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擴展靈命的視野(王春)

王春

“靈命”的四種定義

         靈命的基本定義是什麼呢?靈命這個詞,Spirituality,經常被引用,但對靈命這個詞的定義有很大的差異。目前,靈命這個詞基本上有以下四種定義。

         第一:Naturalistic Spirituality,通常是跟自然有關係,跟東方宗教最有關,它把靈命看成很類似中國的“氣”。這個“氣”,人們可以修煉,可以掌控,可以煉出特異功能。這背後有泛神論的觀念。

         第二: Humanistic Spirituality,它是從哲學,尤其是人文主義衍生出來的。相對於物質的定律和動物的獸性,人內在的態度,比如信任,委身,憐憫,盼望,這些是對人性的高度推崇。把人的高貴性格當作靈命。

         第三:Spiritualistic Spirituality,它提到,所謂靈命就是讓靈界,或是世界之外超自然的靈闖進我們,或是臨在我們這個世界,有希臘哲學的背景,尤其是新柏拉圖主 義,甚至藐視物質界自然界的一切。我們人有靈,人靈的層面是被局限,被捆綁在肉体裡面。所以希臘就有“禁慾主義”和“放縱主義”。“禁慾主義”是讓身体越 來越束縛,讓靈越來越提升,“放縱主義”是乾脆就讓身体敗壞,靈還是可以提升。無論如何就是要釋放這個靈。

         第四:Mystical Transformative Spirituality,是神秘主義對靈命的看法。神秘主義結合兩種看法,一方面說,所謂屬靈就是和那位超越的神或是超越的靈結合,聯合在一起。另一方面,因為這樣的結合,自己也變得超越。

         基督徒常常在這四種定義中游走,這是因為每個人“靈命”的追求,多數會牽涉到多過一個向度的組合。

一、“靈命”的兩個向度

          我們面對的是一位無限的神,但我們人卻是有限的。所以,我們人對神的認識常常是各走一端。我們在認識神的事上,我們說“屬靈”其實可以劃分為兩個向度。

          靈命是人跟神的關係,這個關係帶來給人新的經驗,當我們把這種經驗表達出來的時候就是靈修神學。所以,“屬靈”有神學的向度,在神學的向度裡,根據教會歷史 和傳統,我們有神所賜很清楚的啟示,比如 “三位一体”,“道成肉身”等等。但是,在教會歷史中,也有些人注意到,我們所有這些形容神的字句並不等於神的全部,人的語言無法把神完全表達清楚。所 以,他們把可以表達清楚的這部分叫“正向神學”(Kataphatic)。神還有超越,隱藏,奧秘的部分,我們雖無法形容和描述,但教會歷史上卻有人經驗 到了,他們就寫下來,這個叫“負向神學”(Apophatic)。教會歷史上一直都有這兩個方向的体驗,在神學這個向度裡發展。

         “屬靈”的另一個向度是追求這關係的“人”, 有的人偏向理性,有的人著重感性的經驗。靈命不單單是人與神關係裡面的經驗,靈命也是一個人尋求這個經驗的管道和傾向。舉個例子,我太太跟我在追求認識神 上就不同,我們倆的個性相差很多。我是很理性的,我喜歡解經,喜歡詳細分析; 我太太喜歡參加靈恩派式的聚會,聚會後我問她: “你今天聚會有什麼感覺呀?”,她會說: “今天真好,神好同在,我哭的好痛快”,我們不一樣,所以,我們追求神的方式也不一樣。

二、“屬靈”的四種形態

         我們可以把這兩個向度組成四個象限,就是我們常見的四種屬靈型態,請看下面的圖:

思索性 (Speculative)

道德主義(Moralism) 理性主義(Rationalism)

負向神學(Apophatic) 正向神學(Kataphatic)

遁世退隱(Reclusivity) 感性主義(Emotionalism)

感情性 (Affective)

(Adapted from Corinne Ware, Discover Your Spiritual Type,p.53)

         上圖中,橫坐標,左邊是負向神學,右邊是正向神學。正向神學,就是從神很清楚的啟示,聖經清楚的字句描述來認識神。負向神學,是從神很超越很奧秘的部分去追求神。縱坐標,上面是從理性去認識神,下面是從心理,從感受去感覺神。

1. 理性主義(Rationalism):

         在右上角這個象限的人很理性,很追求字句,追求清楚、具体性、邏輯性、分析性的知識,這是很大頭腦的靈命。初代教會是處在希臘文化的世界,受教育的人一般都 有希臘文化、希臘哲學的訓練。他們在看聖經時就很自然的用希臘文化、希臘哲學的觀念去看,去研究;然後就歸納出,整本聖經裡面反覆出現,最重要的啟示,比 如:三位一体,因信稱義,或道成肉身等真理。這在歷代教會真理的傳遞上有非常大的貢獻。

