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透視篇

  • 裴重生編譯 本文原刊於《舉目》網站天下事専欄 2014.04.28 天堂是真實的?(Is The Heaven For Real?) 好來塢近日颳起一陣基督教影片風,經過《挪亞》(Noah),《神之子》(Son Of God)到復活節上片的《天堂是真實的》(Heaven Is For Real),十分熱鬧。影評人肯尼斯‧摩費得(Kenneth Morefield)對《天堂是真實的》影片有十分客觀的評論。有時候我在想:拍宗教片的目的何在?宗敎片是只為基督徒拍的?是不是不管好片、爛片,只要把基督傳開就可以了?傳福音只有用說服的方法?在勸人信主時是否只有我對而不允許對方有任何的異見和問題? 導演瑞道‧華禮士(Randall Wallace)以十分智慧的手法,把他的信息傳逹給觀眾。當然他拿到的藝術執照允許他改編原著,不過他做的十分高明,使這部片子不僅只呈現給少數的團體,對非信者也有啟發。他藉著一個4歲孩子到天堂的異象,展示出天堂的榮美。 這部影片改編自泰德‧伯保斯(Todd Burpos)的暢銷書《天堂是真實的》(Heaven Is For Real)。他是位牧師,本書記錄了他4歲兒子卡爾顿(Carlton)因急性闌尾炎,臨近瀕死邊緣,手術醒來後告訢泰德他到天堂的經歴。肯尼斯宣稱自己是天堂存在的相信者,只是對卡爾顿的經歴有疑問。他以為華禮士拍的雖然不全符合書中所寫的,但是有些觀點可圈可點。這可能和華禮士接受過神學訓練有關。 電影中描寫一些書中發生的事:卡爾顿在父親泰德的詢問下,回想他坐在耶穌的膝上,看見祖父,天使對他歌唱,還有許多動物。他遇見自己不知情,未出世的妹妹。肯尼斯指出卡爾顿回憶的程度和科學家對記憶的研究有矛盾。在書中,泰德對卡爾顿經驗的真實性是深信不疑的,但在電影中他甚至對天堂的存在都有懷疑。 整部片子都顯示出導演對一些問題的探討。影片中有一個鏡頭:泰德和妻子索潔討論是否該付醫生帳單時,卡爾顿從外面走進來堅持該付錢給醫生;還有一個畫面:當泰德在卡爾顿與妹妹的睡房裡詢問卡爾顿時,鏡頭轉向正在小睡的妹妹。攝影機把觀眾的注意力轉到泰德沒有注意的地方。這些都暗示著孩子其實會聴到大人們的談話,卡爾顿的經歷是否是從大人的對話中想像出來的?從這些細微的小節裡,導演有意地敞開大門讓觀賞者自然的得到答案,而不是透過奇蹟來回答天堂是否真實的這個問題。這是他高明的地方。 影片中耶穌的穿著和卡爾顿形容的相異,耶穌的手上也沒有如他所說的傷痕,小演員沒有坐在耶穌的膝上,更沒有看到耶穌的馬(動物)。實景是在地球上取的景,是原先存在卡爾顿記憶之中的,這些改變使這部影片不只是部片子而已。這部影片技巧地使用鏡頭和演員帶出質疑,而不是用絕對的手法來護教,因而導致反感。 對基督徒來說,這部影片成功的使用卡爾顿的故事,讓基督徒們往內心去省察所信的是誰,而不是集中精力在如何讓非信者來相信。 片中戲劇性的高潮是泰德和南茜在墓前的對話:提到許多為什麼的問題,為什麼許多禱告沒有得到回答?為什麼是卡爾顿?如果天堂是真實的,為什麼死亡還是如毒鈎般的綑綁我們,甚至基督徒? 這部影片成功的讓泰德扮演一個真理尋求者,而不是利用他的境遇來謀利的角色。當然這片子一定也會引起基督徒中的分岐。 影評人肯尼斯希望這部片子,不是在社會辯論中拿來當做必勝的一張王牌,而是對探討上帝隱祕事的邀請。 我是聖經的死忠。在一個受洗的見證會裡,我聴到一位年青的姊妹說到她受洗的原因。她父親做醫學研究,一生換了許多工作;每到一處,他總是先把住處安頓好,再接他們母女去團聚。後來她父親過世了,去逝前接受了主。她要受洗因為她相信這次他也是先去预備一個家。這樣的說法在我心中造成震撼!我想到耶穌回天家前,不也告訢我們祂去是為我們预備地方嗎?這比書和電影更有說服力!

