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
林哲弟兄有感於神多年來對他越來越強烈的呼召,決定提早退休,全時間攻讀神學,走上全職傳道之路。就在他清理家當、出租房子、結束公司的工作時,在體檢發現身體有恙,急需診治。
雖然極力支持他獻身傳道的妻子認為,他需要放慢腳步,安靜等候神的進一步帶領,林哲弟兄卻堅信,這些困難是惡者的攔阻,他必須毅然決然地按原計劃走下去。
周圍的弟兄姐妹,或勸他慎重對待病情,或勸他再度察驗神是否真的呼召他全職奉獻,或勸他安靜主前、徹底認罪、求神赦免醫治……
林哲弟兄面對各種勸說,不改初衷。但是,他也求問神,當以多快的節奏和多大的步子邁出第一步。
他的故事,引出基督徒信心生活的3個基本問題:神對我們的心意是什麼?我們如何察驗神的心意?我們如何走進並活在神的心意中?
一、神對我們的心意是什麼?
神對祂兒女們既有整體性的呼召,也有個人化的呼召。整體而言,神呼召蒙愛的兒女分別為聖,效法耶穌基督。個人而言,神按照祂的主權劃定我們生活的疆界,賜給我們夠用的恩典和恩賜,要我們在生活的每個層面敬神愛人、榮神益人。
響應神的呼召,獻身全職傳道,誠然屬於個人化的呼召。
教會內外常見的誤解是:神的呼召有大小、輕重、聖俗之分。全職傳道比一般信徒更加神聖。全職傳道中也等級有別——初代教會有使徒、先知、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當今教會有主任牧師、副牧師、助理牧師、傳道……
這種把信徒聖俗兩分法,既缺乏聖經的正解,也誤導教會弟兄姐妹安於“平信徒”的現狀。神要求祂的兒女們都要“分別為聖”,為主而活,因為他們都是被耶穌基督十字架的重價所買贖的。恩賜的不同,不代表神的呼召有高低貴賤之分。所有的恩賜,都是“為要成全聖徒,各
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弗》4:12)。
在聖徒人人皆祭司的聖經真理之光中,重新省思神對我們群體與個人的呼召,我們發現,宣揚那召我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參《彼前》2:9),是我們共同的使命。傳道,不只是全職傳道人的責任,更是所有信道、行道者的天職。
蒙召成為基督徒後,我們可以像織帳篷的保羅那樣,守住正當的職業(參《林前》7:20),帶職服事神,引人歸主。我們也可以像彼得與安德烈兩兄弟那樣,拋開 自己打魚的職業,成為得人的漁夫(參《太》4:19),專心以祈禱傳道為事(參《徒》6:4)。帶職還是全職傳道,是下面要討論的第二個問題。
二、我們如何察驗神的心意?
基督徒之所以走上全職傳道之路,有不少個人化的原因,但共同之處是,他們在事奉中心意不斷更新,越來越清楚地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參《羅》12:1-2),越來越深切地感受到神對他們個人特別的帶領,願專心替神牧養群羊。
想要察驗神是否有這特別的帶領,在一般情況下,我們至少有4項可行的考證:
第一是內心深處羡慕善工(參《提前》3:1),渴望當全職傳道人。
很簡單,人如果不想做,很難趕鴨子上架。舊約裡的約拿是少見的例外,當了一回心不甘、情不願的傳道。羡慕善工的立志,來自神的感動(參《腓》2:13)。
第二是展現成熟的生命品格(參《提前》3:2-7;《多》1:6-9),成為群羊的榜樣(參《彼前》5:1-3)。
成為基督徒之後卻沒有好品行、好名聲的人,不適合當傳道,免得神的道受虧損。
第三是顯露傳道與牧養合一事奉的恩賜(參《弗》4:1-16),使教會得益,也得到教會同工與弟兄姐妹的共同肯定、一致鼓勵。
缺乏傳道與牧養恩賜的基督徒,不適合冒然走上全職傳道的崗位。
第四是夫妻二人同有全職事奉主的美好心志,像約書亞那樣,“……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書》24:15)。在當今家庭解體、同性婚姻泛濫的世代,活出一生一世、一男一女的守約婚姻與同心事奉見證,彌足珍貴。
