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與思

  • 上帝若不搭救我(陸加)2013.04.15

    上帝若不搭救我 華理克(Rick Warren)牧師4/16日在第一時間用書信的方式通告了他兒子自殺的事件,簡潔地介紹了抑鬱症對他兒子一生的困擾並最終奪去他27歲的生命。這一事件在教會內引發了廣泛的關注、思考和疑問。 我曾多年經歷抑鬱症的困擾,同時還有一個有心理疾病、需要心理治療的孩子。以我的個人體驗來讀這封信,我毫不懷疑華牧師夫婦在他們兒子身上曾付出了最大的努力:藥物、輔導和禱告是在生理、心理和靈性層面上對抑鬱症所能給予的最完備的“治療”手段。我也特別體會華牧師所描述的“他兒子的真相僅有最親近他的人才會知道”這極真實的一筆,因為心理疾病的痛苦和掙扎,多是在很“隱私”的情形下進行的,沒有經歷過的人和局外人,很難體會這一苦痛的強烈程度。 這一事件引發了許多討論,特別是在教會的環境中認知和幫助“心理疾病”這一巨大的需要上,又帶出許多美好的見證,許多“靠主勝過抑鬱症”的經歷(我個人也算是一例)。然而華牧師的書信所傳遞的,不僅僅是如何靠主面對這個問題,而是坦誠地告訴我們:他們在靠主所盡的一切努力之後,主並未像他們所期盼的那樣,醫治他們的兒子,結局看似是“失敗”的。 我很敬佩華牧師夫婦把這樣一個真實的、不盡人意的“負面”結果,毫不拖延的呈現在世人面前,這其實是基督信仰中非常寶貴、卻常被忽略的一面。我們常常講“得勝”,“得醫治”,或“成功”的見證—- 雖然歷經苦難和挫折,然而最終因為對上帝的信心和在生命中的持守,結局無比美好,就像約瑟、大衛、但以理,或是林書豪一樣。約伯最後不也是得了雙倍的祝福嗎?我們自己也常常是等到好的結果出來了,才會“做見證”。 仔細思想聖經,信靠上帝的人,也不都是“大團圓”的結局。《使徒行傳》裡記載,彼得被希律抓到監獄裡,天使親自來營救他,使他神奇出獄;然而幾乎同時被捕的雅各,命運卻大相徑庭,上帝沒有顯神跡搭救他,卻任由他被希律殺害了。華牧師夫婦展現給我們的是“上帝若不搭救我”的時候,在世間如何持守信心;在“並沒有得著所應許”的時候,如何持守對更美的家鄉的盼望;一個帶著傷痛、失敗甚至絕望的人,如何堅持行走“標杆人生”的道路。 阅读全文

  • 破碎變成美麗(王星然)2013.04.08

    離我住的地方只有一個半小時車程的底特律,有可能成為美歷史上最大一起市政破產事件的主角(目前破產官司仍進行中)。密西根州長Rick Snyder已緊急任命破產專家Kevyn Orr接管底特律的財政危機。 阅读全文

  • 未被更新的寄情(吳蔓玲)2013.04.05

    未被更新的寄情 前一陣子,新墨西哥州一位15歲孩子拿萊福槍殺了母親和三個弟妹,然後埋伏槍殺執班服事歸家的父親。令人髮指的是,事後他毫無悔意,還與自己女友和女兒家人待一整天。他的父親是牧師,除了牧養自己教會,還熱心監獄事工。槍是父親的,槍法也是父親教的。牧師信主之前是幫派人物,警方從家裡搜出四把槍,都沒有妥善收好。 想起曾見一位幫派老大信主做見證,提到拿槍上街隨意掃射的過去時,他眼神中的那種快意,我忘不了。思索著這位牧師父親,可否在改邪歸正後,仍忘情不了槍擊的快意,於是把它變成父子同樂的活動﹖ 忍不住聯想,信主後的我們是否執著某種快意不放﹖它本身不見得是罪,卻是我們寄情之處。對有些人,也許是看電影、電視劇;而對某些人,是讀煽情催淚小說或偵探小說;或許對另一些人,是悠遊網絡,並對某些人,是玩電動遊戲。做這些事都不是罪,但寄情於它,讓它來滿足我們內心的虛空時,是否會奪走我們對耶穌基督的忠貞愛情﹖ 阅读全文

