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

  • 快快樂樂奔向最後的道路

    濟民、仁念 1981年6月,新英格蘭骨科學會在波士頓召開學術會議。一位兩 鬢蒼白的中國女士,應邀在大會以及當地一些著名醫學機構,介紹她對骨巨細胞瘤所做的電子顯微鏡病理研究,引起聽眾們的濃厚興趣,他們為她的一口流利英語所 折服,更驚喜文革後的中國,竟有人在做這樣的研究。這位女士就是凌勵立醫生。 凌醫生是《海外校園》的老作者,在《海外校園》上發表過多篇見証。最近我們讀了她寫的《恩典歲月》一書,深受感動。她以自己的一生見証神的恩典,讓我們愈讀生命愈得建造。 智慧種子 1920年,凌勵立出生於基督教家庭。她11歲就接受浸禮,用壓歲錢買了聖經。身為傳道人的嬸嬸,特地在扉頁為她寫上這樣的金句:“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箴言》9:10)她的心靈深處,便如此種下了智慧種子。 她在上海美國浸信會辦的崇德女中讀書期間,跟母親住在租來的房子裡。家裡將大的房間轉租給了別人,自家就在浴室的大浴缸上擱一塊木板當床。晚上她就在這樣的環境裡,由母親幫她狠補英語。 後來她進入美國聖公會辦的聖瑪利亞女中,課程除中文之外全用英語講授。畢業時她榮獲全高中英文課程總分第一名金獎牌,還獲得了一筆可觀的獎學金。 中學畢業,凌勵立直升同屬聖公會的聖約翰大學醫學院深造,蒙校方豁免醫預科兩年學費的半數。耶和華為她預備好這一切,她無限感激,更加努力。中學時代她就經 常參加查經班、唱詩班和佈道會活動,進大學後更參加Redeemed Group(被救贖的一群)團契,跟許多靈命成熟的弟兄姊妹一起傳福音、做見証,以此為她真正屬靈的家。同時她的功課亦是年年全班第一。 抗日戰爭烽火中,她在難民醫院住讀,解剖課用的是難民的屍体,臨床實習也大都是難民的各種疾病。這樣的操練使她更覺得選對了人生道路。抗戰勝利那年她大學畢業,榮獲醫學博士,是應屆畢業生中唯一獲獎的學生。 走出校門,她先後在南京和無錫做婦產科醫生,後回母校任病理科講師,專門從事病理研究和教學工作。1952年院系調整,合併到上海第二醫學院病理解剖教研 組,她堅持利用臨床資料搞科研,以促進教學內容不斷更新,還用英文發表了許多論文。提升為副教授、副主任後,她埋頭研究骨關節疾病,但沒幾年便慘遭文革橫 禍。由於她的醫術精湛,新領導批判她的同時,又不得不使用她。 西郊公園的小象死了,軍宣隊領導竟點名要她去解剖弄清原因。人体病理解剖專 家突然做起獸醫來,真是有苦說不出。拿著小小的人体解剖刀,走進打開了的小象腹部,滿腔都是滑溜溜的腸子,時值夏季,腥味令人作嘔。她鼓足勇氣仔細地將需 要的臟腑割下來,帶回去做了病理切片,結果証明小象死於肺炎,並非領導所懷疑的飼養員蓄意毒害。 1986年凌醫生出席在福岡舉行的第三屆肩部外科國際會議,期間應邀訪問帝京大學。對方為考察她的水平,特地召開一次會議,請她上台“討論”一例疑難病症。她當即作出準確診斷,令在場的日本專家們贊嘆不已,校方立即授予客座教授。同年,凌醫生在國內亦獲升正教授。 名利傻子 在此之前,上海二醫曾為晉升高級職稱爭得人仰馬翻。凌醫生早該是晉升對象,沒想到她卻放棄升正教授的機會,決定去美國紐約關節病醫院進修兩年。許多人為她惋惜不已,可她只覺得“文化大革命”浪費了不少時間,現已花甲之年,當務之急應是抓緊時間充實自己,其它都不必在乎。 到了美國,她不顧自己已近退休年齡,患有高血壓、心臟病,以一年抵十年的拼搏精神,學習了許多在國內學不到的東西,掌握了骨腫瘤免疫組化研究方法。她重視收 集資料,裝了十幾個紙箱寄回上海。