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會史話7:愛琴海宣教行(呂沛淵)

呂沛淵

本文原刊於《舉目》13期

         在使徒保羅的第二次宣教旅程中,福音進入歐洲。保羅在馬其頓省的腓利比、帖撒羅尼迦、庇哩亞三城市傳福音,建立教會。然後,他來到亞該亞省的雅典與哥林多,最後橫渡愛琴海,到了亞西亞省的以弗所。保羅與同工在愛琴海沿岸宣教行,真是佳美腳蹤,在教會歷史上寫下光輝的一頁。

保羅在雅典

          保羅在雅典等候西拉與提摩太時,他看見滿城都是偶像,心裡焦急,就在會堂裡與街市上向遇見的人傳福音,包括斯多亞 (唯理主義) 與以彼古羅 (享樂主義) 兩學派的人。保羅的辯道引起了他們的興趣,很想聽聽這外來宗教家的新奇講法。所以,這些知識分子就請保羅到亞略巴古正式開講。雅典市民也都有興趣湊熱鬧, 聽聽說說。

        “亞略巴古”的意思是“亞略山上的法庭議會”,“亞略”是西臘神話裡的主管雷電與戰爭的神 (等同于羅馬神話中的戰神) 。亞略山位于雅典上城的西邊與市集廣場的南面。歷史上曾是市議會的會址,在保羅當時,亞略巴古仍是主管宗教與教育的議會。直至今日,希臘的最高法院仍是以 “亞略巴古”為名。保羅在亞略巴古的演講,是在議會中陳明他的信息,領人歸主。而議會召集的目的,是要審定是否給予他在雅典的傳教許可。

亞略巴古的佈道

         保羅在亞略巴古議會中,面對達官貴人傳講福音,從雅典城中“未識之神”壇位作為開場白:“這位你們敬拜卻不認識的神,現在我要告訴你們祂是誰 ”(《徒》17:23)。這位創造天地萬物的主,也是掌管萬有的主。祂不能被人手所造的殿所局限,也沒有任何缺乏,需要人手服事。反而我們人類從祂得生命 生活所需的一切。祂預先定準人們的年限與疆界,要人尋求祂。

         接著,保羅引用希臘詩人的名句:“我們生活動作存留都在乎祂” (Epimenides,約主前600年)與“我們也是祂所生的”(Aratus,主前約315-240年) 作為例證,說明拜偶像的蒙昧無知。雖然在過去神並不鑒察,但如今基督耶穌已經來到,帶來道成肉身最高峰的啟示。十字架的福音已經來臨,人人必須悔改歸向真 神,因為神已經設立基督作審判萬人的主。祂已經賜下給世人可信的憑據: 基督已經從死裡復活。

         基督從死裡復活,對于保羅與基督徒而言,是 千真萬確的明證:基督復活以大能顯明是神的兒子,目的為叫我們稱義,叫世人與神和好(《羅》1:4; 4:25;《 林後》5:1-21)。然而,對大多數希臘人來說,相信復活是極度的愚昧,因為希臘文化認為身体是靈魂的監牢桎梏,身体死亡是靈魂得以解脫;靈魂不朽,沒 有身体復活的事,復活的觀念是荒謬的。所以,當議會官員聽到復活,當中有些人就譏笑保羅,較有禮貌的就說:“ 以後再聽你講這個吧!”。

回應與評估

         亞略巴古議會沒有接受保羅所傳的福音,他們決定暫時擱置此案。保羅從他們的表情已經看出對他不利,于是就離開他們而去了。的確,希臘人追求世上的智慧,十字 架的道理在那滅亡的人看來是愚拙的。然而,神總是樂意用人當作愚拙的道理,拯救那些信的人 (《林前》1:18-31)。聽眾當中有些人信了保羅所傳的基督,其中有議會官員丟尼修、婦人大馬哩。保羅既然未獲得繼續在雅典傳教的許可,又不知何時亞 略巴古議會重審其案件,面對福音工場廣大禾田的需要,保羅只有繼續前行至下一站。

          在新約聖經中,我們並未聽聞在雅典有規模的教會建立。當 日後保羅回憶起在亞該亞省初結的果子,他所提到的是在哥林多的司提反一家 (《林前》16:15) 。顯然,在雅典的初次宣教,歸主的人不多。但是福音的種子已經撒下,更重要的是給後世留下了傳福音的典範。亞略巴古的佈道,是《使徒行傳》首次記載保羅向 知識分子集會傳講福音。所以,路加以較長篇幅記下其信息。自主後第二世紀的“護教士”,至今日的佈道家,都以保羅在亞略巴古的講章為典範。

