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味是一種很玄的東西——解讀Hillsong(王星然)

本文原刊於《舉目》76期。

文/王星然

寫一個可能在某些華人教會裡會引起爭議的當代教會音樂團體,要如何下筆呢?

基本上,處理這樣的題材有幾種選擇:

1) 維護傳統,批判新潮,教會長執或許會喜歡;

2) 擁抱潮流,敬拜團裡的年輕人會認為你很IN,主動幫你轉發;

3) 取中庸之道:新觀點和舊思維各打50大板。這讓自己看起來很平衡,很中立……但未必討好,反而兩派人馬都會對你有意見。

仔細想想,這不正好反映了過去幾十年,華人教會在音樂敬拜上所面對的掙扎與困境嗎?無論選哪邊站,都會有人不開心,都會被貼標籤……

4) 置之不理,讓別人寫,看別人被罵。只是,筆者長期觀察媒體趨勢與流行文化、教會音樂的發展,加上多年從事年輕人事工,是不可能對這隻“大象”視而不見的。

因此,我決定不管他人看法,誠實地提出個人的一些觀察和省思。

當代最受歡迎的基督教樂團

教會樂團拍MV,是已經很高大上了;但 來自澳洲悉尼(雪梨)的Hillsong United樂團(中譯為“新頌聯合樂團”,以下簡稱Hillsong),卻預計在2016年發行他們的第一部商業電影《讓希望崛起》(Let the Hope Rise)(參官方預告: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FZ69KnGOwE)。BH76-22-8009-圖2- 《讓希望崛起》(Let the Hope Rise)的海報

這部記錄片將詳述上帝如何帶領Hillsong,從一個小教會敬拜團(1983 年教會成立時只有45人),發展到具世界影響力的樂團。

美國《告示牌》(Billboard)雜誌稱Hillsong是當代最受歡迎的基督教樂團。這些年,他們共賣出1,600萬張唱片;每個主日,全球(包括烏茲別克和巴布紐新幾內亞)約有5,000萬人在唱他們創作的詩歌。

2013年底到2015年初,Hillsong的Oceans——Where Feet May Fail(恩典之洋——即使我仍會軟弱)打破記錄,不僅拿下美國告示牌當代基督教音樂排行榜(Billboard Hot Christian Songs chart)冠軍達50週,更罕見地進入主流音樂榜(Billboard Hot 100)。

也許,長執們不見得同意Hillsong的神學,但問問教會裡的年輕人,你會發現Hillsong的音樂,早已登堂入“會”:

Shout to the Lord(向主歡呼)、Power of Your Love(袮愛的力量)、One Way(唯有耶穌)都已算是“經典老歌”,加上近10年來超紅的Mighty to Save(大能拯救)、God is Able(神有大能)、Hosanna(和散那)、Still(安靜)……一首接一首,這股Hillsong熱潮方興未艾。

也是文化現象

對我而言,Hillsong不只是一個樂團,更是一個值得關注的當代文化現象。

正當全世界的教會都在煩腦如何得著這一代年輕人時,Hillsong Church每週可以吸引10萬年輕人來參加崇拜;在紐約曼哈頓的分堂,每週7千人要排隊才能進場。

Hillsong Church的異象是,“建立一個以基督為中心,以聖經教導為基礎的大型教會,來接觸並影響世界,改變人心,裝備上帝的兒女,能領導並影響生命的每一個層面。”(http://hillsong.com/vision/)他們力行耶穌愛鄰舍的教導,看重教會的社會責任,激勵教會年輕人長期投身弱勢族群關懷(註1)。

如此生猛的植堂策略和放眼全球的異象,使Hillsong的影響力擴及世界各大重要城市,除了澳洲及紐約之外,洛杉機,倫敦,巴塞隆納,阿姆斯特丹,柏林,哥本哈根,基輔,巴黎,斯德哥爾摩……都有她的分會。可能有人會認為:“這有什麼了不起?成功不能定義他們的神學和治會的路線是對的——大,不代表必然正確”。