不是每一個具備上述4個特徵的基督徒,都蒙神的特別呼召、必然走上全職傳道之路。在大馬色路上的大光中蒙主親自呼召的保羅,就是如此。他選擇一邊辛苦勞碌、編織帳篷養生,一邊傳神的福音,免得讓教會弟兄姐妹受累(參《帖前》2:9)。
保羅嚴於律己的同時,卻寬以待人,主張“工人得工價是應當的”(參《提前》5:17-18),提醒教會弟兄姐妹不可虧待傳道人。
如何從察驗上述4項,到決然踏上全職傳道之路,是我們要討論的第三個問題。
三、我們如何走進並活在神的心意中
信心中的行動,是我們對神呼召的唯一正確回應。出於信心的回應,有如下多重特點:
特點一:時間上的即刻性
彼得的首次蒙召就是一例(參《太》4:20)——雖然3年之後,他需要再一次被主耶穌肯定蒙召牧養群羊的使命(參《約》21)。這樣的回應需要一去不復還的英雄氣概,需要亞伯拉罕獻以撒的可貴信心(參《創》22),通常不允許拖泥帶水、裹足不前。
即刻回應後,並非萬事大吉,乃是萬里長征第一步。傳道乃十字架苦路,非勇、非信莫談。是先傳道、再進修神學,或相反,還是邊傳道、邊進修神學,是暫時帶職,還是全職讀神學,或者以上相互組合,都是回應神呼召後合情合理的選擇,無絕對好壞之分,當依個人情況而定。
筆者帶職傳道9年後開始修讀神學,同時繼續帶職傳道,雖苦猶甘。修讀神學其實不應該只限於有志全職傳道者。所有不滿足於教會主日學課程,願意在神話語、神學 根基上下功夫的弟兄姐妹,都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與興趣,選修神學課程。海外校園主辦的《愛學網》,就是為有志學道、傳道的弟兄姐妹設立的。其網上部分課 程,是直接從神學院借用、翻譯而來的。
特點二:次序上的優先性
耶穌路遇的3個準門徒,最後出於對生活或親情的掛慮,無法義無反顧地跟隨主(參《路》9:57-62)。對於天時、地利、人和的過分考慮,往往會讓我們受限於內外環境,而模糊了我們應當專注的焦點,就是神的心意。
保羅說:“我們若活著,是為主而活;若死了,是為主而死;所以我們或活或死,總是主的人。”(《羅》14:8)保羅說到,也做到了。無論是自由來往,還是身陷囹圄,無論是生是死,總讓基督在他身上顯大(參《腓》1:20)。
基督徒的生命見證是全天候的。身體有病了,甚至面臨死亡,當然會影響我們服事的時間和精力,但不會、也不該影響我們繼續活出有信、有望、有愛的生命。該讀的神學與該傳的道,只要身體條件許可,就繼續去讀、去傳,該休病假,就休病假,直到卸下勞苦,榮歸天家。
有些弟兄姐妹出於屬靈的警覺,動輒把身體疾病與個人罪惡掛鉤,這是不適當的。因為有些疾病、苦難乃是出於神的奧秘,為了彰顯神的榮耀(參《約》9)與神的主權(參《伯》38-42)。面對疾病、苦難的自省總是有益的,但無需約伯朋友們的論斷,也無需約伯自義的辯解。
特點三:代價上的反合性
傳統的中國教會,似乎特別推崇不計算代價為主擺上的信心。但這裡有兩個極待糾正的誤區:
首先,不是不算代價跟隨主,乃是算好後不計代價(參《路》14:25-33)。路人皆知,全職傳道並非高薪職業,還常常要超時間、超負荷地服事,也會被人誤 解、非議、中傷。這些代價,需要仔細算計,免得吃後悔藥、中途打退堂鼓。算好了,需要不惜代價,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這是蒙神喜悅的信心。
第二個誤區是,許多弟兄姐妹鼓勵別人獻身全職傳道,自己卻一個指頭也不肯動,不盡自己的本分去大力支持傳道人。從保羅的書信中可以看到,腓立比人是積極支持傳道人的榜樣(參《腓》4:15-16)。我們當效仿!
某些華人教會至今仍不給全職傳道人基本的生活需用,美其名曰讓傳道人過信心生活,這需要反省、悔改!
結語
林哲弟兄有一顆愛主的赤子之心,他願意在信心中回應神的呼召,走上全職傳道之路。如今他面臨入讀神學前身體上的挑戰,深願施恩的神給他能力與智慧,走出暫時的困境,走進神為他預備的葡萄園,成為主的工人,牧養主的羊群。
作者來自中國湖南,現任職於新澤西某制藥公司研究所。
相關文章閱讀:啟航三疊 ▎陶其敏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