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2023.10.11
蔡茂昌
【編按】本文修改自作者於2023年2月11日,由北美中華福音神學院所舉辦的公共神學講座【基督徒如何囘應社會危機】上的發言。
2023年開年後,短短幾個月的時間,根據“槍支暴力檔案”(Gun Violence Archive)的記錄,美國就已經發生了109起所謂的“大規模的槍擊事件”(是指4人或4人以上死亡以及更多人受傷的槍擊事件)。的確,正如主耶穌所告訴我們的,在世界末了和祂降臨的前夕,天災人禍會日益增加,形式日益暴烈 (參《太》24:5-12;《可》13:6-8;《路》21:8-11)。
2022年爾灣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槍擊事件發生後,似乎拉響了華人教會安全的警鐘,而今年洛杉磯以及北加州的槍擊事件,更是造成華人社區的震驚傷感、郁鬱難安。
身為基督徒的我們,在面對這些槍擊事件,在震驚之際,可曾想過這事怎麼會發生在我們的社區?身處同地區的華人教會,我們當如何看待此事件?有什麼是我們當做的事,當承擔的信仰責任?
《路加福音》記載了一個律法師來試探耶穌,問耶穌做什麼才可以承受永生?耶穌要他愛主,也要愛鄰舍;要他像“好撒瑪利亞人”,憐憫照應被強盜打傷的人那樣,“去照樣行”(參《路》10:25-37)。
這個故事,我們耳熟能詳,尤其當人的愛心漸漸冷淡的時候(參《太》24:12), 更需要我們深思,在社區中我們是怎樣的鄰舍,能為遭受苦難的鄰舍做些什麼?
一、用上帝的眼光看到需要
很多時候我們看不到別人的需要,因為我們常常只注意個人的需要。聖經裡“好撒瑪利亞人”故事中所記載的祭司、利未人和撒瑪利亞人,都看見那個受傷的人,只有撒瑪利亞人看到那人的需要。
槍擊事件中許多人受到傷害,許多家庭遭遇喪親之痛,我們只是把這些當成茶餘飯後的話題,還是能用屬靈的眼睛看到遭受苦難者的需要?
二、以基督的心感受需要
祭司、利未人看到了受傷之人,卻無法體會他孤援無助的感受,惟有撒瑪利亞人動了慈心,感同身受傷者的處境和需要。
我們要站在別人的立場,去深刻體會他者的感受。只有我們裡面有同情心、愛心、基督的心,我們才能體察到別人的需要。
這是一個“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的世代,如同耶穌所說的,只因不法的事增多,許多人的愛心才漸漸冷淡。但是屬上帝的人,有基督的生命在我們裡面,需要以基督的心為心,去體會別人受創的心,去安慰那些受傷的靈魂。
三、用實際行動回應需要
耶穌對律法師說:“你回答的是;你這樣行,就必得永生。”(《路》10:28)祂又說:“你去照樣行吧。”(《路》10:37)。耶穌要他採取行動。我們常常有感動而沒有行動。但是如果沒有行動,心中的感動很快會消失得無影無蹤。
那位撒瑪利亞人的行動就是“用油和酒倒在他的傷處,包裹好了,扶他騎上自己的牲口,帶到店裡去照應他”,第二天又把錢交給店主,請店主繼續照應他,並且承諾所有的費用回來必償還(參《路》10:34-35)。愛是在別人的需要上,看到自己的責任,這種幫助和犧牲是真正對人需要的回應。
面對社區中的苦難事件,上帝的教會是視若無睹或是能夠用行動來回應?
四、教會關懷行動的策略
根據惠頓學院之“人道及災難研究所”(Humanitarian & Disaster institute)出版的Spiritual First Aid(心靈急救手冊),提到人們在遇到災難時,會面對5個核心的需求。如果這5項需求得到滿足,就可以讓人重新找到生存的意義,知道自己並不孤單,能與世界連結,並恢復生活動力。
這5個核心需求包括:
1. 歸屬感——原本安居樂業,熟悉和諧的社區,突然發生了槍擊案,無形中產生了人與人關係的撕裂和疏離感。
2. 生計——在危機中,若是賴以維生的親人險遭不測,全家人的生計,都將受到極大的影響,產生家庭生存的壓力。若有人受到身體的傷害或心靈的創傷,也會影響到原本穩定的工作。
3. 情緒——人在面對重大危機的衝擊時,情緒最容易產生變化與波動,尤其面對失喪或變故時,情緒就可能陷入哀傷的低谷。
4.安全——危機是常態生活中所發生的突發事件。它使人感到恐慌與危險,喪失對人、事物的依賴與信任。
5. 靈命——危機影響到人與上帝的關係,尤其是事件的不可知性,超越了人的知性與感性的掌控範圍。惟有從創造並護理一切的上帝得到力量,人才能面對及勝過危機所帶來的挑戰。
圖一清楚說明瞭這5項核心需求彼此之間環環相扣的相關性。其中靈命位於核心需求之中心。這也是教會做社區災難關懷的動力、方向以及終極目標。
五、有效的措施
然而,要如何針對社區災難人員的需要,做出有效的幫助呢?
如果教會要對社區受災難的人,採取關懷的行動,以下的幾個步驟,可以幫助我們依據個人的需要來觸及人的內心,來進行必要的措施與幫助。
首先,評估對方的核心需求:藉著接觸與觀察,瞭解他的核心需求是什麼。其次,再將他的核心需求聚焦於5個需要類別,並列出優先次序,以首要的核心需求為關懷的行動重點,依序漸次來完成各項的需要。
以下這張圖表,即是行動的步驟與方針。
核心需求 | 探索 | 聚焦 | 行動 | 重複 |
歸屬感 | 人際關係 | 社交相關的問題 | 提供屬靈上的支援 | 處理次要的核心需求 |
生計 | 健康、財務 | 資源相關的問題 | 將受助者與非營 利機構、社區、 健康照護機構 連結 | 處理次要的核心需求 |
情緒 | 心理健康 | 健康相關的問題 | 協助處理悲痛 | 處理次要的核心需求 |
安全 | “危險信號” (暴力、自殘、有自殺念頭 或行為) | 評估威脅或傷害的問題 | 轉介與回報 | 處理次要的核心需求 |
靈命 | 人生意義與信仰行為相關的問題 | 信仰或生死相關的問題 | 鼓勵受助者以信仰來應對 | 處理次要的核心需求 |
綜觀世界的動盪以及天災人禍愈來愈頻繁,令人很容易陷入憂鬱甚至絕望。 然而,耶穌說:
“你們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人點燈,不放在鬥底下,是放在燈臺上,就照亮一家的人。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太》5:14-16)
正如司提反關顧事工的座右銘:“我們關顧,上帝治癒。”求上帝使用我們,走進社區的黑暗角落,走入遭遇苦難者陰黯的心靈,以主的光來照耀他們,叫我們宣揚那召我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
上帝將我們擺在社區受災難的人群中,不是要我們獨善其身,乃是要我們以行動去關懷、陪伴有需要的人。讓我們能以上帝的眼光看到人的需要,能以基督的心感受到人的需要,能以實際的行動回應人的需要,我們便可以活出基督真實的愛,將榮耀歸給我們在天上的父。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