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介:《屬靈傳統禮讚》(綠蒂雅)

綠蒂雅

本文原刊於《舉目》第9期

         傅士德(Richard Foster),是當今北美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他早年所寫的《屬靈操練禮讚》、《簡樸生活真諦》、《禱告真諦》等書,對于各種屬靈操練有詳盡清楚的介 紹,深受讀者的喜愛。2001年他的近作《屬靈傳統禮讚》(Streams of Living Water)之中文譯本,在天道書樓出版,再度成為靈修精典名著。

        該書共有七章。第一章“效法基督”,將靈性的源頭指向耶穌基督。接著六章,他探索“靜觀、聖潔、靈恩、社會公義、福音、道成肉身”六種屬靈傳統。對于每種屬靈傳統,列出“歷代聖徒、聖經人物、當代典範”三種代表人物。接著又 從“輪廓、強項、危機及實踐”方面,對每種屬靈傳統加以分析評論。其內容豐厚而具体,如清泉從屬靈溪流湧出,洗滌讀者的心靈。

一、靜觀傳統(Contemplative Tradition)

——充滿禱告的生命

        耶穌與父神親密的關係,從“阿爸父”的稱呼,及不斷的禱告充分顯明。祂天還沒亮的禱告、整夜禱告、上山禱告、禁食禱告、退到曠野禱告、主禱文、最後晚餐的禱告,及客西馬尼園的禱告,都激勵我們更深渴慕上帝的同在!

A.歷代聖徒──沙漠教父安東尼(大約AD251-356)

        安東尼一生的使命萌生于對《使徒行傳》長期的默想。他確實回應褔音書的話“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並且進入埃及沙漠尋找上帝。他捨棄財物以學習超脫執著,拋開營役活動以專心祈禱。

        二十年沙漠獨居的生涯之後,上帝使他在貴胄與貧民間自由往返,宣告耶穌基督永恆的福音。他的醫治充滿能力,他的教導流露智慧與洞察。從他身上,我們學到靈魂如何純一專注地凝視上帝。

B.聖經人物——使徒約翰

        約翰原是“雷子”,求主吩咐天火燒滅撒瑪利亞村民,又禁止別人奉主名趕鬼。但因成為耶穌所愛的門徒,從此他一生聚焦在上帝的愛上。

        他的作品處處流露出一生之久的靜觀與默想:“我們愛,因為上帝先愛我們”。耶穌捨命贖罪、犧牲在十架上的屬天之愛,激勵約翰寫出:“上帝就是愛,住在愛裡面 的,就住在上帝裡面,上帝也住在他裡面”。從最後的晚餐,有關愛的教導,及拔摩海島末世異象,約翰的生命展現深層的契合及內住的愛。

C.當代典範——勞柏(Frank Laubach, 1884 -1970)

         勞柏于1929年,到菲律賓岷答那島從事褔音工作。在那髒亂落後的島上,他感到灰心孤單,專心尋求上帝的同在,因此展開“生命向內的旅程”(Journey Inward)。他嘗試把祈禱與工作合而為一,在清醒的每分鐘思想上帝,無論身處何地,都以“瞬間禱告”得力,並常常為他人代禱。

        他因而有能力走出“生命向外的旅程”(Journey Outward)。他發起全球掃除文盲運動,成立“世界識字委員會”,幫助解決印度文盲問題。

D.輪廓、強項、危機及實踐

         輪廓:靜觀的生命,乃是持久凝視深愛我們的上帝,從愛、和平、喜悅、虛空、火焰、智慧、更新,這些特質來探索美麗的靈魂。

         強項:煽旺我們愛的火焰;超越理性思維,單純以信心迎見上帝;重視禱告;注重與上帝獨處。

         危機:傾向與日常生活分離;產生耗損式苦修主義;傾向貶低以理智解說信仰的嘗試;忽視群体的重要性。

         實踐:嘗試不同形式、地點的獨處;以經文禱告;安排閒暇及獨處時刻。

        但願對上帝的專注,使我們經歷屬天的安息,克服內在的疏離,不斷加深與上帝的聯繫。

二、聖潔傳統(Holiness Tradition)

