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內地當教師 ──海歸群像(三)天靈

天靈

本文原刊於《舉目》37期

        背景:作者原任教於國內大學。1993年底,赴香港攻讀博士。在香港就讀期間信主,並在一家基督教機構兼職編輯與書評撰稿人。先後參加過英國聖公會、美國浸信會、北角宣道會與普通話聖經教會禮拜與團契,1999年回內地大學繼續任教。

       我原在國內的大學任教。1993年底,我赴香港攻讀博士學位,1999年回內地大學繼續任教。為什麼我的同學博士畢業後,都紛紛轉向北美、澳洲等地發展,我卻回國了呢?

一、回內地工作的原因

       選擇回內地工作,和我一直以來的內心追求有關,更和我在香港讀書期間信了主有關。

       我一直覺得,自己的國家與民族災難深重。無論現在的中國表面多麼歌舞昇平,我都無法忘記她經歷過的苦難,也擔憂著她的現在和將來。我在香港看到,無數的香港 基督徒和西人基督徒,或者為中國政府禱告,或者到中國內地扶助孤兒院,或者向地震災區運送物質……我都深受震撼。看到他們的所為,我想,我不是更應該為同 胞做點什麼嗎?

       而且,我瞭解自己的國家,瞭解學生需要什麼。我知道自己可以憑藉專業訓練,和從神而來的信仰,做些有益的事情。我一直深 信,想要擁有美好生活,社會想要獲得健康發展,離不開基督教。我願意更多的國人認識智慧、慈愛和全能的救主。因此,我確信自己回內地工作的意義,就是幫助 更多的人擁有美好的人生,幫助社會有更好的發展。如果要我像我的同學一樣,畢業後去西方國家,雖然可以得到一份滿足個人生存與興趣的工作,我卻不太確定, 這對社會有多大意義。

二、回內地工作的預備

       當初赴香港,與其說是去讀書,不如說是去尋找信仰。我所研究、探討的個人與社會發展問題,在信仰中找到了答案。我發現到,教育不能完成的任務,即讓個人與社會健康發展,基督信仰卻可以達成。

       博士學位帶給我的是專業技能,信仰帶給我的是生命再造與人生方向。帶著這樣的確信,我的歸國預備,就放在信仰對自己個人生命的造就上。

       我相信,任何社會變革,如果沒有以社會主体生命的再造與更新做前提,都將因社會主体生命的墮落與脆弱而流產或被腐蝕。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實踐,已經顯示,各種經濟腐敗與道德失序,都是始自人性的沉淪與無助。

        所以,如果想更好地服務大眾,僅有高學歷與專業訓練是遠遠不夠的。我必須有生命的更新。這種更新,包括醫治我以往經歷的種種傷痛,也包括對付我的罪。

        追求在主裡新生命的成長,是我在香港幾次轉教會的原因。起初為了瞭解比較原汁原味的基督教信仰,我參加了香港的英國聖公會。後來為了更好地學習聖經,我轉到了有主日學的美國浸信會。

        為了熟悉中文聖經和中文禱告,我又轉到了北角宣道會,並參加普通話團契。歸國前,我得知有個成立不久的普通話教會──聖經教會。於是趕到那個教會,參加了幾 次禮拜。在回內地工作後,也一直和這個教會保持聯繫。後來每次赴港,都參加他們的禮拜與團契,獲得他們很多支持、造就。

       我在香港還加入一間基督教出版機構,做兼職編輯,通過校對聖經、屬靈書籍,以及為上百本屬靈書籍撰寫介紹,我內心的傷痕獲得醫治,我對神的認識與歸屬也日漸加深。

       後來我回到內地工作,仍通過網絡,繼續參與他們的編輯與撰稿工作。我在這家機構工作達五年半之久。這是我得到的很好的造就的機會,我從中獲得很大的幫助,得 到很多信仰的圖書與音像資源,也學到了基督教機構的運作經驗,包括每日早禱、生日聚餐、外出野餐、午餐分享等等,這些都為我回歸後在教會服事,積累了寶貴 的經驗。

       在歸國前夕,我還特別參加了聖地旅行團,與一班兄弟姐妹,遠赴埃及、以色列等地,看父神對以色列民施行拯救大能之處,又踏足救主 耶穌出生、成長、作工、赴死和升天等等的地方。我遙想神對人類歷史的參與,對人類苦難的擔當與干預,我思考他在現今社會的作為,在我個人生命中的工作……

         短暫的聖地旅行,讓我跨越了聖經千年的歷史,進入神同在的時空。這使我在後來的讀經中,更能体會神的光照和臨在,為我回內地後單單仰望神的日子,做好充分的預備。

三、回歸後的挑戰

       回內地工作後的第一件事,是找合適的教會。我沒有太高期望,只要能和弟兄姐妹一起唱詩和聽道,我就很滿足了。香港的兄弟姐妹給了我官方教會的地址。我此前從來沒有參加過任何官方教會,同時因為自己是研究社會科學的,帶著考察的眼光和好奇,我去參加聚會了。

