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篇

  • 在失業中成長(梁梅)

    一年多後,先生準備另找出路。老闆得知後,命他立刻結束工作。這下可麻煩了,我剛生下女兒不久,買的是學校的廉價保險,醫院帳單還未理清。更嚴重的是,先生若不在短期內找到工作,身分不保,就得馬上離開美國。可我們連買三張回中國的機票的錢都不夠,怎麼辦? 阅读全文

  • 愛,改變了“黑白分明”(鵬程)

    當時的美國,汽油站有三個廁所:白種男人、白種女人和有色人種。百貨公司有兩台飲水機:白種人和有色人種。大多數博物館,每星期有一天,開放給有色人種,其餘日子,有色人種一概不能進入。還有一些博物館,連一天都不給。 阅读全文

  • 蜀道通天(海顏)

    從一、二百元到百萬、千萬; 時裝、娛樂讓位給災民、災情, 中國人都在為一群人焦急,為一件事掛牽。 死在地上發動,生在中國發動! 阅读全文

  • 地震救災中“傳教”,引發爭議(基甸)

    基督徒在地震救災中傳福音的行為,在網上引發了不小的爭議。首先有非基督徒網友,批評基督徒沒有盡力向災區人民提供實際幫助,相反,不顧災區人民感受而強行“傳教”。爭論之下,基督徒的看法也出現分歧。 阅读全文

  • 聖殿、真道與城牆 ——四川震後365天(王怡)

    讓我們把目光轉向中國。如果將1949年到1979年這30年,看作中國教會在逼迫中持守祭壇、養成生命根基的時代,將1979年到2009年,看作“在轄 制之中稍稍復興”的30年,那麼,我們看見,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大地震,無論對中國教會來說,還是對世俗政權而言,似乎都是一個象徵性的轉折。 阅读全文

  • 汶川秋菊(星余)

    基督徒討問說法,不僅僅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其他人──如果在災難面前,基督徒不能向世人提供一個說法,而是保持緘默,自然有異教提供解釋。所以,當世界遭遇災難的時候,基督徒有義不容辭的責任──不但是救災的人道責任, 更有為災難提供說法,在災難面前宣告上帝旨意,並引導國人歸向上帝,得享安慰、拯救的屬靈責任。 阅读全文

  • 因你而前行(小螞蟻)

    我成長在基督徒家庭。但是我對神的瞭解卻不深入,很多時候,神好像是別人的神,不是我的神。我在浙江嘉興讀大學。大二的時候,我們有了學生團契,是在一個偏遠、有點破舊的小房子裡聚會。我從此走上了一條完全不同的道路…… 阅读全文

