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余
本文原刊於《舉目》41期
2009年7月25日的《澳洲新報》周刊1087期,封面以“体悟自我、擁抱當下”為題,推介內文《從內觀Vipassana學習生活的藝術》。我之所以 注意到這篇文章,首先因為我是傳道人,對大眾媒体中宗教性的訊息應予關注。其次因為近來幾位私交和教會的慕道友,都向我提及,他們或在公司,或通過家人, 接觸過靜觀或瑜伽等帶有宗教色彩的修習方法(雖然宗教性已淡化)。我因而鄭重瀏覽了一批相關網頁,察覺到此類宗教正以相當高的姿態推介自身。
《從內觀Vipassana學習生活的藝術》這篇文章的作者名蘇曉晴,自述是一位來自台灣的雅皮女士,生活頗為逍遙,內心卻不平靜。她一方面為了擺脫失戀的陰影,一方面受“提高情緒控制力和心靈敏感度等”的吸引,參加了十天的免費內觀禪修課程。
作者說,即使在課程結束後,自己對內觀並不完全認同。在禪修過程中,她也對某些理論頗為懷疑。但是,內觀技巧確實對她有不少幫助和影響,比如恢復和保持內心平靜,提高自信和專注等,因此認為值得撰文推薦。
能帶來心靈的平靜與解脫,這對於身心飽受困擾的現代白領,是特別有吸引力的。更何況,課程完全免費(只有“自由奉獻”),也不要求加入任何宗教組織,obligation free(一切自願)。但是,內觀禪修,真的是這樣健康、單純嗎?
我倒是覺得,正是這健康、單純的假象,使人極易忽略內觀禪修的宗教本質,以致陷入邪惡的陷阱而不自知。
這樣也能稱“科學”?
蘇女士文章伊始,列舉內觀能吸引人之處:
1. 沒有任何宗教色彩。
2. 實用性高。
3. 技巧科學。
可是我讀過全文、深入研究後,對其中的第一點、第三點,實在難以認同。
作者認為,內觀禪修沒有任何宗教色彩,在練習期間,沒有任何的膜拜、幻想或頌咒的程序,也不要求入教,因此“適用於全世界不同教派或不同年紀的人”。但是很明顯,作者對“宗教”的定義,只涉及了宗教的某些表象,對宗教的本質並無認識。
而內觀禪修的理論,單憑作者的簡單介紹,已是如假包換的佛教,因之不但以釋迦牟尼為創始人,更將靜觀的整套方法,建立在佛教的基本教義上。甚至在解釋現代人 為何不快樂時,也完全使用佛教用詞(貪、嗔、痴)。因此,內觀禪修雖無現代人所排斥的宗教禮儀和入教壓力,卻絕對要求修行者接受其背後的世界觀,及其對修 行經驗的闡釋,實際是對佛教進行了高明的軟性銷售。
至於“技巧科學”,實不知此“科學”是從何說起。如果任何能体驗到經驗的都能算為科學的話,那麼可以勉強入圍。但如此定義,則連夢境、幻覺和魔術,乃至騙術,也可以同登科學之殿堂。
內觀禪修在解釋修行經驗時,聲稱人所感受到的身体內部的跳動,就是構成人身体和整個宇宙的基本顆粒kalapa。Kalapa(英文翻譯為 subatomic particle,中文譯為“次原子粒子”)具有科學的外表,實際卻非科學用詞,因為原子和粒子本是不同的概念,再加上一個“次”,更是不知所云,自然也 就讓人無從辯駁,其作用相當於虛構劇本的自保聲明:“如有雷同,純屬偶然”。如果這樣都算科學,那任何使用“宇宙”、“能量”、“氣流”之類用詞的迷信活 動,皆可稱科學了。
構成科學的並非經驗,而是對經驗的解釋。任何人經過長時間的打坐和嚴格的靜默,都會經驗到一些感覺,也必定會比平時更 注意到身体和呼吸的變化。但若因為有“一種溫暖並帶有微微顫抖的感覺”,便相信這就是所謂“次原子粒子”,也未免太過輕率了。而任何對催眠和心理學稍有瞭 解的人都知道,人在冥想狀態下,最容易接受外界的心理暗示,並深信不疑。
不折不扣的宗教
再深入研究就不難發現,kalapa究竟何物,是否科學,根本不是內觀禪修關注的焦點。Kalapa只是一個隨手借來的名稱,其重點根本不在於它是什麼,而 是要藉助它告訴你:“你什麼都不是。因為一切都在變化,所以一切,包括你在內,本質就是空,就是無。”這其實就是佛教教義的精髓。
如果你不接受這一解釋,如果你沒有這樣的覺悟,你根本無法享受到內觀所許諾的“好處”。內觀所給你的“果”,就是它本身的“因”。你從內觀所得到的心靈平靜和解脫,正是來自相信並以自身經驗印証了內觀背後的佛教教義。
