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網路傳媒的一點感想(小約翰)

小約翰

本文原刊於《舉目》18期

且不說“五四”之性質如何評價,其影響確不同凡響。而“五四”作為一場新文化運動又和一份刊物《新青年》分不開。這份刊物初名《青年雜誌》,1915年由陳獨秀創刊于上海。第二卷改名為《新青年》,1916年底遷至北京。陳獨秀被北大校長蔡元培邀請作文科學長。1918年起陳獨秀邀請李大釗、錢玄同等輪流主編《新青年》。接著,錢玄同邀請已在北京抄了多年古碑的周樹人加入。當時的周樹人正處在憤懣、絕望、消沉之中,看不到任何希望。居然被錢玄同說動試著寫了中國現代小說史上第一篇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用筆名發表在1918年五月的《新青年》上,此後竟一發不可收拾。

這個筆名就成為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上最有名的筆名,不用說您就猜到了是誰,對,魯迅!

到底是魯迅成全了《新青年》和白話文,還是《新青年》和白話文成就了魯迅?如果沒有《新青年》的話,還有魯迅嗎?

不必論及白話文和古漢語孰優孰劣,白話文更近于那個時代人們的口語,這是事實;也不必提及《新青年》全盤反傳統傾向之問題所在,這份雜誌對專制之批判,對國人之啟蒙,確功不可沒,有目共睹。

可以這樣說,那時的白話文之于古文,《新青年》雜誌之于經傳注疏,就像今日網路語之于書面語,網路傳媒之于文字書籍、廣播影視等傳統傳媒。

有時,媒介的使用很重要,甚至促進了思想和歷史的轉折。

不單單是思想改變了歷史。

而對于自以為擁有真理的人來說,用什麼樣的方式對人說出真理,在哪裡說,由誰說,有時很關鍵。

就像研究十六世紀宗教改革,如果抹殺了剛剛使用的印刷術在當時所起的偉大作用,就有點閉目塞聽了。

全世界這麼多人在使用網路,我們最好不必認為文字就一定優于網路。怎樣用最先進、最便捷的工具傳達想要傳達的內容才是最重要的。任由色情、遊戲、花邊、無聊、庸俗等等在網路上大行其道,卻關起門來說自己擁有最偉大的真理,不必使用最方便的工具,“酒香不怕巷子深”,豈不有點太孤芳自賞的味道?

就像那麼多人喜歡看表達了都市人迷惘和失落情懷的幾米漫畫,最好不要一上來就擺出道學家面孔,嘲諷看漫畫者“孩子氣”,要人家提升到自己欣賞抽象文字的高水準趣味。既然認為自己有最棒的東西,那為什麼不遷就一下大家的口味,給最棒的東西穿上最為喜聞樂見的衣服呢?用基督教理念畫漫畫,滿足青少年需要的漫畫家在哪裡?把聖經畫成小畫冊的人才在哪裡?造出聖經網路遊戲的人才在哪裡?

筆者在幾年前曾熱心參與一家大陸基督教網站的工作,幾年下來,覺得在大陸從事網路工作最大的艱難,從外部來說是缺少專業性的基督徒知識份子人才,從內部來說就是教會對網路工作的普遍輕視。筆者所在的網站,幾年下來面臨的最大危機,從外部來說就是缺少專業人才(不單是電腦人才),從內部來說就是觀念上並不重視網路自身的工作。同一個班子,又是上神學課,又是培訓主日學課程,又要牧養教會,又要開書店……很多時候被教會的地面事工牽著走,並不能向獨立性、專業性、機構性方面發展。有時候,整整半個月大家都忙著搞地面培訓去了;甚至網站好幾個月不能更新。如果缺少原創性和更新性,辦網站的意義就不太大了。當然,也並不是在裡邊的人不重視,而是很少有教會重視。網站拿教會的錢就要受教會管,限制了網站的發展。

因此,思前想後,覺得還是從觀念上呼籲教會對網路工作的重視最重要。

記得在一次網路、文字工作會議上,一位資深的基督徒文字工作者說:廣播興起的時候,我們基督教在這塊陣地上輸了;影視興起的時候,我們基督教在這塊陣地上也輸了;現在網路興起了,我們基督教很可能還要輸。

這話語重心長,讓人沉思。

小約翰,1972年生,1997年受洗,曾參與大陸某網站工作數年,現已從此網站辭職。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