  • 屬靈低潮

    陸尊恩 本文原刊於《舉目》37期   “後來有世上的思慮、錢財的迷惑,和別樣的私慾進來,把道擠住了,就不能結實。”(《可》4:19)         靈命低潮有兩種:一種是信心跟不上知識,知道神的旨意卻無法相信;另一種是行為跟不上信心,相信神的旨意卻不能行出來。這兩種靈命低潮都隱含著屬靈的自欺,因為真知識必定預設了信心,真信心必能結出行為的果子。        主耶穌講過四種土的比喻:路旁的土、淺石地的土、與荊棘同生的土、耕耘的好土(《可》4:1-20)。對那可耕耘的好土來說,他心裡存著的是神的道,眼前望 著的是神的國,他將過去的羞辱拋在深海,他專心致志地向前走,為要結出百倍的果實;因為心是田,道是穀,豐富的收成永遠只屬於專心耕耘的人。我相信路旁的 土與淺石地的土,是指的不信的人說的。荊棘同生的土是指著在靈命低潮裡的基督徒說的。         靈命低潮的發生經常是在基督徒對世界缺少防備才發生 的。我很喜歡主說“後來”(《可》4:19)這兩個字,因為“後來”是告訴我們,“本來”不應該是這樣的。當基督用自己的聖靈重生了我們,我們就成了新造 的人。我們“本來”該有的樣子,應該是一棵充滿生命力的種子,熱切地企望從肥沃的土壤裡鑽出來,成為茁壯結實的莊稼。但“後來”世界的誘惑來了,我們就放 棄了成長,怠惰地任憑荊棘纏住我們渴望向上抽芽的生命。        因此在基督徒的心裡,應當常常警醒“後來”這個字,因為在你不防備的時候,靈命低 潮就來了。你雖然悔改,靈命低潮仍然可能重複地發生,因為世界的誘惑,與肉体的情慾,在主再來之前是不會停止一天不攻擊我們的。主教導我們,要防備世上的 思慮、錢財的迷惑,和別樣的私慾;因為你若不積極地防備,這些事物就像外來的野草一樣,一旦落地生根,很快地就會將花園裡的牧草取代了。         “世 上的思慮”,並不在於思慮本身有什麼不對,而在於我們忘記了生命的優先次序,讓短暫優先於永恆。“錢財的迷惑”,並不在於錢財本身有什麼不好,而在於我們 不知道要有多少錢財才算足夠。“別樣的私慾”,並不是所有慾望都不聖潔,而是這些慾望使我們不能夠再專心地追求結實。神的兒女若耽溺於這三件“後來”的 事,有主的警戒說:“應當回想你是從哪裡墜落的,並要悔改,行起初所行的事。”(《啟》2:5 )又說:“要回想你是怎樣領受、怎樣聽見的、又要遵守,並要悔改。”(《啟》3:3)         走出靈命低潮並不難,只要我們願意“回想”當初神如 何將聖靈所賜給你的新生命與最初得救的喜樂;當你回到生命角落的深處,你會發現基督的救恩雖然曾經被你遺忘而蒙塵,重新擦拭之後仍然像從前一樣燦爛耀眼。 當我們好像浪子在豬圈裡吃豬吃的豆莢充飢,生命被罪惡的誘惑折磨地痛苦不堪時,讓我們回頭看,你會發現慈愛的天父仍然站在山丘頂上,伸出手來呼喚著我們歸 家。把世上的思慮從手中鬆開,重新投入救主充滿憐憫的懷抱,你會發現主的膀臂還是像從前那樣地溫暖。 作者來自台灣,曾獲西敏神學院道學碩士,現擔任台北信友堂傳道。本文摘自他的博客: http://blog.roodo.com/tsunenlu/ ,感謝作者惠允轉載。 阅读全文

  • 山背後的百合花(溪水鹿)

    我想起弟兄姊妹在一起查經時,我只要有一點心得,就會迫不及待地發言。我倚靠自己的智慧和知識,高談闊論,不放過任何一次機會展現自己的才華。當博得那些漂亮的姊妹們的讚歎時,我心裡真是滿足──她們看到了我是一個“屬靈”的弟兄,一個被神格外恩待的弟兄。 阅读全文

  • 對三條忠告的強烈共鳴——回應《守望中國城市教會的未來》(星余)

    但願我們華人信徒,都能回到聖經,回到福音的核心,建立正確的工作觀和世界觀。更願上帝如作者所言所求,在這個時代,興起更多“持守真道、獻身門訓、忠心守望、聖潔堅強”的聖徒。讓我們一起為此奉獻自己! 阅读全文

  • 陋習(天悅)

    至此以後,若有人抱怨我們的同胞有諸多“陋習”,我都不予置評。我們覺得別人不文明,可能只是我們不瞭解別人的生活背景、歷史文化傳統。或者,可能只是因為我們有幸生活條件比別人好。而我們最大的陋習,莫過於因覺得自己比別人文明,而變得傲慢和自大,甚至踐踏別人的尊嚴。 阅读全文

  • 從佩林效應看文化戰爭(林偉雄)

    我理解臨風弟兄,是在提醒福音派基督徒,隨著時代的變遷,應當有足夠開放的心態,走出一條更鮮活的路子去接近新的一代,就是那些不認同傳統道德觀念的年輕人。雖然這是很好的提醒,但是筆者認為,臨風弟兄兩篇文章中,對於文化戰爭本身的認識,及其在兩黨政治之間所起的作用,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