——充滿美德的生命

         耶穌在曠野四十天,拒絕了經濟、宗教、政治三大試探,表現出深藏在祂生命裡面的聖潔美德。耶穌的登山寶訓及愛的律法,注重與上帝建立關係的內在生命,幫助我們建立起聖潔習性,有能力對外來的試探做出合宜的回應。

A.歷代聖徒——帕菲比(Phoebe Palmer,1807-1874)

         出生于蘇格蘭的帕菲比鼓勵聖潔之道,被喻為教會至今最具影響力的女神學家。因愛女在意外中喪生,她尋求上帝的安慰而進入了更親密的契合。她竭力追求全然成 聖。她選擇心靈意志完全降服,持續不斷將自己獻為活祭。由此發展出的“祭壇神學”,成為褔音派屬靈生活的一部分。她的影響力非常深廣,表現了十九世紀聖潔 運動所獨有的個人敬虔和旺盛靈命。

B.聖經人物——雅各

        耶穌的弟弟雅各,從嘲諷者變成教會的柱石,他的轉變來自復活的主親自向他顯現(《林前》15:7)。雅各書信與登山寶訓及希伯來智慧文學,其共通之處在關注行為的源頭,注重道德品格的塑造。《雅各書》展現了一個截然不 同的新人,帶著堅定的喜樂迎向試探。心靈的潔淨是所有正確行為的源頭,這正是《雅各書》的中心信息。

C.當代典範——潘霍華1906-1945

         潘霍華是德國的神學家及殉道者。他在希特勒席捲歐洲時,以殉道見證“重價的恩典”。他具有強烈的信念,以基督為萬有,注重屬靈操練,看重耶穌對人進入門徒生活的呼召。

        他強調這恩典是重價,他的內心深植美德,因此能在歷史性的時刻,選擇與德國共度艱難。他也十分看重自由、負責和順服的德行,重視教會的純正潔淨,相信世界急需公義的行動,並身体力行地參與分擔了世上的苦難。

D.輪廓、強項、危機及實踐

         輪廓:聖潔是心靈持久的專注,是積極培育靈性,在純潔和成聖的恩典中成長,與上帝滿有愛的聯結,不斷拓展生命。

         強項:以不斷進深的內在品格為終極目標;對行動的泉源即心靈特別關注;認定品格更新是可能的;練習在恩典中成長。

        危機:律法主義,當人把注意力從內心轉至外在事物時便會出現;行為主義,企圖以行為賺取上帝的接納;完美主義,否認內心的真實情況,關注行為是否完全。

        實踐:持之有恆地操練靈性;邀請同伴彼此激勵;跌倒了就重新開始,堅毅會建立習慣和品格。

三、靈恩傳統(Charismatic Tradition)

——充滿靈力的生命

        福音書描寫耶穌聖靈充滿,滿有能力。聖靈同在使耶穌充滿智慧、行異能、趕鬼、醫病、在聖靈中歡樂。耶穌的生命充分展現了聖靈的大能。

A.歷代聖徒——亞西西的方濟(St.Francis of Assisi,1182-1226)

         方濟會的創辦人年輕時曾終日尋歡作樂。經歷上帝以後,他放棄財富,周遊各城宣揚福音。聖靈的能力充滿他的言行,神蹟奇事、醫治和異象跟隨著他。聖靈的果子在他身上平衡成長,人格全然美麗,激勵人在聖靈中成長。

        方濟和他的歡樂小隊巡遊各地,湧流著聖靈的喜樂。他在格里賽奧小鎮,首創了基督降生在馬槽的佈置。到如今,馬槽的擺設在世界各地傳揚著聖誕的喜樂。

B.聖經人物——保羅

        使徒保羅在福音的理性、客觀理解,與主觀靈恩的經歷之間,有奇妙的平衡。他既寫下新約聖經中推論最嚴謹的《羅馬書》,又寫下最詳盡教導運用屬靈恩賜的《哥林多前書》。

        他有奇特的信主經歷,被聖靈充滿,在阿拉伯曠野接受耶穌的啟示,又奉聖靈差遣踏上宣教旅程。他在塞浦路斯與異教術士靈力對峙,在腓立比趕出使女身上的污鬼,在以哥念、路司得各地行神蹟奇事和醫治,表明他深懂如何運用屬靈的權柄,帶出聖靈的大能。

