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潛游書海,樂趣無窮(吳蔓玲)

吳蔓玲

本文原刊於《舉目》43期

         去年(2009)年初,頭一次請肯恩老牧師來家裡吃飯。吃到一半,他上廁所去。上廁所本是尋常事,但他去了好久,不出來。我忍不住想,該不是吃了我做的菜,拉肚子吧!師母看我疑惑的眼神,笑笑地輕聲解釋:“他什麼都看!”我會心地一笑。

          也許你看到這裡,還摸不著邊。原來我家廁所裡,有個書架,放了3層的書籍和雜誌。肯恩老牧師愛看書,一進廁所就不出來了。我們教會有美好的閱讀風氣,還愛推薦好書、彼此傳閱,想必與老牧師的榜樣有關!

          儘管老公不只嘆過一次氣,再買書家裡沒地方放,但是書本還是一直往家裡跑,沒有消停的趨勢。這是因為他娶了個老婆,有3大嗜好,與書都解不了緣,那就是:看書、買書、借書;而這些嗜好也傳給了孩子。

          望著書架上一排排的書籍,我突然意識到這些書呈現出過去20多年來,我信仰生活與生命成長的軌跡。思果說,“書本是恩人。朋友雖然天各一方,古人卻在肘側。不但聖賢可師可友,還有無數才雋,不都高不可攀。”而我呢?稱得上有恩的,只有聖經;然而,不少書本是我的良師益友。

          年少時,三教九流都交往,古龍、金庸、臥龍生等人的武俠小說沒少看,瓊瑤、嚴沁等文藝愛情小說叫我情感澎湃;《簡愛》、《傲慢與偏見》等世界名著讓我愛不釋 手;《福爾摩斯》、《亞森羅蘋》等偵探小說系列的驚險刺激,常叫我茶不思飯不想;努力咀嚼《三國演義》(我外公愛講三國演義的故事,是我看這本書的動 力),而《紅樓夢》賺了我不少眼淚。

          不過,年長之後,漸漸慎選我的書友,也不拿它們當做我的情感保姆寄情。也許是人生閱歷多了,不見得按書友說的話照單全收,但也尊重各人看法不同;名人也不見得個個都攀交,倒是常拜訪投契的。就這樣,不知不覺中,過去20多年來,交往了不少良師益友。

深入人性、體認人生

         說來有意思的是,最能讓我深入明白各樣議題的,不是報導文學,而是小說。好的小說,挖掘人性,探討人性,並且深入瞭解、感受、咀嚼人生議題──無論是兩性議 題、人生議題、或時事議題。好的小說可以帶領我們深入當事人或事件的世界,並且在字裡行間中,傳遞出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就拿今年聖誕節來 說,我與女兒們看了好多本艾瑞克.華特斯(Eric Walters)的小說。華特斯本是小學老師,他擅於把人生與時事議題寫成小說,給青少年看。譬如,9.11受難家屬怎樣面對慘劇;從阿富汗調回國的士兵 回到家裡,他們的家人要面對怎樣的困局;聯合國軍人面對烏干達大屠殺慘劇時,心靈所受的重創;街友的問題、世界大戰時人民的生活等。他以青少年的眼光來看 問題,從中尋求答案。他的小說不但孩子愛看,我也愛讀。套句我小女兒說的話:“以我這年紀,要我看非小說來瞭解議題,是不可能的事!”

          動人心弦的好小說不少,希望自己在這方面能有更多的涉獵,也深願看到更多的佳作出現,影響社會。

教我處世、經營婚姻、育子

          信主之初,最常造訪的書友是怎樣處理男女情感、怎樣相父教子、怎樣照顧寶寶、怎樣處理衝突等人際相處、以及教育兒女的書籍。我多半看的是以聖經為原則來處理 問題的書籍,對初為人母、初為人妻、初入社會的我,助益良多。不過,話又說回來,書本中有些建議或教導不見得要照單全收,尤其是個人經驗不見得適用於每一 個家庭和每一個孩子,但原則值得牢記與應用。

