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樸——在飢荒與奢糜中,回歸自然單純(范學德)

本文原刊於《舉目》74期。

文/范學德

BH74-06-7929-圖2-鄭美妮攝-aDSC_0060 寬650

我讀書不算多,但傅士德(Richard J. Foster, 1942-)的書,我倒是讀了幾本,本本喜歡。較早讀的是《簡樸生活真諦》(下簡稱《真諦》)和《屬靈操練禮讚》(增修本)(下簡稱《禮贊》),都是周天和翻譯、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1994年出版的。它們令我想到簡樸,這是在當代,尤其是在北美富裕的社會中,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

現代人熱衷擁有一切

寫於1977年的《饑荒時代的富有基督徒》(Rich Christians in an Age of Hunger。編註),是現代經典。作者賽德隆(Ronald  J.  Sider, 1939-。編註)在一開頭就寫到:“饑荒正蔓延整個地球,每天有35,000個兒童,死於饑餓和營養不良。”

但今天,北美富裕的基督徒關心的,不是餓壞了,而是減肥,早就有學者指出,“越來越富的生活標準,成了北美20世紀的偶像,而廣告者則是其先知。”它的主要任務是製造欲望。越多,越新,越好。

“現代人的通病是熱衷於擁有一切。”(《真諦》,p. 7)傅士德把追求“越多越好”的欲望稱之為“一種病態”。但如果大家都病了,“病態”就成了“常態”。

記得愛因斯坦有一句名言,大約是:“我從來不把安逸和享樂看作是生活的目的本身——這種倫理基礎,我叫它豬欄的理想……人們所努力追求的庸俗的目標——財產,虛榮,奢侈的生活——我總覺得都是可鄙的。”

現代一些中國人的名言則是,“寧坐寶馬哭,不坐自行車笑”。看來,隱修士梅頓早在半個世紀前的觀察是對的,他曾感嘆“在當今的時代,人們所崇拜的竟然只是生財之道和物欲勢力”,或許,要再加上兩個字:消費。

上帝的福氣是什麼?

對於基督徒來說,首要的問題是,上帝難道真的只要我們過簡樸的生活嗎?就在現代社會,富裕國家和地區?聖經的根據是什麼呢?舊約不是說得很清楚嗎,上帝要豐豐富富地賜福我們嗎?

對此,傅士德分析說:“上帝應許賜下的福氣,幾乎毫無例外都是為了團體的好處,而不是為了個人。福氣的重點是整個民族、支派、家族。”(《真諦》,p. 24)

更重要的,上帝呼籲公平與憐憫。對此,舊約中有4句名言:

“惟願公平如大水滾滾,使公義如江河滔滔。”(《摩》5:24)

“我喜愛良善(或作“憐恤”),不喜愛祭祀;喜愛認識上帝,勝於燔祭。”(《何》6:6)

“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祂向你所要的是什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上帝同行。”(《彌》6:8 )

“憐憫貧窮的,就是借給耶和華;他的善行,耶和華必償還。”(《箴》19:17)

作為註腳,上帝說:“全地都是我的”。(《出》19:5)“地和其中所充滿的,世界和住在其間的,都屬耶和華。”(《詩》24:1)

賽德隆曾辛辣地諷刺:“富裕基督徒只記得所多瑪人在性慾上行為不檢,卻把他們不關心窮人的罪遺忘了。”真的嗎?翻開《以西結書》16章49-50節:

“看哪,你妹妹所多瑪的罪孽是這樣:她和她的眾女都心驕氣傲,糧食飽足,大享安逸,並沒有扶助困苦和窮乏人的手。她們狂傲,在我面前行可憎的事,我看見便將她們除掉。”

原來頑固地拒絕幫助窮人,居然也是所多瑪被毀滅的原因之一。

耶穌說:“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上帝,又事奉瑪門(“瑪門”是“財利”的意思)。”(《太》6:24)