C.當代典範——西武亞(William Seymour,1870-1922)

        從小西武亞成長于三K黨暴虐的路易斯安那州,身為黑人的他,雖然沒有機會接受正式教育,但因浸淫在黑人基督教靈性傳統中,追求種族包容和聖潔生活。1906 年1月,他應邀赴洛杉磯牧會。他每天長時間禱告尋求上帝。4月的一次聚會中,一股靈恩的洪流激動各人,宛如《使徒行傳》中的五旬節,每人開始說各地的方 言。三天之久,這群人持續踴躍頌揚和敬拜。此後,大批各國各族各階層的人不斷湧入西武亞的教會,每天長時間聚會近三年之久,這就是亞蘇沙街大復興。給當時 種族分隔的社會,帶來一個醫治及復和的歷史契機,亦使靈恩傳統與社會公義傳統在此交織匯合。

D.輪廓、強項、危機及實踐

         輪廓:保羅在《羅馬書》12章,《以弗所書》第4章,《哥林多前書》12-14章,指出屬靈恩賜的原則必須承擔責任,尊重他人,在多元中維持合一,使無私的愛成為屬靈恩賜有效運用中的重心。

        強項:聖靈隨己意吹拂;神的國不在乎言語,乃在乎權能;聖靈的果子和聖靈的能力平衡發展,使靈性不斷成長;聖靈的能力帶來神蹟和醫治的事奉。

        危機:關注恩賜過于賜恩者;排斥理性和知識;將恩賜和聖靈的果子分開;與不正統的末世論聯結,過度倚賴異象和預言。

        實踐:接近有靈恩經歷的人,彼此學習;放膽運用屬靈恩賜;体驗上帝的引導;經常和你信任的人檢視從聖靈領受的帶領和經歷。

        靈恩傳統就是在聖靈中領受能力,成就上帝的工作,彰顯祂的生命。

四、社會公義傳統(Social Justice Tradition)

──滿有憐憫的生命

        耶穌在傳道事工開始前,在拿撒勒會堂裡宣告主悅納人的禧年:登山寶訓的八福挑戰世人對福氣的看法,表明上帝的國度裡,寬恕、溫柔、憐恤的人必蒙祝福。最後的 晚餐前,耶穌為門徒洗腳,顛倒主僕尊卑的次序。客西馬尼園中,耶穌選擇透過十架與苦難,而非奮銳黨或天軍的方式來得勝。《啟示錄》裡,屬天群体居住在新天 新地,公平和正義遍臨。

A.歷代聖徒──武爾曼(John Woolman,1720-1772)

        武爾曼出生于新澤西州農村,年輕時就相信蓄奴不合基督信仰。這表明他在美國為解放奴隸而內戰的一百年前,已有先知式的預見,相信蓄奴會為後世帶來極大的痛苦。他積極投入廢除奴隸制度的事工,在講台上宣揚,印發單張。

        1758年費城貴格宗會議,受武爾曼充滿憐恤的感召,做出決議,從會友中間除去奴隸制度。這時美國仍未脫離英國管制,貴格宗卻能踏出公義憐恤的一步,要求奴隸主人支付過去的薪資並釋放奴隸。武爾曼將貴格宗對公平、簡樸和平安的公開聲明,變為社會改革的利器。

B.聖經人物──阿摩司

         阿摩司是被擄時期的先知,他的號角只有公義一個音調。堅持社會公義是討上帝喜悅所不可或缺的行為。他斥責上層人士壓榨窮苦人及在商業領域的不公義,痛罵以色 列人虛假的敬拜和獻祭。阿摩司呼求“惟願公平如大水滾滾,公義如江河滔滔”。他雖然預言蝗蟲審判的異象,但也宣告一個盼望“我必使我的子民以色列被擄的人 歸回”。

C.當代典範──德桃樂 (Dorothy Day, 1897-1980)