         保羅在猶太會堂裡講道時,他引證舊約;當他在亞略巴古議會,對希臘人佈道時,他引用希臘詩人的名言。無論對猶太人或外邦人,保羅認為自己欠他們福音的債。他 說:“向甚麼樣的人,我就作甚麼樣的人;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凡我所行的,都是為了福音的緣故” (《林前》9:22-23) 。保羅在亞略巴古的佈道,運用了與聽眾共有的接觸點,引導他們認識主耶穌基督的位格與工作,以基督為中心,來認識神對失喪人類的救贖大愛。

保羅在哥林多

         自保羅得到“馬其頓異象”進入歐洲後,無論是在腓立比、帖撒羅尼迦、庇哩亞,都遭受逼迫。進到亞該亞省,情況並未改善,在雅典遭人譏笑拒絕,心裡又掛念著馬 其頓省在苦難中初成立的各教會。所以,當西拉與提摩太從庇哩亞到雅典,與保羅會合時,保羅就立刻差提摩太回帖撒羅尼迦去(《帖前》3:1-2),差西拉赴 馬其頓省(很可能是腓立比,他帶回腓立比教會的宣教奉獻,見《腓》4:15)。所以,在雅典遭拒之後,保羅隻身來到哥林多時,心裡真是“又軟弱,又懼怕, 又甚戰兢”(《林前》2:1-3)。

         保羅在此時的身心交瘁是可想而知的:心靈上的擔憂掛慮,宣教事工的進展不利,再加上身体上的苦楚疼 痛,真是情何以堪。他在第一次宣教旅程途中,在路司得被暴民用石頭打得半死,身上的傷痕成為永誌不忘“耶穌的印記”(《加》6:17)。此次宣教旅程中, 不久前在腓立比所受的嚴刑棍打,如今舊痛復發,必是刻骨銘心,很可能這就是他曾三次求主挪去的“那一根刺”(《林後》12:7-10)。

         保羅在此軟弱的情況下,來到亞該亞省的首府哥林多。哥林多位于水路交通的樞紐地帶,是繁華的商業大城,當時的人口約數十萬,是雅典城人口的二十倍,有不少猶 太人居住。由于富有奢侈,哥林多充斥各樣的道德敗壞,廟宇高大偶像林立,自主前五世紀起至保羅當時,一直都是惡名昭彰的大城。面對如此險惡的環境,保羅自 覺軟弱無法勝任此地的艱鉅工作,但是主恩豐富夠用,首先為他預備了一對夫婦亞居拉與百基拉,成為他的同伴。

亞居拉與百基拉

          保羅進入哥林多後,可能四處打聽織帳棚的工作機會,以支持自己生活所需。根據猶太人經典《米示拿》(Mishnah)的記載,年輕的神學生必須學習一項手 藝。保羅的手藝是織帳棚,就投奔了以製造帳棚為業的亞居拉與百基拉。他們是猶太人,原居羅馬,因皇帝革老丟下令猶太人離開羅馬(主後49-50年間,因猶太人暴亂滋事),所以移居哥林多。聖經並未提到他們是何時信主的,可能他們在羅馬時就已信主。後來他們隨保羅赴以弗所,成為保羅得力的同工。保羅稱他們為 “在基督耶穌裡與我同工的”,說到他們“為我的命將自己的頸項置之度外”並且“不但我感謝他們,就是外邦的眾教會也感謝他們”(《羅》16:3-4)。

          保羅在哥林多與亞基拉夫婦同住,從事織帳棚的工作。每逢安息日,保羅就在會堂裡佈道,勸化猶太人與敬畏神的希臘人。到了西拉與提摩太從馬其頓回來後,情況有 了極大的轉變。帖撒羅尼迦教會的消息,振奮了保羅:雖然當地的人苦害教會,但是教會靠主剛強,繼續勇敢作見證傳福音。保羅就立刻寫了《帖撒羅尼迦前書》鼓 勵他們,稱讚他們作了馬其頓與亞該亞所有信主之人的榜樣。不久之後又寫了《後書》繼續鼓勵教導他們。

