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帶著幼兒短宣可還行?(王敏俐)2023.09.18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言與思專欄2023.09.18

王敏俐

2010年在歐洲居住的時候,我開始跟著美國來的宣教同工,參與歐洲各國華人留學生的宣教事工。搬到美國之後,也幾次到歐洲短宣。

然而成為母親之後,對於是否參與短宣服事,我心中常有掙紮。

母職與事奉的張力

當我在服事與母職之間,感到拉扯與挫折時,西雅圖教會的Sabrina師母,給了我一個相當有智慧的建議:“有許多姐妹在孩子出生之後,陪著孩子一起在兒童事工中成長。這樣既可以在服事中操練,也可以陪伴孩子成長。服事、育兒兼顧。”

Sabrina師母的話點醒了我,讓我從沮喪中走出來,學習珍惜與、把握我此刻的生命季節。從此,在我與先生熱愛的短宣事工上,多了我們家小寶貝的足跡。

第一次帶著孩子短宣,是在老二兩歲時,我們去墨西哥的育幼院

記得當時,剛買完飛往墨西哥的機票,就發現懷了老三。掙扎了許久,最後在短宣隊的愛心支持下,和先生一起帶著5歲的老大,兩歲的老二,以及在母腹中的老三,一起去了墨西哥。

今年(2023年),西雅圖的母會繼續了往年在台灣的短宣事工。我們也有幸參與其中。我們在臺北的伯大尼兒少家園(Bethany Children’s Home),陪伴那裡的孩子兩週。我們和孩子一起玩,為他們準備不同的活動與課程,整理打掃兒少家園,聆聽同工寶貴的分享,一同敬拜,一同禱告……

兩週之後,我們全家又隨著另一個短宣隊,抵達臺北坪林,在當地的小學帶領暑期聖經學院。

帶著幼兒短宣,是不是自找麻煩?為何要讓一家人都辛苦奔波呢?

幼兒能適應的短宣

首先,我必須承認,帶著小小孩,不論是在家裡,或者是在外旅行,以及到宣教工場,都是非常不容易的。因為他們雖然很可愛、很甜美,但是鬧騰起來也讓人崩潰。感謝上帝,我們這幾次的短宣,上帝都帶領我們進入對幼兒非常友善的短宣隊。

1. 尋找異象相合的短宣隊

在帶孩子外出短宣之前,我和先生都各自外出短宣過:一人參與短宣,另一人留守家中照顧孩子。後來我們決定,“要走全家一起走”。於是,我們便按照孩子的年齡與步調,尋找新的短宣機會;我們的服事對象,也由留學生與家庭,轉變為孩子。我們找到服事小孩與小小孩的機構。

在墨西哥,我們拜訪偏遠鄉裡的基督教兒童育幼院。裡面的孩子雖然年紀都很小,但是他們對上帝的愛很真實,也很深刻。因著生命的際遇,他們也比同齡的孩子更為成熟。我們和育幼院裡的小孩一起,去更鄉下的地方。我們一起邀請當地各家的小朋友聚集在空地,唱詩,分享福音,做手工。

今年(2023)在台灣,我們在伯大尼兒少家園,藉著遊戲、活動、共同準備夏令營,與孩子們建立關係……

不管是在墨西哥,還是臺北,我家的孩子和當地的孩子,總是可以很快成為好朋友,一起遊戲追逐。

帶著孩子一起,到偏鄉的小學,教暑期聖經課程,也是很適合全家一起動員的短宣。大人準備課程,孩子們和當地的國小學生一起,融入參加各種活動。他們在各個小組當中,用喜樂感染其他孩子,帶著其他孩子一起敬拜,一起聆聽聖經故事,共同融入各種活動……

2. 短宣中如何照顧孩子

短宣的環境,不一定舒適。對孩子來說,可能有許多地方需要調適與學習。

在墨西哥短宣時,白天孩子們喜樂又興奮。他們喜歡車子開在在崎嶇不平的道路上,隨著泥路上的坑坑窪窪而蹦蹦跳跳。然而到了晚上,住在潮濕、沒有隔音、評級大概不到一星的旅館,孩子夜裡的哭聲可以傳遍整棟樓。

在飲食上,也有不適應之處。因此,零食與小點心要適量準備。在飲用水不乾淨的地方,也只好給孩子平常不給喝的汽水飲料——沒想到,這成了孩子們短宣回來後,最津津樂道的事。

我們父母還需要和孩子們一起學習的是:好好把握休息的時間,以儲備體力,保持強健的免疫力。比如,在為期3週的短宣中,我告訴孩子:如果沒有好好休息,身體會變得很脆弱,容易生病。因此,我規定全家每天早早洗澡,然後在晚上8點的檢討會之後,便可以安然入睡。

要3個亢奮、吵鬧的小孩早睡,並非易事。好在他們非常喜歡一大早和負責準備早餐的叔叔、阿姨去買早餐。於是我們定下協議:如果他們睡前安安靜靜、不玩鬧,隔天早上便可以在6點45分起床,去幫大家買早餐。

這是他們最喜歡的獎賞。他們也真的做到了,因此每天可以為短宣隊提回熱騰騰的早餐。

在整個短宣中,我們也因為這樣規律的作息,即使在病毒充斥的環境裡,也始終有好的活力繼續前行。

3. 孩子不是纏累,而是祝福

整個短宣過程中,不管我走到哪裡,3歲的女兒總是跟著我,如影隨形。她甚至在我講聖經故事的時候,抱著我的大腿,和我搶麥克風,也時而失控、暴走。

也許有人覺得,真的有必要讓小小孩一起參與短宣嗎?他們真的明白短宣的意義嗎?

那麼,短宣的意義是什麼呢?

短宣的意義與效果,不能用可以量化的人數、時間、金錢,或者工作進度等,來衡量。短宣的意義,在於,因基督的愛,我們與原本不會相遇的族群,建立連結,建立友誼,建立互動,彼此信任,認識自己與他人的破碎,並在這樣的破碎之中,因基督的愛,擦乾淚水,相親相愛,相伴前行。

身為成年人的我,很難敞開自己的脆弱。也很難在客套與禮貌之外,與身旁的人建立透明而真誠的關係。特別在短宣中,我期待自己表現出最好的一面。

然而短宣需要的,並不是完美,而是真實的建立關係。

在這一點上,孩子真是我們的好榜樣。他們樂於分享和給予,不會覺得自己給出去的東西不夠好、不夠完美。他們是單純的毫無保留的給。孩子也樂於接受他人所施的恩惠,想吃的時候,想玩的時候,想要安慰的時候,想要抱抱的時候,他們不會讓自己高高在上、完美得無懈可擊。他們的軟弱與不足,那麼地顯而易見。

他們的同在,提醒我放慢步調。他們的吵鬧與“纏累”,讓我成為一個更真實的,有血有肉,會笑會崩潰的人。

不管是在墨西哥,臺北市區,還是山區偏鄉,在任何不同的文化、不同背景、不同需要的宣教工場中,孩子總是很快與當地夥伴玩在一起,迅速成為朋友。這是我們成年人特別要學習的。

帶著幼兒一起探索

短宣的意義,是進入陌生的群體中,分享耶穌的真理與愛。真理不是教條,愛也不等同於物質上的禮物。

小小孩的同行,讓我更深地認識到,短宣就是:一群脆弱的人,進入另一個脆弱的群體之中,分享耶穌在人生命裡的故事。兩個群體成為朋友,相互傳遞從神來的喜樂與愛,一起承認需要上帝,並且在被上帝的愛充滿之後,成為勇於付出的人。

作者留學德國,現居臺灣。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