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可忽視的角色——理性,不是理性主義(楊堅)2024.01.17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2024.01.17

楊堅

 

許多不信之人,常常誤認為,基督徒只是盲目相信基督信仰。比如美國2022年被提名的一位地區法官候選人,在哈佛讀大學時,曾發文稱基督徒群體為盲信者(bigots)。我認識的一位美國常青藤名校的教授,也在專業頂刊發表文章時,用“faith-based initiative”(基於信仰的倡議),來指稱沒有理性邏輯、不合事實的倡議。可見,這種刻板印象的影響之深之廣。

不少基督徒也認為,信仰與理性無關。一些教會,在反對“理性主義”的入侵時,矯枉過正,傾向於輕視理性的作用,甚至擁抱反智主義。然而,無論聖經經文,還是著名神學家和牧者的著作,都讓我們看到,理性在幫助人聽信福音得救和傳講福音救人等方面,扮演著不可忽視的角色。

 

一、在理解、接受福音時

理性,在理解、接受福音時,有相當的輔助作用。

當然,福音的真理,並不如理性主義所言,僅憑人的理性邏輯推理,就能獲得(遑論完全理解)。

一個人能夠聽信福音,並因此而得救,如司布真所言,是超自然的神跡,需要超自然的能力——“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上帝所賜的”(《弗》2:8)。 而且,福音本質上是上帝對人的救贖, 而“除了上帝的靈,也沒有人知道上帝的事”(《林前》 2:11)。未信之人在聽信福音之前,顯然還沒有上帝的靈同在(參《加》 3:2)。

不過, 理性層面上的信仰解釋,對人理解接受福音並最終得救,仍有其獨特的意義。愛德華茲(Jonathan Edwards)在一篇著名講道中精闢地指出,人的得救,根本上是聖靈將上帝超自然之光 (即“靈光”),直接照徹得救之人的人心,但是,當上帝在人心中做工、使人得救時,祂亦使用理性作為一個重要幫助。他寫到:

“……為獲得它(靈光)起見,理性也是必要的。因為只有藉著理性,我們才具有獲得它的工具。這工具,如我已經說過的,雖不足以產生這光,卻是我們獲得光所不能少的。我們是藉著理性,才能知道那論這靈光的道理;而且理性在許多方面,對於這事有間接的助益。”  (註1)

同樣,司布真 (Charles Spurgeon)對於人如何接受福音得救,也是這樣看的:“上帝的方法是把律法放在人的頭腦裡,然後寫在心上;判斷力得到光照,然後情欲得到制服。”(註2)

顯然,理性和“判斷力”,在上帝把“律法放在人的頭腦裡”的過程中,被上帝使用了。然而, 未信之人最終能夠聽信福音得救,讓律法“寫在心上”,以及判斷力能夠“得到光照”,完全“乃是倚靠(上帝)我的靈方能成事” (《撒》 4:6)。

在信徒得救之後的信仰成長過程中,理性也起到重要作用。

 信徒的成長過程,本質上是對福音的核心“上帝的義”,認識不斷深化的過程,也就是信徒的信心不斷加強的過程。如《羅馬書》 1章17節指出的, “因為上帝的義正在這福音上顯明出來;這義是本於信,以致於信”。

愛德華茲明確指出:一個人認識宗教的真理也是靠著理性。雖然理性只能幫助人達到直接推理這一步,但與人獲得靈光以後接受基督有份。 清教徒神學家勞威廉(William Law),常常把基督徒生活中的敬虔與理性相提並論,強調信仰生活的“理性和敬虔的原則”,表明了敬虔其實與基督徒得救後更完全的理性密切相關。(註3)

約翰·麥克阿瑟(John MacArthur)更是直截了當地說,“真正的信心永遠都需要經過頭腦的思考。它不可能是非理性的”;“真理是說得通的;無意義的話不可能是真實的”。因此, “信心減去理性,等於非理性的不信”。(註4)

 

二、在傳講福音時

理性在信徒傳播基督信仰時,也能夠起到重要的作用。加爾文指出,不信之人,包括不信的智者、哲學家,會把理性當作人生唯一的嚮導(註5)。而傳福音的首要對象,就是這些只信靠自己有限理性的未信之人。

“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這句經文中的“有人”即包括這些未信之人。基督徒“就要常做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彼前》 3:15),包括給出能讓這些人理性上明白的“回答”。在合乎聖經的前提下,盡可能地讓非信徒在理性層面上對真理有更好的理解,是傳福音的應有之義。

司布真亦提醒牧者:“如果我要傳講福音,我只能用我自己的聲音,所以我必須訓練自己的發聲能力。我只能用我自己的大腦思考,用我自己的心來體會,所以我必須培養好我理智和感情的能力。”(註6)

顯然,作為被上帝重用的牧者, 司布真肯定了理智、理性的能力在傳講福音中的重要性。

愛德華茲和司布真等上帝重用的僕人,早已指出的:未信之人即便在理性上能夠對福音有所理解,但如果沒有聖靈在他們心中動工,這些知識最多停留在他們的腦中,卻不能進入他們的心中,他們不可能得救。司布真說:“我們(牧者)是完全依靠聖靈用福音生發實際的果效”(註7)。