    閲讀全文…

  • 世界上最有感染力,也最容易灌輸人的是什麼,我認為那就是:仇恨。 許多人的事業建立在仇恨上,許多人的人生目標建立在仇恨上。塔利班、基地組織、三K黨,這些組織為什麼無法被消滅?

    閲讀全文…

  • 有一天,7歲的兒子突然對我說:“爸爸,您知道有兩種謊言嗎?” “有哪兩種啊?”我好奇地問。 “一種是,你有,可是你卻說沒有;另一種是,你沒有,卻說有。前一種謊言,比後一種嚴重。”兒子認真地說道。

    閲讀全文…

  • 凱•華理克(Mrs. Kay Warren):走過一年的悲痛 2012年11月,我92歲高齡的母親安息主懷,別人都以為她活了這麼久又如此辛苦,我該鬆一口氣。可是我卻掉入極度的哀傷裡以致生病了。鮮花、卡片、電話都不能幫助我。最後我們決定遷離居住了30多年的家,重新開始。在其間聴到華理克牧師失去他們的孩子馬太(Mathew)的消息。我的心都痛了。不能想像我如果失去我的孩子,會是哪種狀況,我還能繼續走下去嗎?她是我屬靈的導師,讀完這篇訪問,心中充满了上帝的愛和醫治。 時間過的真快,馬太離開他們已經一年了。最近華理克師母接受《今日基督教》(Christianity Today)資深主編提摩太•莫根(Timothy Morgan)的訪問,分享她這一年的心路歴程。因為失去了孩子,他們的生活永遠不再一樣,過去的他們也永遠不會回來。因為愛,他們有了孩子,馬太是凱身體的一部份。現在這部份不在了。知道馬太是用自殺的方式了結他的痛苦,這種創傷改變了她,她怎麼可能再回到以前的自己呢?一年過去了,有人對凱說:是向前行的時候了!其實哀傷沒有期限,不能比較,它只是以不同的方式展示而已。她提到去世6年的父親,就是現在提到他,仍然心疼,儘管他有很好的婚姻,美满的人生。而馬太失去生命時如此年青,他以暴力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馬太的死讓他們不光僅經歴哀傷,還有遺憾和恐懼。 失去親人的人會因為被哀傷重挫而有罪惡感,也因為走不出哀痛感到羞耻。 對那些因自殺或他殺而失去孩子的父母,親人,她以過來人的身份給予忠告:不要強迫自己,也不要用超出自己能力的速度走出哀痛。至於在身邊關心的朋友總是會說:我完全知道你的感覺。凱華理克回答:對不起!你並不知道!她建議的最好表逹方式是:我和你一樣的心碎,我的心和你一樣的痛!千萬別說“至少,至少你擁有他27年,至少你還有其它的孩子。”每一個愛都是唯一。 她提到去年暑假聴到布萊恩•休士頓(Brian Houston)的講道“榮耀的摧殘"(Glorious Ruins)談到以西結,耶利米的哀歌,上帝如何重建受盡摧毀的以色列。這與李愛銳(Eric Liddell)的名言相應:“外在環境摧毀了我們的生活和上帝的計劃,但上帝在其中並不是無助的。” 馬太去世的當晚,她竭力嘶底地說:不該這樣結束的!為我摰愛的信仰,我得到了什麼?她丟掉了她儲存在盼望之盒內的經文,她對盼望失望了。問自己可以再相信嗎?她向上帝求……上帝給她的第一條經文在《哥林多前書》15章43節:“所種的是羞辱的,復活的是榮耀的,所種的是軟弱的,復活的是強壯的。”當她跪在馬太的墓前,她知道埋葬的是一個破碎軟弱的身子,復活時是強壯榮耀的。她重新有了盼望。所以盼望是我們信仰的本質。 我們為什麼如此不善於表達我們的哀傷?她從小生長在父親是牧師的家庭裡,只能有喜樂,快樂而不能表達負面的情緒;哥哥有毒癮,不能讓教會知道他們的痛苦;自己遭到性侵也沒有去面對處理;婚前的幾天,她面無表情的告訢華理克牧師:這和我無關,已是過去的事了,導致她們的婚姻在蜜月期就成了爛攤子。經過婚姻輔導,才看到她學習的榜樣有多糟。有一次輔導後回到家,她躺在床上望著天花板,第一次感受到上帝的愛和接納。她的心翱翔。他們決定,如果以後牧會,一定要讓人知道他們就是一般人,也是罪人,是破碎的。 有時她會不確定上帝的存在,有時感到所信的好像粧飾過的笑話。但他們決定需要上帝與他們共渡每一天。 在面對失去所愛的人,想哭,想尖叫,怒吼,埋怨上帝不愛我們,但最終會回到信靠。 華理克牧師曾說過;就算一棵破舊的樹種在上帝的花園裡,它也會結果子。 馬太的死讓許多有自殺念頭的人怯步,他們對凱說他們不願使愛他們的人經歷同樣的傷痛。 三月28日華理克牧師和夫人發起一個最大的聚會,召聚一些教會領袖,討論教會面對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問題時該扮演的角色。  