祂還講過一個比喻,極其生動,令人難忘:“不要為自己積攢財寶在地上;地上有蟲子咬,能鏽壞,也有賊挖窟窿來偷。只要積攢財寶在天上;天上沒有蟲子咬,不能鏽壞,也沒有賊挖窟窿來偷。因為你的財寶在哪裡,你的心也在那裡。”(《太》6:19-21)

這方面,保羅的話就像是格言:“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提前》6:10)

其實,“與其曉得怎樣闡釋,不如乾脆實行。”(Thomas à Kempis,中文翻譯為多馬肯培。1380—1471)而惠哈德的另一句格言,也值得警醒:“力求簡樸,卻莫輕信它。”(《真諦》,p. 17)

從路德的眼光來看,就是內外的轉變,他認為,作為一個基督徒,必須經歷在心意上、思想上和金錢上的3種轉變。

“內心的簡樸”與“外表的簡樸”BH74-06-7929-圖1-鄭美妮攝-DSC_0093 寬400

那麼,到底如何過一個簡樸的生活呢?傅士德追隨薩沃那柔拉(Girolamo Savonarola),將簡樸區分為“內心的簡樸”與“外表的簡樸”,薩沃那柔拉說,“每個基督徒都必須力求達到內心的完全簡樸”,同時,又要“極其喜愛敬重外表的簡樸。”(《真諦》,p. 71)

關於“內在的簡樸”,傅士德在《真諦》中,把它綜合為:“活在中心裡”,即讓自己的心靈一直停留在生命的中心——上帝裡面。

學習古代的聖徒,儘量使自己時常想到上帝,把上帝帶到我們的每一個活動中,並學習聖潔的順服。傅士德則認為,“簡樸的中心乃是求上帝的國和祂的義——然後一切所需要的東西,都會按其正當的次序來到。”(《禮贊》,p. 105)

再從這個中心出發,培育出簡樸的3個內在態度:“把我們所有的看作從上帝所領受的禮物”、“去保管我們所有的東西,不是我們的事務,乃是上帝的事務”和“願意把我們所有的東西與人分享。”(《禮贊》,p. 107)

這就是路德一再強調的,我們所擁有的來自上帝的一切的好,都必須用來幫助鄰居;否則,就是偷竊了。

衛斯理說得更狠,假如你要逃避地獄的詛咒,你就要儘量地施捨,否則,賣耶穌的猶大得救的希望,比你還大!

“外表的簡樸”怎麼實踐呢?

傅士德建議,“最關鍵的第一條原則是,我們必須做到謹守細節,卻又不落入教條的陷阱中。”第二個原則,“學會行事上有所適應,但在道德方面卻不妥協。”第三,自願守貧。我們要學會有計劃的消費,脫離浪費幫會。(參《真諦》,p. 110-116)

在《禮贊》中,傅士德還提出了10條具體原則:

1. 買東西是為了它們的效用,而不是為了它們的身份。

2. 拒絕一切會使你產生一種癖好的東西。

3. 養成一種把東西送掉的習慣。如果你發覺你漸漸深深地依賴某種東西,就要考慮把它送給一個需要它的人。

4. 拒絕給摩登精巧機器人管理熱的宣傳方法所迷惑。省時的設計幾乎從來不會節省時間。

5. 學習享受各種東西而無須擁有它們。

6. 培養一種更深的對受造物的欣賞。

7. 對所有先取貨,後付錢的辦法,都以健全的懷疑目光去看它們。它們乃是陷阱,使我們越陷越深。

8. 遵守耶穌關於簡單、誠實說話的教訓,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

9. 拒絕任何會惹起壓迫他人的事。

10. 規避任何會使你分心而不先求上帝國的東西。(p. 108-103)。

寫到這裡,就用傅士德在《真諦》開頭引用的一段話作為結尾吧,它是教宗若望23世宣告的:

“我年紀越大,就愈清楚體會到,在思想、行為、演講中,簡樸有迷人的美麗和莊嚴,我渴望把一切複雜的變為單純,又用最自然最清晰的方法去處理一切的事。”(p. 9)

作者原為馬列哲學講師,現住美國伊利諾州,自由傳道。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