           提到這類書友,我忍不住要提《五種愛的語言》(The Five Love Languages)這本書。記得頭一次看這本書時,是剛生老三不久,當時婚姻面臨很大的難處。我直接了當告訴老公,我的愛情戶頭裡已經赤字,無力往前 走;而他回答我,我還有存款,讓我努力吧!就在那時,我們看了這本書,對彼此表達情感方式有了瞭解之後,才化解了我們的婚姻危機:我們不是愛情消逝,而是 因不瞭解彼此示愛的方式,引致傷心、失望。

          我老公主要的愛的語言是“做”。他一下班就忙個不停,幫忙我做家事;因為孩子小,他更是忙得團 團轉,為的是讓我能休息。而我主要的愛的語言是精心時間,我需要老公陪我聊天。他每天一回家,忙得像小蜜蜂,等忙完了,已經累得不想說話。日子久了,我覺 得不被愛,兩人之間只談公事(孩子和買菜等瑣事),而他覺得卯足了力得不到妻子諒解,摩擦日益增加。然而,從這本書,我們找到解決之道,就是他適可而止做 家事,留些精力陪我聊天;而我不介意多做家事,只要他能陪我。沒多久,我們愛情戶頭存款就直線上升!

引為殷鑒.生命榜樣

           我特別愛看傳記,而這個偏好是從看《傳記文學》雜誌培養起來的,可惜這份刊物10多年前已停刊。我到現在仍捨不得丟。《傳記文學》不但刊載現代中國許多軍政領袖,達官顯要的軼事,並且也提供了許多學者專家、社會名流、幫會頭目、名伶藝人等的故事,填補歷史的殘缺不足。

          最有意思的是,《傳記文學》讓我領悟到由於觀點角度不同,不同的作者對同一個人或同一個議題,可能會有相當大的認知差距。從這些不同角度的陳述,我學習去拼 湊事件的全貌。這也養成我看書時常去思考作者本身與議題之間的關係、作者看問題的角度,並且考慮作者是否會因立場不夠客觀,而沒有看清事情的全貌。

          我特別對傳記人物的生命轉化感興趣——無論他是成功或失敗,從中學習,壞的引以為戒,好的成為榜樣。其中我最愛看的是上帝施展在人心的作為。

          有太多傳記值得一讀再讀,實在不勝枚舉,諸如:《神的將領》(God’s Generals)道出這些上帝大大使用的人的生命,其得勝和失敗之處;《聖安東尼傳》激起我心中的渴望,能夠像他一樣定意追求聖潔(不見得要像他離群索 居啦!),經歷上帝大能;我手上還有一本厚厚的人物小傳,《萬國中的義人》(The Righteous Among the Nations),記載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猶太人大屠殺時期,冒自己生命危險,甚至付上生命的代價,幫助猶太人的那些人的故事,其中還有一位是中國人呢!每 回翻閱這本書,總是熱血澎湃。這些人以自己的生命守住個“義”字,胸臆充滿何等的豪情與剛勇!忍不住捫心自問,若是歷史重演,自己能夠像他們一樣嗎?

思古望今.擴大視野

          要深入瞭解傳記人物的生命以及聖經人物和事件,往往也需要瞭解當時的歷史背景。從而,我對歷史的論述產生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基督教2,000年的歷史,以及復興事件的紀實。

         我對復興事件的紀實抱有濃厚的興趣,有兩個原因,一是:想從中歸納,知道復興的先決條件、以及復興消逝的原因,從中記取教訓,避免重蹈覆轍;二是為了想瞭解怎樣預備復興的來臨。

          讀歷史記載時,慎思明辨的態度是不可缺的,因為歷史的陳述往往受寫史者的觀點所影響。尤其在“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前提、以及當時社會文化價值觀的影響之下,歷史的記述往往容易有所偏頗。不但如此,勝者的記載自然多,而敗者的陳述就寡少。公正記史並不容易。

