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成長篇
-
這是一本跨學科,深入淺出的適時佳作,值得推薦!
-
西元1793年6月13日,現代宣教之父威廉克里(William Carey)與家人一同搭船前往印度。
-
基本上,鮑森將人性等同罪性。他說,“耶穌凡事該與祂的弟兄相同”,指祂該有罪性。若無罪性,怎麼個相同法?“祂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來》4:15),若祂不在“有罪性”這一點上受試探,祂就不算“與我們一樣”,也不算受試探。
-
不久前,爸爸告诉我们,他第一次去教会聚会那天,一上公交车,他的眼泪就止不住地往下流,好像浪子终于回了家,他知道那是圣灵的感动。是的,爸爸这个浪子,主等了他多年,终于回家了!
-
公元66年6月8日,猶太人起義反抗羅馬統治,佔領耶路撒冷的安東尼亞軍營。
-
新約的四大要素(應許),在我們身上實現時是有次序的:首先是赦免罪孽,第二層是個人親密認識上帝,第三層是律法寫在心版上,而作為整體的應許則是更新的婚約。所以,我們若要進入新約應許的豐盛中,就不能只停留在罪得赦免的層次,更要進一步個人親密認識上帝,並且成就律法的義,就是預備“光明潔白的細麻衣”,預備自己成為聰明的童女,迎接基督再來帶我們進入羔羊的婚宴(參《啟》19:7-8)。
-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對歐洲文明有深遠的影響。拜占庭的學者逃到意大利,因他們所帶去的希臘神話、古老藝術及基督教文學,引發了意大利的文藝復興,也因此將人本主義帶進西歐。
-
《靈魂的香檳》這本書可說是那埸靈修操練實驗的真實記錄,經冷卻3年後,作者才執筆整理成書,為的是要驗證實驗論點不假,喜樂體驗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
-
西元325年,5月20日至6月19日在尼西亞召開公會。
-
也許痛苦會繼續,也許意外會發生,也許還會有哭泣……可是我已經不再害怕,不再擔心,因為我知道上帝一直都在,祂一直關注我的家人。上帝知道我所要的,知道我所求的。無論未來發生什麼,我都會在上帝的裡面,默然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