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2023.08.26
小沙
《我的媽媽》
“我的媽媽有較長的黑色頭髮,戴眼鏡。她41歲了。實際上她很友善。我們一起讀聖經。有時候我會覺得煩。但是這很重要。
“我的媽媽總是很好地照顧我和弟弟們。有時她會把電視機遙控器、遊戲機、一些書和CD藏起來。她總是藏得那麼好,別人根本找不到。有時候甚至她自己都會忘記藏在哪裡,這讓我覺得真的很可惜。
“媽媽總是和我們一起禱告。如果我們不願意,她有時也會生氣。當我們做錯事的時候,要接受懲罰——寫文章。我總是需要寫3頁紙,這很煩(此處‘煩’字大寫)。我覺得,媽媽對我們太嚴了……”
大兒子12歲。幾個月前,一次親子衝突之後,我希望瞭解他對我的看法,就讓他寫了一篇《我的媽媽》。
這是3頁中的第1頁。後面他還寫了朋友交往、家庭規則等方面的困惑和看法。全篇用了3次“煩”字,結語是“就是這樣,像我所說的,我覺得媽媽是友善的,但是她也很嚴。”
文章不無誇張之處,但我從中讀出了大兒子的怨氣,也為他能夠表達真實情感和心底的善意而感恩。我反思著自己在教養孩子過程中的過失,心中五味雜陳。
我信主不久後,有了大兒子。從孕期開始,我便決心按照上帝的心意來教養孩子。然而,我對自己的生命和婚姻中存在的問題,懵然無知。我不斷閱讀育兒書籍,拼命照本宣科,卻沒有一顆柔軟的心,也不真得懂愛的真諦。
在許多的爭吵、傷害和高壓中,大兒子度過了童年。我在一次次對自己的失望中,發覺自己無法改變別人,也無法改變自己。我懇切尋求上帝的幫助,向牧者坦陳自己的軟弱。一天天、一年年,我在掙紮中艱難成長。老二和老三帶著上帝的恩典到來,也靠著上帝的恩典逐漸長大。
讀了大兒子的文章,我沉思許久。後來,我請他坐下,溫和地詢問他,因為什麼覺得讀經煩,什麼時候不願意禱告。
我意識到,由於我對孩子們屬靈生命的焦慮,缺乏對他們的同理心,教導過於強硬。很感恩的是,當我願意體貼孩子的感受、做出調整時,大兒子就非常誠懇地告訴我,他樂意讀經和禱告。並且,他從此沒有再抱怨過。
電子產品拉鋸戰
我和大兒子的矛盾,常常被電子產品激發。
他小時候,停止玩電子產品時常常會哭鬧。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對此的處理方式,就是很少給他使用機會。隨著年齡的漸長,他與同齡人形成愈加鮮明的對比。我們之間不時上演拉鋸戰。
焦頭爛額中,我學習如何教導孩子合理使用電子產品,學習根據自己的家庭來調整,學習勝過自己的焦慮和控制欲……
當我給大兒子更多限制的時候,我們的關係就越緊繃。當我給他更多自由的時候,我也失望地發現,他還不能正確地使用這自由。在這些無奈的時刻,我更體會到天父看到我多年活在罪中卻不放棄我的可貴,從而我可以在孩子羞愧時不去責備,而是與他促膝分享自己的不堪和上帝的奇妙救恩。
現在我們仍然會拉鋸,但很少爭吵了。大兒子已明白是非,我也意識到,一味的限制並不能幫助他面對這世界的誘惑。如果孩子能瞭解,自己最深的需要只有上帝可以真正滿足,他因為愛上帝而有力量做正確的選擇,那才是最大的收穫。
母親節禮物
我聽見一位姐妹的孩子對她說:“你是世界上最好的媽媽!”姐妹當即笑靨如花。我心中既羡慕又疑惑:自己做媽媽是否做得不好?為何孩子從未對我說過這樣的話?
不久後,二兒子和小兒子對我說:“你是世界上最好的媽媽!”我激動不已。
我何嘗不知道自己的軟弱呢?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我犯過那樣多形形色色的錯,但孩子們充滿愛意的認可,深深安慰了我。我相信,這也是從上帝而來的安慰,是在反反覆覆的艱難和挫折之中,給我的溫柔鼓勵。
當時大兒子不在場。他很少主動用言語表達感情,加上曠日持久的電子產品拉鋸戰,我在欣喜之餘又有一些遺憾:大兒子恐怕不會主動說這樣的話……
今年母親節(2023年),孩子們送給我一個寫有“你是最好的”字樣的氣球。二兒子送的白色卡片上,畫著一個牽著許多紅色心形氣球的男孩。大兒子則用紅色和白色的卡紙,製作了一張立體卡片,打開時有一顆心彈出。卡片上寫著:“雖然你並不完美,但是……你仍然是世界上最好的媽媽!”