出國人員回國無不乘機帶回幾大件電器,她卻將省下來的錢買了全套骨腫瘤彩色圖譜,帶回國內與同事們合用,後全都贈送給他 們。她奉行的原則是:“我們給了別人,我們保存了。” 世人常為金錢而煩惱,凌醫生拋卻這煩惱,只求“不貧窮也不富足”(《箴》 30:8-9),滿足於神所賜給的。她和家人在中國的大多數日子,都是擠在兩間租來的房子裡。1986年上海二醫建造了新的職工宿舍,她家被評為“教授困 難戶”,可以分到新房子了,結果由於不知孝敬有關領導,分房泡了湯。等到再度落實政策時,分到一套相當大的舊洋房,但嚴重漏水。她仍滿心歡喜,自掏腰包加 以修繕。 1997年凌醫生夫婦移民加拿大後,準備回國將住房還給二醫。但親戚朋友全都反對,說他們在大陸工作了這麼多年,完全有權利買下 這套房子,以後即使自己不住,也可轉租或賣給別人。當下上海灘寸土如金,不這樣做就是大傻瓜。兩老一生辛勞並無多少積蓄,這也許是一次小小的發財的機 會…… 可是凌醫生認為,自己夫婦倆都是基督徒,理應根據聖經的話語來處理錢財,絕不可藉公房生不義之財。於是他倆斷然將已經住了多年的房屋上交。這一“傻子”行動震驚了許多人,也向人們展示了基督徒的金錢價值觀,榮耀了主名。 橡皮釘子 對基督的堅定信仰成了凌醫生的指路明燈。無論何時何地,她都公開承認自己的基督徒身分。許多人希望她改變信仰,甚至和她就信仰問題辯論不休,但誰也說服不了她,於是無可奈何,把她叫做“橡皮釘子”。 在建國初的“思想改造運動”中,凌醫生坦然地將自己的宗教信仰“交底”(毫不隱瞞地說出),她堅信自己所信奉的是最有力量的真神,無需遮掩。文革期間,這些 檔案材料全被拋出來,當作評判她的大字報的重要內容。她丈夫也因出國留學過,而被懷疑跟“帝國主義”有聯繫,以致幾度被抄家、挨批鬥。她心裡不免覺得委 屈,可是對自己的信仰絕不後悔。 她擔任教研組副主任之後,一次領導傳話給她,說今後當主任的必須是黨員,無神論者,言下之意叫她放棄信仰。她依然報之以“橡皮釘子”,不予理睬,只管勤勤懇懇工作,寧願不做主任也不違背自己的信仰。 這樣的“邀”和“拒”、“逼”和“頂”,貫穿了凌醫生的一生。 癌戰驕子 凌醫生一生對病人和學生都非常盡職,沒想到她自己會傷在庸醫手裡。1997年她在上海換配假牙,在製模過程中,醫生只顧跟別人閒聊,誤將在酒精燈上加熱的釘子直接放到口腔黏膜上,試戴牙模時又割傷頰黏膜,後又忽視頰黏膜有隆起物,半年後此隆起物便病變為頰黏膜疣狀癌。為此她吃盡苦頭。換作別人會恨死那庸醫, 但她堅信神容許這樣的苦難降臨在她身上,必有神的美意在內。 同年年底,醫生先為她做了頰黏膜廣泛切除手術。她的臉部、口腔、喉嚨都腫痛異常,不能進食也不能講話。可她在病榻上照常編寫《矯形外科學》教材。 而後長時間的放療,口腔腫脹疼痛難忍,每天要用大量鎮痛葯物,還得用含麻醉藥的水漱口,才能勉強進食,晚上即使服了安眠藥也無法入睡。在那天寒地凍的日子, 衰弱的她每天坐地鐵往返醫院做放療。每當她在無人的治療室裡,戴上特製的硬塑膠頭盔,她就默默地背誦《詩篇》第二十三篇,“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 乏……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你與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她默唱著《耶穌愛我萬不錯》,感到救主正牽著自己的手經過死蔭的 幽谷。 放療的反應日益嚴重,一天她感到無限孤獨、失望,信心沉到了谷底。這時主讓她在《導向》雜誌上,看到了3位基督徒講述自己癌戰心路歷程的文章,特別是滌然姊妹的話深深打動了她的心:“它病它的,我做我的,每天總要充充實實、喜喜樂樂地活下去。”… 阅读全文

