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宣教

  • 傳福音時,要尊重對方。 我剛信主時,貿然地給很多人傳福音。其中一大部份是我的同學、朋友。他們是我的同齡人,都受過大陸的教育,有相似的經歷——我當然沒有懷著這樣深思熟慮的居心,選擇向他們傳福音。

    閲讀全文…

  • 我們驚醒。不知境遇,又不及惶恐。尖銳的、粗魯的催促聲中,狹小的過道中,人群在推搡,在用怨言、用髒話來掩飾一顆顆驚慌不安的心。

    閲讀全文…

  • 賣抹布的夫婦(郭開智)

    1979年,伊朗宗教狂熱分子發動革命,將西方人趕出伊朗,財產全部沒收。Rutz 一家6口,空手回到美國,一切從零開始。

    閲讀全文…

  • 邊疆的福音工作,較其他地方難開展。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使我們不能和他們明講福音,只能以慈惠慢慢建立愛的聯結。長期的民族偏見和敵視,砌築了難以逾越的高牆。尤其是過去了的那個腥風血雨的夏日,多少家庭支離破碎,多少無辜的生命隕落!W族的有些孩子永遠失去了父輩,失去了全家的經濟依靠,失去了未來。有些孩子從此過上孤苦的生活,甚至流落街頭。

    閲讀全文…

  • 在柬埔寨宣教5年後,我第二次在“摩的”上遇劫。 那是一個早上,我從電信局辦事後出來。剛坐上“摩的”沒走多遠,就有另一輛摩托車從後面衝過來。那個司機一下子拽住我肩膀上的環保袋。突然受到驚嚇的我,為了不摔下去,就使勁抓住前面司機的肩膀。人在搖動,天地也在搖動……

    閲讀全文…

  • 在泰國首府曼谷最繁華的市中心,一個小弄堂裡,有一間基督徒開的小酒店(Guest House),房客都是宣教士和神學生,而我的MFT(Mission Field Training)學習,就在這裡。

    閲讀全文…

  • 下午一點半,我們一行5人,開車向川甘邊界出發。6月,陽光燦爛,茂密青翠的山崖,湍急碧綠的河水,令我們不禁從心底裡贊嘆造物主所造之物的美好!方舟殘疾孤兒院孩子的笑聲,優美的舞蹈,頑強的生活態度,都深深地印在我們心中。

    閲讀全文…

  • 華特‧高仕達 本文原刊於《舉目》52期 《使徒行傳》 17:16–34        假使你想邀請教會以外的人,跨越門檻進入到有信仰的群體裡來,你必須先明白他們的世界,要走進教會外的世界,路途很多,但可以歸結為幾條路,你在每一方面,作得如何? 1. 藉閱讀觀賞,走進他們的世界。         閱讀非基督教的報章雜誌和書籍,這些會讓你對當代人所關切的、興趣所在、流行風尚 、風俗習慣,以及影響他們生活的潮流等,有所瞭解,而這些人正是你尋求,要帶進上帝大愛裡來的對象。         在過去一週以來,你閱讀過哪些書籍、報章和雜誌?          列舉幾件你從這些刊物裡學到的文化潮流。 2. 藉接觸媒體,走進他們的世界。         看電視、電影、聽音樂會等等,塑造了這一世代的價值、威脅這一世代的恐懼、推動這一世代的盼望,以及撼動這一世代的重重困難,盡隱藏在電視、螢光幕和歌詞之中。         列舉你最近觀看的電視節目和電影。         列舉至少三件,從電視或電影,你發現反映當今文化的事。 3. 駐足公共場所,體驗他們的世界。         走進購物中心、咖啡店、餐廳、公園、海灘,這些公共場所,找人閒聊,觸發問題,讓人們講述他們的經歷,然後安靜傾聽。        逛購物中心可以讓你學到哪些當今的文化?        在餐廳裡觀察人們的行為,可以讓你學到什麼? 4. 親近社區,走進他們的世界。         預約與你社區的領袖們會面。例如政府員工、工會領袖、老師、警察、社工、藝術家等。作為一個海外的宣教士知道,進入一個新的文化,第一件你需要的就是“文化資訊員”,這些人員就可以教導你所需要知道的東西。         哪些人最能提供我們,所在地區人們的情況?         我們該問他們些什麼問題? 5. 結交非基督徒,走進他們的世界。         與非基督徒建立友誼,贏得他們的信任,和他們愉快相處。        描述一個你最近所遇到的非基督徒人士。他/她所關切的是什麼?你要如何更進一步地認識他/她?         加入一些非基督教機構。在校委會服務,到為貧民專設的食物供應站工作,參加與教會無關聯的社服團體。        舉出一個你所屬的非基督教團體。你為什麼加入?        這個機構裡的人,讓你學到哪些非基督徒 的信念和價值觀? ──華特‧高仕達( WALT KALLESTAD)…