保羅重新得力

          不只是提摩太回來報告帖撒羅尼迦的好消息,使得保羅大得安慰與鼓勵,從腓立比教會所帶回來的宣教奉獻,也正補足了保羅的即時之需。所以,保羅停止了“帶職事 奉”,就全時間專心傳主的道(《徒》18:5“為道迫切”的原意)。正如保羅以往的佈道經歷,在會堂中引證舊約證明主耶穌就是基督,造成的結果是遭到大多 數頑梗不化的猶太人拒絕。他就離開會堂轉向外邦人去。

          他就到“提多猶士督”的家中聚會,此人是敬畏神的外邦人,家在會堂附近。他的家成為哥林多教會的聚會處(他很可能就是《羅》16:23與《林前》1:14所提到的“該猶”:接待保羅,也接待全教會)。許多哥林多人悔改受洗,信主加入教會。其中包括了管會 堂的基利司布和他全家。顯然他是具影響力的領袖,因為保羅後來寫《哥林多前書》時,特別提到他是保羅施洗的(《林前》1:14)。

         主的恩典實在是夠保羅用的,主的能力是在軟弱的人身上顯得完全。主藉提摩太與西拉,帶回激勵保羅的結果與奉獻。主更是親自在夜間異象中向保羅說話:“不要怕,只 管講,不要閉口。有我和你同在,必沒有人下手害你,因為在這城裡我有許多的百姓。”(《徒》18:9)所以,保羅在哥林多住了一年半(從主後50年秋至 52年春),將神的道教導他們。

          保羅在哥林多的傳道工作,帶領了許多人歸主,遭到猶太人的忌恨。當迦流于主後51年7月來到哥林多,出任 亞該亞省的總督時,猶太人趁此新官上任的機會,就聯合起來誣告保羅。罪狀是保羅違背律法。迦流出身名門,是哲學家賽尼加Seneca的弟弟,為人機智,名 列史冊(見Dio Cassius所著的《羅馬史》,History of Rome)。他聽完猶太人的控告之後,瞭解這是宗教教義之爭,並非民刑事案件,宣判不受理,將他們攆出公堂。

迦流的判決

          迦流拒審的判決深具意義,因為保羅在馬其頓省各城遭到逼迫送官法辦,在雅典又未獲自由傳教許可。如果迦流接受猶太人的控訴,判保羅有罪,猶太人就可援用此判 例,在各處藉官府權勢敵擋保羅。迦流的不起訴處分,等于是宣判基督教並未觸犯羅馬法律。而且,迦流是如此顯赫的羅馬官員,對于那些想要阻擋福音的人,也得 卻步收斂。

          十年之後,保羅在耶路撒冷遭猶太人迫害,後來上訴羅馬時,政府仍是步隨迦流的判例,判保羅無罪釋放,傳福音並未受到政府禁止。後來,羅馬暴君尼祿在主後65年逼賽尼加自殺,又處死迦流。處死賢臣的暴君,改變對猶太教與基督教的策略,逼迫基督徒,開始了羅馬帝國的中衰。

初探以弗所

          在迦流的歷史性判決之後,保羅繼續在哥林多宣教約九個月之久,事工進展順利。他就啟程回敘利亞的安提阿。他帶亞基拉夫婦先赴以弗所。以弗所是亞西亞的省會, 是保羅原先想到的地方 (《徒》16:6) 。保羅是路過以弗所,只能初探工場,所以他立即到會堂去,向猶太人傳福音。他們有興趣聽保羅的講論,要留他多住些日子。保羅歸心似箭,就辭別他們,從以弗 所啟航,到撒迦利亞上岸,赴耶路撒冷問教會安,就北上回安提阿的母會,結束了第二次的宣教旅程。

結論

         保羅在以弗所的臨 別留言:“神若許我,我還要再回到你們這裡”(《徒》18:21),實在是令人深省。從馬其頓的異象到以弗所的暫停,保羅深知“神若願意”(《雅》 4:15)是宣教的關鍵,神的主權旨意必要成就;他也親身体驗到“主恩夠用”是宣教的能力,軟弱的時候有基督的能力覆庇,就變為剛強(《林後》 12:9-10)。所以,“宣教”就是“不要怕,只管講,不要閉口,因為主親自與你同在”。愛琴海宣教行是教會歷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見證了宣教的真諦。

作者現在北加州基督之家第五家牧會,並在海外神學院教課。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