          最近,我對基督教早期歷史和猶太教怎樣分道揚鑣,以及猶太人、基督徒、回教徒三者之間衝突的歷史記載尤其感興趣,搜集與閱讀了十幾廿本這方面的書。這是西方基督教歷史與新聞媒體一般較少著墨之處,卻是要明白現今中東問題所不可忽視的歷史環結。

          根據聖經的預言,一場末日大戰會發生在哈米吉多頓平原,位於現今的以色列地,而照世界大局來看,中東正是火藥庫,事端多多。所以,這預言的實現是可料想到 的。不但如此,9.11事件清楚指明回教極端恐怖分子不是揚言攻擊而已,照他們所說,他們的攻擊目標是猶太人、基督徒、和所有不信仰回教的人。

          在這樣彼此敵對的情勢下,基督徒的立場為何?要以怎樣的態度去面對時事,並明辨事實真相(西方媒體對中東的報導,常常偏離事實)?由歷史著眼,可以讓我們看 到衝突的根源、上帝的心意、人類怎樣偏離了上帝的心意等等。從而,我們能以較合宜的心態來分析時事,照上帝的心意祈禱與行事。不但明白聖經已經成就的預 言,並且也能夠注意主再來的徵兆。

         順附一提,我最近在閱讀一本很有意思的書:(暫譯)《基督教失去的歷史》(The Lost History of Christianity),主要是談論基督教頭1,000年東羅馬帝國的歷史。這也是西方基督教歷史較少著墨的地方。

關懷世界,做光做鹽

         除了愛看歷史紀實之外,我對時事、政治、社會議題饒有興趣。諸如:中東問題、同性戀、愛滋病、墮胎等議題,多半看的是報章雜誌,也有書籍。最近一年對時事尤 其感興趣,主要是因為與幾位弟兄姐妹一起定期為國家時事代禱,耳濡目染之下,開始關心時事,尤其不時看到禱告的果效,更是對時事愈發感興趣。不過,我看時 事報導的雜誌時,會特別注意雜誌本身的政治立場與公正性,儘可能獨立思考,不要受作者不當的影響。

          前些日子,看了一本書:(暫譯)《改革 宣言──在今日上帝改變萬國計劃中你所扮演的角色》(The Reformation Manifesto – Your Part in God’s Plan to Change Nations Today)。作者先是從聖經角度,探討上帝對萬國的心意;再由歷史角度,探討基督教信仰怎樣撤離美國社會,並且舉出近幾年的實例(諸如:阿根廷、瓜地馬 拉),指明當人們(教會)按著上帝真理悔改且行事,影響了社會,國家就改變了,也就是所謂的“合乎聖經的公義”。這本書讓我看到方向和希望!

         張載說:“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描述的是讀書人的心懷;而基督徒關心時事就是為了要切合社會,關心社會,向萬人 做見證,從而改變社會,建立合乎上帝心意的國度。不但如此,當基督徒面對社會亂象時,並不是軟弱地關在自覺無能的城堡裡嘆息或叫囂,而是能滿懷信心與盼 望,屈膝祈禱;靠聖靈大能,改變社會風潮。

為我與上帝來牽線

         還有一類書,值得造訪, 那就是聖徒們所撰寫關於禱告生活的書籍:如《改變生命的代禱》(Intercessory Prayer)、《代禱者》(Intercessors)、《禱告真諦》(Prayer- Finding the Heart’s true Home),以及《古代猶太的祈禱與彌賽亞》(Ancient Jewish Prayers and the Messiah)。這些不過是其中幾本我最喜愛的,有關禱告主題的書籍,各有其特色。對了,最近還有一本:(暫譯)《建立你個人禱告的殿》 (Building Your Personal House of Prayer),增加我不少禱告的向度。