        進去後發現,官方教會人員龐雜,難以建立肢体之間的信任與歸屬關係。於是,通過一個姊妹,我進入到一間家庭教會,並逐漸穩定下來,參與事工。

        回內地工作的第二件事,是讓周圍的人知道我是基督徒。

        為了做一個堂堂正正的基督徒,光明正大的基督徒,健健康康的基督徒,我選擇了在回去工作的當天,就告訴系領導和同事:“我在香港成為了基督徒。我回來會好好工作。”

        回內地工作後的第三件事,是把握機會,與人分享信仰。我告訴自己,如果我真的認識神,如果我真的愛自己的同胞、自己的家人、自己的朋友,我就不可能不與他們 分享信仰;如果我真的確信自己所信的是唯一和絕對的真理,也相信高等學府的使命是追求真理,我就不能因為不合理的人為規定,而拒絕與自己的學生分享信仰。 否則,我就不是真的信神,也不是真的愛同胞、愛學生,更不是以追求真理為使命的稱職教師。

        但我同時也提醒自己,這不等於我可以魯莽或無所顧忌地與人談信仰,這也需要有來自神的智慧,懂得見機行事,馴良像鴿子,靈巧像蛇。

四、信仰上的体會

        關於如何選擇教會,我的認識是,把參加聚會看成是去找神,不是去找適合自己的環境或人際關係,這樣就不會有太多的失望。想想主耶穌降生在馬槽裡,牧羊人和東 方三博士,可以在馬槽裡見主榮光,我們也可以在任何基督徒聚會中見神,而不在乎聚會場所是否舒適,前來聚會的人是否教育水平高。

        甚至恰恰相反,越是在條件差和受教育水平低的人中聚會,我越是受感動,因為神的愛臨到這些從物質到精神都貧苦的人,這些不被社會重視、甚至被社會鄙視或遺棄的人。這讓我知道,神的愛沒有偏袒,神的光照到每一個人,神不像人那樣勢利眼。

        參加聚會不是去找人,而是經歷主的同在,見証主的作為。抱著這樣的想法,我就不會對講道者、司琴、詩班、禮拜程序、小組學習等等說三道四,不會拿這裡的教會 和香港的教會比較。想想我們是生活在信仰拓荒的階段,信仰人才不足。許多承擔教會的人,都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甚至還是信仰上的嬰孩。有些人,自己還沒有被 完全醫治,卻成了帶傷服事的教會中堅。

       看著他們,我有著心痛與感動,也有更多的支持。更由此經歷到與教會共成長、共命運,由此經歷到參與建造教會的喜悅,經歷到神的同在與大能。

五、幾個特別需要智慧的地方

         是否公開身分參與信仰活動,由於中國的特殊國情,每個人的處理方式是不同的。這裡需要神的帶領與開路。一個人的處理方式不一定會適合另一個人,我們必須求神給我們智慧。

        我的方式是,公開自己的信仰,但不公開自己的信仰活動。這裡有原則,也有智慧。原則是,我確信自己的信仰活動是正當的。即使我參加的是官方不認可的家庭教 會,但我知道神命令我們聚會,這是我們聚會最大的合法理由;智慧是,為了自己和兄弟姐妹不受干擾,我不公開自己的信仰活動。

         我一回來就公開了自己的信仰身分,雖然沒有馬上受到衝擊和影響,但我心裡已經準備好為此付出代價了。也就是說,我不是抱著僥倖心理公開自己的信仰,而是預備好付代價的。不過,我確信,這個代價我付得起、付得值。當代價來臨時,求主給我智慧應對,給我力量承擔。

        而且代價也能幫助我,檢驗自己對神的認識,和對世界的認識。我發現很多困難並非來自於環境,而是因為我們對神的認識不夠,我們依然以人的眼光看待一切。我就深深体會到,自己的軟弱,都是由於對神的認識膚淺、對神的話語不夠親近,因此沒有超越的視野。

        領人歸主也需要智慧。帶人信主是我的目標,這不表示,我就有權力以愛的名義,給人施加壓力。如何使人信主,的確存在以愛心為基礎的智慧,包括要清潔自己的心在先、帶人信主在後,這樣才能避免以愛的名義,追求個人的成就感。

        帶人信主過程中,我常常跟神說:“我做我能做的,其餘交給你。他們是你的孩子,你要負責。我的能力有限,我負責不了,我只能盡力。”我這樣禱告,是因我相信,人能否信主,確實是在神手中。

        還有信仰與專業結合的問題。我個人覺得,信仰使我們超越,讓我們這些接受現代狹隘專業學科教育的人,看到自己所學專業在整体知識結構中的關係與位置。這可以說是神對基督徒學者的開拓與祝福。

        另外,從職業倫理角度,信仰使專業人士或研究人員有誠實和求實的科學精神,有對職業的敬畏,並由此生出專業碩果。這是信仰帶給社會的祝福,也是每個基督徒從信仰中領受的祝福,即實現了真正的自我價值。

作者哈爾濱人,高校教師,現正在美進修。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