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篇

  • 尋找就尋見的上帝 ──讀《約伯記》札記

    章蓉 本文原刊於《舉目》20期 拼死叩問            舊約中的《約伯記》是我最喜歡讀的書卷之一。儘管很多地方我都沒有讀懂,但我每每還是硬著頭皮讀。尤其在夜深人靜之時,獨坐燈下讀《約伯記》,總使人有一種心悸和目眩神迷的感覺。            約伯對上帝的信仰,尤其令我感觸頗多。            不可懷疑,約伯是一個虔敬的人。《約伯記》開頭便說:“烏斯地,有一個人名叫約伯,那人完全正直,敬畏上帝,遠離惡事。”           可接下來的敘述,是上帝竟允許了撒但攻擊約伯,“只是不可伸手加害于他”。約伯的厄運接踵而至,首先是失去財產,接著失去所有的兒女。            他陷入無限哀慟之中,但他仍沒有喪失對上帝的虔敬。他說:“我赤身出于母胎,也必赤身歸回;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           接著撒但使他從腳掌到頭頂長毒瘡,不得不坐在爐灰中,拿瓦片刮身体。但約伯仍然持守他對上帝的信仰。他的妻子勸他“棄掉上帝”,他卻責備妻子,“你說話像愚頑的婦人一樣。哎!難道我們從上帝手裡得福,不也受禍嗎?”讀到這裡,約伯對上帝的信仰夠令人欽佩了。            約伯雖堅持他的信仰,但他也實在弄不明白,為什麼會有這麼多苦難降臨于他。他只有詛咒自己,詛咒自己的生日,詛咒自己為何不死在母腹中。            約伯的命運,是典型的“好人遭惡報”的命運。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在我們每個人的人生經歷中,不也常常如此嗎?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命運?上帝為什麼會允許這一切發生?           約伯在絕境中,大聲詰問神:“受患難的人為何有光賜給他呢?心中愁苦的人為何有生命賜給他呢?他們切望死,卻不得死……我所恐懼的臨到我身,我所懼怕的迎我 而來……”不能好好地活著,卻又不死,難道生命可以苟延殘喘嗎?約伯的拼死叩問,反映了曾經有過像約伯那樣遭遇的人的心聲。 愛恨交加            接著,約伯的幾個朋友依次出場,他們“好心”幫著約伯解答,為什麼“好人遭惡報”的命運。但他們的解釋,使約伯不能接受。約伯絲毫不懷疑上帝的全善全能,也 不懷疑自己是“敬畏上帝”的義人,連上帝也是這樣稱許他的。那麼答案也許只有一個:即上帝並不是像人們所想像得那麼“公義”,或者上帝根本就沒有在意你, 也不曾關心你。            這就是約伯的感受,也是我們每一個經歷過生活的苦難的人,曾經有過的感受。這種感受,你可以說它不對,但它是真實的。            約伯的可貴卻在于:即便如此,他還是在找尋上帝。他找了又找,他找得那麼迫切,“我往前行,祂不在那裡,往後退,也不能見祂。祂在左邊行事,我卻不能看見,在右邊隱藏,我也不能見祂”。            這樣的經驗,也不是約伯一人獨有。當一個人身處人生的困境時,有時真是不知道上帝在哪裡,那種孤立無援令人寒徹心肺。            但是約伯並沒有放棄。他尋求上帝,他要直接問上帝,他要辯明自己的行為,他要同上帝當面論理,他一定要弄清楚上帝究竟與他有什麼關係。            為此,他一直禱告,拼命地纏著上帝,不斷地向上帝傾訴他的委屈,且委婉地指責上帝,同時又苦苦地哀求上帝,並不斷地將自己對上帝的感覺誠實地說出來,甚至不怕說出在他的那幾位朋友看來是褻瀆上帝的話。他發自肺腑地表達了自己對上帝的那種愛恨交加的真實複雜的情緒。            看到這些,連讀者都不禁要問:為什麼上帝要讓約伯遭受那麼些苦難?難道只是為了和撒但賭輸贏嗎?抑或只是為了滿足上帝的殘忍的好奇心?             回頭再看《約伯記》的第一章,我們從字面上所能了解的,是上帝在考驗約伯的忠誠,在磨煉約伯的信心。因為人不單要在環境順遂之時、更要在苦難中,單憑信心去相信上帝。            這不是容易的。這比起那種“只要我信上帝,我就能得到好處”的信心,要難能寶貴得多。這是一個決定──一個發自內心的意志力的決定,一個不為個人主觀感受、客觀環境、世情變遷所動搖、所改變的決定。            約伯在苦難中,持守住了對上帝的信仰,儘管他的信心不是安祥靜謐的,反倒有許多疑惑、許多急躁、甚至許多憤憤然。但不管怎樣,他沒有丟掉對上帝的信心。約伯不愧是信心的榜樣。            但是我們還要問:為什麼上帝要讓約伯苦苦地尋找且尋而不見?          … 阅读全文

