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無邊無際的未得之地(燃燒的海水)

燃燒的海水

本文原刊於《舉目》18期

怎樣在城市展開

      當普世教會都陷入低潮時,中國的教會增長,在西方教會界成為一振奮人心的消息。

        然而,身在中國,我們卻可以感受到,中國的教會正處在一個宣教的低潮中。據說,在農村真正在傳福音的人非常少。一位老弟兄提到:在經歷了前些年的復興後,中國教會增長得不如從前了,因為我們現在有點自滿。

        隨著農村復興的逐漸消退,以及中國城市化進程的推進,顯然,今後城市將成為今後中國福音的主要禾場。

        然而,城市的福音怎麼開展,是我們要面對的一個重要挑戰。以往二十餘年農村的復興中,有一個有利因素,就是農村的社會控制相對弱一些,比較有利于福音的傳播。

        但是中國的城市卻不是這樣的。據說,上海等城市裝的探頭,達到數千萬個。在北京,我在一則新聞報道中看到,市長王岐山到一個區的交通指揮控制中心視察,通過 控制中心的屏幕,看到一座天橋上有人在散發小廣告。這個信息馬上通知給城管部門,城管人員隨即出現在天橋上,將這個散發小廣告的人帶走。以此類推,在這裡 散發福音單張的人,將面臨相同的命運。

        隨著中國對城市控制的加強,進行公開宣教活動的空間將越來越少。

       面對廣大的城市人口,我們縱使像保羅在雅典時那樣“為道迫切”,我們卻難有機會,像保羅當年那樣對著眾人大聲疾呼。

我們怎樣完成城市福音的使命呢?

面對互聯網我們顯得遲鈍

        感謝上帝,有另外一道門為我們打開了,就是互聯網。

       《哈巴谷書》中宣告說:“認識耶和華榮耀的知識,要充滿遍地,好像水充滿洋海一般。”(《哈》2:14)在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一種傳播工具,可以像互聯網一樣,更加迅速讓這個宣告成為現實。

       “主要在世上施行祂的話,叫祂的話快快地完結,速速地成就”,我們相信上帝掌管世界的歷史,並且相信歷史的每一個細節,都是為了主耶穌福音的傳播。

        當馬丁‧路德興起時,上帝預備了印刷術,同樣,這一次的互聯網的興起,是為了將福音傳播直到地極。每一次傳播技術的革新,都會為福音的拓展,打開一個新局面。這一次互聯網的興起也將這樣。

        從1990年代末期,互聯網大範圍進入中國人的生活以來,中國知識份子已經很好地利用這一次的機會,使自由思想得到極大的傳播,以致今天自由思想在網絡上,幾成不可收拾之勢。但是,這五年的時間,基督徒應對互聯網的挑戰時,顯得略有遲鈍。

無邊無際的未得之地

        如今,互聯網正在成為中國人獲取信息最重要的渠道。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透露,截止到2004年6月30日,中國網民已經達到8700萬。這些網民中,三成 以上是學生,18歲以下的達1500多萬。而據另一份預測,未來一年網民數量將激增到1.2億至1.5億。而網民中35歲以下的占大多數,這一年輕群体正 是最有影響力的人群。

        當年,亞伯蘭來到上帝應許給他的迦南地。居住了已經有些年後,有一天,上帝命令他:“你起來,縱橫走遍這地,因為我必把這地賜給你。”(《創》13:17)

        在應許之地,上帝並不要承受應許的亞伯蘭消極的等待,或者僅僅作一個只注重內心感受的信仰者,上帝要他的視野開闊起來——要他舉目仰望星空,也要看到全地; 上帝要求他內在的信念剛強起來——他是以承受產業的王子的身份,去巡視迦南全地的;要他的品格建造起來——在縱橫走遍全地中,作一個勇敢的行動者。

        今天互聯網是展開在我們面前的無邊無際的應許之地,我們應該築壇祈禱,讓上帝將這全地賜給我們;我們應當有信心,縱橫走遍各論壇。

        今天中國基督徒的網民已經不少了,但是我們大多都是呆在基督徒自己的小壇子裡,過著很“屬靈”的網上團契生活。

        但是,就像上帝要亞伯蘭起來,縱橫走遍全地一樣,今天我們也有責任,走遍網上的所有未得之地。

        保羅說:“我從耶路撒冷,直轉到以利哩古,到處傳了基督的福音。我立了志向,不在基督的名被稱過的地方傳福音……”(《羅》15:19-20)今天面對網絡上的未得之地,我們也應當有這樣的志向。

        當年保羅到羅馬去傳福音時,他說:“無論是希利尼人、化外人、聰明人、愚拙人,我都欠他們的債,所以情願盡我的力量,將福音也傳給你們在羅馬的人。”(《羅》1:14-15)

        今天,中國人的精神與社會生活的情景,很像當年保羅所面對的羅馬。面對羅馬那個多元化的社會,保羅看見了自己的福音使命。今天我們也需要有這樣的遠見和雄心

自行傳播與發散效應

        有一個著名的故事:宋尚節博士在某一年年底時,求上帝在新的一年裡,讓他有機會向十萬人傳福音。結果一年後他算了算,這個目標達到了。

       在宋博士的年代裡,要向十萬人傳福音是不易的。然而,在今天的互聯網時代,這卻不是十分困難的事。在中國的現狀下,一場講道有數十人來聽就不錯了,而一個帖子在互聯網上,卻有可能被成千上萬的人點擊。

        互聯網上信息的“自行傳播”的發散效應是驚人的。一個人被某個信息打動後,常會把該信息傳播到更多的地方。我搜索了一下,我的一張帖子《我們對于女性的下流 態度》,在網絡上被三十多處轉載,而其中有的地方點擊近萬。這篇名字看起來比較調皮的帖子,講的是對于女性態度的反省以及基督教的女性觀。

