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倩
“癮”,就是錯誤的偶像崇拜。當人沉溺於酒、毒品、暴食,或電玩、賭博、色情等,就是將自己獻給偶像,嚴重傷害了生活與靈性。
當今教會、家庭不能輕忽各種癮的治療與預防,因為我們面臨的是一個令人上癮的社會。許多信徒不願意面對“癮”的轄制,以致無法脫離捆綁,甚至走向自我毀滅……
“福音本是上帝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羅》1:16)成癮者及家屬應該向“教會"求助,因為只有聖靈以及全備的福音,才能讓人脫離“癮”的捆綁。教會牧者更應該對“成癮輔導”有正確、清楚的認識,讓各種受“癮”轄制的人,及其身陷苦難的家屬,認識主、有盼望。
成癮是一個“過程”
我們首先必須知道,成癮、戒癮,都是一種“習慣的養成”。例如:賭博5年,要戒斷必須也要經過起碼5年的努力。煙、毒、色情網站,也一樣。換言之,如果成癮時間不長,戒斷也比較容易。因此,癮要盡早“被發現”。
然而華人因為“家醜不可外揚”的觀念,通常要等員警找上門等,不可收拾的局面,迫不得已才去面對。牧者也通常在此時才知道。可惜當事人已經成癮多年,戒斷十分困難。
如果有人向牧者承認有“癮”的問題,表示他在向牧者求救。牧師應該以包容的心,陪他度過這段掙扎期。不過,成癮者通常不會求救,絕大多數都是家屬發出訊號。牧者可以從其家屬及其朋友口中,瞭解成癮狀況及嚴重程度,再決定是否請相關單位,如警察局或戒毒中心人員介入。
如果只是初期(成癮1年內,沒有給生活、工作、家庭等造成困擾),牧者要瞭解次數及成癮種類,如:哪一種毒品?每日吸食幾次?電玩遊戲沉溺的時間多長?確認後,再展開對話,不要貿然行動。
成癮是“罪”還是“病”?
“癮”,是隱藏的疾病,也是隱藏的罪。《創世記》中,亞當、夏娃違背上帝的旨意,選擇吃下分別善惡樹的果子,接著就因為害怕而躲藏,不敢面對上帝。當人不斷地選擇罪,將罪當作偶像崇拜,以致受罪轄制、無法自拔,便成為“病”。積癮成病是無法靠自己醫治的,必須藉助外在的力量,才能戒掉。
成癮與一般疾病的最大不同,就是人生病時會呼求代禱、找醫生,成癮時卻剛好相反,躲藏起來。在美國有一位牧師,在教會裡瀏覽色情網站,被秘書發現。經過再三警告,仍然無效,不得已被迫離職。
這位牧師當然知道看色情網站是罪,更不能在教會看,但為什麼還是忍不住?因為他已經是病人,無法靠自己醫治,必須靠外在的力量干預。可惜華人因為愛面子,很少早期求助、早期治療。就筆者所輔導的家庭,大都是等到孩子販毒,員警上門,父母警覺事態嚴重,才採取干預行動,可惜為時甚晚。
這也是為什麼筆者一向主張“成癮也是病”。不是說,成癮者無罪,而是我們對抗的對象不是成癮者,是他背後的“病毒”。正如同醫生不是要除去病人,而是要除去疾病。
當我們受洗時,施洗的牧師問的第一句話是:“你願不願意承認自己是罪人?”成癮者接受幫助,也必須先承認自己有“癮”,並且承認這樣的癮會導致家庭、工作、生活的崩潰。很不幸,通常他們都不會承認(特別是華人家庭)。
如何讓成癮者願意戒掉?不是勸告,而是讓他們真正知道後果是什麼。
需要家屬一起配合
輔導成癮者之前,要先瞭解幾個重要的觀念:
1.通常只有成癮者的家屬才會求助。即使成癮者主動求助,牧師也要透過周圍的人,瞭解其真實狀況。說謊、隱瞞,是成癮者慣有的態度。
2.輔導成癮者,即是輔導病人的“生活供應者”,如:配偶、父母、雇主……牧者沒有法律上的權力和經濟上的供應能力。牧者是“教練”,真正下場作戰的是家屬。
3.通常成癮者必須先脫離“癮”的轄制,才會敞開心接受上帝的道。當人車禍受傷後,必須先送他去醫院止血,而不是帶領他做決志禱告。因此,不要有“上教會就能斷癮”、“帶他禱告就會好”的期待。
4.先用同理心去掉成癮者的羞恥感,讓他願意“自我揭露”,牧者才能展開後續的輔導。因此絕對不要論斷,不要爭論對錯。一旦“論斷”,就斷了後續的輔導機會。
5.輔導戒癮,其實是幫助成癮者產生戒癮的意願,為他提供機會,讓他自己選擇並且承擔後果。
6.成癮者如果是青少年,其腦部發育尚未發展完整,因此要輔導的是家長。
浪子在哪裡醒悟?
聖經故事裡的浪子,是在哪裡醒悟的?答案:豬圈!
成癮者很難在舒適的環境裡決心戒癮,必須藉由外在的力量。這個“外在的力量”,就是成癮所帶來的後果,如:家庭破碎、失去工作、被捕坐牢、損失金錢等。他們必須親身經歷後果,才會有悔改的意願。
不過,這必須家屬同意,讓成癮者承擔這樣的後果;正如亞當、夏娃犯罪時,上帝讓他們承擔結果(參《創》3:16-19),但同時也準備了救恩(參《創》3:15)。這就是幫助戒癮的原則:讓其承擔後果,並且展開拯救行動(不是勸告)。
人生病時要找醫生,人“靈裡生病”時要找教會。教會要學習承擔這樣的責任,學習運用聖靈的大能,與輔導的技巧,幫助在“癮”中掙扎、哭泣的家庭。成癮有多種,治療的方式各不同。成癮者的年齡、家庭狀況,也會影響輔導的方式。
“成癮”是屬靈的捆綁,讓人失去了上帝的形像,失去了真正的自由 。成癮輔導的重要性,如同耶穌所說:“你們中間誰有一百隻羊失去一隻,不把這九十九隻撇在曠野、去找那失去的羊,直到找著呢?” (《路》15:4)沉溺者就是那迷失的羊。
作者現任北美華神客座老師、北美晨曦會輔導老師。著有《上癮的真相》。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