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建立查經小組(龔慕良)

本文原刊於《舉目》54期

龔慕良

       從無到有,建立一個新的查經班,是不容易的。負責建立查經班的人,通常會先找一位強而有力、能言善道的領袖做指導,然後招兵買馬,每週親自帶領查經。一方面傳福音,一方面訓練同工,再加上關懷,及尋找、培育接棒人……

       一個查經班,從建立、成長到成熟,往往會把這個負責人纏得數年不得抽身。而且畢竟不是每一個教會或是團契,都找得到一個有空閒,又可以完全投入的領袖。更何況許多偏遠地區,根本連教會或是團契都沒有。

       新約裡記載,保羅除了在安提阿培訓(參《徒》11:25-26),在雅典人中開荒(參《徒》17:16-33),在哥林多建立教會(參《徒》 18:1-11)外,他也回到他傳過福音的地方,短暫地培訓過數次(參《徒》15:36;16:1)。甚至,連他沒去過的歌羅西城,他也扮演監督的角色, 以書信勸勉。

        為了傳福音,到沒有信徒的地方建立查經班,就像上述保羅開荒的工作,不在本文討論的範圍內。我們要討論的是,當一個地方,有兩、三個信徒,因聖靈感動,想組織查經聚會、在神的話語上扎根的情況。

       這種情況下,這些信徒的確需要一位有經驗的人來指導。從保羅宣教之旅的模式來看,有經驗的指導者,可以有其他的事奉在身、不在當地久居。

       當有需要時,能不能找到這樣的指導者,來指導新的查經小組? 筆者認為,是可以的。僅以過去7年《海外校園》歐洲培訓的團隊為例,為大家提供參考。

      《海外校園》歐洲培訓的團隊,學習保羅的榜樣,扮演指導的角色,藉著網絡,著重分工與預查,得以在各地設立查經班。概言之:輪流事奉,協同治理,一次預查,同步查經。
今天的人,比保羅時代方便多了。有汽車、飛機、聲視媒體與網絡,取代徒步跋涉、傳遞手稿。所以,要成立規模比教會小的查經班,應該不是難事。

指導者的責任

        建立查經班,必須要有指導者(Counselor)。

        查經班的創立,應該由當地人尋找地點、聚會禱告、和眾信徒分享異象開始。指導者,顧名思義,就是指點、建議者,而非決策者,也非執行者,更不是講道者。

        認清指導者的身分之後,我們就知道,在成立之初,指導者親往當地是不可少的。但是開創工作完成後,指導者不必常駐該地。因此,想建立查經班的人,若是在本地找不到合適的人選,可向外地教會尋求協助和支援。

      《海外校園》歐洲培訓團隊的老師們,所做的就是這樣的工作。他們短期居留各地,建立查經班之後離開。不過,藉著網絡,他們依舊是查經班的指導。加上不定期的回去探訪,始終和各地的查經班保持良好的互動關係。最終,他們培訓的人能獨當一面,老師們就可抽身而退了。

指導者的任務

       指導者的主要工作,是預查、支援與參加聚會。

預查

        預查,可以當面,亦可使用網絡 (例如Skype 或是Google Talk)。

       預查的時候,由被培訓者,也就是準備將來帶查經的同工試講。指導者可以隨時切入,提醒帶查經的順序:先從整段經文的閱讀開始,然後分段,每段都要“觀察、解釋、歸納與應用”。

       對於經文的每一段,參加者都要輪流說出準備好的資質料。指導者只需給予補充或修改,解釋需注意的經文,提示容易忘掉的上下文的連貫性,提供每段的總結與應用即可。

支援

       指導者要保證被培訓的同工,有足夠的資源完成任務。例如帶詩歌者,是否有歌譜與音樂,是否有揚聲器或是麥克風。指導者只需提供如何接洽當地資源的訊息。

        指導者必須參與關懷。然而小組內的關懷,應該由同工負責。指導者要關懷的對象,是那些出去關懷他人的同工。網絡上的交談與電郵,亦可成為遠距關懷的管道。

參加聚會

       指導者要在聚會中,做帶領者的後盾。當有需要時可以切入,解釋經文的疑難之處,並處理帶領查經者無法回答的問題。

       若是查經聚會的地點可以上網,那麼指導者可以用遠距的方式,同時、同步參與。

查經小組的組織

        一般的查經小組,成立後通常都會先選舉小組長與幹事。然而,對於一個新成立、參與者互不熟悉的小組,要選賢與能,可能是行不通的。因此,同工共同管理小組,是情勢所需,也是同工練習合作的好機會。

       小組所有事工,應該都是同工共同達成協議,然後執行,這也是合一的操練。指導者只需查驗小組的決議與執行計劃,是否符合聖經、方式是否穩妥。若發現有不妥之處,只需提出不符合聖經的理由,以及相關的聖經出處,請小組同工重新考慮,但不代替同工做決定。

        可行的方法,是將重生得救的信徒,都列為同工,一起管理小組。假設有4位這樣的信徒,就把查經小組必有的4項工作分配給他們:A. 領會(當小組長、領詩歌、領禱告);B. 帶查經;C. 聯絡 (記錄、關懷);D. 總務(準備點心、場地、清潔與整理)。

        可以按週順位式(A->B->C->D->A)輪流。例如,本週的領會者,下週就帶查經。沒有一位的工作是固定的。

       若是同工人數少於4人,幾項工作可以合併。例如:領會、聯絡與總務可以合併。若是同工人數超過4人,可以按季分班,例如4人一班,3個月後,另4人輪班。從 一開始,就讓所有同工在各個職分上,都有操練的機會,實際參與各部分的工作,最後成長為有經驗,能指導、負責新查經小組的人。

        負責任是操練的一部分。任何事工都當由同工完全負責,而不是靠指導者。事奉的原則是同工,而不是單打獨鬥。換句話說,只有小組的成敗,沒有個人的得失。

        為了小組人員真正學到查經班如何成立、如何管理、如何成長,指導者與教會團契的領袖,盡可能不要去干擾同工的計劃與決定。

        歷年來,海外校園的培訓老師,都會編寫查經材料,作為帶領查經者的導引。現今已集結成集,會陸續出版。這些材料是採用歸納法查經的方式,引導帶查經者,依照既定的格式來預備、執行。這也是為了消除初次帶查經者的恐慌與疑慮。

        從實踐來看,上述的分工與預查,是相當有效的。至於成立之後,如何叫小組健康增長,那又是另外一個話題了。

作者曾任美國大學教授和系主任,現負責海外校園機構中的“校園與海歸事工”。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