         後來,古典自由派曾挑戰聖經,想用科學來否定聖經的真確性。教會歷史上不少的學者,特別是二十世紀以來,基要派與福音派對基督教的貢獻,就是聖經學者用科學的方法去研究聖經,用科學、考古的發現,來證明 聖經的準確性,和歷史背景的可靠性,對確認“聖經無誤”是有很大貢獻的。由於這個發現,今天我們用科學理性的態度去研究聖經,比如用歸納法,歷史,字句,文意解經法來研究時,就會有很多的認識和亮光。

         但是,如果只有這些,你所得到的只是知識。人們有很多關於神的認識,有很多關於神的啟示, 是字句、邏輯可以描述的知識。當人們把這個象限的特徵,即用頭腦去認識神的屬靈態度推到極端時,就很容易變成古典自由派,單單高舉理性,凡是不合理性的, 不能以合理的方式解釋的,就拒絕,不認為是屬神的,所以把神只看成是理性的化身而已。

2. 感性主義(Emotionalism)

         右下角象限的人,除了領受神清楚的啟示,他們非常重視感覺。他們認為,如果向我們顯現的神不能帶給我們感覺的話,這是很不實際的。這一象限的人,追求的目 標,是要所有的啟示都能帶到個人的內心,這就是靈恩派的特徵。所以,他們很強調愛,醫治,及聖靈的感動。他們認為聖靈不只是讓我們認識神,聖靈也在我們內心工作,感動我們,這就是一種內在醫治。

         但如果把這個看法推到極點,信徒的靈命幾乎完全建立在感覺上,而不顧理性,就容易忽略認識神的話,忽略正確的聖經知識。所以,靈恩派之類的教會與信徒,比較忽略嚴緊的聖經教導、系統性的查經,反而注重追求感覺,與靈裡的釋放、安慰、醫治等。

        強調感覺的重要是沒有錯,《馬太福音》22 章告訴我們,“要盡心(all your heart),盡意(your mind),盡性(your soul)愛主你的神”,是全人的,其中也包括要全“心”,用所有的感情來愛神,所以他們確實有值得我們學習之處。福音派的教會,往往在解經上非常的堅守 “按著正意分解”,但卻往往不太重視聖靈在人心中的工作,包括:醫治、安慰、指引等,這也有偏差。

3. 遁世退隱(Reclusivity)

         感覺也有程度的不同。如果感覺只是表象的,好的方面是能帶來醫治,帶來愛的感覺,但是這種感覺並沒有深度。往左下角移,在這個象限的人,重視神的超越,也重視去經驗神的超越,這就是神秘主義的傳統,如希臘東正教等。

         聖經裡面很多屬靈偉人都有神秘的經歷,比如保羅被提到第三層天。聖經很多地方強調一種我們與神很親近的經驗,有的時候新約聖經用“神的同在”來描述。比如 《約翰福音》14章15-17節:“你們若愛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我要求父,父就另外賜給你們一位保惠師,叫祂永遠與你們同在,就是真理的靈,乃世人不 能接受的;因為不見祂,也不認識祂;你們卻認識祂,因祂常與你們同在,也要在你們裡面”。

        這裡“祂常與你們同在,也要在你們裡面”,就是神藉著聖靈跟我們親近,與我們聯合。所以,新約聖經有這種聯合(union)的觀念。這種聯合在靈修神學的神秘系統裡認為,當一個人的整個心被世界各式各 樣事情、被自我的聲音充滿的時候,就不容易聽見聖靈微小的聲音,就不容易進到深處去遇見神。所以,早期沙漠教父往往會退到沙漠裡面去做靈修的操練,退到沙漠是一個解執(detachment)。當時沙漠是最險惡、最荒涼的地方,個人獨處時,各種各樣內在的聲音很容易就會浮現上來,然後必須倚靠神去對付它。 以色列人當年在曠野,沒有埃及的西瓜吃,他們就發現,西瓜的影子會浮現上來,使他們受到特別大的試探。

         人性就是這樣,我現在跟大家說,請你們下三十秒鐘不要去想一個粉紅色的大象,有沒有人做得到?越不要想就越會想。所以我們人心,有一些地方真的需要被釋放,需要解執的操練,然後才可以定睛 在神的身上。從這樣對人性的瞭解,從這種親近神的經驗裡面,他們就發現解執禱告這個步驟是很重要的。靈修時候需要讓自己安靜下來,專注的作好解執的禱告, 然後才能與神聯結(attach to God),這是靈修。

          但是,當這種追求推到極點時,結果是會使人越來越退縮,越來越遠離這個世界。這就像一些中古世紀的修道院中的修士,成年深鎖修道院中不聞世事,不知人間疾苦的情況。

4. 道德主義(Moralism)