  • 海歸是彩色的

    林鹿 學成歸來     1999年6月,我負笈菲律賓馬尼拉,攻讀教育管理碩士學位,過了4年異國留學的生活。2003年3月底,畢業典禮一結束,我即飛回家鄉。不料回國後,馬上面對人際關係的衝突,教會的接納也需要時間,我又在心理上、靈命上缺乏足夠的準備,就產生了問題。         我是1989年在國內參加城市裡同齡人的團契信主的。由於大家幾乎是同時信主,團契的人在一起成長,關係十分親近。在團契中,我一向很活躍,也頗有影響力。         但出國後,聯繫少了,偶而會寄張節日賀卡而已。而且,4年的熱帶文化留學生涯,已經使我不知不覺地習慣了有些誇張的熱情,忘記了中國文化的含蓄表達。當再見面時,弟兄姐妹的親熱度,不符合我的預期時,我就從感覺膨脹被迫迅速收縮。         4年造成的心理距離,哪裡能馬上跨越?有距離才真實。我卻沒有心理準備,消極去理解距離。我以為自己不再受歡迎和接納了。         我在外國有各樣生存壓力和挑戰,卻忘了國內弟兄姐妹的生活也很不容易。我好像是在外受盡委屈的小妹妹,回家向親人索要安慰;像餓久了的人張大嘴要吃要喝,而且要馬上到口;我只準備接受愛,沒有想到我回到他們中間,也應該帶去愛。他們也期盼我帶回什麼給他們。          我感到受挫、失望,潛意識立即開始了批評論斷:他們怎麼還是老樣子?沒有火,不進則退嘛!          聚會結束前,他們請我分享,我的話帶出的那些論斷和壓力,誰都能聽懂。我還說,我以後要去別的團契,今天就是來看望大家。這雖然是一種“被傷害”的反應,但卻是出於罪性的反應。只顧自己的感覺,也不管別人是否受得了。          回家的遊子,當然渴望馬上得到接納,但我卻沒有從他們的角度看問題,沒有意識到,我們以前的關係再近,4年之後也不一樣了,需要恢復並調整。過去的感情積蓄早已透支,需要重新“存錢”。而這需要時間,以及理解和忍耐,以度過這個階段。         我去北京後,神光照我,發現自己的錯誤。我打電話給他們,向他們道歉。神的愛醫治了尚淺的裂痕,大家的關係終於恢復正常。 失敗母親          回國後,我的生活專注於一個角色:母親。          4月份回去,正是學年的後半,我要等到9月份,才到大學任教。兒子在一個小縣城一所封閉式的中學住讀。趁著還沒有開始上班,我去那個縣城租了一套房子,把它精心佈置成一個家的樣子。兒子從住讀變為走讀,與我同住。         我對做一個陪讀母親的角色,有不少浪漫的想法。我心甘情願服事兒子,要補償對兒子的虧欠,消除折磨我的內疚。但是,我沒有意識到,這又是出於我單方面的需要,是一種罪性中的自私。          本以為兒子需要母親,但正值青少年時期的兒子,恰恰需要暫時“逃離”母親,追求獨立。兒子常常要求減少回來吃飯的次數。中午不回來吃,晚飯也不回來吃。我從市場大包小包買回來的食物,花了一上午或一下午,在廚房精心準備的各樣飯菜,只好冷著,剩著。         3個月後,一向樂觀開朗的我,出現了抑鬱症狀,常常流淚。給老朋友打電話時,總是邊訴苦、邊哭泣。我原以為是天氣造成的。在熱帶島國4年,我習慣了陽光,而家鄉的天空總是灰濛濛的。其實,是我的心理需要調整。         我忍耐到了7月,兒子放暑假的第一天,我便買了火車票,從西南到了北京。美其名曰:要到日照多的北京,換個環境;其實是:逃跑。         2003 年8月底,遊歷了近兩個月,該回家鄉接聘書、教書了。但我在天津的母校,邀請我開畫展,需要我暫時留在北方。出版社準備出我的畫冊,也需要面談。我於是向任職的大學,請假兩個月。我在北京找了個出版社打工,用近一半的工資租一套房子,開始了“北漂”(指外地人到北京工作、討生活)。 昏然陷入          在北京這樣的大城市,一個北漂是不被注意的。雖然自由,也同時感受荒漠,情感枯乾。一個相貌英俊的年輕人,經好友介紹,說很欣賞我的畫、我的文,約我吃一次飯。          他從外地來北京見我,說想與我談談信仰問題,我答應了。下班後在地鐵的出口會面,一起吃了晚飯。談話間我講的都是信仰見証。我知道他已婚,比我年齡小很多歲。          我沒有想很多。當時我離婚已經8年,離婚後一直生活在團契中,不曾置身於任何異性的誘惑,卻以為自己有免疫力,絕不會被情慾俘獲。和這個年輕人聊天時,主微聲提醒,讓我小心。我聽到了,沒當回事,昏昏然被帶入情慾之河。神沒有任我放縱,祂恩典的手把我拉上來。幾天後,我即撤離情網,重新找回內心的平安。         但這次跌倒使我羞愧。我看見自己的本相,承認軟弱。我覺得自己不配再服事主了。那我做什麼呢?前途更覺茫然。         我意識到,我失敗是因為回國後5個月沒有正常團契生活,沒有力量抵擋誘惑,也沒有力量順服聖靈的提醒。         不久,我意外接到美國《海外校園》蘇牧師和師母的電話。我說自己沒有聚會,在北京找不到團契,很需要屬靈的家。蘇牧師給了我兩個電話號碼。我終於在星期天可以聚會了!… 阅读全文