雖然保守陣營對Hillsong的批判,不是本文的重點所在,但是考量到避而不談這些爭議,或會減低此文的可信度,所以我借《紐約時報》的一篇評論“Megachurch With a Beat Lures a Young Flock”(Sep. 9, 2014),來綜合歸納這些年美國傳統教會對Hillsong的批判,並提出個人的回應(註2)。

藝術、美學、和管理

我是個標準古典樂迷,在台灣主持過古典音樂節目,也曾擔任教會詩班指揮多年。

在收藏的上千張古典唱片中,我擁有13世紀的葛利果聖歌(Gregorian Chant。指生於540年的葛利果一世,於590-604年任教皇期間,整理的男聲單旋律、無伴奏拉丁文聖樂。編註),文藝復興對位元合唱作品,巴羅克神劇及教會清唱劇,和眾多的的古典樂派、浪漫時期、國民樂派彌撒曲及安魂曲。

當然,更少不了傳統聖詩、黑人靈歌、還有近年來古典樂壇愈來愈重視的東正教音樂,如Arvo Pärt,Henryk Górecki,John Tavener的作品……

  • 傑出的創意與風格

不談神學,單就藝術角度來看,我認為Hillsong的音樂是值得花時間去認識的,尤其他們的作品,迥異於時下那種老套呆板,千篇一律如制式生產線出品的音樂。

Hillsong的特殊配器法(樂器的選擇組合與運用方法。編註)、大膽洗鍊的和聲、色調豐富的編曲、意想不到的節奏設定、還有令人印象深刻(現代用語是“洗腦”)的弦律,20年來在樂壇上引領風騷。

此外,Hillsong的吉他風格充滿U2樂團的實驗精神,在聲響效果上極富創意,因此網路上有大量討論、研究Hillsong吉他的文章和教學影片,全球各地敬拜團競相模仿……

《紐約時報》樂評家把他們歸類為民謠搖滾(Folk Rock。註3),很有澳洲白人的特色,這和和美國以Nashville風格(美式現代鄉村,輕搖滾)為主的基督徒創作很不同(美國現代教會音樂還受到非裔音樂的影響,常有R&B/節奏藍調和Hip Hop/嘻哈的影子)。

  • 謙遜的團隊精神

Hillsong的燈光和舞臺兼顧功能與美感,樂手的穿著不華麗張揚,卻簡單有型,整體反映出一種後現代(或後工業時代)的美學。Hillsong演出的每個環節都嚴謹挑剔,以舞臺管理的專業角度來看,他們絲毫不遜於任何當代第一流的藝術團體。

每個成員不僅十八般武藝樣樣皆精,而且敬拜時全心投入,默契十足。看他們的現場,你會發現團員們雖然都很有恩賜,但也懂得隱藏自己,彼此相顧,以求全體的呈現,排山倒海而來的音樂感染力和充滿震撼的能量,令人屏息。

  • 把最好的獻給上帝

在這個快速、廉價、只作表面工夫的時代(教會也不例外),Hillsong關注細節,渴求完美的執著,十分難得。批評Hillsong的人必須正視他們在藝術、美學、和管理上的成就,因為這些成果反映出“把最好的獻給上帝,因為祂配得”的敬拜態度。

《將最好的獻主》,很多人會唱,也能在禱告時掛嘴邊;但能說會唱是一回事,如何反映在音樂敬拜的美學和服事的態度上,則是另一回事。

  • 誰說感受不重要?

Hillsong不是二流樂隊——打著荒腔走板的鼓,企圖用廉價的流行樂風,操弄會眾的情緒。有些批評者或許也該反省一下自己教會的音樂敬拜,領唱者那種馬馬虎虎、心不在焉,在排練時草率敷衍、缺乏敬拜熱情的態度,無怪乎會眾唱詩有口無心,感受不到上帝的同在!

