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歌
本文原刊於《舉目》第10期
“……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
--《以弗所書》4:3
當代基督徒的信仰生活,很難不受現今後現代解構思潮的影響。從流行文化,建築結構,藝術風格,教育形式,甚至到世界局勢,我們都發現幾個特徵:複雜,矛盾,多元,與不確定性。
後現代人類普遍呈現一種精神分裂狀態,一方面極力顛覆明確的是非觀念,一方面卻遊走徘徊在虛無的情狀中。對於置身二十一世紀的教會而言,後現代的挑戰是不容忽視的,而基督徒必須面對這樣的挑戰,否則我們的信仰不是迷漫律法主義的色彩,就是被世俗主義所吞沒。
另一方面,儘管多元化是全球的發展趨勢,特別在西方世界中,各種民族,種族,文化,宗教,習慣與價值概念在此相遇交匯。但是,當代基督徒如何在這樣瞬息多變的局勢下,持守耶穌基督的教導,實踐合一的課題?
英國神學家史托得(John Stott),在其著作《當代基督門徒》(The Contemporary Christian)一書中曾闡述“教會更新的幾方面”。其中,他指出:有一個拉丁字aggiornamento曾被用來表達教會自我更新的過程,以面對 現今世代的挑戰。它的含義是:世界瞬息萬變,假如教會要存活下去的話,她必須要跟得上這些改變。當然,在這過程中,她必須堅持不妥協她的標準,也不效法世 界的潮流。
其次,史托得還提到,教會更新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合一”。史托得根據《約翰福音》17章,耶穌在離世之前所做的“大祭司的禱 告”,認為“合一”實在是耶穌基督對歷代以來普世基督徒的殷切期盼。但是,基督為這些信徒所祈求的合一特質,到底內涵是甚麼呢?史托得提出兩個重點:
第一,耶穌希望屬祂的人能享受與使徒的合一(有共同的真理)。歷代教會之間具有歷史性的連貫,而教會信仰不會因著時代的變遷有所改變。因此,基督徒的合一是從在信仰上與使徒們合一開始。
第二,耶穌祈求祂的子民能享受與父及子的合一(有共同的生命)。耶穌在此為教會祈求,祂盼望信徒們合而為一,就像祂與天父那樣合一。史托得指出耶穌的這個比較令人震驚,而其祕訣在23節:“我在他們裡面,祂在我裡面,使他們完完全全的合而為一。”
這兩個重點是基督徒彼此合一的基石。當教會汲汲追求可見的,有形有体的合一時,若是忽略了這個基石,那麼基督徒一切融洽和睦的表象,便不具任何永恆與實質的意義。
史托得認為,在我們追求教會合一的過程中,首要的就是追求早期使徒所傳遞下來的教訓,以及藉著聖靈而得著的屬靈生命。誠如《約翰福音》註釋權威 William Temple所言:“會議中的商討不是達致基督徒合一的途徑,雖然在那裡我們可以訂計畫,作決定。達致基督徒合一的途徑是一種個人與主的聯合,這種聯合是 深切而真確的,到一個地步,它可以跟子與父的聯合比擬。”
馬丁路德在1532年一場詮釋《詩篇》的演說中論述到:
“教會本身並不能夠成為聖潔與純全。她聖潔,乃是因為以基督為首;她純全,乃是憑藉基督之名……如此,教會才能被視為聖潔,信為聖潔。然而,話非如此。正如信經 所說,‘我信一聖教會’(One Holy Church),卻不是‘我見一聖教會’。倘若你以眼目所及做為判斷教會的憑據,那麼你將會看到一個罪人;一位‘軟弱’的弟兄(他們是這麼說的);以及許 多剛愎自用,彼此惹氣的會眾們。故此,信經記載著‘我信’而非‘我見’一聖基督教會,因為教會本身實在乏‘善’可陳。教會的公義,良善始自元首基督。我們憑此信心,確認其聖潔。”
當代德國神學家Johannes Brosseder認為,今日基督徒亦當抱持類似的心態,來看待教會合一的問題:我們相信聖靈,在此信心之中,我們亦相信此一聖而公之教會,眾使徒所傳者 (One Holy Catholic and Apostolic Church)乃是聖靈自己的工作。其次,“合一”並非教會自創的本質,而是根植於住在聖靈中的耶穌基督。教會唯有與祂相連結,才有可能合而為一。因此, 耶穌基督乃是教會合一的根基。若是信徒都屬基督,成為一個身体,這種靈裡的合一,必然會在教會的生活中反映出來。
作者在美國獲文化人類學碩士學位,現居美國加州洛杉磯市。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