滅,讓太陽停在空中,使霹雷止息。祈禱是全方位的盔甲,無價的珍品,無盡的寶藏,烏雲無法遮蔽的高空,風暴不能侵擾的天庭。它是萬千祝福的根本、泉源、母親。”(註4)

      讓我們起來禱告吧!

 

註:

1. Andrew Murray, The Prayer Life, p. 15.   

2. E. M. Bounds, Purpose in Prayer, p. 86.   

3. Andrew Murray, p. 21.    

4. E. M. Bounds, p. 19.

 

作者為恩福文化宣教使團會長。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