看到這句話時,我的心深深滿足。在許多次的爭執和衝突之後,不善言辭的大兒子仍願這樣表達他對我的愛,並不是我做得好,而是因為孩子對我的接納,是因為上帝的愛在他裡面!因此,即便有許多的不理解和傷害,他仍然願意愛我、饒恕我!這是最讓我欣慰的地方。
心軟還是心硬
自從看了大兒子寫的《我的媽媽》,我有一段時間變得畏縮。對於教養孩子,我不知何去何從,只想避免衝突。
關係緩和之後,我開始思考什麼是對孩子真正的愛。是否為了關係,對孩子可以沒有任何要求?結論是: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我不可能完美。不過,這不能阻擋我繼續教養孩子。但願在這過程中,我和孩子一起經歷上帝的赦免和恩典。
有一次,我問大兒子:“你覺得媽媽的心是軟的,還是硬的?”他笑著說:“硬的。”我不甘心:“我還要問問弟弟們,聽聽大家的意見。”他立刻叫起來:“弟弟肯定會為了討好你,說是軟的!”
後來我問了二兒子和小兒子。他們依偎我在身邊,毫不猶豫地回答:“軟的!”
我問自己,為什麼會有不同的回答?原因是,3個孩子的童年很不一樣。
大兒子是“照書養”的,經歷過最嚴苛的管教、家庭中最頻繁和最嚴重的衝突,以及最不成熟的父母。他有傷痕累累的童年。我真希望自己可以更多去擁抱和鼓勵他,更希望上帝可以完全地醫治他,讓他深深經歷上帝對他完全的愛,以至於可以完全地恢復成原本受造的美好樣子。
有一次我們遊完泳,大兒子像往常一樣,最早去等候室。我隔著大大的玻璃窗看見他。我不斷向他用手指比心,又用手臂做出心形。他遠遠地看見,笑著用同樣的手勢回應我。我很感動。那美好畫面,鐫刻在我心中,難以忘記!
3個兒子同住一間臥室。有一天晚上,我給他們講睡前故事,是一個“疼痛轉移器”的故事。故事裡的媽媽,堅決反對把爸爸身上的疼痛轉移到鄰居身上。讀到這裡,我問大兒子:“這個媽媽是心軟,還是心硬呢?”大兒子回答:“心硬。”
接下來讀到,這位媽媽建議把爸爸的疼痛轉移到她自己身上。我又問大兒子,這個媽媽是心軟還是心硬,大兒子說:“心軟。”
我告訴大兒子,對某些事情,我們需要心硬;對某些事情,我們需要心軟。
我很感恩,不經意間讀到這個看似與信仰無關的童話,卻可以和孩子展開一段小小的對話。
給媽媽寫信
最近大兒子要參加班級5天的集體旅行,這是幾年來的第3次。前兩次,他如小鳥出籠,音信全無。這次,我準備了貼好郵票、裝好信紙的信封,告訴大兒子,希望他寫兩封信給我。
他並不情願:“媽媽,你不是問我,你什麼地方很嚴嗎?你讓我寫信就很嚴……”“可是我很想知道你歷經了什麼,有些什麼感受。”我回答他。大兒子換了個策略:“那我給你打電話吧!”我腦海裡快速估計了可能性——不太可能。而且,通常大兒子用文字和圖畫表達的內容會更多。於是我堅持要他寫信。
“為什麼一定要寫信?打電話不可以嗎?”大兒子有些光火。
“我想,寫信是一種很好的方式。保羅就寫了很多信啊!那些信都很重要、很寶貴,比如《羅馬書》、《帖撒羅尼迦前後書》……”我發現自己能脫口而出的聖經書信並不多。
“還有《腓立比書》、《歌羅西書》……”大兒子和二兒子不知不覺地接著數算。
他們一邊笑一邊數。大兒子不再抱怨了。
後來大兒子真的寫信給我。我收到後如獲至寶。第一封,是旅行的第一天寫的,長一些。第二封是最後一天出發前寫的,短短幾行字。我在大兒子不多的文字中,尋覓他的感受和想法,看到了最後一句話:“我很高興可以再見到你們。”
因為這一句,我居然就滿意了。
大兒子有時覺得我煩。將來肯定還會有這樣的時刻,甚至可以說,我們要恢復關係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我願意學習天父永不改變的愛,按照祂的教訓和警戒養育孩子,享受這段有淚有笑有怒有愛的日子,也學習在適合的時候逐漸放手。唯願孩子可以牢牢抓住天父的手,一生緊緊跟隨祂。
作者現居德國,家庭主婦。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