  • 莫斯科郊外的天堂(文文)

    我忘不了莫斯科郊外的公園,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那是我出國宣教的第一站。 阅读全文

  • 祂手所作的工(海若)

    飛機仍然在西伯利亞上空飛行,偶爾能看到一些破舊的房子和稀疏的樹林,在廣袤的天地間,就像小孩的玩具一樣散落著。以前總是厭煩漫長的飛行,坐著不舒服,要躺沒地方,走也只能從廁所到座位。 阅读全文

  • Home From Abroad(James)

      April 1990. There I was, a 24 year old with a suitcase and a duvet, Dvorak’s New World Symphony ringing in my ears, full of dreams and trepidation, flying alone from Shanghai to Japan to start a new life. 阅读全文

  • 為你燃燒不息 ──信仰筆記(放羊人)

    那些穿過漫漫長夜的日子裡,上帝啊!你在哪裡?“耶和華啊,你為什麼站在遠處?在患難的時候為什麼隱藏?”(《詩》10:1) 阅读全文

  • 想著他們18歲的時候(蘭豐)

    在我們教會有一個小書室。 書室牆壁的書架上,參差排列著各種 不同文字、不同版本的書籍刊物。 阅读全文

  • 當風雲變色(林秋如)

     到英國旅遊的客人常問我,牛津和劍橋相比,哪個漂亮?我總覺得牛津的建築宏偉,有皇家氣派的厚重與傲慢,而劍橋的風格是貴族的莊重與高雅,揉合詩人細緻婉約的氣質,是令人放慢腳步來欣賞的地方。 阅读全文

  • 夢夢相連到天邊(劉佳)

    我常跟外子說:“德國路,虎山行。”但是,我們還是踏上了這條路! 說起我和外子兩人與德國之間的這段姻緣,恐怕要從十多年前追溯起。 阅读全文

  • X君之死(康民)

    第一次見到X君是在一次聚會前。由于時間還早,先到的人各自活動。我看到一個身材修長,打扮入時的女孩子正往牆上打乒乓球。看著她前後移動的腳步,左右扭擺的身軀,上下揮舞的手臂,是那樣地和諧。 阅读全文

  • 成長的煩惱(溫妮)

    說來有點好笑,很多人以為,患上憂鬱症的人一定是老弱病殘。但是我居然在年紀輕輕、四体完整、心智健全的時候得了憂鬱症。 阅读全文

  • 轉告太太之前(頌恩)

      有一位黑人同事問我:“丈夫是妻子的頭”,這節經文出自聖經哪一卷書?聽上去這位弟兄,是想把這節經文轉告他的妻子。我在告知他經文出處的同時,又加上一句,提醒他不要忘記,聖經中還有要我們做丈夫的要愛妻子的教導。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