           相反於上面所述,有一些人在他們跟隨神的經驗裡注意到,神很重視我們去關懷那些軟弱的,幫助那些沒有公義,被虐待的,《以賽亞書》1 章15-17 節。:“你們舉手禱告,我必遮眼不看,就是你們多多的祈禱,我也不聽。你們的手都滿了血。你們要洗濯,自潔,從我眼前除掉你們的惡行,要止住作惡,學習行 善,尋求公平,解救受欺壓的,給孤兒伸冤,為寡婦辯屈。”這些人他們手上都是鮮血,神提醒他們先要離開罪惡,要學習行善。《彌迦書》6章8節:“世人哪, 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

          我們和神的關係包括跟隨神。究竟在跟 隨神的道路上,神向我們所要的是什麼呢?左上角這個象限的人,他們注重用頭腦去讀經,他們讀到神對人的呼召,對作善事的呼召,對社會關懷的呼召,對公義的 呼召。他們看到神對整個世界的意向,他們希望看見一個充滿公平的世界,一個獅子與羊同吃草的世界,他們就接受呼召,投入行動去改造這個世界。

         我們知道,如果把這種行動推到極端,就會變成社會運動分子,這是解放神學。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南美洲的神父就是領受了這份從神來的呼召,一生致力於當地百姓中間的社會關懷工作,甚至率領當地百姓對政府的不公,不正作抗議。

          神的確呼召我們要做社會關顧。社關不是和靈命沒有關係,它是神呼召我們和神的關係的一部分。但是,如果我們的信仰只是社會關懷,我們會忽略信仰的很多方面,和社會運動毫無分別。

三、擴展你的“屬靈”象限

         從上面的圖表可以看出,每一種方式都有它的重點,但也有它的危險。我們每個人都有其中一個主要的傾向,並且還有幾個次要的傾向一同組合而成的。我們也都有可 能把自己局限在那個象限,站在自己的傾向裡批判別人,這是很多紛爭的來源。《馬太福音》22章講到,“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其次也相仿,就是 愛人如己”。信徒的靈命要擴展,要整全,不要局限在我們所在的象限裡,覺得自己是最屬靈的。我們所在的象限的確有它的貢獻,但也有它的限制,有它的危險。 我們需要彼此學習,彼此欣賞,我們需要擴展自己的屬靈象限。

        對擴展自己的屬靈象限,我有幾點建議:

        1. 不親近神,就沒有靈命可言。靈命的基本定義是跟神的關係的經驗。如果不親近神,就不可能和神建立正常的關係。許多時候,我們向人表達我們的神學,我們的靈 修傾向,我們卻沒有親近神。親近神,第一,你要繼續在聖經知識上擴展;第二,你個人和神的關係不只是查經,而要能從中聯繫到你實際的生活,能夠帶到你的內 心去感受。

         2. 每一天或一週抽一段時間,安靜在神那裡,什麼都不做,只讓自己站立在神面前,求神開恩可憐,也求神光照。當各種各樣的想法浮現上來的時候,就求神的幫助,讓我們可以解脫。光是解脫還不夠,要求神讓我們更親近主,求神讓我們能夠和他聯合。

         3. 我們要有教會團契,團契就是一方面親近神,一方面又彼此親近。但你在自己的家中有沒有家庭禮拜呢?誰是你們一家真正的主呢?要知道,家庭禮拜也是靈修重要的一環。當家人一起操練與神的親近時,也自然促進了家人間的親近。

         4. 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你在尋求神的時候,知識、感覺、深度、以及行動要兼顧,這才叫完整的靈命。不要高舉任何一種傾向為偶像,要全面全人的來親近神。

         5. 我們靈命的程度不同,我們靈命的傾向也不一樣,我們要學習体恤別人。《羅馬書》15章1-6節:“我們堅固的人應該擔待不堅固人的軟弱,不求自己的喜悅。 我們個人務要叫鄰舍喜悅,使他得益處,建立德行。因為基督也不求自己的喜悅,如經上所記:‘辱罵你人的辱罵,都落在我身上’。從前所寫的聖經都是為教訓我 們寫的,叫我們因聖經所生的忍耐和安慰可以得著盼望。但願賜忍耐,安慰的神,叫你們彼此同心,效法基督耶穌;一心一口榮耀神,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我們靈命的程度和傾向可能不一樣,但是這些不一樣的人還是我們的弟兄姐妹,我們要為對方的軟弱禱告,也要為自己的靈命的擴展禱告,學習彼此体恤,彼此擔待,彼此接納,彼此欣賞。

註:Spirituality這個字有不同的翻譯名詞,本文中交互使用“屬靈”及“靈命”兩個中文名詞。

作者來自台灣,曾在台灣牧會多年,現為多倫多大學博士生,主修靈修神學與教牧輔導。本文是作者在2003年6月加拿大校園團契所主辦的“靈命塑造進深營”中的一篇講章,由天嬰濃縮錄音整理。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