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末倒置(江洋)

江洋

本文原刊於《舉目》34期

問題

          記得剛剛信主時,每次讀到“當用各樣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豐豐富富地存在心裡,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教導,互相勸戒,心被恩感,歌頌神”(《西》3:16),總覺得很羞愧,因為我什麼都不會──我剛剛信主,聖經知識不多,沒法傳福音;也不是唱歌的料,不能帶敬拜;且文學水平有限,寫文章、“詩章”更是不敢。

          可是隨著時間的 推移,參與團契的服事多了,對聖經的瞭解也豐富了,偶爾也帶領查經,並在團契同工的鼓勵下,開始寫一些文章,且偶有發表,音樂敬拜時的聲音也不比別人 小……這些變化似乎表明,我正在用詩章、頌詞、靈歌來讚美神、榮耀神,我應該不再羞愧了。可是我的感覺卻恰恰相反。我心中並沒有該有的喜樂,反而有不安與 空洞。

          慢慢地我意識到,我的靈命成長似乎只停留在自我表現的層面。我追求那些外在的屬靈表現(例如:個人分享、帶查經、寫文章等),遠遠高於對內在屬靈生活的追求(例如:對神的追求、信靠,和自我的對付)。

根源

           最初加入團契的時候,心中沒有任何私心雜念,單純的心只跟從神的教誨,只知道記住神的話語。後來,由於團契同工短缺,我漸漸變成了團契中的積極分子。屬靈方面的書籍也讀了很多,有關福音的術語也記住了一大堆。什麼得救、成聖、屬靈啊,張嘴就來。

          我的思想也變得複雜了,自我表現的慾望蠢蠢欲動。自我感覺極其良好,心中不由自主地給自己戴上了一頂高帽,由學生一躍成為了“先生”。

           當了“先生”,自然喜歡與人爭辯,教導人總希望用理論知識說服對方。另外也變得很挑剔,或者更確切地說,是看這也不順眼,那也不順眼。團契服事中,心裡經常 埋怨其他同工不夠積極,配合不夠;閱讀文章時,總是覺得作者寫的太教條,缺乏新意;聽講道時,挑剔講員太囉嗦,重表面、輕實踐,還判斷講員是否表裡如一, 是否在日常生活中也如此敬虔;參加福音特會,也只是出於習慣,而且去了就是挑刺。

          記得有一次,參加一個福音特會。帶敬拜的弟兄,竟然讓每首歌唱十幾遍,唱得我是口乾舌燥,站得我是兩腿發軟。我當時就牢騷滿腹,覺得他真是本末倒置,聽道的熱情竟瞬時撲滅。

           還有一次,在福音大會上與兩位長者同桌吃飯。一位是牧師,另外一位最近在某福音雜誌上發表了文章。席間,兩位就那篇文章大談特侃。我當時心裡想:這樣的牧 師,他的道不聽也罷;這樣的作者,他的文章無非是道貌岸然,不讀也罷(後來,我還是讀了那篇文章。拋開作者不提,文章本身還是有很多信息的)。

          現在回想起來,我才是本末倒置,且因噎廢食。我有什麼資格論斷人?正如《馬太福音》7章3節所記:“為什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樑木呢?”可以想像,我眼中的樑木之碩大!

          之所以追求那些外在的屬靈表現,因為那的確會給人靈命迅速提升的印象。其實,只有每次輪到我帶查經時,我才會精心準備,否則我讀經的時間是很有限的。

          與幕後的工作相比,我更喜歡台前的工作,例如:組織活動,安排分享等。與人打交道多了,即使沒有什麼成績,也混個臉熟。漸漸地,在這種迷人的假象當中,來自於別人的讚賞和自己內心的驕傲,使我迷失了方向,同時也遮蓋了我內在屬靈生活的欠缺與其它問題。

           內在的屬靈生活幾乎被我忽略。我裡面還是那個老我。作為一個基督徒,我的生命沒有實質的改變,只不過多了一層美麗的偽裝而已。正如《加拉太書》6章7節所記:“不要自欺,神是輕慢不得的。人種的是什麼,收的也是什麼。”

          我只注重表面和對他人挑剔的態度,不僅掩蓋了內在的缺乏,也阻礙了我進一步認識真理和改變內在品質,同時也影響了服事果效。

          在工作、家庭生活以及團契服事中所表現出來的問題,都正好驗証了這一點。

影響

          在培養品格的童年以及青少年時代,我的人生似乎過於順利。父母為我鋪平了前進的道路,在無憂無慮中,我度過了這些年代。因為沒有經歷過什麼挫折,也沒有經歷什麼試煉,我的性格顯得很不成熟。我缺乏克服困難的忍耐力,以及解決問題時需要的冷靜心態。

          我因此度過了灰暗的大學時代。信了主以後,這些問題也沒有引起我的注意。我總覺得,這些問題會隨著靈命的長進而自然解決。而“靈命長進”就是多讀屬靈文章、多參與服事、有很屬靈的表現。我忽略了靈命長進最重要的兩個方面:信靠神和對付自己。

          在工作中,順利的時候我很開心。可是,一旦發生問題,特別是與人有關的問題,我總是很沮喪。我常常抱怨對方,挑剔別人。即使是向神禱告,往往也只是祈求事情順利過去。

          記得一位作家說:“一個成熟人要學習適應環境,而不是改變環境。”而我總是希望能夠改變環境,順著自己的意願行事。如果不能改變,我寧願選擇逃避。

          其實我也很想改變自己。我經歷過完全信靠主而來的自由與平安。我渴望倚靠主來對付自己、改變自己。可是我經常又會不知不覺地陷入自我欣賞、自我肯定的怪圈當中,不能自拔。

          在家庭生活中,我的妻子很願意與我分享她的心得。而我卻常常以知道的知識多,充當起老師的角色。我挑剔、糾錯的心態,常使我們的談話不歡而散。

          但是,妻子還是常常提醒和幫助我,希望我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你讀福音材料的目的,不是希望改變自己,並且造就別人嗎?可是,似乎你只學會了與人爭辯,並沒有在自己的生活中,活出神的這些教導。”她的這番話常使我臉紅心跳。

          在團契服事時,我也常感覺到,自己說的話軟弱無力。記得有一次,在我家的查經小組中,一位剛剛信主的姐妹,因工作不順利,心理壓力很大。我試著用聖經上的話 語去幫助她。可是原本是那麼有力量的話語,從我的口中說出,卻顯得蒼白、軟弱。為什麼?因為心虛,我自己都沒有真正活出神的教導,連自己都沒有對付好,怎 麼有資格教導別人?

結語

          以上是一些心得、体會。作為前車之鑒,希望大家避免在同樣的問題上跌倒,在追求外在的屬靈表現的時候,切莫忽視內在的自我更新。如果只有外在的屬靈表現,可能表面很風光,卻會使你像粉飾的墳墓,外面好看,裡面卻裝滿了死人的骨頭和一切的污穢(《太》23:27)。

          只有提升內在屬靈生活所自然流露出的敬虔表現,才能引起共鳴;從你口中說出的神的話語,才有力量;你的文章、詩歌所反映出的基督的生命,才能打動人心、深入人心,才能有如泰山之重。就如王明道老弟兄的佈道集,文字雖樸實無華,但字字入心,帶有來自於神的力量。

          切記,神是輕慢不得的。唯有用心靈和誠實敬拜神,才是真正地與神同在。

         這些是我的追求,我還在學習與實踐階段,現在還沒有資格分享。盼望有一天,我能有信心與体會與大家暢談。

作者來自遼寧,現居美國維吉尼亞州,從事腦功能方面的研究。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