是誰說感受不重要的?不高舉感覺不代表棄感覺如敝屐。讀一讀《詩篇》──教會敬拜的範本,只要我們踏進作者的心靈世界,可以馬上感受到那濃烈的情感,對上帝,對自己的處境,甚至對敵人的感受。

不論是悲傷、憤怒、焦慮,或狂喜,上帝並不輕看我們真實的感情。

薄如紙片的神學

Hillsong創作最常被攻擊的,是他們歌詞中薄如紙片的神學。這一點我部份認同。

像這些年大受歡迎的Hosanna,歌詞企圖模仿《但以理書》、《啟示錄》等啟示文學的口吻,猶如先知發預言宣告異象,不僅缺乏神學根底,又過度渲染個人的“看見”,內容不知所云,含金量超低。

因此,雖然旋律及和聲都很優美,有紐西蘭當紅女歌手Brooke Fraser助陣,唱功一流,情感表達也到位,但我就是無法欣賞、無法在不能認同的歌詞中敬拜。

Ravi Zacharias(1946生,美籍印度裔福音派護教學者。編註)談到敬拜音樂時,曾引用蘇格蘭政治家Andrew Fletcher(1655-1716)的名言:“讓我為這個國家寫首詩歌吧──我不在乎誰寫她的法律!”

當藝術家從生活和文化中汲取各樣題材,自由地表達內在的情緒和感受來從事創作時,往往豁免於法律及學術上的精準要求。這是詩歌的魅力所在,也是詩歌的危險之處!音樂是靈魂的語言,能把飄渺的情感帶進現實,且極具煸動誘惑的能力!

音樂可以承載真理,也可能使人偏離正道。

因此,Ravi說:“不要讓音樂成為上帝,讓它成為帶領人歸向上帝的工具。”這是一個很深刻的提醒,我們都需要小心:音樂在敬拜中不該成為主角,竊取上帝的位份。音樂要引人走向真理,把榮耀單單歸於上帝。

佳作賞析

不過,平心而論,除非下過功夫聽完Hillsong的所有作品,要說Hillsong超過數百首的創作,神學薄如紙,並不公平。相反地,Hillsong有好些令人激賞的佳作:

  • Still

這首《安靜》綜合了《詩篇》29篇、46篇和91篇的信息,描繪了上帝是掌權的主——上帝用祂大能的翅膀遮蓋我們;當洪水氾濫之時,祂仍然坐著為王,我們要安靜,要知道祂是上帝。

這是一首在苦難中特別能安慰人心的創作。約書亞樂團已經用中文翻唱這首詩歌,華人教會的年輕人多半耳熟能詳。原曲的和聲編寫,有著非常濃鬱卻內斂的情感。我在鋼琴上反覆用它的和聲即興彈奏(improvise),常讓我煩躁的心安靜下來。

  • Oceans (Where Feet May Fail)

這首《恩典之洋(即使我仍會軟弱)》是一首當紅的告示牌冠軍單曲。歌詞寫道:上帝呼召我們離開舒適的安樂窩,像彼得一樣憑信心踏進汪洋,然而在試煉中,我們卻時常跌倒;我們要像彼得一樣呼求主,定睛在祂的身上。在深不可測的洋海裡,主已用祂的恩典環繞我們,必以大能的手引導我們。

這首歌的編曲、配器,和演唱都屬一流,歌詞也寫得很美,值得花時間聆聽。

  • In Your Freedom

這也許是比較冷門,但卻是我自己最喜歡的作品。此歌反應了深刻的救恩神學——作者意識到自己完全的殘破敗壞和無能為力,只有來尋求上帝:

我尋求祢,全能的上帝

我在我的破碎中向下拜

這世上沒有一個君王像

如此卑微地來臨,為了救贖我的靈魂,醫治我的心

除了給我的恩典,我如今什麼都沒有

這世上再也沒有其他的東西,能使我心眷戀

我愛,我的主

拯救了我

是我一切的所需

是我一切的所要……

這首歌運用陰沉的和聲開頭,如歌詞內容之黑暗、軟弱、無力……當唱到“我愛祢,我的主,拯救了我……”幽暗的低廻向上推昇,看到了曙光和盼望。

這曲調的轉變十分深沉有力,歌者從內心深處吶喊出對主愛的渴求及委身,非常具戲劇性的張力,卻一點兒也不濫情(參:Hillsong,In Your Freedom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k0Hqyy3oo)。

以上這些作品,無論是歌詞、旋律、編曲、意境、詮釋,皆屬上乘之作,也有很不錯的神學立基。隨便罵Hillsong膚淺的人,可能需要再仔細研究。

品味與記憶

以我多年參與教會敬拜服事的經驗來看,發現很多時候,我們不喜歡某首詩歌並非因為其神學有問題,而是因為時代品味的不同;神學有時被端上檯面,拿來包裝我們對新文化品味入侵的反感。

音樂品味是一種很“玄”的東西,它能喚起記憶,撥動感情。我在台灣校園民歌的時代中成長,那時教會團契裡最流行的詩本是《基督是主》,代表了那一代人的品味。

在一次偶然與當年團契老友相聚的機會中,我們重溫這些詩歌,頓時種種美好年少回憶,湧上心頭……但仔細想想這些作品,老實說,不論歌詞、旋律、或那些簡單的吉他和弦,都不怎麼高明,但大夥兒唱起來就是有感覺,有滋味!

因此我能想像,當一種新的文化和品味進入教會,年長弟兄姐妹往往坐立難安,沒有歸屬感——在敬拜中找不到可以連結過去曾有的感受。這時,我們傾向於找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來封殺這些新作品,甚至把它們貼上“不屬靈”的標籤。

老實說,要年輕人在敬拜中全部唱傳統聖詩,也很為難他們;不是不能要求他們去學習欣賞歷代輝煌的教會音樂資產,而是那些畢竟離他們太遙遠了——唱個幾首可以,但規定他們只能唱“老歌”,確實難以共鳴。

與這一代年輕人談福音,在本質上是一種跨文化的宣教事工,因此教會長者需要捨己。Hillsong之所以能吸引大量的年輕人,訣竅就是願意擺脫傳統文化的束縛,成功地抓住了這一代年輕人的品味。

品味,雖然很玄,但願意向年輕人張開雙臂的教會,就無法對其等閒視之。

註:

1. Hillsong看重教會的社會責任,長期投身弱勢族群關懷。這激勵教會裡的熱血年輕人,給他們一個實際活出信仰生命的契機,讓他們感受到信仰不是與社會脫節的。

透過群體的服事,大大地提昇他們對教會的向心力和認同感,這是Hillsong吸引這一代年輕人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以下是他們的幾個重點服事:

1)I-Heart:聚焦於澳洲境內前20大社會問題,包括吸毒,人口販賣,街友遊民,醫療保險,自殺等,長期動員年輕人參與關懷、服務及募款的工作。

2)Teen Challenge:聚焦於問題青少年事工。

3)Mercy Ministries:聚焦於未婚懷孕少女事工。

4)Street Teams:聚焦於貧困社區扶助事工。

5)利用全球演出,呼籲重視非洲食物短缺及愛滋病的問題。

2. 2014年9月9日,發表在《紐約時報》的“Megachurch With a Beat Lures a Young Flock”,談到了美國傳統教會這些年對Hillsong的批判,我把它歸納如下:

1) 薄如紙片的神學

2) 為千禧族群打造的新版成功神學

3) 對時尚流行藝人過度關注。

4) 面對媒體,在敏感議題上(如:同性戀及墮胎議題)選擇不表態。

上述這些批判,並非空穴來風,不過有些論點也確實是帶著貼標籤的成見。總之,這些外界的批判,研究起來十分複雜,有些爭議不是非黑即白的,端看你從哪一個角度切入。

1)薄如紙片的神學

如上文所述,神學上的乏善可陳,的確是個嚴重的問題,但這也是我們所處世代的通病吧?當代教會詩歌創作,無論是美國或華人教會界,神學嚴謹的佳作本就不多。

Hillsong樹大招風,更成眾矢之的。

值得一提的是,Hillsong教會有6堂初信造就的課程Discovering Christianity(《發現基督信仰》)。這些課程說明了他們的信仰基礎:上帝的兒子耶穌是唯一的道路,使人與上帝和好;耶穌為罪人死在十字上並且復活;人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接受祂救贖的恩典,人就能得著永生。

這些教導和一般福音派的信仰,並無二致。

2)為千禧族群(Millennials)打造的新版成功神學

這個犀利的批判來自美南浸信會神學院院長R. Albert Mohler Jr.。他說,早年成功神學訴求的對像是“穿著尼龍襯衫”的中產階級,現在Hillsong聚焦於“穿著時尚破洞牛仔褲(rippled jeans),聽流行搖滾樂(sophisticated rock music)”的年輕人。

Hillsong的創辦人,Brian Houston早期曾寫過一本頗受爭議的書You Need More Money(《你需要更多的錢》),透露著強烈的成功神學傾向,光看書名就令人反胃!

近年Hillsong比較少講錢財祝福了。錢財議題對嬰兒潮的上一代(Baby Boomers)比較管用,對千禧年代(Millennials)不太有效,於是他們開始改講“夢想”。

2013的勵志新作How to Maximize Your Life(《活得精彩》),就是針對這一代年輕人,所做的轉變。網路上對這些作品最多的批評是:Brian Houston曲解聖經經文的情況十分嚴重。我認為這些批評是正確的。讀者可上網聽聽他的講道和解經,一窺究竟。

當然我也必須承認,Hillsong 全球這麼多的分會中,筆者並無仔細研究並分辨每一個分會牧師的教導,是否都有成功神學傾向?是否都是曲解聖經?因此,這些標籤還是要小心使用為妙。

3)對時尚流行藝人過度關注

《紐約時報》特別提到惡名昭彰的小賈Justin Bibber,他和紐約分堂主任牧師Carl Lentz交情匪淺,曾公開稱讚Lenz的講道,讓他有生命被破碎(broken down)的感覺。2014年Carl Lentz為小賈施洗。(參:《小賈斯汀變啦!(吳蔓玲)http://behold.oc.org/?p=27581

以搖滾詩歌起家的Hillsong,能吸引時尚人士和流行藝人,是很自然的,我相信並非刻意為之。而《紐約時報》把這一個批判置入文章中,十分地莫名奇妙——罪人生命被改變,正是上帝的大能!難道教會為求良好的媒體公關形象,必須刻意遠避一些聲名狼藉的慕道朋友嗎?那完全不符合耶穌的教導!

4)面對媒體,在敏感議題上(同性戀及墮胎議題)選擇不表態

這點我相當能理解,媒體最容易拿一兩句話,斷章取義,大作文章。尤其這些題目不但很敏感、很複雜,也很政治。

不過,也許他們意識到在這一點上,也常被教會界攻擊,最近Brian Houston和Carl Lenz上CBS接受訪問(12/25/2014),已不再避諱談這些“敏感議題”。

面對主持人的辛辣提問,Lenz說他教導的是更高的原則:上帝要祂的兒女聖潔是什麼意思?上帝給祂兒女的身份是什麼?