因此,好好使用理性,從一個角度來解釋和宣傳福音, 與“義人得救是由於耶和華”(《詩》37:39)毫無矛盾。

 

三、主和使徒都不忽視

在傳講福音時,使徒保羅沒有排斥使用理性,主耶穌更不忽視人的理性。

       1保羅的認可

使徒保羅對哥林多人傳福音時,“並沒有用高言大智……宣傳上帝的奧秘” (《林前》 2:1)。 因為,他“說的話、講的道,不是用智慧委婉的言語,乃是用聖靈和大能的明證” (《林前》 2:4)。

在使徒時代,使徒們經常行神跡來直接證明他們是上帝的信使。儘管這種恩賜今天是否依舊存在還有爭論,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在使徒時代之後,尤其是現在,擁有這種行神跡的恩賜的人,已經極為少見。 這一點,在“行神跡的恩賜是否已經終止”的神學討論中,常被提及。

因此,儘管福音的核心信息是亙古不變的,但使徒保羅傳福音的方式,與我們一般信徒,並不完全相同。

更重要的是,使徒保羅表明了他認可理性對於傳福音的潛在益處:“我們傳揚祂(耶穌),是用諸般的智慧,勸戒各人,教導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裡完完全全地引到上帝面前。 ”(《西》1:28)這裡“用諸般的智慧”、“教導”, 顯然也包括在可能的情況下,提供符合人的理性的福音解釋,而且認可理性對於基督徒在信仰上成長的用處。

保羅更進一步說:“向什麼樣的人,我就作什麼樣的人。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 凡我所行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為要與人同得這福音的好處。”(《林前》 9:22-23)。這句經文更加清楚無誤地表明,“為福音的緣故”、為了“要救些人”,當保羅接觸到那些只靠自己有限理性之人,他“就做什麼樣的人”, 包括在理性層面上盡可能地與他們溝通,解釋福音。

       2主耶穌的不忽略

最重要的證據,來自主耶穌。 主在教導辯論時,常常訴諸人的理性,尤其是借用通俗易懂的常理。 比如耶穌辯駁,祂不可能是靠鬼王趕鬼時(參《可》3:20-30 ),祂用了比喻,指出“一家自相紛爭,那家就站立不住”。這樣的道理,人們一聽就懂,進而去理解耶穌所表達的,祂的能力不來自鬼王。祂是靠上帝的大能,顯明祂是上帝的兒子。

主耶穌在解釋基督信仰的本質和益處時,同樣如此。 祂鼓勵信徒不要積攢地上財寶,因為它易被破壞(“有蟲子咬”)、“易鏽壞”、易丟失 (“也有賊……來偷”),根本不能長久。因此順理成章地, 主耶穌表明,地上的財產不值得人拼命抓取(參《太》6:19)。

耶穌還告訴正午時分辛苦打水的撒馬利亞婦人婦人,“所有喝這水的人,還會再渴”, “但如果有人喝了我給他的水,就絕不乾渴”(參《約》4:13-14)。這頓時引發困惑的婦人去探問“活水”——什麼樣的 “活水”,能“使我不渴” (參《約》4:15)?新約有不少類似的例子。

 

結語

正如唐崇榮牧師所總結的:“一個好基督徒,應當是儘量發揮理性,而不是‘理性主義者’。”(註8)理性乃是上帝創造人時所賜予人的。人對任何東西的認知,都無法完全繞過理性。

我們傳福音時,應當告訴慕道朋友,無需擔心自己需要拋棄理性才能接受福音,不過要準備好超越理性的有限。並且,當人得救之後,人的理性會被聖靈修復、更新,人因此更能夠善用理性,更深理解福音中蘊含的“基督那測不透的豐富” (《弗》3:8), 並將救贖的福音傳給其他人,榮神益人。

 

註:

  1. https://www.wellsofgrace.com/messages/edwards/zhengdao5.htm

2. 《注意!牧者们》第五章“讲道的内容”。

http://www.guizheng.net/jiaohui/zhuyimuzhe/index.htm

3. 劳威廉,《敬虔与圣洁生活的严肃呼召》,杨基译(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見第一章“基督徒敬虔之本质与范围”。

4. 《不加思索的信仰》第一章,“信心减去理性等于非理性的不信”。http://www.guizheng.net/jiaohui/sisuoxinyang/index.htm

5. 《基督徒生活手册》第二章“否认自己”第一节。https://www.cclw.net/soul/jdtshhsc/index.html

6. 《注意!牧者们》第一章“牧师的自我警醒”。

7. 《注意!牧者们》第十一章“圣灵与我们事奉的關係”。

8.  http://www.guizheng.net/zhenjia/lixingxin/05.htm

 

作者現在美國大學任教,參與團契主日證道分享。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