    閲讀全文…

  • 教宗,手機和五旬節的新時代 耶穌在世時叮囑我們要合而為一就如祂和天父一樣。多麼盼望有一天,所有稱耶穌為主的人都伏在祂的榮耀權能之下。 近日,一封給美國靈恩派基督徒的視頻短訊,有如病毒一般的傳開,有些宗敎領袖把它視為五旬節的新時代。 教宗法蘭西斯(Pope Francis),一月時用他的手機發了視頻短訊(video message),問候他德州肯尼斯寇普蘭得(Kenneth Copeland)事工的牧師朋友。 寇普蘭得將此視頻短訊展示給事工領袖和牧者。在視頻短訊中教宗說:我們禱告主讓我們合而為一,這是一個奇蹟,而奇蹟已經開始。教宗也要求彼此代禱。 加州帕沙迪那(Pasadena)富樂神學院(Fuller Theological Seminary)教授,西首•羅博克(Cecil Robeck)說:這視頻短訊已傳遍各地方,我就至少發給了50位朋友,他們都回覆要把它再轉發出去。 一位五旬節的領袖表示:今天教宗這微小的動作,比過去天主教和靈恩派間40年的對話,帶來較 多的醫治。

    閲讀全文…

  • 唉!舒了一口氣!還好他們回頭了!以前我們總是崇拜那些居高位的領袖,忘了他們也是罪人。隨著年歲靈命的增長,才學會了每一個人和每一個機構,都需向上帝負責。

    閲讀全文…

  • 並不是每一部基督教片子都是忠於聖經(原著)教導。導演也不見得是基督徒。有時為了賣座也會加油添醋一翻。

    閲讀全文…

  • “911”攻擊後,希望和恩典象徵的十字架,決定收藏在今年紐約開幕的世貿中心博物舘裡。 但是有一個自稱美國無神論者(American Atheists)的團體,起訴博物舘違反政教分離的法律。

    閲讀全文…

  • 中東的戰事令人眼花撩亂,東歐風雲迭起。烏克蘭已有70多人為公義犧牲了寶貴的生命。這次又是東西的對立,民主與極權的鬥爭。讓人憂心。

    閲讀全文…

  • 由於父母外出經商,我是由外公、外婆帶大的。直到上初中時,父母才回來。他們經常吵架,家庭中充滿了抱怨。所以,我很沒安全感,也很自卑。我一直很渴望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有一個不離不棄的人。

    閲讀全文…