這 一個有關空無的覺悟,正是釋迦牟尼用來破解生命苦難的關鍵。正如世界所有的大宗教一樣,佛教最關注的也是苦難的問題,並以幫助眾生解脫苦難為己任。釋迦牟 尼認為,一切苦難的來源是無明,也就是對自己和宇宙萬象的空無本質之不覺悟,惑於表象的實有,產生執著,因此不能脫離生老病死苦。唯有覺悟無明,才能斷絕 我執,達到超脫生死的涅盤寂靜。
作為基督徒,我們可以欣賞釋迦牟尼和許多佛教宗師的睿智,也可以感佩歷代佛教修持者的善良和堅毅,但我們 卻不贊同佛教對苦難根源的分析,更不能苟同佛教解決苦難問題的方法。對我們來說,耶穌基督的拯救,其真實性和效果都遠勝佛教。而內觀禪修這類現代修行方 法,是錯誤和危險的,它們以中性的包裝,以現世可經驗的利益,使人投入佛教或其他宗教体系的懷抱,因而錯失基督的救恩。
內觀禪修及其當代 最主要的傳播者葛印卡先生,堅稱自己不屬任何教派,也反對教派間的門戶之爭,但他所用的方法和理論,卻完全就是小乘佛教(又稱南傳佛教、原始佛教)的正 統。其中英文網頁,對此也直言不諱。難道一個人只要口頭反對門戶之見,就足以使別人(包括其他宗教的信眾)都接納他的主張便是不言自明的最高真理嗎?因 此,葛氏及其同仁雖然打出“和平,寬容,謙虛”的旗號,本質卻是武斷和傲慢,甚至也不誠實。
所以,當你還在相信,自己所接受的只是一套有益生活、有益健康的方法、技巧,而非參加任何宗教活動時,你已經成為了一個不折不扣的小乘佛教徒。
跳上錯誤的大篷車
此類“軟銷”的宗教之所以如此暢銷,甚至在無神論的中國,都能堂皇進入政府部門和公司高層,正是因為推銷者非常懂得現代人精神生活的煩躁、苦悶,許以聽起來並不誇大的現實利益,且打消人對“入教”的顧慮。
同時,他們也深知,現代人在豐富的精神刺激和物質享受之後,反而深感空虛、無聊,渴望尋找另類的經驗。因此,內觀禪修所有的嚴格的規定、艱苦的實踐,不但不 是障礙,反而增加吸引力,既滿足了人的獵奇心,還能使人証明自己的能力,讓人在普遍的無助感中,覺得起碼可以重新掌控內心。而人一旦開始嘗試,推銷者便用 心理暗示的技巧,灌輸頂著科學名義、實則似是而非、無從証實的教義,並在對經驗的不斷解釋中,強化人對教義的認同。
現代人自稱相信科學,其實對科學原理,以及超自然屬靈世界,相當無知;對宗教的正邪真偽,了無分辨的能力,可資參照的,唯有主觀經驗。因此一旦得到某種經驗,便很容易信以為真,一頭栽入。
但主觀經驗卻是十分不可靠,且容易被誤導的。更壞的結果,就是內觀的修習者,漸漸不能滿足於最初的体驗,於是食髓知味,越陷越深。從起初的追求自由、解脫, 最終卻落入魔鬼的掌控、捆綁,永絕於真正的生命。這是我所最擔心的,也是我撰文呼籲主內弟兄姐妹,以及所有追求真理的朋友,慎思明辨、嚴加警惕的原因。
聖經清楚告訴我們,魔鬼從起初就是說謊的,所以並非所有的屬靈經驗都是真實的,都是出於善的。只有根據上帝在聖經中清晰且永不改變的啟示,我們才能分辨、識 破魔鬼的謊言。只可惜,包括許多基督徒在內的人,常常會因無知而進入兩個極端,不是完全忽略屬靈世界、排斥神蹟,就是對所有的屬靈經驗極度迷戀、盲目信 從。人這樣不加分辨,就跳上現代理性主義或後現代經驗主義的大篷車,實在令人痛心、惋惜。
並非是門戶之見
有人問,如果內觀禪修確能帶給人心靈的解脫和快樂,即使宣傳佛教又有何妨呢?為何我們要有宗教的“門戶之見”,對他們橫加指責,而不讓更多人享受到修習的好 處呢?我的回答是,毒品或許能帶來短暫的好處,最終卻給人長期的禍害。內觀禪修的好處,也是短暫且非常有限的。然而它使人自絕於天國門外的禍害卻是久遠 的,甚至是永久的。
更何況,內觀禪修對健康的益處,並未真有科學驗証。冥想帶人進入的靈界,更是危機四伏,充滿陷阱。我們實不該為了有限的現世利益,就拿自己的靈魂作賭注。
再退一步說,冥想帶來的好處,我相信基督徒的禱告也能做到。禱告需要的代價,和禪修者付出的時間和艱苦無法相比,可效果卻是雲泥之別——基督徒藉著禱告,與 又真又活、至聖至善的上帝溝通,使我們的生命充滿了光明和喜樂,並得以在世上參與上帝的工作。這樣的結果,豈不是遠勝過佛教徒藉禪修証悟的空無和寂滅境 界?只可惜大多數基督徒,都不懂得好好享用這一特權。
作者來自上海,現在澳洲悉尼牧養國語堂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