        德桃樂曾在紐約擔任記者,熱情投身 于爭取社會公義。1933年經濟衰退期間,她創立了《天主教工人報》,為貧苦受剝削的勞動階層謀求福利。她講求以具体的形式展現愛神愛人。建立關懷中心, 為貧苦人提供食物,為無家可歸的人安排棲息之處。她開辦靈性退省中心,讓失業人士和工人安靜內心及重整靈性。她與貧苦大眾徹底認同,為工人的福利勇猛奮 鬥,關注他們的靈性,真誠付出友情和愛心。她在恩慈事工上的奉獻,對于貪圖安逸生活的人是一種挑戰與激勵。

D.輪廓、強項、危機及實踐

        輪廓:愛與現實生活的交匯處正是社會公義,愛神和愛人如己的誡命,驅策我們對鄰舍付出憐恤的愛。神的公義、慈愛和平安為社會公義畫出遠景。

        強項:有正確的與神的關係和個人的生活,才能有正確的社會次序;讓信仰落實,而非空談;成為個人道德與社會道德間的橋樑;注重環保、追求生態平衡。

        危機:把社會公義視為終極目標;律法論斷、不能容忍分歧;過度認同某些政治主張。

        實踐 :保持開放的態度,相信上帝能透過人成就大事;關懷周遭環境;成為弱勢及受剝削者的代言人;支持慈善救濟組織;積極介入公共政策。

        社會公義傳統是為眾人的公義而獻身的生命。透過這份召命,上帝在我們心中培育憐恤,激勵我們積極參與實現世界公平正義。

五、福音傳統(Evangelical Tradition)

──以道為中心的生命

        耶穌宣講並活出神國的好消息,就是人可以藉著信心進入神的國度,經歷祂的愛,得到活潑豐盛的生命。耶穌呼召人跟從祂,去宣揚神國的福音,把這好消息帶給鄰舍和朋友。

A.歷代聖徒──奧古斯丁 (St. Augustine, AD354-430)

        奧古斯丁年輕時一度生活放蕩,直到在米蘭的一個花園裡,藉《羅馬書》經歷救贖的恩典,生命完全改變。後來他成為希坡的主教,以無與倫比的熱忱宣揚福音,並使用所受的修辭學和演講的訓練,成為信仰的捍衛者。

       當羅馬帝國分崩離析之際,他更以巨著《上帝之城》,確認歷史在上帝的主權管治下進行,那由自愛築成的人間之城終會消退,以愛神築成的天城,卻能創造愛的群 体,實現上帝的旨意。從他初期所著的《懺悔錄》,到後期的《上帝之城》,奧古斯丁的一生有力地為信仰激烈辯解,對聖經信實忠誠。

B.聖經人物──彼得

          彼得生性衝動,常“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路》9:33),甚至三次否認主。但因主的關懷,藉三次“你愛我嗎”的對話,給彼得三次機會表達他的愛與忠誠。 從此彼得脫胎換骨,堅定有力地傳揚福音,把生命的道顯揚出來。這加利利的漁夫,終身跟隨耶穌的腳蹤。後來他在當時的世界中心羅馬城,呼召人歸向基督,並殉 道做了最終的見證。

C.當代典範──葛培理 (Billy Graham)

         在葛培理超過三百次的巡迴佈道中,有幾次特別顯著:1949年洛杉磯佈道會,原來三星期的聚會延長至八星期,使葛培理首次在全國曝光;1954年倫敦佈道 會,充滿上帝的權能,他亦因此受到全世界的囑目;1973年在韓國漢城有上百萬人聚會;1995年在波多黎各的佈道會,信息即時翻譯成48種語言,用衛星 傳送給185個國家。在他的自傳中,葛培理自稱生命的焦點是:“一名佈道者被呼召去做一件事,只是一件事:去宣講福音”。

        在完成大使命的事工上,葛培理的主要貢獻是:為巡迴佈道事工帶來道德和財政上的誠信正直;與各層面的信徒群体合作;種族融合的佈道會;運用媒体發展福音事工;在全球訓練巡迴佈道者。