        我們都知道,聖經中那個著名的五千兩、兩千兩、一千兩的故事。今天聰明的僕人,應當到網絡這一塊為上帝收割莊稼的禾場去。

        現今中國的網絡宣教,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作福音預工的工作。

        有些網友看了我的那個帖子後說:“嫁人就要嫁基督徒!”雖然人們也許沒有機會,在這帖子裡瞭解到救恩的有關知識,但是卻從文化的層面對基督教有了好感,從引用的經文中對聖經產生了好感。這就為他們將來更深入瞭解基督教,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同時,網絡正在改變和塑造著我們的表達方式。

         我的一個朋友是老網民,在論到網絡表達時說:“三兩句話解決問題,越簡單越好!”以前我的文章一般寫得長而繁複。上網發帖以來,發現自己的文章開始變得簡潔、明瞭。

        2004 年,我把一篇紀念李慎之先生的舊文,貼到關天茶舍。想不到一上去,跟帖中居然就有破口大罵的。作為基督徒,我很不習慣對罵,頓時嚇了一跳。同為網民的兄弟 卻說:“怕什麼?罵的越多影響越大!”慢慢地,我習慣了論壇上各種對基督教破口大罵的聲音了。就如保羅說的:“因為有寬大又有功效的門,為我開了,並且反 對的人也多。”(《林前》16:9)

        在一個嚴密控制言論的中國,互聯網正在迅速改變著人們的思想,成為所有前衛思想表達的陣地。

        有人罵,也有人支持,表明基督教正在受到關注,表明我們不是處在一個對福音沒有反應的處境中。這是我們的機會。就如我的一個朋友說的:“基督教現在也是網絡上的關鍵詞之一啊!”

不顧性命擠門的人

        蒙愛者老弟兄說:“神給中國開了一道門縫。面對這個門縫,有的人望門,有的人把門,有的人為了十三億人的靈魂不顧性命在擠門。”

        由于網絡表達的自由,過去幾年中,中國的言論自由已經在互聯網取得了不小的突破。近期以來,中國政府對于互聯網的控制正在收緊,但是這不能改變在大的層面上互聯網自由表達的特點。而這正是一個逐漸爭取表達空間的機會,也是一個基督徒網友們“擠門”傳福音的機會。

       國內各個論壇對于基督教的寬容度並不一樣。一般而言,西祠的銳思比較開放,而天涯的關天茶舍也還不錯,在那裡不僅一般文化性的帖子可以發出來,甚至連講耶穌基督釘十字架,我們靠祂的寶血得蒙救贖這樣的帖子,也可以發表出來。

        今後,隨著這些大論壇被一些基督徒“行走”過一遍後,我們需要把眼光深入到更為一般性的非熱門論壇中。

        同時,網絡也要求,我們創作更多適合于網絡閱讀的文章。面對後現代孤獨的靈魂,我們需要安慰人心的作品;面對知識份子的公平與正義的追求,和大量踐踏公理的事件,我們需要呼告“惟願公平如大水滾滾,使公義如江河滔滔”;面對各種的弱勢群体,我們需要表達愛與憐憫。

       預計,隨著中國基督徒的人數的增長,中國政府對于基督教可能的政治安全性的擔心,也會逐漸增長,原因之一正是他們對于基督教的瞭解較少。

       所以基督徒的網絡參與,有一個使命,是讓社會瞭解基督教政教分離的教義,明白基督教作為一個信仰團体,是沒有政治抱負的。而基督徒個人作為公民,付出愛心,企盼饒恕與和平,同時也願意公平與正義得以彰顯。

        因此,基督徒的網絡表達,還有一個使命,就是讓社會更好地瞭解基督教。

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

        我們所站立的土地,是一塊這樣的土地:在這裡有多少人為了福音付出了生命、淚水和汗水。

        我來自福建與浙江交界處的山區,十年前我離開家鄉的時候,還不知道這裡有基督徒。而今天,家鄉已有弟兄姊妹三四千人。

       三十多年前,正當文革,有兩個浙江的老弟兄藉著做手藝,來到我們縣,縱橫走了一遍,沒有發現一個基督徒。于是,兩個弟兄回到兩省交界處的高山上,在那裡抱在 一起痛哭。也是從那一片山脊上,另一個浙江老弟兄到我們縣來傳福音。因為山路陡峭,他在回去時需要用手指摳著石頭往上攀,每爬一級山路,十個手指的血印就 留在石板上。

        “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

        我怎麼能忘記,那個山西清潔工大娘,在每天清晨清掃大街時,找機會就抓住一個人的手說:“信耶穌罷!”

        我怎麼能忘記,那些在黃土高原上為福音奔跑的身影,他們在冰天雪地裡傳福音凍壞了雙腳。

       我也不能忘記,一位老人講的一個故事:“一個農村小姊妹,傳福音,鞋前頭都開口了。教會給她買鞋,她不要。就拿麻繩一穿一綁,接著跑,一點不給教會負擔。”

        我們也不應該忘記,傳揚福音不同于一般的文化傳播。我們所投身的,是一個屬靈的戰場。“我們所誇的,就是在主面前有能力,得以攻破各樣堅固的營壘。”我們需要的是恒切禱告,求上帝開傳道的門,也賜下智慧,同時讓我們在信仰上扎根,好面對諸般的挑戰。

        同樣,我們也應該祈求,讓莊稼的主差派工人,到互聯網上收割莊稼,因為“舉目向田觀看,莊稼已經熟了,可以收割了。收割的人得工價,積蓄五穀到永生,叫撒種的和收割的一同快樂!”(《約》4:35-36)

作者福建人,廈門集美大學財經學院畢業。現在某出版機構工作。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