關於墮胎,他提到生命的神聖性……但強調他的教會歡迎同志,也愛墮過胎的婦女,因為康健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

這一段媒體訪問非常精彩,我個人認為Lenz的表現可圈可點,也清楚救恩神學。

3.這些年英國民謠搖滾天團Mumford & Sons把“有機”和“鄉村”帶回主流音樂市場,蔚為風潮。美國一些走在時代前沿的敬拜團,也開始實驗不插電民謠風:斑鳩琴、曼陀鈴、和烏克麗麗等樂器,都從墳墓裡敗部復活了。

Hillsong最近也嘗試不插電了(參:Hillsong冠軍金曲Ocean不插電版: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GRz2BJQRXU)。

作者現居密西根州,服事重心為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校園事工。

10 responses to “品味是一種很玄的東西——解讀Hillsong(王星然)”

  1. Simon Avatar
    Simon

    很好的文章!
    只是有個資料嚴重錯誤(2003年教會成立時只有45人), 應該早20年, 1983年成立才對.

    1. Kris Wang Avatar
      Kris Wang

      非常謝謝Simon的指正,已去函請編輯更正。

      1. agnestan Avatar
        agnestan

        已修正。 🙂

    2. agnestan Avatar
      agnestan

      非常謝謝提醒。我們十分珍惜來自讀者的各種提醒、鼓勵與分享(理念、感受、經驗……)。

  2. F8841010 Avatar
    F8841010

    很棒的內容。
    不過最近主任牧師因為聖歌隊同工陷入同志風波,但牧師的正面回答我個人覺得很不錯。

    1. agnestan Avatar
      agnestan

      如果方便,歡迎分享、簡述事件過程,如:牧師如何正面回答。《舉目》75 期的主題就是談靈命與情緒的成熟(見下方參考)。傳道人不但需要高靈命,也需要高EQ , 如此才有處理危機的智慧。

      http://behold.oc.org/?page_id=27876

       

      BH75-Table of Contents(主題:情緒和靈命彼此相關嗎?)

      編者的話

      主題文章Feature Articles

      3 情緒健康與成熟的生命/邱清萍

      像她這樣熱心事奉的人,為什麼還會患有憂鬱症?

      6 為何生命成熟,情緒卻不健康?/孟安麗

      不少信主多年的基督徒與他人發生衝突,並表現出不尋常及具傷害性的言行、舉止。這令我感到難以置信,而且大惑不解。

      8 她為什麼又發火了?/施瑋

      教會同工或長執中有發火的,甚至有一怒之下離開教會的,在輔導中發現他們大多都是出於好心、愛心、熱心……

      11親密關係中的心理疆界/陳義勇

      把自己責任範圍內的事推卸給別人,是心理入侵者;越過自己的權利範圍行使別人的權利,是操縱控制者。

      14當教會裡有人患上抑鬱症/徐理強

      一個姐妹抑鬱、失眠,常常無故流淚,擔心自己會傷害嬰兒。丈夫說,經過趕鬼的禱告,情況已經有進步。沒想到幾天後,該姐妹從陽臺上跳下,自殺身亡。

      …….

      1. Kris Wang Avatar
        Kris Wang

        I know the news. This happened at Hillsong NYC campus, not with the “Hillsong United Music Band”.

        Here is the Senior Pastor Brian Houston’s statement: “I wish to correct reports that Hillsong church has ‘an openly gay couple directing a choir’ at our New York City campus. Hillsong’s position on homosexuality and gay marriage has not changed and is consistent with Scripture. As I have stated previously, I believe the writings of Paul are clear on this subject. Several months ago when one of our choir directors made an unexpected public statement regarding his engagement to a man who sometimes sang in the choir, it was a complete surprise to us as well. It is my understanding that they have not been involved in an active leadership or ministry role since. That said, we still love them and acknowledge that they – like all of us – are on a journey, and our role as a church is to assist them on this journey with grace and compassion.”

        1. agnestan Avatar
          agnestan

          哈,不好意思,誤會了,以為讀者說的是讀者自己教會的牧師…….

  3. […] 品味是一種很玄的東西——解讀Hillsong(王星然) […]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