D.輪廓、強項、危機及實踐

         輪廓:忠實宣講福音:透過基督的救贖與上帝和好,領受祂豐富的恩典和慈愛;確認聖經權威的地位;忠實詮釋聖經和教義。

         強項:勸人悔改歸主的福音;強調基督的宣教使命;高舉聖經;全力維護正確教義。

         危機:關注次要枝節的傾向;宗派主義心態;基督的救贖成為進天堂的方法,忽略生命的整体。

         實踐:認真讀聖經;用心認識身邊的人,以生命宣講基督的福音。

         福音傳統是建基于上帝話語,對周遭的人傳講心中盼望的生命。

六、道成肉身的傳統(Incarnational Tradition)

──發掘聖禮性的生命

         道成肉身是耶穌故事的中心,關乎祂人性的範疇。從木匠的工作,和父母弟妹的相處,耶穌學習在隱藏的歲月中與天父和諧同行。祂深邃、親密的禱告,不是一夜之間而得,乃是在家庭、工作、日常環境中,受考驗磨練逐漸蘊育出的。耶穌的榜樣呼召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讓屬天的泉源湧流。

A.歷代聖徒──蘇珊娜‧衛斯理(Susanna Wesley, 1669-1742)

        蘇珊娜在生活細節中尋求上帝,學習更像耶穌。作為母親,她以極大的耐心和熱忱,培育了七個女兒和三個兒子,其中有著名的約翰及查爾斯‧衛斯理。她在家中舉辦主日晚間聚會,宣講公義和聖潔,對後來約翰成立循道會、牛津聖潔會有很大的影響。她使生活成為了她與上帝相交之處。

B.聖經人物──比撒列

        在遙遠的過去,以色列人只能藉屬天的現象看見上帝的臨在,如日間的雲柱,夜間的火柱,雷轟、閃電和密雲。其後上帝啟示人建造會幕,來展示祂明確的同在。比撒列成為建造的監管,令不可見的靈界變得現實可見。

C.當代典範──韓瑪紹(Dag Hammarskjold 1905-1961)

        韓瑪紹被湯恩比喻為“自林肯以來最能切合時代的偉大政治家”。他的《痕跡》一書,在他去世後出版,成為屬靈經典名著。此書寫于最動蕩的現代國際舞台,作者在個人生命中結合了行動之道和靜觀之道,在政治工作中活出至深屬靈信念。

        韓瑪紹掌舵聯合國的八年半內,在國與國之間做了大量中介調解的工作,把聯合國從會議和爭論的論壇,改變成爭取和平的行動中心。他的名言感人至深,“在我們這時代中,通往聖潔之道必須路經行動的世界”。他把敬虔和工作融合無間。

D.輪廓、強項、危機及實踐

         輪廓:道成肉身關注靈和物質間的關係,上帝透過物質的媒介向人顯現──約櫃、會幕、馬槽中的嬰孩,使上帝臨在得以具体呈現。集体敬拜中,藉著頌讚詩歌、靜候 聖靈等各樣屬靈操練,幫助敬拜的靈魂經歷屬靈的實際。在日常生活的家庭、工作、社會各種場合,人們從信徒的生活言行,親眼目睹上帝的生命在祂的子民身上流 露。

         強項:上帝的形式,生活在我們中間;植根于日常生活;對工作賦予意義;每天經歷上帝的同在。

         危機:崇拜偶像的陷阱;試圖透過系統或架構來限定上帝的作為。

        實踐:祈求上帝在生命的每個經歷中彰顯祂的臨在;工作是一份屬天的召命,與上帝同工去改善世界;使家庭生活成為上帝臨在之處。

        道成肉身傳統是令不可見的靈界變得現實又可見的生命,使我們經歷上帝于每日的生活中。

        當耶穌在人類歷史篇章中行走,人們讚嘆祂的作為:“從來沒有人像祂這樣講話的”(《約》7:46)。祂能更新我們,使生命充滿活力。讓我們在這個破碎傷痛的世界裡,分享祂的異象、愛心、盼望與深情。

作者畢業於台灣大學商學系,在美國取得會計系碩士學位並專業會計師執照,現居洛杉磯。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