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
本文原刊於《舉目》31期
欣讀《舉目》29期葉衛平的大作《流行文化與聖經真理》, 他對現在教會中流行的新歌觀察入微,極具深度。尤其以他“堅奉無神論唯物、辯証法凡29年……目空一切地踏進教會”,結果“降伏在基督面前”,竟然能夠 “辯証”出教會裡的糠秕與寶貝,實屬難能可貴。建議貴刊編輯將這篇文章,譯成英文(詩歌可從英文新歌中選取),向西方教會界介紹,也算是國人對西方宣教士 感謝與回饋。
筆者認為,聖詩幾乎是神賜給教會的“第二本聖經”,對教會的影響重大。聖經是神所“默示”的,而值得流傳的詩歌,也應當是出於神的“靈感”的──從神領受的聖靈感動。所以,不可能過分的自由隨興。筆者不是說新歌作者們不受聖靈感動,或者作詩歌時態度不夠敬虔,而是說,是否每 一位新歌作者靈命的成長、對真理的認識,都達到了成熟?所寫的詩歌,有沒有屬靈生命的配合?有沒有經過聖經真理的檢驗?
筆者在林道亮牧師的聖經課程中,學到過一句極寶貴的話,一生受用不盡。那句話的大意是:“不管你自己覺得有多麼高明的發現,有多麼偉大的亮光,若沒有聖經的根據,就把它丟掉,棄如敝屣。”
是的,這是更深的“捨己”。這樣的“捨己”,說來簡單,做起來並不容易。人,總喜歡表現自己的聰明智慧,要放下自己是不容易的。有人因自己的特殊亮光,甚至走入極端、異端(這是筆者對教會許多現象有感而發,不是針對詩歌作者)。
葉衛平的大作中有段話:“在教會音樂裡面,這金、銀、寶石就是傳統聖詩集。這聖詩集的訊息,是先賢聖徒與救主同行的經歷,留下給我們,如此珍貴。”這使筆者 想起台灣校園書房出版的傳統聖詩歌本《口唱心和》的“前言”:“舊歌是歷世歷代古聖先賢遺留下來的不朽之作,是經過時代考驗的無價之寶,是教會數百年所累 積的精華,貴如鑽石。若全予拋棄,對教會將造成無可彌補的損失。”斯言不謬!
從歷史看,經過時間的淘汰,傳統聖詩平均大約一年只留下一首屬“金銀寶石”級的歌(雖然有的傳統聖詩歌本中,搜集了六、七百首,不過實際常唱的大概只有三百首)。而今教會新歌卻多如過江之鯽,幾乎到了不知從何唱起的地步。
加上,聚會時唱歌只靠投影字幕,信徒沒有歌本,不能把“歌”帶回家去;有的教會換“新”歌的速度快,新歌還沒唱熟,新新歌又出籠了;信徒若是搬家,換了教會,可能又是“另一套”新歌……這些因素,都造成現代信徒“心中沒有歌”。
對此,大家既沒有注意,也不放在心上。而這,其實是教會的危機。
作者為傳道人,現住北加州。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