  • 媒體人,回到你們該有的崗位吧(吳蔓玲)2013.04.01

    媒體人,回到你們該有的崗位吧! 馬英九總統女兒馬唯中成婚了。台灣新聞和政治界又是沸沸揚揚的,挖新聞,造新聞。先是說馬唯中婚後住香港,會成為北京的“肉票”牽制馬英九,嚇唬百姓;接下來,又有人在國會議事質問馬唯中是拿什麼護照出境;然後,又爆新聞,男方父母為婚宴“新娘落跑”而不高興;後又有一說,馬唯中就算對方另有曖昧情愫,10年不離不棄。這些八卦事,我寫不下去了。 這些捕風捉影的新聞,沒事找事,捏造出的成分多於事實。用恐懼、詆毀、無中生有、挖人隱私、猜測的手段來製造新聞,似乎已經成為台灣新聞媒體的常數。然而,每回返台,我看到的是,市井小民的溫馨、謙和、熱情;上公車零錢不夠,正要放整鈔,馬上有人為你投幣,為你省錢;老先生上車立即有人讓座;處處充滿人情味!我實在不懂,台灣播報出的新聞與我在台灣的地方見聞,差距怎麼那麼大﹖ 我也想不懂,台灣新聞媒體何不報導馬唯中不依賴權勢﹖為什麼不能成全馬唯中的低調,讚賞她做自己的精神﹖為什麼不能祝福她的婚姻﹖社會新聞不就是該揭露社會真實面,當然包括美善的一面﹖ 媒體人,回到你們該有的崗位吧!讓你們的筆不但可呈現社會真貌,伸張正義,並改善社會風氣,成為多人的祝福﹗ 阅读全文

  • 從禁槍想到的(張怡昕)2013.03.28

    去年底,美國康州的槍擊慘案讓人痛心。這個事件也引起了關於禁槍的討論。在我有限的知識中,記得美國的國父們特意保有了私人持槍的權利,因為擔心政府走上錯誤的道路後,群眾沒有辦法抵抗。我覺得這個原則是有意義的。 阅读全文

  • 籠中兔(張怡昕) 2013.03.25

    最近室友們養了一隻兔子。兔子喜歡待在它的籠子裡,即使我們把籠門打開,它也不出來。其實我們的客廳是木地板,地方也算大,室友們也很喜歡兔子,都照顧它。 阅读全文

  • 我的德國鄰居(陸加)2013.03.21

    我的一位華人同事嫁給了美國老公,說是美國老公,其實他家也是移民,是二戰後過來的德國猶太人。這位先生是個典型的學者:邏輯、理性,尊重事實。不久前在他家中,他給我看一組舊照片,讓我猜哪個是他母親。這是一組典型的黑白老照片,在我看都是些很有自尊、家境不錯的普通白人。猜過之後,他指著其他人說那些都是她母親的親人,包括父母和好幾個兄弟姐妹,這些人全部死於猶太集中營,他母親是唯一活下來的。(而且後來竟然在美國拿到博士學位。) 阅读全文

  • 學費與成績(陸加)2013.03.18

    每一次,我們和其他華人父母講到孩子上大學的費用時,我都提到要讓兒子想辦法自己負擔一半的學費。隨之而來的總是很負面的反應,表示不理解、不相信,或乾脆就嘲笑我一下。 阅读全文

  • 美國教育界“去宗教化”的反思(王星然)2013.03.11

    美國教育界最近再度掀起宗教是否該進入學校的討論。公立學校為求信仰中立,在校園裡禁止宗教活動。但隨著瑜珈課程進駐校園,印度教的思想不知不覺滲入孩子心靈中,諸如有課程要求學生每天早晨面向太陽,感恩賜予光和溫暖;倒空思想,與靈界合一 …… 阅读全文

  • 《亞果出任務》(吳蔓玲)2013.03.06

    新出爐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亞果出任務》(Argo)改編自美國中情局機密檔案故事,由影壇帥哥班艾佛列克自編自導自演。 阅读全文

  • 李安拿獎(吳蔓玲)2013.03.04

    李安再次拿到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是華人的光榮。他領獎時說話得體謙遜、又有自信,然而他有一句話讓我心痛,就是他舉著手上的金像獎,感謝電影之神。 阅读全文

  • We are what we eat(張怡昕)2013.02.25

    12月去美國開會,和帶我信主的美國媽媽Judy採購。她提到年輕人現在很流行吃cup cake,樣子很好看,可是非常的甜。她說那是很不健康的食物,家長應該抵制才對。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