    閲讀全文…

  • ,

    燃燒中國城

    本文原刊於《舉目》59期 林秋如 回首來時路          張采蓉,這個開朗、平易近人的師母,像往常一樣,開心地張羅著星期天滿檔的聚會,殷勤招呼著教會裡的會友。          一群群光鮮亮麗的會友,享受了主日的屬靈盛宴,神采奕奕地互相道別。一輛接一輛的車子,井然有序地離開教會,也離開中國城,回到散佈洛杉磯的住處。 采蓉把車開出停車場,準備上高速公路回家。然而,一股莫名的情緒,讓她把車開往相反方向,剛才的信息一直盤旋在腦中,怎麼樣也甩不掉:“若不傳福音,我便有禍了。”(《林前》9:16) 像一根點燃的蠟燭          繞著中國城這幾條街轉了好幾圈,開得越慢、看得越仔細,心中就越澎湃,甚至讓她招架不住。看著滿街林立的廣東餐廳、越南小吃、中藥店、成衣零售商、墨西哥洗衣店、雜貨店等,她像走進半個世紀前的亞洲、墨西哥……           這不是她熟悉的乾淨、優雅、時髦、耀眼的美國,更甭提舒適、豪華的南加州了﹗可是,中國城不就在加州洛杉磯市中心的北邊嗎?可這城裡城外的差異簡直是天壤之別!那差異,是華人移民努力了半輩子想要甩開的。他們義無反顧地告別家鄉、遠走海外,就是要擺脫貧窮、落後。          白領階級的華人移民按時造訪中國城,只是為了回味家鄉美食。飽餐一頓之後,他們又回到自己居住的地方,回到美國中上層社會,繼續編織、實現自己的美國夢。           采蓉發現,自己對中國城一點兒感覺都沒有,簡直到麻木不仁的地步。她和丈夫黃守謙牧師,到羅省第一華人浸信會牧會已5年了。教會坐落在中國城知名的海鮮酒樓對面,90%的會友都是不住在中國城的白領。這些白領階級和中國城的藍領階級,根本活在兩個不同的世界。          她和大家一樣,一直對教會周圍的社區很冷漠。聚會一結束,就各奔東西,回到自己舒適的生活圈裡。而今天的經文和信息,卻像當頭棒喝,讓她開始對這種冷漠深感不安。           這股不安的思緒,領她進入深層的反省與悔改,不僅帶來她個人靈性的復興,更掀起了往後15年,羅省第一華人浸信會的更新轉化。           她開始問:“主啊﹗我能做什麼?”           在一次晚崇拜裡,她和會眾分享心得,然後問:“我們能做什麼?”           像一根點燃的蠟燭,她心中的熱情逐漸傳遞給其他2千人。2千多蠟燭彙聚在一塊兒,成了熊熊烈火,在洛杉磯中國城燃燒開來。 走入社區,擁抱鄰舍          奇妙的事像滾雪球一樣,一波接一波發生。 “跨出教會的牆,走入社區”的提議,竟然沒遇到反對的聲音!當采蓉勇敢地分享自己認罪、悔改的心路歷程,大膽傳講聖靈催逼的信息,她發現許多弟兄姐妹也感 同身受,承認自己多年來的冷漠與虧欠。可見,上帝已預備這個教會走向新的里程碑。            教會走入社區的第一步,是在社區小學辦中秋晚會,之後轉 型為“家庭同樂日”。每年6月初,以慶祝母親節和父親節為由,邀請中國城的華人家庭同樂。教會動員各年齡層的小組,擺出遊戲攤位、小吃攤位、手工勞作攤 位、舞台表演、音樂演唱,和最具特色的祝福小站──這是邀請來賓領受上天的祝福,以一對一的談話,讓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訴說心中的憂慮、愁苦。基督徒藉 此分享福音,並為他們祝福禱告。           15年下來,每兩年辦一次,最近幾次,都有2千多人參加,參加者費用全免。如此龐大的同樂會,需要花費美金5千元左右。除了教會出資租帳篷、舞台、遊樂設施以外,弟兄姐妹都樂意為各自負責的食物或遊戲攤位奉獻。          洛杉磯中國城最早的移民是香港人,大多說台山話。70年代以後,大量越南華僑遷入。20多年前,是大量來自廣州的移民。          最近幾年,中國城的墨西哥人口也漸漸增加。教會於是開始邀請墨西哥人來參加家庭同樂日。教會請墨西哥教會配搭,負責家庭同樂日的西班牙語遊戲攤位和祝福小站。通常有50到100位墨西哥居民出席。家庭同樂日也改名為社區同樂日。 社區行走禱告          采蓉生長於台灣,17歲移民加拿大。讀完大學後,與夫婿黃守謙同往台灣中華福音神學院讀神學,隨後到加拿大牧會,進而受林道亮牧師邀請到美國洛杉磯的羅省第一華人浸信會牧會。          上帝賦予她和黃牧師語言的恩賜,可以用華語、英語、廣東話講道。這個教會向來側重聖經的教導,但聖靈催逼她在教會傳遞向社區傳福音的緊迫性。整個教會被上帝喚醒,張開雙臂擁抱社區。          各年齡層的團契,都積極投入社區同樂日的籌備。在同樂日之前兩個月,他們用星期天主日學的半小時,舉辦社區行走禱告,從老到少,繞著中國城走一圈,為整個社區禱告。連可愛的幼兒班小朋友,也繞著教會走一圈,為整個社區禱告。           多年下來,“社區禱告行”已成為教會每月第二個主日固定的“行走禱告會”,時時提醒著基督徒,宣教要從鄰舍開始﹗ 社區服務活動           數十年來,教會舉辦兒童假期聖經學校,參加者都是信徒家的小朋友。在采蓉師母的大力鼓勵之下,小朋友必須邀請新朋友來參加,否則不能報名。教會也邀請社區裡的孩子,使假期聖經學校成為另一個傳福音的管道。…

    閲讀全文…

  • 柬埔寨,離多倫多是那麼遙遠!把地球儀轉180度, 才會在與加拿大完全相反的地方,找到那塊補丁般的國土、古老的高棉民族所在地。今晚,若不是這2位去柬埔寨宣教的基督徒來分享他們的經歷,我想,我可能永 遠不會再去關注那樣一個偏僻、陌生,且在國際社會中長期默默無聞的國家吧?

    閲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