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為知己者死(張克敏)2023.04.15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牧者恩言專欄,原刊於2019.04.09

張克敏

經文:“耶穌說這話是指著彼得要怎樣死,榮耀上帝。說了這話,就對他說:你跟從我吧!”(《約》21:19)

中國古代的“士”,乃是對有才能男子的美稱,也可看作是對知識分子的通稱。士的特點,無恆產而有恆心。士,願意為深知自己的人——知己,犧牲性命。

聖經上也有同樣的教導,耶穌說:“人為朋友舍命,人的愛心沒有比這個大的”。他還說:“以後我乃稱你們為朋友;因我從我父所聽見的,已經都告訴你們了”。(參《約》15:13、15)。

你的生命中曾有知已嗎?有詩說,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意思是知己不在於距離的遠近,而在於心靈的相通。的確,主耶穌可以,也願意成為我們每個人的知己;祂為我們捨命,走上十字架。問題是你願意成為主耶穌的知己嗎?你願意為祂放下你的一切所有嗎?

人際關係都建立在某種根基上,在所有的關係中,最讓人羨慕、推崇的乃是以彼此相愛為根基的關係。譬如,父母兒女的親情之愛,男女夫妻的戀情之愛,不斷有深觸人心的電影演繹這些愛。

上帝愛世人,乃是真情之愛;人人可以領受,只要我們願意打開心門。主耶穌給我們的新命令,你們要彼此相愛,這也是真情之愛。這種愛來自你的意志。友情之愛卻來自感性;我可以遵守上帝的誡命,用真情之愛去愛我的左右鄰舍。但是我不太可能成為人人的知己,因為我是人,不是上帝!

彼得本名叫西門,主耶穌第一次呼召他,就知道他是上帝所預備將來教會的柱石,所以給他起名叫彼得。然而,主耶穌呼召彼得三次,他才認罪悔改,放下所有的來跟從耶穌。三年的學習,畢業考試得了滿分的彼得,卻在耶穌被捉拿到公會審判的時候,三次在人前不認主。他想到自己在其他人面前的誇口:我願意為你捨命!便懊悔地哭了。我們也都像彼得,常常在人前說大話;但或許我們可以從彼得的榜樣,學習怎樣成為耶穌的知己。

成為知己,首先要爭取彼此見面的機會,並且抓住時間,坦白訴說自己的光景,想法或感覺。來到上帝的面前,我們首先要認識到,上帝看見並關心我們人生中經歷的每件事。所以我們要誠心敬拜祂。經上說,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靈和誠實拜祂(《約》4:23)。

當彼得選擇成為上帝的知己,主耶穌把使命交託給他:建立上帝的教會,牧養主的羊。五旬節聖靈降臨,彼得把一個120人的小教會,擴張成信徒成千上萬。上帝至終掌握最後的結局:祂能夠把人的錯誤、壞事,全都轉變為好事。即使我們無法全面了解,但上帝教導我們信靠順服。“來跟從我!”這是主耶穌對我們的呼召。

禱告:天上的父,感謝你的恩典,藉著主耶穌的福音,讓我成為你的兒女。祈求你幫助我學習作主基督的門徒,好叫主耶穌稱我為朋友。禱告奉耶穌的名求,阿們!

歡迎您上網  behold.oc.org  閱讀更多好文。《OC舉目》面對當代挑戰,與教會同行,和跟隨基督的您一起成長。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