          好書不厭百回讀。不少聖徒 們有關聆聽神、經歷神,以及屬靈生命操練的心得撰述,值得一再重溫。其中我個人最愛的是勞倫斯(Brother Lawrence 1605-1691)寫的《操練神的同在》(The Practice of the Presence of God),它幫助我學習怎樣在生活中走在“最短的路徑上”,進入神的同在。而禁食禱告類的書籍中,我個人覺得畢邁可(Mike Bickle)撰寫的《禁食禱告的獎賞:體會神的情感和能力》(The Rewards of Fasting: Experiencing the Emotions and Power of God)一書內容相當全備。對了,慕安德烈和彼得.魏德納分別寫了一本取名為《謙卑》的書,值得一提。儘管兩人前後相差了180年左右,但其內容十分有洞 見,光照我生命許多黑暗處。屬靈生命成長這方面還有許多經典佳作,不勝枚舉。

伴我認識上帝

          初信主時,我愛邊讀聖經,邊參考解經書,來幫助我認識上帝。而最近,我讀經時,常查閱史壯新舊約聖經原文彙編(Strong’s Concordance),以及參考英國當代聖經權威教師大衛.鮑森牧師(David Pawson)撰寫的《解開聖經之謎》(Unlocking the Bible)。這本書以獨特的方式縱覽整本聖經。會注意到這本書,是因為觀看鮑森牧師《解開聖經之謎》光碟,他的解經十分引人入勝。

           除了閱讀基督教歷史和猶太教歷史來增加自己對聖經背景的認識外,我開始閱讀有關猶太文化思想的書籍,以及參考信仰基督的猶太人(彌賽亞信徒)的解經書,助我 瞭解聖經中過去我所不明白的一些難解之處。除此之外,手邊還有幾冊神學著作供參閱。愈讀聖經愈認識上帝,而愈認識上帝就愈愛他!

教我學習敬拜

          有一件事是到了天堂仍要做的,那就是敬拜。我很喜歡閱讀有關敬拜的書籍,來學習敬拜。其中特別喜歡《心靈的藝術》(The Heart of the Artist)一書。儘管這是一本老書,但對敬拜者(尤其是領詩與敬拜團隊成員)應持有的敬拜態度,有十分適切的教導和提醒,不受時代影響。而最近,重讀 蘇包伯(Bob Sorge)寫的(暫譯)《榮耀──當天堂入侵地球》(Glory – When Heaven Invades Earth)一書,又再次提醒我敬拜的目標。不但如此,蘇包伯寫的《在聖靈的江河中敬拜》(Following the River),對敬拜有諸多的洞見和提醒,對我領詩敬拜很有幫助。

童語笑話.解憂去愁

          除了以上提的幾類書友對我助益良多外,還有二類書友是我百看不厭的:一是笑話,二是童話繪本。我很愛看笑話,不過先聲明我可不看色情笑話。笑話讓人心情愉悅,陰霾變陽光,生活歡笑多!

          而童話繪本給予讀者除了白紙黑字外,又增加了一個傳遞信息的維度,那就是圖畫。有句西方諺語:“一幅圖畫值千言。”好的童話繪本不只是寫給孩子看的,也會帶給大人深切的反思,甚至會醫治人心。我可沒有誇張喲!

           一回,一位姐妹來找我,為自己生命的問題所苦,我就把路卡杜(Max Lucado)所寫童書《你很特別》借給她看。沒幾天,她還我書,並且告訴我,從這本書中,她看到自己的問題,並且祈禱讓上帝來醫治她心靈的創傷,走出陰 霾。道聲出版社出版了不少童話繪本佳作,不妨一讀。

          這裡提到的,不見得是要全面概括書籍對我的幫助,只是想到哪裡就寫到哪裡。除了以上提 到的書籍,我還頂愛看藝術圖畫繪本、醫療與健康、禱告與醫治,以及大自然野花圖本。再細說下去,就太囉唆了。許多書海中的益友,無法一一列舉,並且還有許 多尚未見過面的書友,等著相交。書海浩瀚無涯,航行其中,常有新的發現與領悟;就算有時重遊,照樣有新的看見。

          英國小說家狄斯累利說:“一本好書可以啟迪我們正確體認生命的價值。”對我而言,一本好書會揭露生命深處的隱秘,拓展視野,體認人生,增加生活情趣,並且有如思想觸媒,改善生命品質,甚至為我與上帝牽線(用禱告的心讀書)。

作者現居加拿大。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