  • 靜夜感慨(宋主恩)

    近十幾年來,有許多從中國來北美的學生、學者及其家屬,有機會到教會聽福音,也有成千上萬的人受了洗。但是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一些受過洗的人,過一段時間以後,教會裡再也找不到他們的蹤影。更有甚者,這些流失的人中,聲稱自己是“前基督徒”,表示自己已經不信了。 阅读全文

  • 書介:《何必上教會?》(鄭漢光)

    在《何必上教會?》一書裡,楊氏記載了人們,如何在起起伏伏的信仰歷程中,經歷聖靈的同在,省思自己的處境,並保持儆醒等候主再來的方法;對那些在信仰上失落的人,他勸告他們不要輕易退卻,離棄教會、離棄信仰;書中也提供了歡喜上教會的出路;同時也提醒教牧同工,要如何幫助人們,回到教會中得安息。 阅读全文

  • 摩西與以色列人出埃及(下)(陳慶真)

    体貼百姓的耶和華神說:“恐怕百姓遇見打仗後悔,就回埃及去。所以神領百姓繞道而行、走紅海曠野的路。”(《出》13:17-18)那 麼以色列人,是由何處出埃及地呢?又是在哪裡過紅海的呢。而這個“海”是一個普通的海,是“蘆葦海”,還是現今的“紅海”?過了紅海以後,他們走的路線又 如何?西乃山到底在什麼地方?這些都是歷代聖經考古學家研究的“困難”問題。 阅读全文

  • 教會史話13:聖地浩劫(呂沛淵)

    主的兄弟雅各于主後62年殉道之後,巴勒斯坦的局勢愈來愈動蕩不安,直到66年猶太人叛變,引發聖地浩劫。根據優西比烏的《教會歷史》記載,在62至66年間,耶路撒冷教會得到啟示,知道浩劫將至,就帶領信徒離開將亡的聖城,逃難至約但河東的帕拉(Pella)。 阅读全文

  • 怪不得中國人這麼愛她(小羊)

    在台灣的基督徒中,幾乎沒有人不知道“蘇姐姐”(或“蘇大姐”)的。她,就是來自“白雲故鄉”紐西蘭的蘇美恩傳教士。她在台灣傳福音,一住就是二十年,八十年代才回紐西蘭照顧年邁的父母。 阅读全文

  • 發單張祕訣(匡湘鳳)

    最近,我和一位姐妹散發了基督教報刊,以及我們教會的單張共七八百份,積累了一些散單張的經驗和体會。 阅读全文

  • 等候(大衛)

      在美國工作,“失業”是司空見慣的詞彙。特別是近幾年,因高科技泡沫經濟的破滅,失業率持續上昇,達到幾十年來的最高峰。 阅读全文

  • 我心旋律(曉子)

    以後的人生歲月,韋紅常常會回想起這一幕,她覺得那個場面寓意良深。她站在巨大的鋼琴面前,彷彿就是站在人生的開端:序幕已經緩緩拉開——生命是如此複雜、 莊嚴而迷人,她能駕馭它嗎?她能用自己的生命做什麼呢?是胡亂地、隨意地敲出一串矛盾的音符?還是蕩氣迥腸地高歌一曲,博得滿堂喝彩? 阅读全文

  • 耶穌的三個試探(范學德)

    盧雲說,魔鬼要耶穌通過把石頭變為麵包這個相關(Relevant)行為來證明自己到底是誰。而耶穌抓住的是自己的使命,傳講上帝的話。當今社會中許多人的生活以成功為導向,以自己做了什麼,成就了什麼來證明自己。許多基督徒領袖越來越感到自己無關緊要,或無能為力,越來越被擠到社會的邊緣。怎麼辦? 阅读全文

  • 後現代大富豪(吳蔓玲)

    盧雲提到自己在廿年學術生涯後,內心開始感到一股威脅。他省思:“隨著年紀漸老,我是否與耶穌更接近?”他也意識到經過廿五年神職人員生涯後的他,禱告生活 貧窮、孤立,總是在處理十萬火急的事。儘管人人都說他很成功,但是他內心深知,外在的成功,已經使自己的靈魂落入岌岌可危的境地。 阅读全文

  • 茶包(江林月嬌)

    當我忙著燒水時,我看見方才喊著沒水沖茶的老姐妹,手握著兩包桂花綠茶包說“好渴喔!怎麼沒有開水了?”她讓我感到很緊張,于是在焦急等待水快開之時,又趕快去拿個乾淨杯子。就在這三五秒鐘的時間,我眼角餘光看見她把桂花綠茶包偷偷地放入她的上衣口袋中。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